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笔墨纸砚的故事

笔墨纸砚的故事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房四宝”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书工具。文房,专指文人书房而言,笔、墨、纸、砚为文房所使用,被人们誉为“文房四宝”。在南唐时,“文房四宝”特指诸葛笔、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纸、江西婺源龙尾砚。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特指湖笔、徽墨、宣纸、端砚。湖笔的故乡在浙江湖州的善琏镇。墨的发明是我国先民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一项重大贡献。端砚的制作技艺也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熊 梅

你一定听到过“文房四宝”这个词,不知道你有没有过疑惑:“文房四宝”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文房四宝”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书工具。文房,专指文人书房而言,笔、墨、纸、砚为文房所使用,被人们誉为“文房四宝”。

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历史上,“文房四宝”所指之物屡有变化。在南唐时,“文房四宝”特指诸葛笔、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纸、江西婺源龙尾砚。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特指湖笔、徽墨、宣纸、端砚

湖 笔

湖笔亦称湖颖,被誉为“笔中之冠”。

湖笔的故乡在浙江湖州的善琏镇。相传秦朝大将蒙恬“以柘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外衣)”发明了毛笔,后蒙恬曾居湖州善琏改良毛笔,制成后人所称的“湖笔”。改制湖笔成功后,他便将技艺传给善琏百姓,使当地几乎家家出笔工,户户会制笔。

蒙恬去世后,善琏笔工不忘他的恩惠,捐银在永欣寺旁建造“蒙公祠”,每当蒙恬和笔娘娘生日,便会举行盛大的纪念活动。千百年来,在善琏,集会膜拜笔祖,祈盼笔业兴旺等民俗活动一直延续着。

湖笔又称“湖颖”。所谓“颖”,是指笔头尖端一段整齐而透明的锋颖,业内人称之为“黑子”。“黑子”的深浅,体现锋颖的长短。湖笔是用上等山羊毛,经过浸、拔、并、梳、连、合等近百道工序精心制成的,白居易曾以“千万毛中拣一毫”和“毫虽轻,功甚重”来形容制笔技艺的精细和复杂,所以有“毛颖之技甲天下”之说。现在,湖笔制作技艺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徽 墨

墨的发明是我国先民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一项重大贡献。徽墨是我国制墨技艺中的一朵奇葩,因产于古徽州府而得名。它是书画家的至爱。古人曾云:“有佳墨者,犹如名将之有良马也。”

徽墨是以松烟、桐油烟、漆烟、胶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的一种供传统书法、绘画使用的特种颜料。历代徽墨品种繁多,主要有漆烟、油烟、松烟、全烟、净烟、减胶、加香等。高级漆烟墨,是用桐油烟、麝香、冰片、金箔、珍珠粉等十余种名贵材料制成的。徽墨集绘画、书法、雕刻、造型等艺术于一体,使墨本身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珍品。徽墨制作技艺复杂,不同流派各有自己独特的制作技艺,概不外传。

端 砚

砚,不仅有其实用功能,而且还有一种天人合一的美感,这就是砚的欣赏价值。《西清砚谱》云:“古今佳砚,因质美工良,而鉴赏品题,因人增贵。”的确,砚台在其制作过程中,不断融入各个时代的艺术特征,形制式样、题材内容、构图纹饰及雕刻风格都非常讲究,并与文学、历史、绘画、金石和雕刻融为一体,所以为历代文人雅士所钟爱。

端砚,是指用广东肇庆羚羊峡斧柯山一带出产的砚材制作的石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首。

端砚优点在于石质细腻温润、致密坚实、石品花纹秀丽多姿、“叩之不响,磨之无声,刚而不脆,柔而不滑,贮水不耗,发墨利笔”。再加上历代制砚艺人的精工制作,造型式样多姿多彩,由初唐的实用性逐渐提高到明清时期的实用与欣赏相结合的高度,步入了民族工艺美术的行列,成为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端砚的制作技艺也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砚石简称端石,用端石制作的砚台因石质坚实、细腻、研墨不滞、发墨快、研出的墨汁细滑、书写不坏笔、字迹生辉、虫蚁不蛀、经久不褪色而闻名于世,被文人墨客推荐为众砚之首。

地质研究表明,端砚石是经过约4亿年的演变才形成。端砚石分为两类,一类为紫色,称紫石;另一类是绿色的,称绿石。紫石为富铝、富铁、富钾、贫钙的硅酸盐类岩石,主要矿物为含水黏土矿物中的水云母和少量的粉尘状赤铁矿、磁铁矿、石英等;绿石为富镁的碳酸盐类岩石,主要矿物为微晶白云石和少量的水云母、磁铁矿等。

端砚始于何时,过去曾引起讨论。清计楠《石隐砚谈》记载:“东坡云,端溪石,始于唐武德之世。”武德为唐高祖年号,武德元年是公元618年。根据此说,端砚问世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

端砚历经1300多年而不衰,不仅文人雅士喜欢,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想拥有它,而且在民间还流传着不少传说,更给端砚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传说唐代某年,端州有位梁姓举人赴京会试。考试那天,京城突降大雪,滴水成冰。应试者被这突如其来的坏天气搞得束手无策,因为研磨出来的墨汁很快就结成了冰,无法书写。唯独这位来自端州的举人,用家传的端砚研磨的墨汁不结冰。但当他再想加点水研墨时,发现水壶中的水已经结成冰了。梁举人非常失望,边揉着手,边对着端砚喃喃自语:“端砚啊,人家都说你是文房四宝之一,如今你宝在何处?”谁知话音刚落,砚堂中出现一片水蒸气,梁举人好像绝路逢生,拼命向砚堂呵气。在端砚的帮助下他做完了试卷,最终他幸运地考取了进士。此后,端砚的“呵气成墨”以及“隆冬极寒,他砚常冰,而水岩独否”的佳话传开了。

宣 纸

宣纸产于中国安徽泾县境内的丘陵山区(泾县古时属于宣州府),这里山清水秀,溪水潺潺,为手工制造宣纸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檀皮、草料、调料、溪水等。

民间传说,东汉安帝建光元年(121),蔡伦死后,弟子孔丹在皖南造纸,想造出一种洁白的纸,好为老师画像,以表达缅怀之情。后在一峡谷溪边,偶见一棵古老的青檀树,横卧溪上,因流水终年冲洗,树皮腐烂变白,露出缕缕长而洁白的纤维。孔丹欣喜若狂,取以造纸,经反复试验,终于成功,这就是后来的宣纸。

宣纸具有“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等特点,并有独特的渗透、润滑性能。写字则骨神兼备,作画则神采飞扬,成为最能体现中国艺术风格的书画纸。所谓“墨分五色”,即一笔落成,深浅浓淡,纹理可见,墨韵清晰,层次分明,这是书画家利用宣纸的润墨性,控制水墨比例,运笔疾徐有致而达到的一种艺术效果。再加上耐老化,不变色,少虫蛀,寿命长等特点,故有“纸中之王、千年寿纸”的誉称,19世纪在巴拿马国际纸张比赛会上获得金牌。

宣纸除了题诗作画外,还是书写外交照会、保存高级档案和史料的最佳用纸。我国流传至今的大量古籍珍本、名家书画墨迹,大都用宣纸保存,依然如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