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慕尼黑阴谋

慕尼黑阴谋

时间:2022-0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英国和法国害怕战争,一再对捷克斯洛伐克施加压力,英国首相张伯伦甚至两次飞往德国会见希特勒,表示同意强迫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地区给德国。1938年9月29日,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弟、德国的希特勒和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在德国慕尼黑举行会议。慕尼黑协定是英法绥靖政策的顶点。从此“慕尼黑阴谋”便成为大国牺牲小国利益,纵容侵略扩张的罪恶政策的代名词。德国并不满足,慕尼黑会议以后,进一步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面对纳粹德国一再违反、直至彻底破坏《凡尔赛和约》的行径,英法等国在求和避战和祸水东引(反苏)等心理驱使下,对德国实行绥靖政策。其中以英国首相张伯伦为典型代表。

绥靖政策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伴随着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而出现的一种帝国主义政策,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及其激烈争夺世界霸权的产物,也是争夺中处于防守的一方牺牲弱小国家,企图保全自己,幻想最后取胜的一个如意算盘。绥靖政策和希特勒的战争政策虽然形式不同,即表现为一守一攻,但其本质相同,即都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

绥靖政策不是真正的维护和平的政策,其核心是祸水东引。其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丢卒保车,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二是祸水东引,以德攻苏,消灭共产主义并求得西欧无战事。

对德国、意大利法西斯的侵略扩张采取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牺牲了小国的利益。

1938年3月,法西斯德国吞并了奥地利,并把侵略魔爪伸向捷克斯洛伐克。1938年夏,希特勒唆使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德意志人要求自治,目的是借以占领捷境内的苏台德地区,进而吞并捷克斯洛伐克。欧洲形势骤然紧张。捷克斯洛伐克动员起来,准备抵抗侵略。英国和法国害怕战争,一再对捷克斯洛伐克施加压力,英国首相张伯伦甚至两次飞往德国会见希特勒,表示同意强迫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地区给德国。

“二战”前法西斯德国的扩张

1938年9月29日,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弟、德国的希特勒和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在德国慕尼黑举行会议。在没有捷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签订了协定。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以内把苏台德地区交给德国。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在会议结束后才被带到会议厅签字。就这样,英法出卖了捷克斯洛伐克。主导这一事件的英国首相张伯伦却对此沾沾自喜,在回到伦敦后对英国民众说:“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我建议你们安然睡觉去吧!”

慕尼黑协定是英法绥靖政策的顶点。从此“慕尼黑阴谋”便成为大国牺牲小国利益,纵容侵略扩张的罪恶政策的代名词。德国并不满足,慕尼黑会议以后,进一步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德国鉴于苏联的强大,为避免在未来的战争中处于两线作战的困境,向苏联提出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的建议。苏联为粉碎英、法、德的阴谋,为了推迟苏德战争的爆发,以赢得时间加强战备,在1939年8月23日,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有效期为10年。条约规定:苏德互不侵略;缔约一方不支持与另一方进行敌对行动的第三国;缔约双方不参加反对另一方的国家集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使苏联摆脱了遭受德、日两面夹击而又孤立无援的危险境地;给英法祸水东引的阴谋以沉重打击,宣告了英法绥靖政策的破产;加深了德国和日本的不和,日本立即中断了和德国关于反苏军事同盟的谈判;苏联利用英法与德日两个帝国主义集团之间的矛盾,避免首先卷入战争,赢得了一个短暂的时期来加强国防;该条约也使德国得以按计划发动世界大战,并全力投入西线决战,避免了东西两线同时作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