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金银器的鉴别与收藏

金银器的鉴别与收藏

时间:2022-0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金银器的真伪鉴别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其材料质地的鉴别,二是对其制造年代的鉴别。根据现在的科学技术手段,对金银器质地的鉴别已能做出比较精确的制定。对金银器材料质地的鉴别,从经验上亦积累了一些简便易行的方法。这种情况是由于金银器在出土前接触过其他腐蚀的铜,如与铜器一起随葬,而粘染了铜锈。錾花和金银错是这一时期金银器制作的两大特色。

金银器的鉴别

金银器的真伪鉴别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其材料质地的鉴别,二是对其制造年代的鉴别。根据现在的科学技术手段,对金银器质地的鉴别已能做出比较精确的制定。对金银器材料质地的鉴别,从经验上亦积累了一些简便易行的方法。

首先,金的密度大,一般来说对于相同体积的金属物,金制品要重得多,太轻的制品必是伪品;其次,金银的硬度小、质地软、延展性强,若用金属物在金银制品上轻轻划试,一般留下凹痕的为真品,留下划痕的是伪品;再次,金银的化学性质较稳定,特别是金,在空气中不易氧化,而铜铁制品均易氧化生锈。

金在酸性溶液中其颜色不变,而铜制品触到硝酸便会失去光泽。如是镀金,表层镀金容易脱落,不仅脱落部分易生锈,即使镀金表面也易被铜覆盖。

当然,古代的金银器出土时,有些表层带有铜锈,特别是银制品。这种情况是由于金银器在出土前接触过其他腐蚀的铜,如与铜器一起随葬,而粘染了铜锈。

另一个原因,则是古代大多数银器的质地是含有一定成分的铜合金,当铜氧化腐蚀后,便在银器上形成了铜锈覆盖层。不过这种情况大多可以经过除锈垢处理,以复原器物的本来面目。

富有经验的人还可以通过器物的声音、味道以及颜色、手感等,来辨别金银器的真伪。不过,这需要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积累。

此外,与伪造古代的铜、玉等器物不同的是,伪造金银器最常见的是在材料质地上作假,多是以牟取高额利润为目的。在年代上作伪者尚不多见,这也造成对金银器年代的鉴定工作,无论从理论上抑或实践经验上都显得不足,缺乏这方面的系统研究和经验总结。

金银器的收藏

收藏金银器,首先要对它的历史有一个比较透彻的了解,这样进行起来才不会茫然无措,金银器的历史其实并不复杂。

秦代以前,金银器的制作工艺基本为青铜器冶炼、铸造工艺的移植和延伸。

錾花和金银错是这一时期金银器制作的两大特色。錾花工艺是通常经过錾刻出花纹,与光洁而单一色的金属素面形成鲜明的对比。

金银错始于春秋中期,盛行于战国,西汉以后逐渐衰弱。做法为先在青铜器表面预先铸出或錾刻出图案、铭文所需的凹槽,然后嵌入金银丝、片,锤打牢固,再用错石将其打磨光滑,达到突出图案和铭文的装饰效果。

东汉以后,金银器的制作工艺逐渐摆脱了青铜制作工艺,并形成了许多金银制作的独特工艺,如炸珠、掐丝、编等。

收藏金器当然是越古越好,越大越好。但是金器一般不腐蚀,不同于青铜器和铁器,从皮色及氧化程度不容易分辨其时代。鉴别金器只有从造型及纹饰的特征来推断其真伪、年代。

鉴别黄金质地的方法一般为以下几种。

古代黄金中的银、铜、铁含量偏多。含银越多越呈淡黄色;含铜者呈淡黄色,且稍微发绿,若入土时间偏长则会呈栗黄色;金中含铁偏多者,一般呈玫瑰红色。

时下,古玩商大多依据“七青、八黄、九五赤”的口诀来识别古金器的成色。

黄金密度比普通金属大,放在掌心掂试有沉重感,笨大而轻飘的金器,皆为赝品。用两根金条相击,含金量为99.9以上黄金多无响音;掺有银质的有声无音;含铜质偏多的会有当当长音。

成色高的黄金体质较柔,成色低的黄金体体质偏硬。金含银者硬,金含铜者则更硬。

银器的广泛使用与其“避邪消灾”的功能有关。据说身上的无名肿毒用银器不断圈划,可使肿块消退,难愈合的疮疥溃疡经常用银器抚拭有利于伤口愈合。银餐具可以测试食物中有没有毒。

我国的少数民族对白银首饰尤为珍重偏爱,奇美精巧的手饰显示了自己的美丽、勤劳、聪慧和富裕。

金银器价格昂贵,现在古玩市场上的古银器,大多为明清两代以后的制品,而且价格比较便宜,同学若有兴趣,可在家庭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把古银器作为收藏的重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