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信息技术之优势采撷传统文化之精华

以信息技术之优势采撷传统文化之精华

时间:2022-0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安排在苏教版语文课本七年级下册的“诗词拔萃”单元。本词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为同题作品,但在风格上对比鲜明:毛泽东的词豪放乐观,陆游的词婉约感伤。而教材恰好在正文之下收录了陆游的词,这为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了契机。作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块,古诗词教学更应从学生的现实出发,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古诗词学习是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素养,促进学生人文底蕴丰厚的重要方法。

【教学设想】

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安排在苏教版语文课本七年级下册的“诗词拔萃”单元。它写于1961年12月,当时新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它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本词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为同题作品,但在风格上对比鲜明:毛泽东的词豪放乐观,陆游的词婉约感伤。而教材恰好在正文之下收录了陆游的词,这为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了契机。

设想:将两词采用对比阅读的方式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拓宽视野,充分体现语文课程的开放性。在教学手段方面,可利用网络技术制作梅花专题网站,相关知识能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还可利用博客,让学生在博客上进行广泛交流,达到取长补短、互相促进的作用。

【教学流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古琴曲《梅花三弄》响起)

师:春寒料峭,瑞雪纷飞的残冬,她悄然绽放;她傲雪凌霜,独步早春;她向人们传递着春的消息,被誉为“东风第一枝”;她与松、竹并称“岁寒三友”,她与兰、竹、菊合为“四君子”。大家知道老师所说的“她”是谁吗? (生齐答:梅花)。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梅花的资料,请大家在专题网站梅花魅影、梅花之韵、梅花之神版块自由浏览,并说说你的感受。(学生浏览、谈感受)

生:我喜欢梅花的生命力,在严寒中傲霜斗雪。

生:我喜欢它的清幽,浓而不艳,风韵独特。……

师引出课题。(板书:课题、作者)

分析:古琴曲的播放,为诗词教学创设了一种悠远、清新的意境;运用网络让学生自由浏览梅花图片和资料,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谈感受,可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 比较阅读,探究意境

(学生自由朗读。)

师:读这两首词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生:毛泽东的词积极向上,充满活力;陆游的词感情深沉、语速稍慢。

(学生个读并做出合理评价。)

师:请同学们结合喜欢的词句通过博客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或提出疑问。

(学生通过老师博客发表看法观点,教师相机引导点拨。)

生:我喜欢“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百丈冰”突出了天气的恶劣。“犹”字和“俏”字用得很妙。“犹”是还的意思,强调了只有梅花才开放。“俏”字说明了梅花开放得非常美丽!

生:“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这句诗写出了梅花不与其他花比美,写出了它的特点:默默无闻。后一句写出了梅花的高尚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生:“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从“她”看出,这句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梅花的无私的精神,等到满山开满鲜花时,她默默地在丛中,没有一点嫉妒的心理,看出她的无私……

(学生争相发表看法。)

此时有学生在博客上提问:这首词中的“梅花”在词中有没有什么象征意义?

师借机引导:我们对任何文学作品的解读都离不开它的写作背景,请同学上百度查阅两首词的写作背景。学生很快搜索到写作背景并发帖:毛泽东写此词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际上的反华势力也十分猖獗,新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陆游早年因爱国议论触犯秦桧被黜,后来又被免职。但他的爱国斗志始终不衰,甚至老而弥笃。此词是他晚年所作……

师:大家对两首词作的赏析很到位,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这两首词的风格有什么异同呢?可从形象、立意、选材、感情等方面来做对比。

明确:相同点:(1) 都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2) 都表现了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3) 都赞扬了梅花的高尚品格;(4) 都以梅花自比。不同点:形象和感情基调不同。(板书)

形 象:傲雪俊俏,积极乐观寂寞凄凉,饱受摧残。

思想感情:乐观向上,充满自信低沉孤高,悲观消沉。

分析:在教学中应用较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通过读,让学生感悟体验,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要进行适时合理的评价,激发学生向更高的朗读目标努力。通过博客写理解,这一步骤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但有效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他们独立思考,在网络上各抒己见,进行广泛交流,即使是最胆小的学生,也勇敢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三) 自主学读,理解研读

师:对这两首词的赏析网上也有很多,请大家在网上查阅关于两首词的赏析文章,看看人家是怎么赏析的,并阅读我们专题网站上梅花资料、梅史佳话、咏梅赏析这几个板块的内容,希望你对梅花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学生根据自己对词句的理解或对梅花的感情,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学生或背诵,或写作,后交流。)

分析:在这一环节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体验,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与能力,拓宽开放语文课程资源,从而提高学生多方面的文化素养。

(四) 感情读背,升华理解

师:同学们现在对这两首词的理解一定更加深入了,现在肯定读得比刚才更出色,哪位同学愿意试一试?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批评指正。男女同学分组朗读并尝试背诵。

分析: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朗读背诵,从中表达出自己所体会到的情感,更能够表现两首词作的感情和意味。

(五) 课后作业,创意表达

根据课内外积累,写一些关于梅花诗作的赏析。

分析:这一作业设计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爱好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按】古诗词是连接汉语古今文化的传输带。古诗词的内涵是丰富的,是多元的,因为其作者年代、环境、心境的不同,导致其理解认识的多元化。作为现代人,认识古诗词是一种心理历程,学习古诗词更是一种心理体验。作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块,古诗词教学更应从学生的现实出发,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

古诗词学习是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素养,促进学生人文底蕴丰厚的重要方法。这节课借现代信息技术之优势,帮助学生阅读,获取更多的相关知识,帮助理解作品丰富的思想内涵,同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性与广泛参与性,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广泛的交流,达到取长补短、互相促进的作用,最终达成学生的知识迁移。

首先,资料扩充知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有他们的思维基础,可能并不完全准确和全面,所以设计的梅花资料、梅花之韵、梅花之神等板块可拓展他们的阅读面,让学生在广泛阅读中去粗取精,形成知识积累与知识的迁移。网络技术为学生的这一蜕变提供了机会与平台。

其次,培养自学能力。平时上课,学生回答人数有限,但利用论坛博客的形式,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将自己的学习思考成果展现出来,特别是在分析过程中的品词析句,每位学生都能抓住句中的重点字、词或内涵进行赏析,并被老师与同学所了解或赏识,这对他们的进一步学习思考,是一种鼓励与促进,也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

第三,学会关注作者。在解读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很自觉地意识到脱离作者有碍于对词作的理解,因此马上有人提出想要了解词作者背景。在网上查阅词人和写作背景,有效地帮助了学生对词作的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对于初中学生,我们不能因为积累而积累,因为理解而理解,那样古诗词到最后还是生硬的语言块。课堂中,我们能放手处且放手,让学生在自我范围内去欣赏,在情感范围内去感悟,真正将古诗词作为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引导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