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于学情的写作课程设计

基于学情的写作课程设计

时间:2022-0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6]即把学情界定为“学生在课堂里的学习情况”。学情是一个相互延续的动态发展的变化过程。基于学情的写作课程设计,应该是针对学生的写作学习需求,强调写作过程中的体验,并通过教师方法策略的引导,改造学生的写作经验,使学生获得新的写作认知和经验,从而提升写作能力。

“学情”只有在问题状态下进行观察才有意义。即在明确你的教学要解决什么问题的前提下,去观察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过程中的表现,从而判断学情。了解学情,是为了更好地教学。

“学情”的含义众说纷纭,本书采纳的是陈隆升教授的主张。[16]即把学情界定为“学生在课堂里的学习情况”。它包括三个要素:

(1)学习起点:主要是指学生在进行语文课堂学习时的基础、需要与准备。这也是课堂教学的起点。

(2)学习状态:主要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所体现出来的“学”的基本状态。既指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外显行为,也指与外显行为相关联的内隐学习状态。

(3)学习结果:主要指学生在课堂里的学习结果,即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实际所形成的作为结果的学习经验。比如课堂作业或课外作业。

学情是一个相互延续的动态发展的变化过程。教师在教学设计阶段所做的“学习起点分析”,既要根据学生的平时学习活动情况,也要依据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观察,同时还需要依据学生的学习结果来评估。所以,研究学情,一定要把课前、课中、课后三方面的学情关联起来,才能真正把握学情。我们可以用一个图示来描述这一过程。(如图1.3所示)

图1.3 学情动态发展过程图

在学情的发展过程中,内隐着两个维度,一个是“学习需求”,一个是“学习经验”。

1.以“学习需求”为基础

(1)学习需求的分析。包括学生的兴趣和困难分析。

(2)学习需求的观察。重点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包括学生的共同需求、特殊需求、个别需求。

(3)学习需求的满足。是学习结果的检验。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看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课堂中是否得到满足,二是看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

2.以“学习经验”为基础

(1)基础性经验。指学生在开始学习时所具有的经验,包括认知背景、水平、积累、思维方式及思维习惯、经历等等。

(2)过程性经验。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经历和体验。

(3)结果性经验。指学生通过学习所获得的认知及新的经验。

所谓学情分析,就是分析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困难所在,了解学生基础性经验,是学习起点的学情分析;满足学生的共同需求和个性需求,关注学生过程性经验,是改善学习时的学情状态;根据学生的结果性经验,评估学生作业,并根据“学习结果”,了解学生学习需求的变化,对教学作进一步的调整和设计。

基于学情的写作课程设计,应该是针对学生的写作学习需求,强调写作过程中的体验,并通过教师方法策略的引导,改造学生的写作经验,使学生获得新的写作认知和经验,从而提升写作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