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孤儿的父亲

孤儿的父亲

时间:2022-0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庄”试验的失败,不仅使裴斯泰洛齐一家债台高筑,而且使他们夫妇陷入了深深的苦恼当中。但是,苦恼归苦恼,裴斯泰洛齐的精神并没有就此垮下去,当然,他通过教育救助穷人的理想更没有丝毫动摇。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走出新庄失败的阴影后,1774年,裴斯泰洛齐又在新庄原有的地方,办起了一所“孤儿院”,专门收养孤儿和流浪儿。一年,孤儿院所属的农庄在一次冰雹的打击下,收获惨淡。

“新庄”试验的失败,不仅使裴斯泰洛齐一家债台高筑,而且使他们夫妇陷入了深深的苦恼当中。但是,苦恼归苦恼,裴斯泰洛齐的精神并没有就此垮下去,当然,他通过教育救助穷人的理想更没有丝毫动摇。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走出新庄失败的阴影后,1774年,裴斯泰洛齐又在新庄原有的地方,办起了一所“孤儿院”,专门收养孤儿和流浪儿。

在裴斯泰洛齐看来,孩子是新社会的“苗子”,只有通过教育他们,社会才会出现新的气象。而最好的教育,无疑是与劳动结合起来,通过劳动,而不是纯文字,孩子会从看、听、触摸等活动中,获得更加直观的知识,只有这样的知识才是最深刻的。

另外,也是很重要的一点,通过劳动,裴斯泰洛齐希望教会孩子们一技之长,既可以让他们自力更生、丰衣足食,也可以使他们在离开孤儿院后,不再四处乞讨,不再去吃嗟来之食,真正自立自强。

说干就干,面对陆陆续续召来的五十多名孤儿,裴斯泰洛齐教男童们学习农耕、纺织等技术,对于女童则教授手工技艺。孩子们的技艺掌握熟练后,就跟着他来到田地里、到纺织机上工作,以赚取生活费用。工作的闲暇时间,裴斯泰洛齐又给他们开设了读、写、算等课程

进入孤儿院的孩子多在6~18岁之间,因为在来孤儿院之前,他们几乎没有受过什么教育、整天靠施舍度日,过的也都是漂若浮萍的生活,所以当裴斯泰洛齐初次见到他们时,脏手脏脚、目光迟钝、满口脏话、性格“顽劣”的小孩并不少见。因为自己也是一位父亲,所以裴斯泰洛齐知道孩子需要什么,他给他们洗澡、改善他们的伙食、与他们聊天……这样日复一日的生活,使他从一个孩子的父亲变成了一群孩子的父亲。

经过几年的努力,在裴斯泰洛齐这位父亲的照料下,孩子们发生了可喜的改变,看到这种成果,裴斯泰洛齐高兴地说:“我看到这些幼小儿童以前的生活非常凄惨,现在却慢慢地茁壮成长,我感到极大的欣慰。他们脸上泛出满足的表情,他们已学会了劳动,他们的灵性提高了。他们在祈祷时,眼睛里总挂着晶莹的泪水。从这些被遗弃的孩子身上,能够重新发现他们的希望、道德与情感的曙光,我的快乐真是难以用笔墨来形容。”

是啊,未来似乎充满了希望。“如果一切真能够照着这种美好的趋势发展下去,那么,再怎么辛苦也是值得的。”裴斯泰洛齐不止一次这样想道。

然而,理想固然美好,但现实却更加残酷。一年,孤儿院所属的农庄在一次冰雹的打击下,收获惨淡。情况越来越糟,没有经费,没有粮食!妻子安娜病了,自己的小儿子也病了!本来是为了救助小乞丐,但是生活的艰难,一次次的挫折,却使裴斯泰洛齐有变成老乞丐的危险。

1780年,在各种困难的袭击下,孤儿院终因困难重重而关闭。

又一次失败了!真的失败了吗?面对冷眼旁观者的嘲讽,裴斯泰洛齐说:“虽然徒劳无功,然而,我却在这无数次的苦斗中,学到了无数的真理,得到了无数的经验。在别人认为我是失败者的那一瞬间,我却得到了启示,更加相信我的努力、见解和原理并没有丝毫差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