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例研修的组织者

课例研修的组织者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例研修组织者要具有专业判断力,善于发现学科教学的真问题。课例研修就是在组织者引领下的教师团队的共同行为,在关注教学问题的发展、研究与解决的同时,实现教师学科专业水平的提高。课例研修的组织者引领教师反复实践,不断获得深刻感悟:源于学生需求和发展的教学指导,才是以学定教的真谛。

解读/认知

课例研修组织者要具有专业判断力,善于发现学科教学的真问题。组织教师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在明确的研修主题下,进行多样化的真实体验,并从中获得深刻的学习反思,由此发展自身专业能力,增强同伴学习的信心。



课例研修的组织者要具有多种专业角色,不仅是教师经验的有效学习者,也是教师群体学习过程的设计者、促进者和学习效果的加工者。

课例研修的组织者作为专业引领者,是合作伙伴,提供解决问题的建议;是研修员,适时抛出可以思考的问题;是专家,及时做理论上的梳理和提升。


案例/方法

案例一:

选自西城区三里河第三小学语文学科课例研修小组,在2009年11月进行课例研修中的一次课后会议情况。

西城区课例研修项目的启动,正值学校急需指导和研究实践的关键时期,身为学校教学主管的韩淑芬校长从学校的教学实际出发,很快组建起一个校级强有力的课例研修核心团队,组织并落实课例研修的各项具体工作,指导团队开展课例研修。

当时课例研修小组选取了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父母之爱”中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作为研究课例,并确定研修主题是:品读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

第一轮课上,学生信马由缰,脱离文本,滔滔不绝地发表着自己的看法。此因何在?在第一轮课的课后反思中,韩校长直指问题的要害:“你的教学目标中有一条‘体会作者由不理解到认识到,但情感上接受不了,最后到深深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并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可课上没有找到对这一问题的设计。”“重点理解爸爸当时的态度,一定把爸爸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是怎么说的(解决了),学生才能理解。”



韩校长直言激活了组里老师们的思维,引发大家共鸣,找到了问题的根源:

看来,都是研修主题不明确惹的祸。课例研修小组成员经历了“实践—思考—再实践”的过程,在韩校长的带领下,重新审视教材,把原课例研修主题修改为“抓住文章内在联系,体会人物内心情感”。经过“三课两反思两改进”,证明修改课例研修主题是非常必要的。

案例二:

韩校长抓住学校语文学科课例研修组的实践契机,积极、深入地把课例研修的方法镶嵌到学校其他学科的研修中。



指导/总结

一、课例研修是在组织者的引领下,在实践中完善研修流程,使骨干教师得到提升,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展示的平台

1. 课例研修组织者能够深度参与,并激励教师专业发展。

作为课例研修的组织者,在课例研修中首先是学习者,既要有对课例研修的先期学习、了解,又要制定课例研修计划、方案,熟悉课例研修的各项流程。

案例一中,韩淑芬校长作为课例研修的组织者之一,引领课例研修小组成员对教材的特点、学生学习的难点和学生已有认知基础进行了分析,及时修改了研修主题,使教师对教材的研读理解再次深入,使学生对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更加通透,学生自然能够从空泛的内容“品读感悟”到“抓住文章的内在联系,体会人物内心情感”了。

课例研修就是在组织者引领下的教师团队的共同行为,在关注教学问题的发展、研究与解决的同时,实现教师学科专业水平的提高。在常态课例研修中让每一位成员都有机会展示自己,锻炼自己。

2. 课例研修的组织者既可以是领导,也可以是教研组长,甚至还可以是骨干教师。



三里河三小的曹立军作为骨干教师,在课例研修中先是作为学习者,深入学习课例研修各要素内容及操作方法,而后作为一个组织者,又在韩校长的带领下,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开展了研修实践。在每一次的课例研修中,从准备到呈现再到总结,都要经过反复的研讨打磨,去除“功利”“表演”和“示范”等因素,不断完善研修过程。精心地准备,一次次地试讲、观课、议课、总结,使课的质量不断提高,研修水平不断提升,研修流程也日趋完善。


二、课例研修组织者能够把课例研修新方法自然而然地镶嵌到校本教研中,引领教师有效完成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校本教研的最终目的是在学校教学研究活动中,通过课堂观察、反思来解决教师教学实际的问题,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案例二,组织者通过对原有的校本教研安排进行整合,把五年级教研组的“磨课”形式变为课例研修“三课两反思”的形式,把学校各学科的课题研究与课例研修工作整合,强调课例研修的实效性。促进校本教研更贴近教学实际、学生实际,为学校教研提供了具有实效性的校本教研模式。


建议/关键点

1. 课例研修的组织者不仅要了解教师的教学行为,更要保证学生的学习成效,使学生的学习行为成为课例研修关注点。

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是提高课堂教学的重要条件。教师往往重视对教材的理解分析,对教学设计的调整,而如何从学生的学习的角度来审视教材、审视课堂、审视我们的教学设计是需要反复强化引导的。

例如上述案例中开始研究的主题是:“品读感悟内容,体会人物情感。”当时认为是从学生实际出发了,体会情感就是高年级学生应该学习掌握的。在归因分析时反思到:当初确定主题是从学生学习任务和教学要求出发的,忽略了学生的认知基础。“品读感悟”这样的要求也过于空泛。主题调整后,“抓住文章内在联系,体会人物情感。”这个改动基于对教材特点的把握,更多的是考虑到学生学习理解的难点和学生认知的发展点。

课例研修的组织者引领教师反复实践,不断获得深刻感悟:源于学生需求和发展的教学指导,才是以学定教的真谛。

2. 课例研修的组织者在课例研修中可以演绎多重角色。

课例研修是“同伴研修”。组织者要具有多种专业角色,不仅是教师专业经验的有效学习者,也是教师群体学习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

来自北礼士路一小的朱丹丹老师在课例研修中,由指导者变成了执教者,那段经历使她深刻认识到:“作为课例研修的组织者,不能仅仅关注研究的内容和怎样研究,还要关注参与研究的人员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做。作为引领者要关注全局,应真正成为这个团队成员的心理疏导者,借助引导的艺术,使团队形成真正的凝聚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