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两种教育制度的对比

两种教育制度的对比

时间:2022-02-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多年前我从乌克兰来到这里,经历了两种不同的教育制度。对于我来说这实在是一件幸事,因为在对两种教育制度的对比中,我认识到确立一种更为有效、人道的教育制度的迫切性。他的论述犀利地指出了欧洲教育的要害。美国人认为民主的国家需要的是独立而具有自我约束力的公民,而不是父权家庭中被动的从属。在这种教育下,美国的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更为亲密、平等,更像是朋友关系。

我们在教育孩子之前,心中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目的,要知道自己准备将孩子培养成一个怎样的人。就拿我来说吧,我在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不但有着非常充足的理论准备,而且也有一定要将小塞德兹培养成才的坚定信念。我决心一定要将小塞德兹培养成一个完美的人,并且将之作为我教育孩子的最终目的。

有些人觉得,我这样费尽心思地训练孩子,不过是为了制造一个人工神童,并借此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对于某些俗人的评论,我从来都不作任何辩解。不可否认,作为一个父亲,我深爱着自己的孩子,并希望他能拥有幸福的人生,所以才尽力去将小塞德兹培养成一个精神、智力、身体都全面发展的人,希望他能最大限度地接近完美。

我认为完美的人就是拥有宽广的胸怀、睿智的头脑,并富有献身精神和牺牲精神的人,他要时刻准备着为人类的幸福而奋斗,能清楚地看到人类社会中的矛盾和缺陷,并能够立志为解决这些矛盾、让人类社会更完善而奋斗。

也许这个标准过高,但我还是坚持认为教育的目的就在于让一个人拥有高尚的人格。看看我们现行的教育都做了什么呢?教育不是培养出一些唯唯诺诺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就是训练出一些只认钱的市侩之徒。我们现行的教育,难道不该彻底改变一下吗?

有些人也许觉得我的这些观点太偏激了,也许会认为事实并不像我说的那么糟糕。好吧,让我来列举一些大家都视而不见的事实,来佐证我的观点吧!

20多年前我从乌克兰来到这里,经历了两种不同的教育制度。对于我来说这实在是一件幸事,因为在对两种教育制度的对比中,我认识到确立一种更为有效、人道的教育制度的迫切性。

让我们先来看看欧洲的教育。在过去的两个世纪,欧洲人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某些方面却不幸误入了歧途。就这一点,德国的诗人席勒曾在他的著作《美育书简》中作过详细的论述。席勒在他的书中阐述了这样的观点:现代国家的进步是以牺牲个人灵魂的发展为代价换来的,尽管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却比不上黄金时代才艺兼备、多方面发展的雅典人。他的论述犀利地指出了欧洲教育的要害。

在欧洲,孩子们很小就已经懂得他们必须经常说“是的,爸爸”。但是现在的人已经难以想象欧洲人在遏制孩子的个人要求方面有多极端。

法国国王路易·道芬,也就是路易十三,他的医生赫罗尔德在自己的日记中描述了一幅令人吃惊的画面:他想吃的食物人们总是不给他,而他不喜欢的食物人们却总是反复地让他吃。为了让他对自己的无助有更深刻的感受,这个未来的国王还得侍候他的父王用餐。从两岁开始,他就经常受到鞭打,起初是保姆打他,长大一点儿时卫兵开始打他。如果他对父母表现得不够关爱,也会遭到鞭打,甚至在他9岁当了国王之后还经常挨打。

其实,父亲对我的管教也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那时,我们住在圣彼得堡以南30英里[1]处,在奥列杰日河边的庄园里,其间有一座英国式的庄园将宅邸与农场隔开。我的父亲冯·考尔夫斯基男爵是一个非常严厉的人,在家里他的话就是命令。他不允许我们去农场玩,并规定我们玩耍时不能出庄园。虽然孩子们都觉得这个规定没有道理,但是谁也不敢反抗,因为他的话就是命令。

在一个冬天的下午,上完枯燥的拉丁语课之后,我发现父亲因公事外出了,我决定突破他的禁令。我把自己的计划告诉了弟弟,我们躲开了所有人的视线,偷偷从家里跑了出去。在穿越了英国式庄园之后找到了通往农场的路,但是还没等我们走到农场就被抓了回来。

对于此事,父亲所表现出来的震怒超乎我们的想象,因为他的权威受到了挑战。我和弟弟被吊起来痛打,弟弟放声大哭,并马上向父亲投降,所以他得到了一顿丰盛的晚餐。但是因为我坚持不肯认错,就被惩罚不许吃晚饭。那天天气很冷,我也很饿,可是固执的我还是不肯认错。父亲为此而大发雷霆,打了我几个耳光之后就把我推到了门外,并说不要这样的儿子了。我一个人站在屋外,面对漆黑的夜和刺骨的寒风,鹅毛般的大雪一会儿就落满了我的肩头。我终于坚持不住了,哭喊着:“爸爸,我错了,以后再也不敢了,原谅我吧。”

但是,父亲还是好几天都不和我说话,直到我事事都对他表现得毕恭毕敬、服服帖帖,他才肯原谅我,并重新承认我是他儿子。

一个孩子无论未来会成为国王或者佣人,都需要对父母服服帖帖,就像是服从上帝一样,这是典型的欧洲教育。相比之下,美国的教育则完全不同。美国人认为民主的国家需要的是独立而具有自我约束力的公民,而不是父权家庭中被动的从属。美国的父母不但仁慈地对待自己的孩子,并且会重视并塑造孩子的自我。

我小时候,周围的孩子们一旦犯了错就会被捆绑在苹果树上,用木条抽打,但是美国的父母却认为体罚孩子是最后的办法,取而代之的是温和的说理和爱。他们往往关注孩子的感受,对孩子爱玩的天性表现得十分宽容,让孩子自由玩耍,并鼓励孩子大胆想象。

在这种教育下,美国的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更为亲密、平等,更像是朋友关系。一位欧洲人在拜访诗人惠特曼的时候,表示怀疑美国的孩子是否懂得尊敬自己的父母和上级领导,惠特曼斥责道:“你的旧想法淹没在了世俗的礼仪中,我们现在是为新时代的美国打地基。”

在新的教育制度下成长的美国儿童曾经备受称赞,英国改革家哈里特·马蒂诺曾经于1834年到1836年期间在美国周游,在游记中他这样写道:

“我很喜欢美国的孩子们,他们没有受到宗教教育的重压。不过,和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一样,美国也有被宠坏的孩子,他们的顽皮和自私伤透了父母的心。但是美国孩子的身上却有一种独特的魅力,那就是独立和无畏的精神。他们拥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不盲从任何观点,想到什么就会很自然地说出来。在观察这些孩子的过程中,我感到其乐无穷。

“在巴尔的摩的少年之家,我认识了许多孩子,并通过聊天了解了他们的想法。若是在英国,哪怕和100个8岁到16岁的孩子在一起,也只会听到两种回答‘对,夫人’‘不是,夫人’。但是在美国,十来个孩子簇拥在我的身边问着各种问题,他们进行辩论、推理,展现自己的个性,这一幕让我非常着迷。

“虽然美国孩子有一些欧洲孩子身上所不具备的优良品质,但是他们的缺点也很显著,他们任性而骄傲,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别人的感受。我想,这样自私的人是不能算是完美的人的。”

事实上,我刚到美国的时候也十分欣赏这样的教育方法,并决心这样去教育我的孩子,但是后来发生的某些事,却让我认识到这种教育方式所存在的缺陷。

在小塞德兹两岁多的时候,有一天家里来客人了,他就是我的老同学德国海军上尉弗里德里克·梅因。当时,我和妻子都在忙着招待客人,小塞德兹就跑到屋外玩耍,那时是隆冬季节,地上的积雪已经厚得可以达到人的膝盖那么深,但是他却连外套都不穿,这样一定会感冒。他的母亲看到后非常担心,因为他的肺炎3个月前才好,于是就大声叫小塞德兹回屋。但是,这个小鬼却喊道:“我不!”

“宝贝儿快进来,这儿有你喜欢的草莓布丁。”他的妈妈劝他说。

“我现在还不想吃。”他固执地说。

“圣诞老人给你送礼物了,快来看,太好玩了!”他的妈妈想把他哄进屋。

“我不进!”小塞德兹似乎看透了妈妈的诡计,边说边冲我们扮鬼脸。虽然他的妈妈用尽了各种办法还是不能把他劝到屋里来,最后只好让我去帮忙。我当时直接命令他进屋,但他还是大声嚷嚷着:“不进就不进!”这时,我也顾不得跟他讲道理了,冲进去就把这个任性的小家伙拎了回来。

因为当时有客人在场,所以小塞德兹觉得自己的自尊受到了伤害。他开始大声哭闹,并在地上打滚,但是我们不予理会,他又想其他招来对付我们。吃饭时,他故意捣乱,拿着咖啡故意洒在梅因上尉的军装上。当我们手忙脚乱地打扫,并对客人感到无比愧疚的时候,他觉得十分得意,并感觉找到了自己丢失的自尊。

美国的孩子在觉得自己受到伤害时,往往会无视他人的感受,做出过分的行为。我们的邻居有一个16岁的孩子叫薇拉,她在暴风雪天气还要和朋友出门去看戏,遭到父母的反对后她高喊着:“这是个自由国度,你们无权限制我的行动自由!”

正是因为看到这些情况,我才不愿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如此无礼的人,所以,我决定为小塞德兹制定一套更先进的教育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