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抽象概括法

抽象概括法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儿童在观察图片、说出图片内容时就训练了他们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训练了孩子的内部言语。抽象和概括能力是思维的高级形式。孩子学习数学,从众多的例题中抽出公式,摸出规律;学习语文从文章中抽出中心思想;学习物理、化学,从现象中抽出本质特征,都是抽象和概括的训练,家长应该重视对孩子这方面的训练。

第29节:抽象概括法

家长要有意识地让孩子谈谈学校见闻。

在孩子讲故事或谈见闻的过程中,家长发现孩子语言逻辑上的错误时要及时纠正,逐步克服孩子条理不清、层次不明的现象。只有孩子的思维逻辑性增强了,讲话中前言不搭后语的现象才会减少,头脑更清楚了,思维能力才会更强。

第二,多和孩子交谈,及时纠正孩子说话不完整的现象。

家长经常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很容易理解孩子的语言,孩子说:“我丢了,快帮帮我”,家长就知道是孩子丢了东西,让家长帮助找一找。于是就去帮助,而对于孩子这句不完全的话并不介意,时间长了,孩子就养成了说半句的毛病。家长一定要及时纠正孩子说话中的语言错误,只要经常纠正,孩子的表达能力就能提高,内部言语的水平也会随着提高。

有条件的家长还可以配合学校帮助孩子弄清句子的结构。使他们逐步掌握语法规则。孩子的语言结构越完整,思维也越清晰。

第三,利用看图说话发展孩子的内部言语。

孩子们在看图说话或分析文章的中心时必须进行分析、综合等思维活动。例如低年级学生看图片“狼外婆”,首先看到的是图片的整体轮廓,这就要对画面有一个囫囵的综合,然后再看细节。画面上的狼挎着一个篮子,头上围了一条头巾,身上还围着一个围裙,很像外婆的样子,可是嘴上露着凶恶的牙齿,围裙底下还露着长长的尾巴,这是画面的一个情节。再看画面上的房屋、树林、花草等次要情节,这实际上就是分析的过程。当孩子把这些分析融成一个整体,就提炼出了主要情节,概括出一个总的题目:凶恶的狼装成外婆欺骗兔娃娃。儿童在观察图片、说出图片内容时就训练了他们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训练了孩子的内部言语。

(13)分析法

毛泽东曾经指出:“必须提倡思索,学会分析事物的方法,养成分析的习惯。”

所谓分析就是在头脑里把事物的整体分解成部分。如把一篇文章分为各个段落,把身体分解成各个部分。

综合则是指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部分联合起来。如孩子学习时把文章的各个段落综合在一起,抓住中心。

分析和综合是相反的过程,同时又是紧密联系的。在学习过程中分析和综合在孩子的思维活动中是统一的。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没有综合,分析活动也无多大意义。

家长要教孩子学会分析和综合,特别是要教孩子掌握事物的因果关系。问题的原因有主有次,什么是主要原因,什么是次要原因;什么是一般原因,什么是个别原因,经常进行这种方式的思维,会大大有助于孩子的思维能力的提高,使孩子能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

家长要培养孩子遇事多分析的习惯,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孩子的思维才能得到迅速发展。

(14)抽象概括法

把事物一般的,本质的特征抽出来的思维叫抽象,将一般的、本质的属性联结起来并推广到同一类事物上去的思维叫概括。抽象和概括能力是思维的高级形式。

培养孩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要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一步步训练。例如孩子看到大人、小孩、男人、女人、中国人、外国人、好人、坏人,家长要帮助他们从众多的具体的人中抽象出人的本质属性:会说话、会思考、会劳动,从而让孩子概括出人的本质特征。

再如孩子接触过水、油、奶、醋等,家长要让孩子抽象出液体的一些本质属性,然后概括出液体的特点。

孩子学习数学,从众多的例题中抽出公式,摸出规律;学习语文从文章中抽出中心思想;学习物理、化学,从现象中抽出本质特征,都是抽象和概括的训练,家长应该重视对孩子这方面的训练。

比较是抽象概括的必要前提。家长应鼓励孩子遇事经常给自己提三个问题:

类似型提问——这像什么?

相关型提问——这和什么有关?

比较型提问——这和其他有什么不同?

要学会在比较中努力发现新的东西,并且要将此作为思维的一种习惯。例如,通过比较,哪些是现存的结论,哪些是他人没有发现的。经常这样做的结果是:愈比较,愈能发现他人没有发现的新因素,就感到愈有意思,也就愈想比较。

进行分类训练,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牢记各种概念的本质的属性,使我们在了解和掌握某概念时,不是孤立的,而是系统的,并能注意到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15)理解法

要提高思维力,必须训练孩子的理解力。理解就是能够清楚地指出自己所观察或认识的事物中的本质的东西,并能够清楚地阐明其因果联系。理解的标志有:

第一,会提问。

一般来说,在没有理解时是提不出问题的,或者乱提问题。

第二,能解释。

能解释事物发生的原因和后果,或说出它的依据。

第三,知含义。

不仅懂得事物的表面意义,而且也能知道其中的含义。

第四,能运用。

有些孩子对书本上的或老师讲的,似乎是懂了,但是,一让他具体地运用,就糊涂了,也就是说,并没有真正理解。

怎样加深理解?

一、善于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形成新的联系。家长要帮助孩子经常做到新旧知识的联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