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张仪连横的故事

张仪连横的故事

时间:2022-02-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史记》写张仪,旨在凸显纵横家的人物典型。张仪以连横之说游说各国,总是批评合纵之术“诈伪”,然而张仪也同样的不诚实。张仪心中非常愤怒,认为各诸侯国没有一个值得服侍,能雪今日在赵国所受耻辱的,只有秦国,于是便到秦国去了。之后,苏秦派人暗中跟随张仪,与他住进同一家旅店,慢慢地接近他,然后将财物送给他。张仪为秦相的第四年,拥戴秦惠王称王。又过了两年,张仪与齐国、楚国的丞相在啮桑会面。

史记》写张仪,旨在凸显纵横家的人物典型。张仪以连横之说游说各国,总是批评合纵之术“诈伪”,然而张仪也同样的不诚实。

张仪,魏国人,最初与苏秦同拜鬼谷先生为师,学习游说之术,而苏秦自认比不上张仪。

张仪学成之后,前去游说诸侯。

在楚国,他曾和楚相一起喝酒。宴会结束后,楚相掉了一块璧玉。楚相的门下怀疑是张仪偷的,并且说:“张仪这家伙是个穷光蛋,没什么品行,一定是他偷走了璧玉。”楚相便把张仪抓起来严刑拷打。

张仪否认偷玉,楚相一帮人只好放了他。

回到家,张仪的妻子责怪他:“唉!要是不念这个书、不去游说,你怎么会遭遇这样的屈辱?”

张仪什么话也不说,只是问妻子:“看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

他的妻子笑着说:“在呀!”

张仪说:“那就够了!”

彼时,苏秦已说服赵王资助他去邀请各国加入合纵联盟。苏秦怕秦国攻打各国,会破坏他的计划,想利用合适的人去潜质秦国,便派人悄悄去指点张仪道:“您以前和苏秦的交情不错。现在苏秦已经当权,您为什么不去找他,好伸展自己的抱负呢?”

张仪心想有理,便到赵国去,递上名帖,求见苏秦。

苏秦告诫手下的人不准为张仪引见,而且要想办法留他在赵国多住几天。

几天后,张仪见到苏秦,但却被安排坐在堂下,吃奴婢等级的饭菜。

苏秦责备他:“依你的才能,怎么会让自己落魄到这样困窘的地步?我只要说几句话就能让你富贵,但我不是不帮你引荐,而是你根本不值得我收留。”

苏秦很快推脱有事,将张仪打发走了。

张仪原以为来到赵国可以见到老朋友,顺便求个引荐,哪晓得却遭到羞辱。张仪心中非常愤怒,认为各诸侯国没有一个值得服侍,能雪今日在赵国所受耻辱的,只有秦国,于是便到秦国去了。

张仪走了之后,苏秦告诉门客:“张仪是天底下少有的贤士,我恐怕不如他。我侥幸先被任用,才有今天的成就;而能在秦国掌握权力的,就只有张仪了。但是他很穷困,没有晋升的资本。我怕他满足于眼前的小利,反而忘了大事,所以把他找来,故意羞辱他,以激发他的意志。你替我暗中帮帮他吧!”

苏秦向赵王表明这件事,求得了一些金币和马车。之后,苏秦派人暗中跟随张仪,与他住进同一家旅店,慢慢地接近他,然后将财物送给他。一路上凡是张仪需要的,都供他使用,但不告诉他真正的幕后金主是谁。

张仪因此能面见秦惠王。秦惠奉他为客卿,与他商讨攻打诸侯的事。

任务完成后,苏秦的门客向张仪请求离去。

张仪说:“多亏您的帮忙,我今天才能显贵。这份恩德我还没有报答,您怎么就要离开呢?”

苏秦的门客说:“对您有知遇之恩的不是我,而是苏秦先生。苏秦先生担心秦国攻打赵国,会使合纵计划失败。他认为能在秦国获得权力的,非君莫属,因此才用话激怒您,又派我在暗中帮助您,以完成他的策划。如今您已得到秦国重用,我也该回去复命了。”

张仪叹了一口气,说:“唉!这是我学过的方法呀,被人施用在我身上,我居然没有察觉。很明显,我差苏秦先生太多了!我因苏秦先生的资助才被任用,怎么能打赵国的主意?请代我向苏秦先生道谢,就说只要苏秦先生在赵国一天,我张仪绝不会提仪改打赵国。况且,就因为苏秦先生还在,我怎么敢跟他作对呢?”

张仪后来当上秦相,写了一封信给楚相,说:“当初我跟你一起喝酒,没偷你的璧玉,你却不相信,还对我严刑拷打。你要好好守住你的国家,我现在就要来夺取你的城池了!”

秦惠王在位的第十年,派公子华和张仪攻下魏国蒲阳。

张仪劝秦王将蒲阳归还给魏国,又派公子繇到魏国去当人质。

张仪对魏国说:“秦王对魏国非常宽厚,魏国不能不回礼。”于是魏国献上上郡和少梁两个地方,作为答谢。

秦惠王为此任命张仪为秦相,并把少梁改名为夏阳。

张仪为秦相的第四年(公元前324年),拥戴秦惠王称王。在此之前,秦国的国君都只称公,秦惠王是第一位称王的国君。

一年之后,张仪担任秦国将领,取得了陕这个地方,并且在上郡建立要塞。又过了两年,张仪与齐国、楚国的丞相在啮桑会面。从东方回来后,张仪被免去相务,转而到魏国去当丞相。张仪这么做是为了秦国,他想让魏国先臣服于秦国,以作为诸侯效法的榜样。但是在他担任魏相的四年多时间里,不论是魏惠王或接任的魏襄王,都没有接受他的建议,因而导致秦国数度伐魏,以示惩戒。

隔年,齐国在观津打败了魏国,秦国也想出兵去攻打魏国。在此之前,秦国刚刚灭掉了韩国将领申差指挥的八万大军,让诸侯们心惊胆战。

张仪乘机劝说,希望魏襄王改变心意。

张仪说:“魏国的东西南北四边,分别与齐国、韩国、楚国和赵国接壤,地势平坦宽广,没有高山剑川作为屏障。像这样的国家,注定成为战场。魏国无论跟哪一边的国家结好或交恶,都会惹来麻烦,真可以说是容易被四分五裂的地方。

“现在主张合纵的人,想把天下合为一体,让诸侯相敬如兄弟一般。但就算是同父母的亲兄弟,也都有争夺家产的时候,倚赖苏秦这种虚伪欺诈、反复无常之人的策略,肯定是不会取得成功的。”

张仪接着说:“魏国若不臣服于秦国,那么秦国必定出兵攻占河西,阻断赵、魏两国的联络,就算赵国想来援救也无能为力了。秦国制伏韩国,进而攻魏。韩国害怕秦国,必与秦国联合为一。到时候,魏国的灭亡只在转瞬之间。

“秦国最想削弱的国家是楚国,而最有能力削弱楚国的就是魏国。楚国外表强盛,其实内部空虚。魏国只要出击,一定可以得胜。亏损楚国,归顺秦国,把灾祸转嫁给其他国家,让自己的国家安定,这有什么不好呢?”

张仪讲了一大套说辞后,又对魏襄王说:“主张合纵的人都只会说大话,很难让人信服。现如今只要说服诸侯就能够封侯,所以天底下的游说之士,日夜摩拳擦掌,都想和君主大谈合纵联盟的好处。国君赏识他们的口才,被他们的话牵着走,怎么能不被迷惑呢?”

张仪又说:“臣听说,羽毛积累多了,也能把船压沉;货物虽轻,放得太多还是会让车轴断裂。同理众人的言论能化坚硬的金石;不断的毁谤能让人毁灭。我希望大王好好想一想,并容许我回到秦国。”

魏襄王于是背弃了合纵盟约,利用张仪打通魏国和秦国的关系。

张仪回到秦国,重新担任秦相职。

三年后,魏国背叛了秦国,加入合纵联盟。于是秦国攻打魏国,取得河西的曲沃。隔年,魏国再度臣服于秦国。

秦惠王想出兵攻打齐国,但碍于齐、楚两国有合纵盟约,于是派张仪出使楚国进行斡旋。

楚怀王准备了上等宾馆招待张仪,并亲自接见他,对他说:“这里是偏僻落后的国家,不知先生来此,有何指教?”

张仪说:“大王要是能采纳我的建议,关闭边界的城关,与齐国断绝盟约,那么我就请秦王献上商、於六百里的土地,并让秦王的女儿做您的侍妾。秦、楚之间可以娶妇嫁女,永远做兄弟之国。”

天底下哪有不用打仗就能取得六百里土地这等好事?楚怀王听了自然很高兴,于是答应了张仪。

朝中大臣都祝贺楚怀王,只有陈轸表示哀悼。

楚怀王非常生气,问他为什么唱反调?

陈轸说:“依我的判断,商、於这六百里的土地不但得不到,齐、秦还有可能联手对付楚国。他们一旦联合起来,楚国就遭殃了!”陈轸同样是纵横家,曾在秦国服侍过秦王,但是与张仪不和。

楚怀王问:“这话是什么意思?”

陈轸分析:“秦国之所以看重楚国,是因为楚国与齐国结盟。楚国如果跟齐国断绝关系,将形同孤立。秦国怎么会在乎一个孤立的国家,而给它六百里土地呢?张仪这趟回秦国,必定辜负大王。楚国既与北边的齐国结束盟约,又惹上西边的秦国,两国军队一定会夹击楚国。

“我替大王审慎地思考过,建议您表面上与齐国断交,私底下仍维持盟约,再派人跟张仪前往秦国。倘若秦国真的给我们土地,到时候再与齐国断交也不迟;假设秦国不给我们土地,那我们就跟齐国私下商量对策。”

楚怀王生气地说:“你不要再说了。你等着看寡人拿到土地吧!”

为了笼络张仪,楚怀王授他相印,还赠送他许多财物。之后楚国关闭了边关,跟齐国断交。楚怀王接着派一位将军,跟随张仪前往秦国。

张仪回到秦国,假装从车上摔下受重伤,三个月都不上朝。楚怀王听到消息,心生疑虑:“难道是张仪认为我和齐国断绝关系断得不够彻底?”

于是楚怀王派一名勇士前往齐国去辱骂齐王。

齐王大怒,情愿卑躬屈膝也要跟秦国订交。

等秦、齐两国建交后,张仪才恢复上朝,并告诉楚国使者:“我的封邑内有六里的土地,想献给楚王。”

楚国使者说:“我从国君那里得到的命令是要接收商、於的六百里地,不是六里地。”

使者将这些话回报给楚怀王。楚王非常生气,准备派兵攻打秦国。

陈轸向楚王建言:“我认为与其攻打秦国,不如割地给秦国,并与秦国一起发兵攻打齐国。如此一来,我们割让土地给秦国的损失,就能从齐国那里得到补偿。楚国就能继续生存下去。”

楚怀王依旧不听陈轸的建议,最后还是出兵攻打秦国。

秦、齐两国合力回击,斩杀楚国八万大军,占领了楚国的丹阳、汉中等地。

楚国增兵,袭击秦国,却在蓝田大败,只得割让两座城池跟秦国求和。

隔年,秦国胁迫楚国,想用武关之外的地方跟楚国交换黔中这个地方。

楚怀王说:“我不愿交换土地。但只要能得到张仪,我就把黔中献出去。”

秦惠王想送张仪去楚国,却开不了口。张仪得知秦王的心意,主动请求前往楚国。

秦惠王说:“楚怀王恨你负约,没将许诺过的商、於地给他,必定要杀你才甘心啊!”

张仪说:“秦国强,楚国弱。臣跟楚国大夫靳尚交情还算不错,而他侍奉的是楚国夫人郑袖。郑袖所说的话,楚王都会听从。何况臣是持大王的符节出使,楚王怎么敢杀我?假若他杀了臣,而能让秦国得到黔中,那臣也心甘情愿。”

于是张仪就出使到楚国去了。

楚怀王将张仪拘禁起来,准备杀了他。

靳尚对郑袖夫人说:“您知道您在大王面前就快失去地位了吗?”

郑袖纳闷地问:“为什么?”

靳尚说:“秦王非常喜爱张仪,不想让他来楚国,却还是让他来了。秦国想把上庸六个县送给楚国,又打算送秦国美女给楚王,并以会唱歌和跳舞的宫女作为陪嫁,以保住张仪的性命。楚王看重土地,尊重秦国,秦国的女人必定受到宠爱,而夫人自然被疏远。其中的根由全在张仪这次出使!您何不出面讲几句话,让大王把张仪放了,省去秦王赠送美女带来的麻烦?”

郑袖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于是天天对楚怀王说:“做臣子的都是为了主上。楚国的土地都还没交给秦国,秦国便派张仪前来,这是对大王莫大的尊重。然而大王非但不礼遇张仪,还要杀他。一旦惹怒秦国,秦国必定派兵攻楚。臣妾恳请大王让我们母子搬到江南去,以免被秦国残害!”

楚怀王听后,悔不当初,便赦免了张仪,仍像过去那样厚待他。

张仪出狱还未离开楚国,便接到苏秦已死的消息,便立刻对楚怀王展开游说。

张仪为楚王分析天下大势,强调楚国应与秦国为友,而不是为敌。他说:“天下强国,不是秦国就是楚国。两国相争,势不两立。大王要是不跟秦国结交,那么秦国就会往东发展,逼使韩、魏两国臣服。到时候,秦国攻打楚国西边,韩、魏两国合攻楚国北边,楚国还能保存社稷吗?”

张仪接着批评合纵政策:“那些讲合纵联盟的人,是聚集弱国去攻打最强的国家,却在没有估算清楚对方实力的情况下,就轻易发动战争。国家贫弱,却数度举兵,这是让国家陷入危亡的做法!兵力比不上,就不要去挑战;粮食不够多,就不要打持久战。这些主张合纵的人,专门讲漂亮的场面话,抬高君主不侍奉秦国的气节,却只说好处,不讲坏处,等到招来秦国的攻击,等到想拯救国家就来不及了。希望大王能审慎地考虑!”

张仪从这两个方面反复申明,甚至骂苏秦虚伪狡诈,是燕国派到齐国的间谍,因此才被齐王五马分尸。

张仪对楚怀王说:“要是大王采纳我的建议,我会请秦、楚两国互相交换太子为人质。秦王愿以女儿作为大王的侍妾,奉上万户之都。秦、楚两国结为兄弟之国,永远不再有征战。”

楚怀王原本打算在得到张仪后就献上黔中,此刻难以割舍土地,因此想答应张仪的提议。

楚国大夫屈原极力劝阻:“大王先前被张仪所骗,现在他自投罗网,臣原以为大王会将他烹杀,却不料您不仅放了他,还要听信他的胡言乱语。实在万万不可啊!”

楚怀王说:“我只要答应张仪,就能保住黔中,非常划算啊!况且我已经答应他了,绝对不可以反悔。”楚怀王终究允诺了张仪,与秦国结交。

多年后,楚怀王被秦昭王以会盟的名义骗去武关,并加以扣留,最后病死在秦国。

张仪离开楚国,顺道去韩国游说韩王。

张仪夸张地描述了秦军的强大,说秦兵打仗,袒裸上身,左手提着人头,右手挟着被活捉的俘虏。这样的勇士攻打不服从的弱国,就像把千斤的重量加在鸟蛋之上,不会有侥幸不碎的结果。

韩王深知秦国最想削弱的是楚国。韩国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最能帮秦国实现这个梦想。韩国若能与秦国建交,帮助秦国削弱楚国,秦王一定会非常高兴。攻打楚国而让自己的国家免于被秦国灭亡的灾难,再也没有比这更好的计策了!

韩王听从了张仪的建议。

秦惠王为此赏给张仪五座城邑,并且封他为武信君。

之后,张仪又一路向东,前往齐国去游说齐湣王。

张仪对齐湣王说,世上最强大的国家莫如齐国,但是现在楚国已经跟秦国结交,而韩、魏等国也都臣服于秦国。齐王若不发展与秦国的邦交关系,难免哪一天秦国会进攻齐国的临淄和即墨。

齐王为国家长久的利益打算,只好采纳了张仪的建议。

张仪接着又到赵国去游说赵王。

张仪对赵王说:“赵国采用苏秦的计谋,实行合纵政策,率领各诸侯国抵抗秦国,让秦军长达十五年不敢踏出函谷关。但赵国这样的做法,也让秦国有了整顿军备的机会。靠着赵王这份‘督促’,秦国拿下了巴蜀,兼并了汉中,囊括两周,迁移九鼎,驻守着白马津。”

秦国被迫局限在偏远的地方,心中怀恨已久。

“不瞒您说,秦国的军队此刻就在渑池。”张仪坦白告诉赵王,“我为大王着想,希望大王能亲自到渑池和秦王见面,大家把话说清楚,言归于好,别让秦军再前进了。”

张仪的话让赵王心生惶恐,于是答应了张仪的请求。

张仪离开赵国,接着往北到达燕国。

张仪挑拨燕、赵两国的交情,告诫燕国与其臣服于赵,不臣服于秦。燕国若有强大的秦国作为靠山,别说赵国不敢轻举妄动,就连齐国也不敢进犯。倘若燕国不跟秦国结交,秦国一旦出兵,易水和长城就不再是燕王所能拥有的了。

燕王向张仪请罪,说:“寡人一直身处偏远的地方,虽然已经是成年男子,但有时行事却婴孩般的幼稚。承蒙您的教导,我国愿意侍奉秦国,同时为表诚意,我还将向秦国献上恒山尾端的五座城邑。”

至此,六国的合纵关系被张仪各个击破。

张仪准备将出使的成果回报给秦王,但还没走到咸阳,秦惠王就驾崩了。

继位的秦武王在当太子时就很不喜欢张仪。

臣子们纷纷在武王面前说张仪的坏话:“张仪这个人没什么信用,反反复复,出卖许多国家以讨国君的欢心。秦国要是再用他,恐怕会被天下人耻笑。”

诸侯们听说张仪与秦武王之间有嫌隙,纷纷背弃了连横的约定,重新实施合纵政策。

秦武王元年(公元前310),张仪每天遭到群臣的毁谤,而齐国又派使者前来责备秦国任用张仪。

张仪害怕被杀,便说服秦武王,让他到魏国去当丞相。

齐王憎恨张仪,派兵攻打魏国,想抓住张仪。

张仪派门客到楚国,透过楚国使者去告诉齐王:“大王攻打魏国,是想惩罚张仪,却不知这么做反而抬高了张仪的身价,让张仪得到秦王的信任。”

齐王认为这些话说得很有道理,便从魏国撤兵了。

张仪在魏国当了一年的丞相,最后死在魏国。

如同《苏秦列传》,在《史记》中,《张仪列传》也是问题较多的一篇。张仪活动的时期应早于苏秦很多年,跟苏秦也不是同学关系。因此,张仪被苏秦所激入秦为官的事,只能当作历史故事,而不能当作史实。

不过,正如同对苏秦的刻画,司马迁写张仪,也是重在凸显纵横家的人物典型。

有趣的是,张仪以连横之说游说各国,总是严词批评主张合纵联盟的苏秦“诈伪”,而自己本身却又诚实不到哪里去。他将楚怀王玩弄于股掌之上,又在诸侯面前根据不同的利害关系变换各种说辞,真是不能不承认张仪真的是很会“逞口舌之能”。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苏秦和张仪着墨甚多,但对他们的评价是:“此两人真倾危之士哉!”意思就是:“这两个人真是颠覆国家、危害天下的人啊!”

尽管批评得这么厉害,司马迁还是肯定了苏秦和张仪两个人奋发图强的经过。关于张仪被楚相所辱,要妻子检视自己舌头还在不在的那段描述,至今已成为一则经典故事。

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1)璧,门下意(2)张仪,曰:“仪贫无行(3),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4)数百,不服,醳(5)之。其妻曰:“嘻!子毋(6)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张仪既相秦,为文檄(7)告楚相曰:“始吾从若(8)饮,我不盗而(9)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10)且盗而城!”

《史记·张仪列传》

张仪学成后,游说诸侯时,曾跟楚相一起喝酒。宴后,楚相掉了一块璧玉。楚相的门客怀疑是张仪所偷,说:“张仪贫穷而无品行,一定是他偷走相君的璧玉。”楚相便把张仪抓了起来,拷打了数百下。张仪不认罪,那些人只好放了他。张仪的妻子责备他:“唉!你要是不念这些书、不去游说,怎么会遭到这样的屈辱?”张仪对妻子说:“看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他的妻子笑着说:“在呀!”张仪说:“那就够了!”……

张仪当上秦国丞相之后,写了一封文书告诉楚相:“当初我和你一起喝酒,我没偷你的璧玉,你却鞭打我。你要好好守住你的国家了,我要夺取你的城池!”

(1)亡:遗失。

(2)意:同“臆”,怀疑。

(3)无行:没有品行。

(4)掠笞:拷打。

(5)醳:古“绎”字,释放。

(6)毋:没有。

(7)文檄:正式文书。

(8)若:你。

(9)而:你。

(10)顾:但、特、反而。

一、张仪舌:比喻尚未发迹,仍有发展的潜能。

例句 别看他现在落魄,他可藏着一根张仪舌。

二、积羽沉舟:羽毛积多了,会让船沉下去。比喻微小的力量聚集起来,也会有大作用。相似的词语有:“群轻折轴”“积少成多”“积微成着”“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等。

例句 公司的员工从没停止抱怨,积羽沉舟,终于让总经理下台了。

三、众口铄金:大家说法一致,其力道足以销熔金石。比喻谣言能让是非混淆。相似的词语有:“三人成虎”“积非成是”。

例句 我们但求行事公正,就怕众口铄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