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黄鹤楼“黄鹤”二字从何而来

黄鹤楼“黄鹤”二字从何而来

时间:2022-0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之称,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唐代诗人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辛氏后来在这块地上盖起楼宇,起初叫“辛氏楼”,后来为了纪念这位道士以及他的仙鹤,将其改名为“黄鹤楼”。历史上黄鹤楼屡建屡毁,其最后的一次被毁是1884年。1957年建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1981年重建黄鹤楼时,选址在距旧址约1000米的蛇山峰岭上。

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之称,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传说是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的目的,筑城为守,建楼以瞭望。到了唐朝,其军事性质减弱,该楼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做诗。唐代诗人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以及李白的一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使崔颢的这首诗成为千古绝唱,更使黄鹤楼名声大噪。

那么,这些名人口中称呼的“黄鹤”二字又是从何得来呢?

有一本叫做《极恩录》的书中曾经记载过这样的一个故事: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位道士常来店里喝酒,但经常拖欠酒钱,辛氏倒不因为他不付钱就有任何怠慢,依然每天提供给他酒喝。为了感谢她的千杯之恩,道士有一次在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并且说它能够下来为来客起舞助兴。从此这家酒店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辛氏也因此攒下了一大笔财富。过了10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后来在这块地上盖起楼宇,起初叫“辛氏楼”,后来为了纪念这位道士以及他的仙鹤,将其改名为“黄鹤楼”。另外一本《报应录》中也有类似的记载。

看完这个故事,我们当然知道这只是个美丽的神话传说,虽然“黄鹤”二字的真实来由仍没有真正的考证结果,但这样的一个故事也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辛氏为人正直,没有嫌贫爱富,最终得到仙人帮助,收获了一笔财富。

简短的三个字和简单的一个神话故事,却映照出中华古代文化中浓厚的因果报应思想。如今黄鹤楼迎接着一批批前来参观的游客,似乎在诉说着好人有好报的佳话。

黄鹤楼的原址在武昌蛇山黄鹤楼矶头,相传始建于公元223年。历史上黄鹤楼屡建屡毁,其最后的一次被毁是1884年。1957年建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1981年重建黄鹤楼时,选址在距旧址约1000米的蛇山峰岭上。武汉是“百湖之市”,在壮阔的水面上,有一条中脊显得格外突出。从西向东,依次分布着梅子山、龟山、蛇山、洪山、珞珈山、磨山、喻家山等,这一连串的山脊宛如巨龙卧波,这是武汉的地理龙脉,黄鹤楼恰好位于巨龙的腰上。骑龙在天,乘势而为,选址在此,暗露玄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