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与学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过程,认清这个事实很重要。教与学之间,其中有一条很重要的差异,即教的过程是由一个人来执行,学的过程却是发生在另一个人的思维中。这个道理显而易见吗?当然是,但值得我们思考。因为若想要教与学的过程都有效,教师与学生之间必须要有一种独特的良好关系——某种连接、链环或可以相互跨越的桥梁。
因此,本书大部分内容是关于成为高效能教师所需的沟通技巧,这些技巧建立起连接、链环与桥梁。尽管这些沟通技巧像其他任何一项技巧一样,比如高尔夫球、滑雪、唱歌、演奏乐器,都需要练习,但实际上并不复杂,任何一个老师学起来也不会很难。这些重要的沟通技巧并没有特别要求老师博览大量关于“教育哲学”、“教育方法论”或“儿童发展原理”的知识。
相反,我们所要描述与阐释的技巧主要与谈话有关——一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再简单不过的事。谈话既能增进也能破坏人际关系,因此既能缩短也能拉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这个道理同样显而易见,但再一次值得我们深思。谈话的效果取决于谈话的质量,以及老师是否因地制宜且采用了最恰当的谈话方式。
我们的教师效能训练课程以老师每日的基本教学活动为基础。
就拿表扬为例,每位老师都知道怎样夸奖孩子。我们的教师效能训练就从这开始,告诉你一种赞扬的信息可能让学生认为你没有理解他或者试图操控他,而另一条稍微不同的信息却让学生把你视为一个真诚的人、关心他的人。
大量研究证明,聆听对促进学习是多么重要。几乎所有老师(除了少数例外)都具有生理上听的能力,且在聆听孩子交流方面经过良好训练,老师几乎每天都在做这件事。然而他们认为听到的信息不一定就是孩子们想表达的信息。我们的教师效能训练将教给你一个简单的方法,凭此检验你所听的是否准确,以确保你所听到的信息正是学生真正的意图。它能让你不单是聆听了学生,而且能真正地理解学生的意图。
此外,我们还要指出什么情况下不适宜聆听。某些时候,你在教室或家里教导他们,他们却出现了干扰性或令人无法接受的行为,此时对老师的建议则不是“做一个好的聆听者”。这个时候你必须发出强烈的信息,告诉孩子们他们如何干扰了你的权利。我们将告诉你,应该如何发出这样的信息,同时又不会让学生感觉到被压制、贬低甚或产生防御心理。
现在似乎有必要郑重声明:此书并非讨论教师或家长应该教儿童和青少年什么。这个议题应该留给在课程设计、确定教育目标、价值判断上更有经验的专家,他们更能判断哪些是青少年在家庭或学校应该学习的重要课题。事实上,关于这个问题,家与家、校与校、社区与社区之间也存在很大分歧。
我们的教师效能训练基于此假设:不论你教的是什么(任何学科、任何内容、任何技能、任何价值或信念),要想使教学有效,师生关系的质量是关键。如果教师学会了如何与学生建立一种相互尊重彼此需求的关系,那么,历史、数学、英语作文、文学或化学,一切学科都令学生感到兴味盎然、妙趣横生。
而如果老师建立起这样一种师生关系,让学生感觉到受挫、被误解、受羞辱或遭受吹毛求疵的批评,即使是篮球、美术、体育、性教育等学科,学生也会觉得无聊、没趣,并且顽固地抵触学习。
在大多数学校里,原本用来教学的时间,有一大半却被用来处理教师因缺乏训练而无法解决的学生问题,或是叛逆的学生制造出来的、教师无法控制的教师问题。本书为教师们所提供的技巧与方法,将为老师赢得更多教学时间,无论老师教什么科目,也给学生更多真正学习的时间。我们每一章节介绍一套新技巧,这些新技巧都能增加“教与学时间”,即教师被学生许可教、学生被教师激励学的时间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