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拿大的中国风

加拿大的中国风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位曾在美国工作几年又移民加拿大的朋友说,美加最大的区别是文化的不同。而加拿大是个文化大拼盘,各国的移民来了,保留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同时学会了加拿大的习俗。华人是较早移民加拿大的民族之一,近年来族裔人口增长迅猛。最新的人口统计表明,中文已经是加拿大家庭语言中说得最多的非官方语言了。2016年,在议员谭耕的提议下,加拿大国会宣布将农历新年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命名为“春节”。

有位曾在美国工作几年又移民加拿大的朋友说,美加最大的区别是文化的不同。美国是个文化大熔炉,什么国家的移民来了都成了美国人。而加拿大是个文化大拼盘,各国的移民来了,保留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同时学会了加拿大的习俗。他在美国那些年,对春节、中秋这些日子都淡忘了。而搬到加拿大,才又开始和华人聚会,庆贺节日。

他的总结真是言简意赅、一针见血。加拿大是到目前为止唯一将多元文化写入宪法的国家,比联合国还要全球化,驻华领事馆的网站上是这样描述的:“加拿大认同并珍视其丰富的民族和种族多样性:有200多个民族一起生活在加拿大;族裔报刊代表了40多种文化;加拿大人口增长的一半以上来源于移民。”加拿大的原住民包括第一民族(美国称为印第安人)、因纽特人、梅蒂人(早期欧洲移民与原住民的混血后裔),他们占总人口的比例不足5%,其他加拿大人都来源于移民。

华人是较早移民加拿大的民族之一,近年来族裔人口增长迅猛。在温哥华地区的列治文市,华裔人口占45.4%。列治文被称为“小香港”,华人不会说英文丝毫不影响在当地生活。反而是大量的非华裔搬离那里,因为许多店铺都只有中文、无英文标识,店员也只会说中文,他们感到了日常交流的不便。温哥华之外,另外两个主要的华裔集中地区是多伦多地区和蒙特利尔地区。最新的人口统计表明,中文已经是加拿大家庭语言中说得最多的非官方语言了。

对多元文化的重视不只停留在纸面,还付诸行动。比如迪迪的小学每年都办一次“多元文化节”。做活动前,老师会统计学生或其父母的移民来源国,然后在墙上贴上所有来源国的国旗——两百名学生报出了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活动当天,鼓励孩子们穿自己的民族服装,各家自愿带来民族特色的食物,由志愿者家长摆放在体育馆里,中午时孩子们由老师带队,鱼贯而入,依次走过每张桌子,选自己喜欢的食物,但每种食物都只能拿一样,然后再排队走回自己班里吃。我多次去做义工,感受孩子们享受美食的快乐的同时,也能领略到其他国家的饮食文化。

多元国策和华裔集中,促使华裔的节日在加拿大能继续保持、发扬光大。华裔主要来自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韩国、日本等。不同地方的华裔带来了不同地方的风俗习惯、特色饮食,因此加拿大的春节内容丰富多彩。2016年的春节,在首都渥太华国会山前,上演了以华裔为主、其他族裔参演的相当有规模的中文快闪节目。

农历新年也是东亚、南亚的重大节日,除了华裔要过,一些其他族裔的民众也要庆贺。2016年,在议员谭耕的提议下,加拿大国会宣布将农历新年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命名为“春节”。此前几十年政府已经开始重视春节,如BC省、安省等在二月设立了“家庭日”,每逢春节加拿大政府官员会向华裔致以新春祝福,但正式命名还是头一次。过春节前,学校也会贴些有特色的海报或者让孩子们做相关的手工,祝贺华人、韩国人、越南人春节快乐。

华人社团对春节的重视由来已久。每到这一时期,各个社团进行团拜活动、组织聚会、办春晚,热闹非凡。移民加拿大的演艺界人员众多,专业人士不少,平时隐于家庭,才华难以显露,到了中秋、春节便能集中发挥舞台才能、狠狠地过瘾。尤其是春节,演出多到难以应付。免费的活动不算,这两年温哥华地区售票的春晚每年竟多达二三十场。敢拿到市场上去卖票,节目质量可想不弱。华人演员忙乎之外,其他族裔的演员也日渐红起来。这样的演出虽然收费不多,但能凑热闹、赶时尚、培养知名度、吃美食,演员们过了瘾,又享了福。

然而这样的场合最忙的还不是演员,而是政府官员。演员可以选择性出场,忙了可以不去,但政府官员却不行。为了保持自己的选票,政要们必须时常与本选区的选民亲近——春节聚会无疑是亲民好机会。不仅要出场,还要尽量每场都去,坚决不能显示出对社团厚此薄彼。出场定要讲话、和演员观众合影,时刻要保持形象,比演员辛苦多了。讲话内容非常讲究,平衡各阶层、多族裔利益关系,同时要体现和华裔的亲密;讲话一定要中英文兼顾,如果粤语、国语都会,那就更能赢来观众的好评。

各大商家也十分看重春节商机。不仅有多种促销活动,商家的店内装饰也分外吸引人。尤其是华人顾客居多的商家,红色、金色成了装饰的主色调,满眼是包装得喜气洋洋的年货,再配上绿绿的发财竹、鲜艳的蝴蝶兰,让人觉得不专门为过年买几样东西都不好意思去结账。有一次年前带迪迪去华人超市买菜,回来后迪迪感叹说:“去了趟超市,马上感觉到过年的气氛,想过年了。”

在加拿大定居几年,迪迪对春节的兴趣愈加浓厚,比我们还惦记着过年。对迪迪来说,过年一定要吃饺子(不爱吃也要吃)、年糕也不能少(甜香可口)、能收到压岁钱(不花攒着也高兴)、即使没有春晚也必须熬夜,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不能放炮(可以放烟花,但没有爆竹卖)。迪迪喜欢过年,因为家里零食多、朋友家庭聚会多,还有个重要因素,过年那两天他自动不学习,尽情看电视、玩电脑游戏。过大年了嘛。

连接移民与其祖国、民族的纽带,有美食、风俗,还有文字。中文教育在温哥华地区非常普及,不仅华人家庭重视,有的韩国人、西方家庭也很重视。丈夫教过的一个中文班里,就曾有过几个韩国孩子。海外学中文的热情虽高,但程度一般都有限。有一次丈夫应列治文图书馆邀请去给孩子们讲《西游记》,观众中只有一个孩子知道孙悟空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

为了不让迪迪忘了中文,丈夫每周给迪迪上两小时的中文课,讲古诗、历史、写作等。孩子们学中文程度受限最大的原因是缺乏语言环境和课外读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经常从国内购书后托来访的亲戚朋友带来。迪迪在家读的中文书比英文书还多!“皮皮鲁和鲁西西”系列、“笑猫日记”系列、《哈利·波特》中文版等,他都爱不释手。因此,来了几年,迪迪中文没有退步反而进步了,只是写字没有在国内时工整、认真。

我们重视迪迪的中文教育,并非像有些家长那样只想着孩子长大了“要和中国人做生意”,而是希望迪迪保有自己的文化之根,帮助他逐渐建立并完善自己的思想。一般来讲,本地化的时间最短也要三代人。迪迪虽然五六岁就来到加拿大,但由于家庭环境,他其实很难彻底融入本地文化。如果他再丧失自己的民族文化,长大后势必容易内心空虚。这也是大多数移民家庭要面对的问题。

同样,对于成年移民,在受到语言局限难以完全融入主流社会时,倘若再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化,疏离感、孤寂感就将非常强烈。因此,在海外保持民族文化对于个人的幸福感有积极的促动作用。

对母国文字的掌握、对母国文化的熟悉,是为移民的后代打开的一扇窗,使他们能在孤寂的时候仰望故乡明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