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作品的音乐特征

作品的音乐特征

时间:2022-02-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难发现,只有当音乐教师不仅仅只满足于对音乐表象上的理解,而对音乐作品的完整性深入探究之后,才能带领学生一起感受到音乐的思想高度与意义。笔者尝试从整体性的角度出发,整合教学内容与资源,探索 “完整欣赏”在音乐教学构课中的几点策略。

音乐作品的“真实性”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相较于文学作品的直观具象,音乐作品以其独特的抽象性,带给听众巨大的想象空间,由此衍生的感受和观点出现差异是极为普遍的现象。在音乐作品的流传过程中,也有不少被后人误解其真实内涵的作品。比如:贝多芬的《月光》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钢琴奏鸣曲。当然,大家最熟悉的,是被后人牵强附会地描述为瑞士卢塞恩湖上月光的第一乐章,也是传说中和盲女有关的那段音乐。而这部作品的真实意义,只在于“月光”吗?当我们从完整性的角度分析作品,很容易发现作品的与众不同之处:第一个乐章是慢板,后面两个乐章,一个比一个快,而且乐章与乐章之间,都用attacca记号连接,这意味着乐章间不可以有任何的停留。所以,按照贝多芬的本意,这首奏鸣曲不给听众休息停歇的机会,这样的曲子,怎么会只是要描写湖上月光呢?这部作品表面上维持奏鸣曲三个乐章的形式,实质上已经不是一般古典意义的奏鸣曲形式了,这就是完整欣赏作品的重要性,也由此才能体会到贝多芬“集古典之大成、开浪漫之先河”的真正意义。

不难发现,只有当音乐教师不仅仅只满足于对音乐表象上的理解,而对音乐作品的完整性深入探究之后,才能带领学生一起感受到音乐的思想高度与意义。那么,如何在有限的四十分钟课堂时间内,巧妙构建起一个相对完整、丰富的教学流程,引导学生真正理解作品主题?笔者尝试从整体性的角度出发,整合教学内容与资源,探索 “完整欣赏”在音乐教学构课中的几点策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