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环境灾害监测技术发展趋势

环境灾害监测技术发展趋势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动监测水平的不断提高,必将推动全区环境灾害监测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装备及应用各类大型分析仪器,是提高环境灾害监测能力和水平的当务之急。发展突发性应急监测技术建立突发性环境灾害应急监测工作机制,提高宁夏应急监测的快速反应能力,迅速查明环境灾害发生时污染物的种类、污染程度和范围以及污染发展趋势,及时、准确地为防治环境灾害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从而达到有效控制环境灾害所产生的污染,保护环境。
环境灾害监测技术发展趋势_宁夏自然灾害防灾

二、环境灾害监测技术发展趋势

1.环境污染监测技术发展趋势

(1)从手工采样—实验室分析向自动监测系统发展

自动监测系统是将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环境灾害监测上的应用,代表了环境灾害监测的发展方向。手工采样—实验室分析方式的监测频率低,时空代表性差,不能很好反映污染物实时的变化。而地表水自动监测系统、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一年可获得90%~95%有效数据,可适时地反映各类环境质量信息。在环境空气、地表水、噪声、生态以及环境监测等方面,逐步形成自动监测能力;发展对大气类固定污染源烟尘、工业粉尘、烟气、SO2、NOx、CO、工艺尾气、烟气参数以及对污水排放口污水COD、氨氮、石油类、pH值等的在线连续检测系统,是环境灾害监测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自动监测水平的不断提高,必将推动全区环境灾害监测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2)提高实验室的装备水平

仪器分析逐步取代化学分析。化学法监测灵敏度不高,操作烦琐,耗时耗物准确性又差,因此化学分析法在环境灾害监测中所占的比重在逐渐减少,并被各种先进的、高灵敏度的分析仪器和方法所代替。装备及应用各类大型分析仪器,是提高环境灾害监测能力和水平的当务之急。

从无机污染物向有机污染物监测发展。在环境灾害监测中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已越来越重要,引进各类有机污染物检测设备也是提高实验室的环境灾害监测能力的主要措施之一。

(3)发展突发性应急监测技术

建立突发性环境灾害应急监测工作机制,提高宁夏应急监测的快速反应能力,迅速查明环境灾害发生时污染物的种类、污染程度和范围以及污染发展趋势,及时、准确地为防治环境灾害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从而达到有效控制环境灾害所产生的污染,保护环境。因此要研发选择性能好、反映快速的各类便携式快速检测装置和方法,从而大大降低检测时间,快速反映环境灾害现状。

⒉水土流失灾害监测技术发展趋势

(1)监测手段

随着水土流失灾害监测工作的开展和定期向社会公告的需求,水土保持工作者越来越认识到靠过去传统的“人海战术”进行水土流失普查、水土流失灾害调查已经不能满足信息化时代水土保持工作快速、及时、准确的要求,于是“3S”在水土保持中的相关应用研究也就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大量的地理信息系统(通常称GIS,是英文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的字头缩写)软件的开发、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缩写为RS)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 System,缩写为GPS)的广泛应用,水土流失灾害监测手段正朝着科学化和现代化方向迈进。

(2)监测方法

目前水土流失灾害监测常采用的监测方法有遥感监测、地面观测和调查监测三种,在监测工作中由于受经费、技术力量等因素制约常以后两种方法为主,但遥感监测在全区水土流失灾害监测中具有地面观测和调查监测所无法相比的优势,遥感监测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全区范围的水土流失灾害调查,统计数据相对准确,可以及时完成所需项目区的水土流失灾害情况调查,但对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要求高,同时工作所需的卫星影像要不断更新且由于精度要求购置费用较高,通常只有做专题研究时才采用遥感监测,但随着监测工作的科技发展要求,该方法势必成为今后水土流失监测方法的主流趋势。

(3)监测内容

目前开展的水土流失灾害应急监测涉及面广、内容比较全面,从大的类型上有水力侵蚀区的灾害监测、风力侵蚀区的灾害监测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灾害监测。其中水力侵蚀区的灾害监测主要以暴雨洪水泥沙量、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为主;风力侵蚀区的灾害监测以风蚀强度、降尘、土壤含水量和土壤紧实度的测定、植被覆盖度等为主;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灾害监测应根据批准的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相应内容,重点对项目区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效果进行监测。

⒊土壤盐渍化治理展望

(1)关于银北灌区种稻问题

试验研究与农业生产实践证明,在盐碱地上用种植水稻改良盐碱土壤,与单纯灌水洗盐、旱改等方式相比,不但改良效果明显,而且当年还能产稻谷6000~7500千克/公顷,经济效益也十分显著。对于地方政府和盐碱地区农民来说,用种稻方式改良盐碱地无疑是首选方法。然而,在上、中游高斗高地、下游的排水不畅区种稻,以及插花种稻,势必要抬升中、下游区、种稻区及毗邻区的地下水位,从而加重这些地区的土壤盐碱化的发展。如1958年银北盲目发展水稻就导致了数万亩的良田变为严重盐碱化土壤,由此划定了唐徕渠天子桥以下,为禁稻区。

那么,银北灌区能否发展水稻?若能,如何规划布局?在有排水条件,且排水能力足以保证种稻后不致使地下水位抬升地区可发展水稻。具体规划稻区时应遵守以下原则:①能种旱的不种稻:②高斗高地、老旱地、漏水地、沙地不种稻;③不插花种稻,稻田安排要“大片分散,小片集中”;④无排水条件的不种稻;⑤稻旱田间应设挡浸设施(留挡浸或深沟);⑥尽可能少引或不引渠水,最大限度地开发沟水、地下水。

(2)关于电排设施管理与盐碱土改良技术选择

电排设施指电排站(排地表水)和电排竖井(排地下水)。据调查,银北地区共有电排站290座,电排井5012眼,但由于资金、管理等问题,大多数被废弃或损坏,目前能够正常运转的不到十分之一,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要想使机井恢复活力,首先,要使其体现自身的使用价值,当然,这也与目前渠水的低价位有关;其次,要改变目前“有人使用无人管护”的现状,就必须引进机井向农业生产者拍卖以明确其产权关系的现代管理措施。

盐碱土改良综合技术措施具有鲜明的层次性,即根本性的水利工程措施,基础性的培肥措施,增效性的农艺措施。同时,还应发展多种经营,大幅度增加盐渍土区农民的收入,以增强农民改良盐碱土的经济能力。因盐碱土改良本身是一项宏大的工程,最终还是要靠广大群众的力量实现,因此,增强群众的经济能力是改良盐碱土的必要条件,也是检验盐碱土改良成效的重要指标。

尽管宁夏盐碱土改良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果,但与我国盐碱土改良研究总体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从宁夏区情出发,紧密围绕宁夏国民经济发展对盐碱土改良的战略要求,在前人已有的工作基础上,认为今后应着重在以下方面加强研究,力争在“十五”计划末能有所突破。

(3)新的渠系防渗材料及沟系防坍塌技术研究

渠系与沟系对地下水的渗漏补充,一直是盐碱土区地下水位居高不下的一个主要因素之一。现有防渗材料一般采用水泥预制板砌护,由于造价成本高限制了其推广应用。另外,由于盐碱土区土壤潜层表部的特殊二元结构(上表层亚黏土薄,下表层沙层厚)易引起坍塌,使排水沟的挖掘深度受到限制,直接影响农田排水效果。能否找到一种廉价的材料(如粉煤灰复合物),使渠系的防渗与沟系的防坍塌处理得到有效实施,这将对盐碱土的进一步治理以及盐碱土区的节水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宁夏耐盐植物品种的选育研究

运用现代细胞工程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培育适应宁夏气候条件,并能在盐碱土上正常生长的优良农作物、牧草、林木品种。宁夏1996年建立了重点生物技术实验室,已具备了开展这方面工作的必要条件。

(5)宁夏盐碱土数值预报模型研究

运用多年的地下水、土壤、气候监测资料,建立宁夏盐碱土数值预报模型,及时准确地对引黄灌区土壤次生盐碱化作出预报,从而为政府部门及时掌握盐碱化发生动态,进而科学有效地制定盐碱化防治策略提供决策支持。

(6)银北稻区科学规划研究

在已经取得的稻区规划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应用现代RS(遥感)技术、GIS(土壤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并与盐碱土数值预报模型结合,对银北稻区进一步作出详细科学规划,为今后应用种稻技术改良盐碱土提供具体指导。

(7)新的水利工程设施管理机制研究

主要是针对目前机井、泵站、暗管等水利设施自土地承包后,一直处于“有用无管”的瘫痪状态下,不但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反而成了地方水利部门的沉重负担。因此,应立即着手研究新的管理机制,既保护国家资产不受损失,同时也使这些工程设施在今后的节水灌溉与盐碱土防治工作中发挥作用。

(8)银北盐渍化区节水农业研究

研究符合宁夏盐渍土区(碱化土壤暂时不宜实施)实际情况的节水农业及其技术,包括水资源管理最优方案、节水灌溉技术组合、实施过程等,这将对银北盐渍土地的根治以及整个宁夏引黄灌区的节水起到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