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非语文学科教材与语文的关系

非语文学科教材与语文的关系

时间:2022-02-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先探讨非语文学科教材与语文的关系。因此,我们认为,语文应该是所有学科文化的载体,也理所当然是非语文学科内容的载体。政治、历史、地理等人文学科富有文化内涵,语文是这些人文学科教材的载体是毋庸置疑的。综上可见,语文是包括政史地等文科教材和数理化等理科教材在内的所有非语文学科教材的载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先探讨非语文学科教材与语文的关系。进入中学以后,我们会发现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教材内容增多,难度变大,较为抽象,学习方法也更为灵活。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我们不重视非语文学科教材中的“语文”,会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造成一定的负影响,也不利于语文学科本身的学习。例如,初二以后,同学们开始接触一门新的学科——物理。大家可能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分析物理现象时,我们往往感觉简单,但是由于没有注意教材中的内容表述,有时仅仅因为一字之差,整个分析过程就会前功尽弃。比如,在学习“力”的内容的时候,我们首先认识的是重力和压力。有些同学没有注意教材中“垂直”和“竖直”的一字之差,把重力和压力的作用力方向弄混淆了,甚至误认为重力和压力是同一个概念。其实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而压力的方向则是垂直于受力面的。可见,在非语文学科学习的时候,如果我们能重视教材中的“语文”,这对学好非语文学科和语文学科都有益。

那么,语文与非语文学科教材之间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

首先,语文是非语文学科教材的载体。众所周知,语言与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一方面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承载着特定的文化内涵。著名的美国语言人类学家帕尔默曾在他的《现代语言学导论》一书中指出:“语言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是相辅而行的,它们可以互相协助和启发。”因此,我们认为,语文应该是所有学科文化的载体,也理所当然是非语文学科内容的载体。学科教材在编写时就充分考虑到多元和典范性,富有逻辑性、科学性、文化内涵和积极的价值导向,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政治、历史、地理等人文学科富有文化内涵,语文是这些人文学科教材的载体是毋庸置疑的。也许有些同学会产生疑问: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属于自然学科,与文化关系不密切,语文也是这些学科教材的载体吗?其实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的文化内涵也是很深厚的。以数学和物理这两门学科为例。数学是基础教育阶段核心学科之一,《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作为一种文化,从过去到现在一直在可持续性地促进人类的思想解放,可以说没有现代的数学就不会有现代的文化。《物理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物理学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当今,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已经拥有自己的文化规范,沉淀出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对这些理科教材的学习过程就是理解和掌握科学文化的过程。综上可见,语文是包括政史地等文科教材和数理化等理科教材在内的所有非语文学科教材的载体。

其次,非语文学科教材的内容表述离不开语文。普通教育阶段各门学科的教材内容都是由语言文字组成,其知识内容的理解和传递也都需要以语言文字为媒介。这就体现了语文科和其他学科在语言表达形式上的一致性,也就使得语文成了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所以,语文也就成了学习和掌握各门学科必需的基础工具。

先说政史地学科。这些学科教材内容的条理性、耐读性以及章节的结构布局等都需要语言表达艺术。现行的政史地类学科教材采用单元主题式体例,把单元、课、子目这三级标题作为基本结构,一个单元作为一个学习主题。这就使得教材更具条理性、有机性和逻辑性,既突出了学习重点,又便于对某一主题进行深入品析。同学们可以从宏观上了解教材的整体布局,紧扣住教材中的各种标题,尤其是单元主题,来学习和把握课本的内容。不仅如此,在每一个单元的前面还用一段优美隽永的语言作为导语,概括该单元的主旨并导入本单元的具体内容,使教材内容中的点、线、面形成有机联系。这对同学们建立全面、准确的知识体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的课前引言以设问的形式对本课内容进行提示,引导同学们进入学习情境,提高学习的兴趣。有的文科教材除了正文外还设置了许多小栏目,有的栏目内容是对教材知识内容的补充,有的是在课内基础上向课外进行拓展延伸,这更便于我们参与课堂活动,发展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这些栏目的内容表述有的生动有趣,有的富有哲理、发人深省,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正文部分的内容,也有利于培养同学们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总之,政史地类学科教材的内容表述符合同学们的认知规律,语言通俗易懂,叙述简要明确,文字量适中,具有趣味性、生动性和启发性,使我们更乐于接受所学的知识。

数理化类学科教材内容的推理性、周延性、逻辑性等也离不开语言的表达艺术。很多人认为语文和数理化类学科的内容乃至学习方法都是截然不同的,几乎没有任何关联。其实这种观点是很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数理化学科教材中无论是数量关系、物理现象还是化学实验,大部分都是凭借语言文字来表述的;其中的概念、定理和原理等无疑也都需要由语言来表达。根据数理化类学科的特点,这些学科教材的内容注意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和谐地结合起来,这些内容的表述都需要准确严谨,富有推理性、逻辑性的语言。由于数理化学科内容抽象深奥,不易理解,所以就要通过科学性、技巧性、趣味性的语言来表述。只有这样表述,才有可能将高度抽象的数理化学科内容变得生动直观、引人入胜。数理化类学科教材设置了专门的阅读板块,语言表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使概念的表述更周延。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同学们对学科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也有效地增强了教材的实用性。其实,数理化学科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主动学习探究的精神。所谓逻辑性,是指要按事物发展的顺序表述,语言有条理,层次不紊乱。数理化学科内容逻辑严谨,所以用来表达教材内容的语言也具有逻辑性,既注意学科知识的逻辑关系,又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以使同学们全面、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学科内容。再有,数理化学科教材的内容还会根据同学们不同阶段的思维特点,抓住同学们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期,设置思考模块,启发同学们思考,以激发大家的思维发展潜能,培养大家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

总之,政史地教材也好,数理化教材也罢,之所以有这些优势,能够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进而有效地搞好学习,主要应归功于教材的语言表述艺术。所以,同学们在学习非语文学科教材时,就既要细看语言文字表达了怎样的内容,又要深究这些语言文字到底是怎样表达这些内容的。通俗点儿讲,就是既要看“热闹”,更要问“门道”。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种忽视语文的观念已经过时。从适应社会发展和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角度来看,我们中学生应该重视各门学科学习之间的联系,感受学科间不同的思想和思维方式的碰撞,注意各门学科知识、方法的渗透与融合。纵观古今,凡彪炳史籍的大科学家,如祖冲之、李冶、华罗庚、苏步青、丘成桐、杨振宁等几乎无一不是文理兼修的大家。许多前辈都给我们做出了榜样,能文能理、全面发展才是我们中学生应该追求的和谐发展之道。语文是我们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也是我们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如果不注意非语文教材中的“语文”,就不可能真正理解和掌握非语文学科知识,也不利于我们真正地学好语文。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同学们一定要特别注重数理化、政史地等非语文学科教材与语文的关系,通过非语文学科的学习来学好语文。要天天坚持,当日子过,以逐渐形成自觉,养成习惯,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张来群 陈茜菲 执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