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考作文概述

高考作文概述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文在高考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占语文总分的25%,被誉为语文的“半壁江山”。“基础等级”是高考作文的灵魂所在,基础等级达不到应有的要求,就不能拿到发展分。高考作文是为高校选拔人才,因此它与平时自由训练作文的最大区别就是采用统一的命题,有命题就要求作文符合题意。此类作文是2015年高考语文作文出现的新题型,2016年已普及到各省、市卷。

作文在高考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占语文总分的25%,被誉为语文的“半壁江山”。而当下对学生作文的训练模式一般都比较陈旧,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要么“跟着老师的点拨走”,要么“跟着范文走”,“要么套用平时看过的作文走”,学生对老师的作文评语视而不见,仅仅看看老师给自己的作文给了多少分,或者是划了什么等级。他们写作文依然我行我素,第一次作文出现的问题,第二次写作文时照样出现,甚而一部分学生把平时摘抄的优美文段移入自己的作文,出现文章内容空洞,与自己的作文脱节等现象,文章进入不了读者内心。如果在高考中,则在“发展等级”中得很少的分数,还有可能不得分。所以我们进一步探讨高考作文技法、了解高考作文考纲,就是为了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善于观察生活,写身边人、身边事,抒发真“我”情感,培养真“我”意识,这样,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宏观认识高考作文中“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的内在联系

2000年高考《考试说明》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的要求,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也就采用了“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部分评分的方法。从二者所占的比例就可以看出,提出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目的就在于重视作文的基础知识,在学生掌握相关的基础理论之后,才强调学生追求“发展”等级,从整体上提高高中毕业生的写作水平。所以,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的关系。

“基础等级”是高考作文的灵魂所在,基础等级达不到应有的要求,就不能拿到发展分。因为高考评分标准是不跨等级给分。因此,高考作文,首先就要保证基础等级的分数不能太低,如果作文文体不明、内容空洞、情感虚假,还奢谈什么思想深刻、内容丰富、富有文采、有所创新呢?必然会影响发展等级的得分。高考作文提出了“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就是为了提高高考作文的信度,让真正优秀的、有思想深度的、有创意的、文采斐然的作文得高分,同时也是让一部分写作基础较好而临场发挥欠佳的考生有一定的基础保证分。

二、基础等级的要求

基础等级的要求共有六项,分别说明如下:

(一)符合题意

这是应试作文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环节,是第一道关口。

高考作文是为高校选拔人才,因此它与平时自由训练作文的最大区别就是采用统一的命题,有命题就要求作文符合题意。只要不切合高考作文题的题意,都不可能得高分。

这里所说的“符合”的含义是恰当、适当。高考作文题除了题干、材料或指定标题外,往往在“注意”(“要求”)部分提出若干限制条件。要“符合题意”,就要理解试题所限定的作文的角度、内容、中心、文体和字数等。写作前,要对试题的各个组成部分做准确全面的审读和揣摩。确切理解它们的全部含义,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作文。要正确理解材料的寓意,要扣住关键词,把握标题或话题或材料的内涵;要用好相关的提示语,划定构思范围,确立中心和写作内容;要在文体、表达、字数方面做到“令行禁止”。学生的作文能否符合题意,其实最核心、最关键的就是行文前的审题立意。审题,就是分析研究命题的意义要求;立意,就是确立主题思想。审题是立意的前提,立意是审题的结果,立意好不好,关键是审题。审题不清,就会南辕北辙。严重偏离题意的,即使文字功底再好,得分也不会超过20分,就会“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所以,审题立意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一步。

譬如,有这样一道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国内一位年仅18岁的围棋选手小柯一年内连夺三项世界冠军,不仅如此,小柯还以其鲜明的个性引人关注。比如在决赛前夕,他直言对手只有5℅的胜算,认为对方作为一代传奇“该谢幕了”。对小柯的表现,其父母认为,孩子大了,作为家长要懂得放手,让他自己去思考和选择。小柯的事情在广大棋迷中引发了很大的争议:有人为棋坛出现一位天才棋手而感到欢欣鼓舞,也有人对小柯的狂傲个性和家长的放任态度提出了质疑……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完成写作任务。

审题:这是一则社会新闻材料,材料主要内容是广大棋迷围绕“天才棋手决赛前口出狂言”这件事从不同角度发表了各自的看法,题目要求考生也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在此基础上立意作文。材料关键分析如下:天才棋手柯洁决赛前口出狂言。一种是自信的表现,毕竟“艺高人胆大”,“没有五山斧,不砍六山柴”,“没得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只有有真本事的人才敢口出狂言。同时在赛场上,这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心理战术,这是小柯智慧的表现,当然这种战术和智慧都是以实力为基础的。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在赛场上,小柯口出狂言,是不尊重人的表现。常言说:“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如果“赢了金牌,丢了人品”,也会被人所不齿。尊重规则,尊重对手是比赛的前提。德艺双馨、德才兼备才是大众心中真正的王者,因此生活中不可轻狂,要低调做人。第三种作为天才的父母当鼓励孩子发展个性,同时也要因势利导,给出合理的建议,毕竟孩子年纪尚轻,在为人处事上也会有一定的不成熟,作为父母,要正确地引导,不断完善孩子的个性。

经过审题后,我们发现这也是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此类作文是2015年高考语文作文出现的新题型,2016年已普及到各省、市卷。任务驱动型作文旨在着重考查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要求学生读懂材料,在读懂的基础上按照任务指令作文,所以审题时的阅读能力和领悟能力要求较高。从能力划分角度看,作文题型可分为阐释型作文和任务驱动型作文。这种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与以往传统作文不同的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写作目的、要求,更加明确、单一。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如全国一卷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事件相关方写信来入情入理地谈问题、讲道理;全国二卷要求考生在深入思考“当代风采人物”推选标准的基础上优中选优,都会引导考生就一个具体明确的要求来写作,从而更有效地规避套作和宿构,实现写作能力在应用层面的考查。

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的审题思路

1.体式驱动——写成议论文

2.内容驱动——内容的规定

3.思维驱动——争议的焦点

4.对象驱动——对以上事情你怎么看

需要强调的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分为两部分——阅读材料审题和任务写作部分。首先阅读材料并要读懂材料。只有在掌握材料的范围、含义后才能进行写作,所以第一步阅读非常重要;其次“读的内容”和“感的内容”要有机地联系起来,开头要引述材料,后面要针对材料,联系写作任务而写作。就材料的范围而言、就写作任务而言是就事论事;就材料含义、行文中说理论证而言是就事论理。说理就是思辨,就要比较辨析,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后一定要明确写作任务是什么?一定要分析透彻,否则落笔万言也不能切中要害。

以前面那篇作文题为例,探究作文主旨,写作思路应该是:

1.实力是狂傲的资本。

金庸在天龙八部里,借王语嫣之口说道:“男子汉大丈夫,第一论人品心肠,第二论才干事业,第三论文学武功。可以狂但不可无礼。”小柯说话纯真到“口无遮拦”,敢于挑战权威,即便对曾经统治棋坛近10年的前辈也是“不给面子”。小柯虽然因为“自大”备受争议,但他的“狂言”屡屡兑现,用实际行动证明“有实力才能狂傲”,用实力说话,敢做敢说,表面看是“不够稳重”,也能理解为活泼烂漫,这样的人更容易调整心态,很难有心魔。这是一个有性格的青年人。对于棋手来说最重要的是自信心,没有自信心是下不好棋的。

涉及话题:自信与自负狂放需实力

设计素材:项羽“彼可取而代之”,毛泽东“欲与天公试比高”,李白“仰天长叹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天生我材必有用”。

2.低调做人,老成持重。

低调做人,指的是在做人方面必须检点的一种内敛行为,必须摆正的一种稳重姿态,必须按捺的一种谦逊言辞,必须平抑的一种处世风格。高调做事,指的是做事的高标准、高目标、高要求、高姿态和高志向。有了高标准才能高屋建瓴,有了高目标才能高瞻远瞩,有了高要求才能高歌猛进,有了高姿态才能高义薄云,有了高志向才能高视阔步。中国人历来重含蓄以德服人,可以想到会有多少“老成持重”的国人提出忠告,提醒风头正劲的柯洁“低调点、稳重点”,为自己多攒点人品,只是我们懂不懂柯洁?我们的道德说教是否适合这位“少年老将”呢?

对于小柯的狂傲的表现,站在棋迷的角度,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善意的,认为小柯不应在决赛前口出狂言,毕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管你本事有多大,还是要低调点,因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样做容易成为众矢之的,最后赢棋了,面子还搁得住,万一输了呢?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满招损,谦受益”,最好是做个有本事又儒雅的人。另一种观点是恶意的,认为风头和荣誉都被这个人抢去了,自己什么也没有,所以抓住对方的一点“不是”,马上就要口诛笔伐,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以维护自己懦弱又无能的那点点虚妄的自尊,其嫉贤妒能打压强于己者之险恶用心,欲盖弥彰。

涉及话题:低调做人与高调做事,人当谦虚老成持重

设计素材:物理学家诺贝尔获得者丁肇中教授从不让人采访,也从不让人宣传,始终低调做人,踏实做事,钻研科学。《红色娘子军》女主角祝希绢不认为自己是明星,只承认自己是一个文艺工作者。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一心钻研科研,低调处世。

3.发展个性,因势利导,放手而不放任。

对“天才棋手决赛前口出狂言”这件事,棋迷有两种观点,认为这是自信的表现,也是战术的一种表现,可以为其点赞;也有人认为这是不尊重人的表现,是狂妄的表现,容易遭人记恨,所以应该收敛。父母认为,孩子大了,作为家长要懂得放手,让他自己去思考和选择,这才是对孩子的尊重和负责;而有人由此事牵连到小柯的家庭教育,认为这是对孩子的放纵,甚至认为他父母忽视了德行教育。这种放手教育应该是对孩子的负责和尊重,这才是真正的爱,这体现的恰好是父母的睿智和开明。要培养出柯洁和丁俊晖这样一些天才少年,离开了父母的细心发现、精心培养和全力支持,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天才很多,可惜会培养天才的父母太少了。

参考题目:

身负重任不轻狂

人生于谦虚中开花

谦虚为上,狂傲为下

有傲骨但请别傲气,低调才是王道

低调,却有无声之美

有傲骨不张狂,狂傲需资本

尊重对手赢得尊重

育人先育德

放手却不放任

总之,符合题意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符合命题意图。对命题者所给的题目,要求考生能准确、全面地理解。准确,强调审题时要分清楚是非、优劣、高下、大小、可否等;全面,则强调审题时要看清试题各个部分的表面和深层的含义。二是文章和题目相符。如果材料或题目的范围很宽泛,如何选准一个切入的角度非常关键,这个角度应该既体现在文章的标题上,也体现在文章的内容上。有些考生喜欢把拟写标题作为写文章的最后一步工作来做,也就是把文章写好后再来拟写标题,这就很容易犯文题不符的毛病。

不仅有材料的题目要注意审题,命题作文也要好好审题;议论文要好好审题,记叙文也要好好审题。

面对“命题作文”题,若要写成“记叙文”,就必须敏锐地发现“命题”中的“情感穴位”,联系自己的情感生活,机智地加以发挥。这种“以情感人”的文章,最容易打动阅卷者的心灵琴弦,取得最佳的效果。

有些“命题作文”是“理论性”的,要求学生写成“议论文”。“议论文”必须“以理服人”。为了做到这一点,学生应当在弄清题义的基础上,准确地把握它的理论“焦点”,然后用自己的“思想燧石”去撞击它,在碰撞中激发理论的“火花”。这样,文章的理论阐述就可以既集中,又向纵深拓展了。

(二)符合文体要求

符合文体要求,首先是指符合试题规定的文体要求。高考作文要求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试题,或是指定某种文体,如“写一篇议论文”“写一封书信”;或是排除写某种文体,如“不可写成诗歌、小说、戏剧”;或是不限文体,由考生自己选择文体。如果是指定文体,考生不能随意更改。如果是排除式的,比如“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考生可写的文体种类就很多,既可写散文、小说等文学体裁,也可看成是记叙文的扩大和延伸。“文体不限”或“文体自选”,使得考生在文体选择上有更大的自由。“自选”是为了扬长避短。需要强调的是——不限文体从评分的角度说,你“自选”了什么文体,就按该文体评分。也就是说你选定何种文体,就要写得“像”——体现出文体的规范。

“符合文体要求”,其次是指符合考生自己选定的文体要求。就考生来说,你写记叙文,就要写以人叙事为主;你写议论文,就要注重发表自己的看法,注重议论,注重说理;你写夹叙夹议的文章,就要注意叙议的结合。《考试说明》在写作部分首句就说“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在具体的写作中,就要适当强化“文体感”,不要写那种非驴非马的东西。

试题不限定文体是给予考生选择的自由,但是考生选定了写议论文就要写得像议论文,选定了写散文就要写得像散文,不要写成“都不像”。每年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也把“符合文体要求”“基本符合文体要求”“不符合文体要求”等作为评判作文优劣的重要条件。各省阅卷点对文体要求往往有进一步的阐述。如:“文体必须明确。选定文体后,就要按所选定的文体要求去写,如果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什么都有,平均使用笔墨,不伦不类,即使全文能扣题,得分也只能在切入分以下。”

若要“符合文体要求”,就要把握文体规范。高考写作时要有清晰的“文体感”,即对文章体裁的一种敏锐的感觉,一种具体的印象,一种轮廓的认识。记叙文的目的是要动人以情、示人以范,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所以它的文体基本特点是记叙的单纯性、材料的直观性、结构的时空性、语言的形象性。议论文的目的是晓人以理、导人以行,以议论说理为主要表达方式,所以它的文体基本特点是议论的主导性、材料的论证性、结构的逻辑性、语言的概括性、观点的鲜明性。说明文的目的是要授人以知、教人以用,以说明、解释为主要表达方式,所以它的文体基本特点是说明的科学性、材料的知识性、结构的条理性、语言的准确性。

有不少考生对记叙文和议论文这两种基本文体只是有点感觉,却把握不好分寸。在文章构思阶段,把握住这样一点:要写记叙文,就主要以讲故事来表现思想或感情;要写议论文,就要摆明观点,要用各种论据和对论据的分析、阐述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若要“符合文体要求”,就要选择最佳文体。①这个题目最适合写哪种文体。②要选择适合自己发挥的文体。如擅长形象思维的考生可选记叙文,擅长抽象思维的考生可选议论文。③要考虑自己有没有与该文体相应的写作素材。如,写议论文,有没有相关的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写记叙文,有没有相关的整一、连贯、动态的生活故事;写说明文,有没有相关的知识储备;写散文,有没有这方面的感情积累和语言积累;写杂文,有没有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幽默素质。

举一个例子: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要去追一匹马,用追马的时间种草,待到春暖花开时,就会有一匹骏马任你挑选;不要去刻意巴结一个人,用暂时没有朋友的时间,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待到时机成熟时,就会有一批的朋友与你同行。用人情做出来的朋友只是暂时的,用人格吸引来的朋友才是长久的。所以,丰富自己比取悦他人更有力量。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

———屠呦呦获奖感言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通过阅读与思考,可以得到这样一些立意: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求人不如求己;人格是最大的魅力;充实自己,成就人生。这一则材料,学生发挥的余地就比较大——可以扬长避短,写自己擅长的文体、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自己积淀的思想。

一般说来,高考作文主要是两种文体:记叙文和议论文。考生选择哪一种为好呢?从学生的情况看,议论文写作是弱项。因为,议论就是“分析”,分解和剖析事物的内部构造和内部矛盾、外部联系和外部矛盾,并作出自己总体上的判断。这是需要生活阅历和人生经验的。甚至可以这样说,不在人生的道路上尝过许多酸甜苦辣,摔过几次大筋斗,是难以讲出多么深刻的道理来的!高三学生的年纪都在18岁上下,如今又基本上被“圈”在学校里,“茅庐”还没有“初出”,要他们发表人生的见解,分析事物的“内里”和“外在”,委实是难为同学们了!但高考是为高校选拔人才,从近两年的高考作文看,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各省市卷,考议论文的越来越多,因此同学们必须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生,学会通过某种社会现象分析本质的方法,必须掌握议论文的基本写法——这是应试的需要,更是大势所趋。

(三)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感情真挚,就是要求考生感情真实诚挚,抒写自我真性情,不无病呻吟,不矫揉造作。真正的好文章,就应该是作者对客观世界的倾情关注,从而产生的真情实感。如巴金的《小狗包弟》,作者将自己最深沉的人生反省和自我剖析,借助于最真实诚挚的感情表达得十分感染人,让我们广大读者看到了作者灵魂深处的忏悔和反省,以至于作者于文章末尾直言高呼“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而作者自己也在《病中集·后记》中这样写道:“我不靠驾驭文字的本领,因为我没有这样的本领,我靠的是感情”,同时巴金更是这样告诫我们所有人“要讲话就得讲老实话,讲自己的话,哪怕是讲讲自己的毛病也好”。而这一点正是我们所欠缺和急需学习的。

反观我们考生的作文,满眼的假大空、虚情假意、胡编乱造、读来味同嚼蜡,令人生厌。只有情调没有情怀:娇滴滴、嗲兮兮、甜丝丝、轻飘飘、黏黏糊糊的一团;人到了初中、高中,思想还停留在幼儿、小学的水平,不能不让人遗憾。

情调和情怀是有区别的:

简单点说,“情调”是指向“小我”的,它在作文中往往呈现出“贫血”(缺少真情),“缺钙”(缺乏理想和斗志),“麻木”(缺少痛感)的时代病。

“情怀”是指向“大我”的,它在作文中呈现出的则是有体人之心,谅人之怀,设身处地,推己及人。

如果说“情调”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那么“情怀”则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情调”如果是“躲进小楼成一统”的个人呻吟,“情怀”则是“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普世心结。

高考作文要写出高中毕业生应有的深度和厚度,要让阅卷老师不仅有看头而且有嚼头,就必须淡去小我情调,展露大我情怀。情怀的展露不在“所为之事”的大小,而在“为事之心”的敏钝;现时代,很少有刘胡兰面对铡刀的抉择、董存瑞炸碉堡的英勇,但遭遇不该闯的红灯,碰到举手之劳的帮助别人之事你是否有心灵的悸动。南京一名初中学生不小心骑自行车划了别人的小车,在没人发现的情况下主动写下电话号码。宁夏的一名高考落榜生被哈佛大学录取并给予全额奖学金,原因在于这位姓杨的学生花了很多精力建立了一个非政府公益组织支援中国西部教育。哈佛大学校长说,他们需要将来能改变世界的人。

“大我”情怀在具体写作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生发点:①人情、人性:待人之心、处世之道、悲天悯人、人间道义等。②人品、修养:价值取向、心胸气度、节操尊严、视野境界等。③民族心理:文化特征、文明素养、社会基石、脊梁魂魄等。④草根群体:生存状态、生命质量、精神空间、幸福指数等。

袁隆平正是因为有着“让人类摆脱饥荒,让天下人都吃饱饭”的情怀,才能在梦中惊喜地发现,他种的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稻穗像扫帚那么长,稻谷像花生米那么大,他和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乘凉。20世纪最初的几年里,李叔同经常去他的高徒丰子恺家里。李叔同一个奇怪的动作,吸引了丰子恺。丰子恺家有个藤椅,每次来的时候李叔同都坐在上面。然而每次坐上之前,李叔同都会轻轻地摇一下那个椅子。有一天,丰子恺忍不住,问这是为什么。李叔同说:“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许多小虫。突然坐下去,会把他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一下,好让他们走开。”丰子恺听了非常震惊。这两则材料也许会让大家对“大我”与“悲悯”情怀有更深的理解。

那么,“情怀”又从何而来,如何生成呢?途径很多,基本的有:①深度走进教材、走进与教材配套的读本。高中教材中有很多名篇流淌着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真情关注,有着滋润心灵、滋养精神的养分和历久弥香、常读常新的内蕴。如: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遴选一些品读、品味,分析、联想、批注、评论、改写、浓缩,做到真正与作者的情怀经脉同频共振。②走进公益、慈善、志愿者等活动。我们知道任何事做的感受要比读、看、听深刻得多。中学生的生活“三点一线”,单调而忙碌,但若要做好事随时都有机会。替同学搞卫生,帮助家庭困难、学习困难的同学,为父母分担家务等都可以锻炼我们的心志、舒畅我们的情怀。作文有真情,做人就要实诚;把爱心洒向社会,把关心送给他人,把孝心带回家中,把信心留给自己,应该是我们的精神底色。③享用精神大餐。每年的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节目中的人物,年度道德模范、年度新闻人物、年度经济人物、年度劳动模范等,他们带给我们的是让整个民族为之动容的精神史诗。他们的家国情怀、民生情怀让我们热泪盈眶,深受感动。人的职位有高低,地域有南北,收入有多寡,成绩有大小,年岁有长幼,但情怀与这些都无关。一个能感动他人的人一定是一个有着“利他”情怀的人,感动我们的也一定是我们想做却还没有去做或者没有做到的“利他”之事。我们学习、仿效他们,写在作文里自我净化与净化别人,“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鲁迅《且介亭杂文附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大情怀与人性、人文。

因此考场作文要想获得高分,关键之处还在于要有真情实感。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如何才能做到情感真挚呢?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所叙之事要真实。

该要求主要针对的是记叙类的文章,写人记事一定要切合生活实际,抒写客观真实的生活,同时进行必要的艺术加工,使其现实性和艺术性兼具,这样才能让读者感觉不是矫揉造作,生搬硬套。如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作者通过大量的排比句铺陈大堰河辛苦而又伟大的一生,“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搭好了灶火”“尝到饭已经煮熟”……一系列的动作,如电影镜头般一一从眼前浮现、飘过。我们想到的不仅仅是勤劳劳苦的大堰河,更是像大堰河一样的天下所有的父母,为自己的子女毫无怨言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

2.所讲之理要深刻。

该要求主要是针对议论类的文章,议论文阐明文章所写之理一定要符合人之常情常理,符合我们大众的思维逻辑和认知逻辑,不能太武断和偏颇,读完要让人能够信服、折服,而不是用一个简单的例子就能推翻。如“细节”类的主题作文,大部分考生提出一个观点就是“不注重细节的人是不会获得成功的”;再如“挫折”这个主题的,就会产生这样一个观点“但凡取得成功的人,都是经历了人生挫折的”等等,这样的观点明显就是简单粗暴,经不起客观事例的检验的,甚至是歪理邪说。

3.所抒之情要真挚。

情真才能意切,才能感人。真诚做人,真挚作文。情感是人类社会能够延续的桥梁,也是文章能够流传的纽带。苏轼:“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李密能够让晋武帝答应自己的请求且不起疑心甚至是杀心,靠的就是一腔赤子深情。“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可以说,字字情真,句句意切。因此文章能够让读者声泪俱下,无疑是情感真挚的最好表现。

思想健康

思想健康和情感真挚是相辅相成的。思想健康就是指在作文中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情感倾向要健康,积极向上,要符合中学生的身份和年龄,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符合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要继承民族传统中优秀的精神遗产。作文的内容应反映当代社会的本质和主流,体现符合时代精神、积极向上的进步思想,排除不健康、不积极、消极颓废的思想内容,更不能出现攻击社会、政党、领导人等的违法乱纪思想观点以及色情、暴力等腐朽堕落的感情倾向。

1.文章的主题要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我们这个时代是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新鲜事物和先进人物层出不穷,每天都有新信息、新观点、新问题出现,这就需要我们站在时代的高度,总揽全局,积极发现,努力探索,挖掘事物的内在意义,把握事物的普遍联系,探寻事物的发展规律。只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有益于社会人生,有益于世道人心。

2.要用正确的态度处理生活素材。在现实生活中,总是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既有正面,也有反面。作为客观现实反映的文章,当然也可以写生活的阴暗面或反面,关键是抱着什么样的心理,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来写。胡锦涛同志说:“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应该成为我们写作的座右铭。我们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把握住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一定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清主流和支流、现象和本质,对落后的、错误的东西,决不能加以欣赏和支持,而要进行批评和鞭挞。

3.要树立正确的“三观”:①正确的世界观。世界观是对这个物质世界总的根本的看法。有不少同学有些迷信:比如根据所谓的星座、八字、血型等确定自己的“幸运数字”“幸运颜色”,甚至用这些东西来推算自己某次考试是否顺利;有的同学认为考试前洗头是不吉利的,会使自己什么也想不起来,这些想法有时也表现在作文中,并且表现出一种确信的态度,这就不恰当。②正确的人生观。人到底应该为什么活着?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古代儒家有一种观点:“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还有很多种关于人生的看法,但不外乎两点:一是使自己的人生更充实、更美好,二是使他人的生活更美好。人生观符合真善美标准的,就应该是健康的,而一味地强调自己的利益,一味强调索取,如人生的最大目的就是赚大钱等都是不健康的思想。③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就是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具有不同价值观的人,对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评价。作为考场作文,思想和感情应该符合真善美的标准,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应该不违背道德规范,要尊重历史。

高考是一种考查综合素质的考试,是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的,而且近年的高考作文题越来越重视文章的人文色彩,如果你的文章里表现出的思想感情是不健康的,一定会影响你在阅卷老师心目中的形象,从而影响分数。一篇文章的思想是否健康,有时比是否准确还重要,它从一个侧面反映考生的思想品质,因此不可不慎重。

应当说,大多数中学生都已具备写好记叙文的潜力。他们的纯真,他们朴素的视角,往往能发现许多成人不容易看到心里去的东西,如果把这些东西自自然然地写下来,其审美效果是非同一般的。有一位同学写过一篇《假发的风波》,很能说明这个问题。这位同学的爸爸谢顶忒早,为了美化自己的仪表,他特意去选购假发,此乃人之常情。由于他在柜台前挑来拣去,结果引来了一大堆“看客”,这可叫陪爸爸逛商店的孩子尴尬万分。她恼了,整个晚上都不理睬老爸,老爸为博得千金之欢欣,第二天毅然将假发退掉,颇有一点“牺牲精神”。作者知道此事后,心弦振荡,哽咽着劝老爸再戴假发……这便是“假发的风波”,平平常常,纯然是家常话语,但它把处于“花季”的女中学生的“自尊”和“羞涩”,把父女之间醇厚的亲情,把当代世俗生活中活泼可爱的“浪花”,天真无邪地展示在读者面前,原汁原味,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清水出芙蓉”,这就是“天然去雕饰”。

在高考作文时,有几个具体问题必须注意:①不要写那种“纯”抒情的空泛的“散文”,应当实实在在地写“记人”“叙事”“议论”的文章;②“故事新编”很难写,不要以为它是“终南捷径”,如果你没有这个“金刚钻”,就不要揽这个“瓷器活”;③不要写那种随心所欲、肆意编造的“科幻作品”,动不动就是“时间隧道”,动不动就是“星球大战”、W教授、X教授、Y教授等等;④不要搞许多“一”“二”“三”“四”,把文章切割、肢解地很破碎,尽可能地一气呵成;⑤不要在标题来三四句玩“深沉”、玩“哲理”、玩“文字游戏”的“题记”,那是很令人倒胃口的,效果很不理想,影响了阅卷老师对“正文”部分的阅读情绪。

(四)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内容充实,中心明确”,是高考评分的又一把重要尺子,在这一点上达不到基本要求,也就是文章内容不合要求,得分只能比较低。

内容充实是指写进文章里的材料要翔实、具体,有较高的质量,内容丰富,所选材料对表现中心来说是必要的、足够的,而不是单薄的。这里的“内容”是指写进文章里的思想感情、人物事件和数据资料等等。记叙文中的记叙要素完整,人物事件具体实在;议论文中的议论要素明晰,论据充足;说明文中的说明属性清楚,资料充分。做人作文、人文合一。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我们要学会用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事物都有两面性,有时候只说一面,可能会引起误会,就还得说另一面。马南邨《不求甚解》一文,一方面指出,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比徐庶等人“务于精熟”高明,因为他“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另一方面指出,“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这样说就防止了片面性。辩证地分析也就是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避免静止地看问题,注意事物对立面的转化。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如果用静止的、孤立的眼光看待事物,就不能认识它的本质规律,分析起来也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事物对立的两极,在一定条件下会向对立面转化。好事可能变成坏事,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不能把话说满、说绝。尤其不能偏狭于自己的一己私利,宣泄自己灰暗的心理,愤怒的情绪,要把镜头对准生活中的美。

作文与摄影同出一理,自然界千姿百态,媸妍互现,社会中无奇不有,美丑共存。从正面教育人、鼓舞人的角度来看,我们作文的镜头应该对准生活中的美,写出美的文章,表达美的感受。当然,我们也可以暴露社会的阴暗面,但不能一概否定,暴露文章要直指社会体制深层,直指人性的弱点,不是肤浅的“杀尽贪官污吏”式的牢骚。要用艺术的镜头反映生活,概括与提炼生活,同样是揭露黑暗,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白居易的《卖炭翁》,杜牧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等作品之所以耐读,就是他们用理性的眼光、艺术的手法直逼人心、人性,直指封建社会剥削劳动人民的本质。冰心在黑暗年代下写出《小橘灯》,是因为她善于发现美,那灵巧的在黑暗中给人以光明的小橘灯,那与之相映衬的在困境中镇定、勇敢、乐观的小姑娘,无不给人们以美的鼓舞。

生活中往往有这样的现象:热爱生活的人,会发现生活中到处是美,他写出的文章是明朗亮丽的。也有一些人,往往感受不到生活中的美,他写出的文章自然是暗淡灰色的。有一位女同学,成绩优秀,人有点胖,遭到周围女同学妒忌,她们骂她“壮猪”“丑八怪”。她在日记中写道:“周围寒气逼人,真想以死来换个活法。”假若她把目光移开那个小群体,就会发现班上有许多同学以她为榜样在学习她。如果再换一个角度看,妒忌的另一面是对她的羡慕,这些不都反证了她来之不易的成功吗?她如果这样想,日记就会是另一种写法了。即使阳光明媚的校园里也有树下的阴影,纵然波澜壮美的大海也有暗流和横波,但我们毕竟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有责任来弘扬美,歌唱美。

我们周围美的人,美的事比较多,如《感动中国》的人物,舍身求法的公仆,探索科学的勇士,奥运赛场的健儿,自强不息的学子……真善美固然可以表现在那些克己奉公、身居要职的公仆身上,也可以表现在那些踏着时代的浪尖前进的风流人物身上。但作为中学生的我们生活范围窄,对他们缺乏感性的认识和深入的了解,很难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广泛积累生活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国际风云、社会生活、身边琐事,留意山川河流、花草树木、虫鱼鸟兽,从中捕捉写作材料。材料要新颖,而不是别人用滥了的人云亦云的典型。许多考生作文中,总出现那几个“永久”的例子,如爱迪生不怕多次失败终于找到了合用的灯丝,居里夫人在极困难的条件下提炼出了镭,李白从老婆婆那里懂得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等等,我们应该关心国内外大事,关注现实生活中涌现出的新人、新事物。比如:2007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民族脊梁——钱学森,天地英雄李剑英,树仁立德的钟期荣、胡鸿烈,义无反顾的孟祥斌,践行信仰的方永刚,心灵强者李丽,人生如炬的闵恩泽,大医医心的陈晓兰,有信延信的谢延信,真爱无疆的罗映珍等等。

材料要具有典型性,即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又能最恰当地表达出作者的观点。自己所历、所见、所闻的材料也不一定都新颖、典型。作为考生,很难找到在任何题目下都适用的、有意义又有个性的材料。不妨借助联想,合理虚构一下。虚构不是胡编乱造,而是遵循生活真实原则的创造,可以对原有材料进行翻新。选取一个全新的角度,从原有的材料中引申出去,赋予新的含义,反用材料。其实,从小学到高三的十二年,不谈课外看到、听到的素材,即使是语文教科书中的材料,也够考生使用的了,问题是看你会不会用。

“中心明确”,就是一篇作文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并让这个中心贯穿始终,统帅所有的材料。

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的纲,它是一根红线,贯穿全篇。文章的选材、结构、语言等要以中心为依据。“明确”即清晰明白而确定不移,因此中心的确立要鲜明、集中,这个中心要贯穿始终。对“中心”的表述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辞,应尽可能做到言简意赅。“中心”所在的位置也要尽可能显著,最好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正确、准确也是对中心的要求。“正确”就是作为中心所表达的思想观点要健康、积极。“准确”就是对题目、材料的把握不偏不倚,重点准确、突出。考场上考生作文的中心往往有这些特点:并没有形成明确的写作意识,动笔的时候一般没有清晰的写作对象和写作目的,往往是内心感受的自我表现,因此形成的中心是空泛的。

其实,我们若方低姿态,社会底层同样有真善美。工人、农民、普通职员、保洁员、保安、勤杂人员等等,这些人虽普通,但没有他们社会也许不可能正常运行。他们从工作中获取的报酬微薄,他们的名字不易见于报刊,他们很难在电视上露脸,但却往往有最本质的美德,往往保留着人性最质朴的金子般的闪光。他们就在你我周围,就在你我身边。有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道:“作为女生,我不但臭美,也爱干净。早点的时候,一位脏兮兮的民工模样的人坐在我旁边,我下意识地往边挪了一下,怕衣服上沾上尘土。刚好父亲打来电话,父亲在外打工。接完电话,民工模样的人对我微笑,我往他跟前靠了一点,准备向他问好时他已转身离去。我好懊悔,我突然明白,正是无数他们,无数父亲,支撑着无数家庭,供养着千万儿女,建设着美好社会。”

作文就是要弘扬正气,鞭笞邪恶,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旗帜鲜明。人类文明正是在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中才不断丰富起来的,无数正义之士用生命之笔写下了一篇篇感天地,泣鬼神的力作。中学生理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人要有大慈大悲之心,这些年来社会对物质利益的追逐使一些人心灵裹上了一层厚厚的铜锈,唯物质利益是图,作为学生趁我们的心灵尚还柔软,应积淀一点善的功德,关爱与同情弱势群体。褪去浮躁,深入思考,在四周喧嚣中稳坐一条冷板凳读书、思考、作文、做人,力求使自己的文章成为一朵花,带给人欢娱和快乐,使自己的文章成为一把思想的利斧,唤醒人麻木的神经……

(五)语言流畅,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作文是语言的艺术,写好一篇作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而遣词造句最能体现一个学生的写作功底,这就要求在平时的训练中不断地锤炼推敲语言,反复地修改,我们的作文才能日臻完美,才有可能在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形成独特而亮丽的风景。

1.注重对字词的千锤百炼,力争字字珠玑。

字词的锤炼推敲古已有之,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实例俯拾皆是。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关于荷塘上月色的描写:“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轻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泻”“浮”的锤炼可以说极尽月色的描写。一个“泻”字将月色写活了,写出了月辉照耀、如倾如泻的景象,增强了月色的动态美感,将画面顿时立体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仿佛走进了如梦如幻的荷塘月色中。“浮”字如果换成“漂”字,就难以形象地描绘出薄雾的轻盈和飘逸以及环境的清幽和梦幻。再如“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这一“画”字,就含有人为的动作,仿佛有一双无形的大手在展纸挥墨描绘“倩影”。“画”这个动词是经过锤炼的,与“倩影”搭配得很好,表现出一种趣味,也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真可谓是“一字尽得风流”。还有后面学习到的《古诗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叠词“浩浩”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更使人能深刻体会和领悟主人公因思念不得而引发的“忧伤以终老”的黯然情绪。

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学生可以有意识地注重对字词的锤炼推敲,追求语言的传神美,把最恰当、最准确、最生动、最形象的词语用来表达最深刻的意思,做到“一字入文,九牛不拔”。而作文中最常见的锤炼字词,主要是动词、量词、形容词、叠词、颜色词等。

2.重视对句式的灵活运用,力争参差错落。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记念刘和珍君》中的这几句话让人真切地体悟到鲁迅先生内心深处无尽的悲痛之情,读来也是朗朗上口,印象深刻,过目难忘。其好处在于整齐的句式嵌入于散文化的全文中,做到了灵活变化,增强了文章的灵动飞扬。

当然了,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应该注意不同句式的灵活合理调度,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择取不同的适合需要的句式。如长句表意完整,周详严密;短句节奏感强,简洁明快;独词句别有意味,表意鲜明;感叹句易于抒情;整句整饬如一,读来节奏分明,易于成诵;散句灵活多变,避免单调乏味。

考试中如果选择合理的句式作为开头,有可能起到先声夺人的良好效果,让人一睹便不忍离去,紧紧抓住读者的眼球。如:“有人说,寂寞是一把屠刀,它切割着年轻的灵魂;有人说,寂寞是炼狱,它消磨着人的青春韶华。但有的人却不以为然,他们选择了寂寞,选择了孤独,他们倾尽自己的青春甚至是一生去与寂寞相伴,去享受寂寞。”整句和散句的合理搭配,灵活运用,错落有致,既有一种整饬之美,又不失活泼灵动。相信这样的开头是大多数读者钟情的。

3.加强内蕴的深刻高远,力争百读不厌。

中学时期正是学生形成自己独特思想体系的最佳时期,而文以意传。如果一篇文章辞藻华丽,但言之无物,读罢不能让人掩卷沉思或者没有深远的人生启迪,估计是“行而不远”的。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本人曾经问过学生一些山水游记中的名言警句,好多学生只记住了那些富有深刻哲理的句子。如《岳阳楼记》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醉翁亭记》中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赤壁赋》中“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当然了,中学生的经历肯定没有古人那样丰富,思想也没有那么深刻,但是我们可以在学习和生活中慢慢训练,争取做一个有思想的中学生,在考试中展示自我风采。

结构严谨

结构,也称谋篇布局,就像行军打仗一样,要运筹帷幄,以期决胜千里。如果没有先期的精细谋划,不把千山万水填充于胸中,很难取得势如破竹的败敌功效。严谨,就是要根据主题的表达需求,把各种零散琐碎的材料,以一定的方式有步骤地、有主次地串联起来,让主题、手法、材料等各要素紧密地、有机地、合理地形成一个整体,使整篇文章浑然天成,严丝合缝。

1.结构清晰干净,不能拖泥带水。

应试作文一定要结构明朗清晰,干净利落,这样才能让阅卷老师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文章的文思脉络和写作技法,让阅卷老师长期紧绷的、沉闷的神经得到短暂的调剂,为自己的作文加分。如果写记叙文,开头可以首先简单地通过名言警句或者小故事或者歌曲等引出自己所要叙述的故事,简洁明了、干净利落;然后按照故事的情节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展开叙述,或者还可以采用小标题、分片段的方式作为主体;最后再进行简短的议论点题或者首尾呼应。如果是议论文,可以采用分论点的模式,一般以中心论点为依据,择取不同的角度或者切入点,将分论点列出两到三个,多角度、全方位阐述,让中心论点变得无懈可击。如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六国论》,就是议论文的典范之作,可以借鉴的东西有许多。作者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旗帜鲜明,开宗明义,让人一下子就明白了主题思想。然后在第一段就将文章主体部分的结构告诉了读者,他要从“赂”与“不赂”两个方面进行论证。接下来列出两个分论点逐层展开,最后借古讽今,收束全文。这样的作品就是典型的习作佳例。

2.结构要素齐全,不能支离破碎。

作文的结构和我们人的机体是一样的,脸耳鼻舌身,缺一不可,甚至是眉毛,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许多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没有固定的文体和结构模式,在考场上各种因素的干扰下,更是容易出现虎头蛇尾、东拉西扯、有头无尾的情况,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考试作文连标题都没有。这样的作文被评为四类作文也是情理之中的。因此,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一定要养成列提纲的良好习惯,谋在前,写在后,有条不紊、言之有序地展开。当然,文章的结构要素完整,要根据文体的不同而定。文体不同,文章思路、段落层次的安排也是大相径庭的。记叙文,就应当把时间、地点、事件、人物、过程、结果等要素齐备,处理好主次详略当然不必赘述。议论文应该有论点、论据、论证的过程等必备要素,这样才能显得文体明确或者鲜明。如果要素不齐全,很有可能出现“四不像”的尴尬局面。同样,《六国论》在这方面也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论据“燕赵之君”“李牧”等实例论据和道理论据,论证的过程也是丰富多变的,说理论证、事例论证、假设论证等。但凡是议论文中需要的各种要素,于此文中一一呈现。

3.结构层次清晰,不能混乱无章。

清晰分明的结构就是一张五官标致的俊美脸庞,看着赏心悦目,极大地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作文要做到层次清晰,就要有文思脉络,能让读者抓住项链上的这一根线,只需轻轻地一提,尽收眼底。所以就要在文章中穿一根这样的“线”,这根线如果在记叙文中就是中心事件的叙述思路。思路可以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也可以是情感顺序或者逻辑顺序,如《荷塘月色》就是使用了情感顺序和空间顺序两条“线”,构成了一个双线结构,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如果是议论文,这根线可以是并列式,可以是层递式,可以是对照式,也可以是总分式等等,具体的实例依旧是《六国论》。如果是说明文,可以局部安排或由主及次,或由上至下,或由现象到本质展开。

(六)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属于文章的文面问题,是文章的直观显现,是文章内容的视觉化。文面即文章的“门面”,指一篇文章在人们视觉印象上所显现出来的总体面貌。首先要写字规范、正确,不写错别字,不写不规范的简化字,不写繁体字;不漏用、错用标点符号;其次是字体美观端正,清晰易辨识;再次是书写格式正确,卷面整洁,修改要用规范的修改符号,不随意涂抹。书写是小问题,影响却很大。表面看来书写的最高分值也就是那么3至5分,但其影响的心理分、印象分是三五分远远不能打住的。

文面反映作者的文字基本功和写作态度。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在其他条件和因素相去无几的情况下,好的门面,使人赏心悦目,见之可爱,“信息传递”无障碍;差的文面,让人看不清,读不明,让人以猜代读,痛苦不堪,无法正常传递信息。因此,尽管文面分从书写一项看只占5分(还要看总分变化),但间接影响到内容、表达等项目的得分,隐性失分远远超过5分。所以说,不能把文面看成是小节问题,它是一个人整体写作素质的最直接的“外化”,不可轻视。

三、发展等级要求

高考对作文发展等级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四项: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下面分别详细地予以说明。

(一)深刻

深刻,是对文章思想内容方面的要求。怎样达到深刻呢?

1.透过现象看本质。

“透过现象看本质”是高考作文对发展等级的要求之一。要求考生透过现象的迷雾做深入思考,对现象进行“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的加工,发掘出寓于事物中的本质来。别人只看到表面现象,你却看到了隐藏在深层的本质,别人能够“知其然”,你却能够“知其所以然”。要在纷纭复杂的事物表象中,剥去现象的外壳,洞察问题的真相,高屋建瓴地确立自己的观点。

这种深刻不是靠引用一两句话或“灵机一动”所能奏效的。譬如全国卷有一名考生写了一篇《拨开感情的迷雾》的思辨说理的文字。该文在反思感情和认知的关系时,在社会、历史、人生的大背景下,“将人的目光投向更深处”,进行了反复的追问和求索,并且时时观照现实,最后得出结论:“让我们跳出心灵的依托和贪欢,用灵魂和良知去判断。每一次打破感情的樊笼,必将带给我们一片绿树一片春天,每一次对感情的反抗,必将给我们带来一股甘泉一丝甘甜。”这个看法是比较深刻的。

2.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

因果索因法,是作文立意式分析论证的常用方法。一个矛盾的产生,一种现象的出现,总是有前因的。分析它、发掘它,弄清来龙去脉,就能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到矛盾的主次关系,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找到某种原因,比不揭示原因深刻;找到根本原因,比找到一般原因深刻。因此,当你面对作文题一筹莫展,难以提出深刻观点时,当你面对某一问题、现象难以深入论述时,不妨尝试着运用因果分析,通过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开拓思路,或许难题就会得到解决。

3.观点具有启发性。

这是指文章所透射出来的思想能引起读者的联想并有所顿悟。写议论文,能针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所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或者易被人们忽视的“边角”问题,激浊扬清,拨乱反正,充满对社会进步的真诚关注,表现出对事物发展的前瞻思考,有一石激起千层浪之效。写记叙文,取材鲜活,小中见大,微中寓著,充满情感,从而催人感奋,使人联想,在关注周围人与事上产生共鸣。这些都是富有启发性的。

具体来说,就要做到在立意中超越平凡,作为一篇立意深邃、高远的作文,其观点要有启发作用,要超越一般的眼光,要在常识、定论的基础上超越,形成自家观点,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秋词》之所以一直被人称道,是因为诗人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那份豪迈与高远,使诗散发着远比前人同类作品更为亮丽的光芒。

(二)丰富

丰富,是就文章的内容而言的,它比“内容充实”的要求更高一层。它对文章内容的质和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有限的文字中提供更精要的东西。

1.材料丰富。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材料丰富,指文章的人、事、情、理,丰盈饱满,具有多向、多层面的特点。具体说来,写议论文能旁征博引,揭示诸多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有论辩力。写记叙文,故事复杂、情节曲折,画面纷呈,线索分明。写人能主次映衬,叙事能跌宕起伏。但不要认为材料丰富,就是罗列事实。材料贵在精当。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目标可视为丰富。

2.形象饱满。

形象,就是指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能激发人们思想感情的生活图景。它包括人物以及为塑造人物而写的景物等。记叙文中,人物个性鲜明,有血有肉,情感丰富,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就可称为形象丰满。朱自清《背影》里的父亲形象,就是一个丰满的形象。不要把丰满误解为“写得多”,主要是充分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3.意境深远。

意境,指作品通过形象描写所表现出来的境界、情感等。这里所说的意境深远,应包含以下几个要素:①有情景;②有形象;③有活动,又能给读者带来丰富的想象。作文能使读者感受到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景、形象和人物情态的作品,就是有意境。营造好“情景”,塑造好“形象”,展示好人物的“活动”,使之发人深思,耐人寻味的作文,当是我们孜孜以求的。

4.有文采。

“有文采”是在语言通顺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所谓“有文采”,就是语言美,富有感染力、震慑力、穿透力。文采从哪里来?从生动的用语、灵活的句式、漂亮的修辞等方面来。

请看一名考生写的《放下感情的叶片》的开头:“常常是一位亲人的生命如流星般陨落,我们才悲哀于死神的无情;常常是一位朋友与疾病殊死搏斗时,我们才咒写病魔的猖獗;常常是我们自己的利益受到侵犯时,我们才会正视社会的毒瘤……”这是运用整齐的排比句陈述在通常情况下“人们的感情与认知之间的关系”,蕴含着深深的反思的情味,这样的句子可以说是有意蕴的。

优秀的作文应该让语言“亮”起来,调动尽可能多的语言手段,争取尽可能显著的表达效果,语言就会具有视觉的冲击力。

5.有创新。

“有创新”与“深刻“丰富”“有文采”不是并立关系,而是交叉关系。设置“有创新”这一发展等级的评分点,意在培养创新意识。从写作说,就是强调文章的“新”和“个性”色彩。什么是“有创新”呢?

(1)见解新颖,材料新鲜。写议论文,观点要新,例证要新,不能人云亦云;写记叙文,故事要新,立意要新,而不能因循守旧。新的见解,新的材料从哪里来?从生活中来,从个人的感悟中来,而不能生搬硬套。当成千上万的考生都要移植爱因斯坦的“记忆”时,有考生想到将普通人的记忆移植给爱因斯坦,这一思考的角度就很“新”;当成千上万的人从正面或反面论证感情对认知的影响时,有考生有理有据地论说“认知不应受感情的左右”。这样的见解未尝不“新”。

(2)构思新巧。同样的题材,因构思之巧,就会各领风骚。同是《咏梅》,毛泽东与陆游迥异;同是写“灯”,巴金与柯罗连科各异其趣;同是写《乡愁》,余光中与席慕蓉各有不同。构思无定法,但以下几点要注意:①要刻意挖掘事物内涵,追求立意高远;②要学会“蓄势”,写出引人入胜,欲舍不能的开头;③要写出“落地生根”、余音缭绕的结尾;④学会运用抑扬、张弛、正侧、起伏等手法。

(3)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想象是创造的开始,是腾飞的双翼。富有创造性的想象和描述,就是一种独到之处。推理,也只有抛弃人云亦云,才会有“独到”。独到,是根植现实而又有超越,因而它不是违反生活逻辑的“瞎说”或荒诞。

(4)有个性特征。写作是一种生命运动,是最富有个性色彩的劳动。承认个性、张扬个性,是一种人类本质的回归。要写出有个性特征的文章,依据我个人多年教学和写作的经验,似乎可以归结为一句:这就是用自己的言语写自己对生活的独到感悟。抛开这一点,很难有个性特征可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