首页 理论教育 举手投足要从容稳重

举手投足要从容稳重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弟子规》早已给出了答案。要想给他人一个从容稳重的印象,走路拐弯时也应注意远离物体,以免碰到物体跌倒。后来,经过证实,此人的确是蘧伯玉。要知道,一个举止沉稳的人,无论手中是否拿东西,都应该保持一种从容的步伐,给人一种庄重的感觉。在古人看来,做事从容,态度端正,是君子必须拥有的行为。

“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早在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提出“以礼服人”、“以礼治国”的思想。礼仪就是一个人的行为规范,从一个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可以体现出他的修养与素质。因而,一个人的修养与气质往往体现在细节上。那么,古人对一些日常琐事有哪些要求呢?《弟子规》早已给出了答案。

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许多礼仪举止渐渐被人遗忘。因为生疏不习惯,祖先们留下的一些良好礼节竟然已被视为“繁文缛节”。其实,无论哪个年代,人还是需要用礼仪来约束自己,更何况中国自古就有“礼多人不怪”的传统。那么,作为现代人,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守哪些礼仪呢?

1.进门、转弯的礼仪

《弟子规》讲:“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意思是说,进门时要轻轻揭起帘子,不能发出声音。转弯的时候,应尽量远离物体,避免碰到家具的棱角。生活中,许多年轻人活力四射,走到哪里都弄出很响的声音。其实,这些都与一个有修养的人是不相符的。现在,已经很少有门帘,就更应该轻开门、关门,以免弄出声响来,打扰别人。要想给他人一个从容稳重的印象,走路拐弯时也应注意远离物体,以免碰到物体跌倒。这些要求,同样也适用于现如今的年轻人。

2.取物,入室的礼仪

《弟子规》讲:“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意思是说,一个人提物品行走时,即使拿着空的器皿,也要像是盛满物体一样拿着。到一个没有人的房间里,仍然要像在有人的房间里一样自觉端庄。也许有些人认为这根本没必要,其实,这些要求对于现代人来讲尤为重要。“不欺暗室”,可谓是古人对“入虚室,如有人”最高境界的表达。

刘向的《列女传·卫灵夫人》中记载,卫灵公一时心血来潮,下令凡是经过宫殿的人,都应在宫门外冲着天子方向鞠躬。刚开始,文武百官和百姓还都会严格遵守。然而,时间一长,人们自然也就有所怠慢。尤其是夜晚时分,城门关闭的时候,更是没有人会去这样做。

然而,一天卫灵公与夫人座谈,忽然听到紧闭的城门外传来马车的声音,没过多久,就到达城门前,马车也停了下来。没过多长时间,马车声渐行渐远。于是,卫灵公便问夫人,“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吗?”灵公夫人答道:“这是蘧伯玉。”听后,灵公便问原因。夫人继续答道:“我听说君王要求所有人在城门下行礼,以示尊敬。忠臣与老子不会在大庭广众下信誓旦旦,更不会在黑暗中改变自己的操守。蘧伯玉是卫国品行端正的大夫,仁而有智,对国家尽忠职守,他是不会因为没有人看到而忘记礼节的。”后来,经过证实,此人的确是蘧伯玉。

这就是“君子不欺暗室”的典故,对于现代年轻人来讲,也应该按照这个标准来要求自己。要知道,一个举止沉稳的人,无论手中是否拿东西,都应该保持一种从容的步伐,给人一种庄重的感觉。同样,一个举止得体的人,无论出入有无人之境,都应该自觉自律。像那些在无人的房间里这里看看,那里瞧瞧,翻箱倒柜的行为,都是不妥当的。只有坚持自我约束,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良好的个人修养。

3.《弟子规》中还提出做事的礼仪

《弟子规》中讲:“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它的意思是说,做事的时候,不要匆忙,否则容易出错。当然,做起事来,不能害怕会困难重重,更不能眼高手低,不去做就在认为容易。在古人看来,做事从容,态度端正,是君子必须拥有的行为。生活中,有些年轻人做起事来毛手毛脚,或者丢三落四,必然会出很多错误。甚至,更有一些年轻人没动手就被事情所吓倒或过于轻视,不屑于动手。其实,这些都是成大事者的大忌。当然,对于现代人来讲,做一个有修养的人也必须做到这点。因而,学做一个有修养的人,就要从正确的做事态度开始!

在古人看来,君子不仅要有良好的风度,更应该懂得一些行为举止礼仪。当然,对于现代人来讲,同样有如此要求。因而,如果你想做个有修养的人,那就从生活中的细节入手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