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柴可夫斯基与《第六交响曲》

柴可夫斯基与《第六交响曲》

时间:2022-0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六交响曲》是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创作的一部具有世界影响的佳作,也是他六部交响曲中最有名望的一部。柴可夫斯基是19世纪俄罗斯知识分子阶层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内心世界正反映了那个黑暗统治时代的人民的心声。柴可夫斯基用音乐的语言使人们感受到了那些心灵的真实,从而受到极大的感染和满足。柴可夫斯基无保留地倾诉了他的内心世界,忠实地反映并无情地控诉了那个会人窒息的时代,从而使之成为一部不朽的杰作。

《第六交响曲》是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1840~1893)创作的一部具有世界影响的佳作,也是他六部交响曲中最有名望的一部。这部交响曲(通常称为《悲怆交响曲》)之所以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喜爱,是因为它揭示了人生的命运。

柴可夫斯基是19世纪俄罗斯知识分子阶层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内心世界正反映了那个黑暗统治时代的人民的心声。富有强烈的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美梦;终因沙俄暴政的统治而毁灭。悲壮的热情、苦闷的心灵、忧虑和徘徊,这些低沉的情绪成为部分知识分子戏剧性的内心冲突。柴可夫斯基用音乐的语言使人们感受到了那些心灵的真实,从而受到极大的感染和满足。

柴可夫斯基

这部交响曲共分四乐章。在奏鸣曲式的第一乐章中,不长的引子之后出现主部的主题:它们在激烈的滚动中交织、溶化成一曲扣人心弦的悲歌,使人的心灵颤抖、焦虑、不安。虽然在副部出现了暂时的安静,抒情的主题仿佛是对美好未来的幻想,然而好景不长,在矛盾的冲突达到顶点时,一切幻想都被摧毁在“圣者的安息”的乐声中,死亡的命运不可避免。它不仅表现了俄国人民矛盾的内心世界,也象征着俄国统治者的必然灭亡。第二乐章是带有抒情感的圆舞曲调,开始时有如令人肠断的怨诉,一切都沉寂下来,死亡的形象又展现在眼前,预示悲剧的到来。在乐曲的中段,果然出现了无穷尽的忧伤、叹息、凄凉、呻吟的音调,时强时弱,时隐时现,然后乐队奏出向死亡挑战的抗争。第三乐章由弱至强,不断变换、重复,最后由乐队的全奏再现,显示了人生的强大威力。第四乐章中,作者为了表现极大的悲痛和哀鸣,采取了一个缓板。哀叹、哭泣聚集到一起,发出了悲惨的哀鸣、绝望的呻吟。痛苦和激动互为交融,发展为一首悲愤的人生之歌。这部伟大的艺术作品,意境深远,结构严谨,感人至深。柴可夫斯基无保留地倾诉了他的内心世界,忠实地反映并无情地控诉了那个会人窒息的时代,从而使之成为一部不朽的杰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