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问题属于谁

问题属于谁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很明显,这类行为给老师带来问题。当学生的行为出现在分界线以下,教师遭遇这个问题,这是教师的问题,问题属于教师,教师拥有这个问题。认清问题的归属,是维持有效师生关系的关键。这位学生正在经历的问题来自她的生活,与老师的生活毫无联系。但它的确影响了学生,问题属于她,她拥有这个问题。当这类行为出现时,师生关系是没有问题的。图2-9中的中间部分代表无问题区,即没有问题的情况。

我们用行为窗来区分学生的可接受行为与不可接受行为,同时,行为窗也可以帮助教师识别与应对师生关系中发生的不可避免的问题。

首先看行为窗的下方,不可接受行为区域—指学生的行为妨碍教师满足自身需求,或者让教师感到沮丧、心烦意乱、愤怒、焦躁。很明显,这类行为给老师带来问题。为了让教学继续下去,当这类问题发生时,老师需要解决每个问题。

当学生的行为出现在分界线以下(不可接受行为区域),教师遭遇这个问题,这是教师的问题,问题属于教师,教师拥有这个问题。认清问题的归属,是维持有效师生关系的关键。图2-8中的“B”代表学生在课桌上刻姓名的行为,这个行为是在不可接受行为区域,因为它给老师制造了问题。教师拥有这个问题。

现在,我们来讲另一种与前面完全不同的问题。一个学生对老师透露她内心对妈妈的愤怒与失望,因为她的妈妈不让她和一群朋友到城外去。这位学生正在经历的问题来自她的生活,与老师的生活毫无联系。这个学生的愤怒失望也不可能给老师造成具体与实质的影响。实际上,如果不是学生主动说出来,老师可能毫不知情。但它的确影响了学生,问题属于她,她拥有这个问题。我们把这个学生的行为放到了行为窗的上方:学生拥有这个问题。

那么,如果学生的行为既没有给老师造成问题,也没有给自己造成问题,这类情况会如何呢?当这类行为出现时,师生关系是没有问题的。图2-9中的中间部分代表无问题区,即没有问题的情况。比如,一个学生正在教室的角落安静地做数学题,这个行为就是处在无问题区。这个学生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她也没有妨碍教师满足自身的需求。谁都没有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