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两种学习方式有机整合的策略

两种学习方式有机整合的策略

时间:2023-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语文教学是师生之间相互配合,共同提高的动态生成过程,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有效整合运用是指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独特性、教学任务的完成度、课堂学习的实践性、学生学习的高效性等教学需要而选取的恰当的学习方式。语文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两种方式的整合运用,多大程度上能够促进学习,对学生语文能力能在哪些层面上产生提升作用等,需要更加清晰严格的评价标准来加以识别。

两种看似矛盾对立的学习方式,实际上只是方法及效果有所差异而已,我们并不能全盘否定旧的学习方式,也不能全盘接受新的学习方式,而是要利用其差异有针对性地运用在合适的教学环节上,即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这是语文学习方式转变有效而必然的选择。

(一)建立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整合体系

两种学习方式并不是相生相克,而是可以共存的,接受性学习有时也会让学生豁然开朗,而探究性学习有时也只是按照既定的模式,毫无启迪作用。奥苏伯尔曾说过:“从接受学习到半自由或完全独立的探究学习,其间还存在着接受中有探究、探究中有接受的混合学习。”[19]这正契合当今新课程所强调的多元化的学习理念。

由于当前教育形势下,学生的角色由配角逐渐演变为主角,因而其学习方式也从单一化逐渐转变为多样化。一般来说,学生在课堂中同时充当着两个角色:一方面充当接受者的角色,需要从教师的讲课中汲取知识,对于无从下手的学生来说,接受性学习十分必要;另一方面,也充当着捕猎者的角色,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出击,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来获取知识,这样记忆印象深刻,因此,语文教学中也需要探究性学习。当下流行的全人教育理念,单靠接受性学习,学生接受一些特定的文化知识,而忽视情义人格的发展,是很难促进满足学生的精神追求和实现其人生价值的。目前,需要我们做的是改变原有的学习范式,对二者进行有效整合,建立一套可行的而为学习体系,保证实现学生的高效学习。

(二)灵活选择教与学的策略

语文教学是师生之间相互配合,共同提高的动态生成过程,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有效整合运用是指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独特性、教学任务的完成度、课堂学习的实践性、学生学习的高效性等教学需要而选取的恰当的学习方式。

布鲁姆把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陈述性知识,它是知识自身浅层的含义,如文体、大体内容等,这类知识通过教师的讲授就能获得,是最快捷、最有效的方式;另一类是程序性知识,它是关于“为什么”、“怎么办”的知识,如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这是关于语文知识的如何应用,解决语文问题的方法或策略类知识,这种知识具有独特性、灵活性,不是单靠讲授学习就能掌握,需要学生通过思考进行创造,通过探究、联系等具体活动才能内化和运用,所以探究性学习较为适合这类学习。我们应看到语文学习中也包含了大量的工具性内容,如字、词、句、段、文学、文化常识等,这些是识记类内容。接受性学习更适合。对于文本所传递的情感,特色描写手法以及作品的创作意境和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等文本内容的解读,运用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更能引领好学生在师生合作中交流,在教师教授中认同、在启发中接受和理解了文本重点。

终归,无论选择哪种学习方式或是教学方法,关键要看教学的重难点、教学内容更适合哪种方法。并不存在一种方法行天下,放到哪里都适用的学习方式,存在的只是一种联系的、具体的思维方式。两种学习方式的运用始终以教学的有效性为条件。所以,语文教学中,倡导二者的整合,要依据教学内容,在尊重学生,重视学生多方面发展的前提下,使之融合,并充分发挥出二者各具的优势,实现最优的教学效果。

(三)建立多元评价机制

目前,语文教学中更多将甄别性评价作为主要评价方法。这种评价的缺点在于忽视了学生阶段发展取得的进步,忽略了学生学习的过程,这种评价通常一概而论,阻碍学生的发展与进步,甚至使学生产生厌恶、冷漠和抵触情绪,这会将该评价的实效性掩盖住。所以,有必要淡化甄别性评价,重视形成性评价。教学中应注重运用形成性评价,发挥其着眼学习过程,推动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功用。语文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两种方式的整合运用,多大程度上能够促进学习,对学生语文能力能在哪些层面上产生提升作用等,需要更加清晰严格的评价标准来加以识别。将重点放在形成性评价上,可以有效地反馈学生个体学习的整体进展情况。当然,还要综合运用其他的评价方式,比如,诊断性评价,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在其投入学习之前就已有一定的预测。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这种评价可在学习方式之前或者学习过程之中运用。此外,还应使学生开展自我评价,促使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并设立互评的长效机制。

总之,两种学习方式有机结合中各种评价机制的运用,一方面,不但是为了进一步革新语文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加强教师的教学设计,改进教学实践过程,而且也是为了从根本上协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多元评价机制的设立与实施,也促使学生反观自身,通过对过去、现在、未来的认识,增强自信,提升创新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