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家乡草编情

家乡草编情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家乡草编情》微课程是《慈溪新草编》校本课程的一个缩影。而《家乡草编情》微课程既有家乡草编历史文化介绍,又在草编技法上将传统节日文化、中国结文化、家乡草编文化与变废为宝融为一体,还展示了结合学校德育主题开展“六一”节艺术会演的实施过程,是《慈溪新草编》校本课程内涵的体现。《家乡草编情》微课程分两部分,共由八节微课组成,选取校本课程《慈溪新草编》中段文本。“家乡草编情”活动一为《草编花篮》。

《家乡草编情》微课程是《慈溪新草编》校本课程的一个缩影。《慈溪新草编》课程以慈溪传统的草编艺作纽带,在研究探讨家乡编织艺术的演变与时代接轨中渗透当代变废为宝的DIY创意元素,传承与发扬相结合,绿色环保与现代创新相结合,引领学生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美。《慈溪新草编》为实施艺术教育与学校德育及其他相关学科相结合服务,构建了一个以《我们的制作课堂》(微视频)为载体的家乡草编文化“登山型”课程活动框架;设计了“看一看、练一练;教一教、学一学;赏一赏、秀一秀”支架式课程教学版式,并配合草编技能课堂内外进行教学。而《家乡草编情》微课程既有家乡草编历史文化介绍,又在草编技法上将传统节日文化、中国结文化、家乡草编文化与变废为宝融为一体,还展示了结合学校德育主题开展“六一”节艺术会演的实施过程,是《慈溪新草编》校本课程内涵的体现。

《家乡草编情》微课程分两部分,共由八节微课组成,选取校本课程《慈溪新草编》中段文本。第一部分“走进家乡草编文化”,包括两节微课,以了解家乡草编文化为目标;第二部分“家乡草编情”,包括六节微课,属草编技能教学内容,以综合实践活动(学编活动)、劳动与技术教育、社团活动、班队活动等形式开展。

草编曾是慈溪经济的命脉,随着时代的发展,机器工艺替代了手编工艺。纵横交错的立交桥,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替代了漫山遍野的植物,草编材料逐渐退出家乡人民的视线。传统草编工艺靠手口相传,目前草编艺人已近高龄,年轻的家长和教师没有草编基础,而普遍保姆式家教又抑制了学生动手能力。因此,《慈溪新草编》课程中草编技能的教学是利用家委会及三代同乐资源,采用微视频、“翻转课堂”来完成教学任务。草编技能的教学活动一般由课前学编、课堂教学、课后学编组成。

《走近家乡草编文化(一)》是初步介绍草编文化。通过介绍草编历史,欣赏草料实物和草编作品,观看草帽业博物馆和工厂视频,使学生初步了解家乡草编历史与草帽业的发展,对家乡草编文化有一定的认识。《走近家乡草编文化(二)》主要介绍学生课外学编过程中走访艺人、学编实践及课堂创编汇报等内容。

“家乡草编情”活动一为《草编花篮》(一节微课)。课前在教师和家长的帮助下看微视频学习编造技术,掌握平面挑压法。课堂反馈,突破难点,掌握立体挑压法,课后巩固。立体挑压是连接高段草编草帽的桥梁,也是主要的草编技能之一。活动二为创意提包(五节微课)。《创意提包(一)》《创意提包(二)》为仿编,课前在教师和家长的帮助下观看对应的视频并准备好自己喜欢的材料,课堂欣赏不同质地的草料带来的不同美感,反馈并解决不同材料带来的困难,完成仿编。《创意提包(三)》《创意提包(四)》《创意提包(五)》为拓展创编设计,是将草编文化、传统节日文化、中国结文化、变废为宝融为一体设计创编图样,上课环节同样分为课前、课中及课后三个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