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用低于平常说话的声音批评孩子

用低于平常说话的声音批评孩子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父母应以低于平常说话的声音批评孩子。如果家长用与平时说话不同的声音,即低沉有力的声音来批评孩子,可以引起孩子的注意,让他认真听你说的话,并且低沉有力的声音也可以表明家长认真的态度,让孩子意识到他所犯的错误。坚持用低声调教育,轻声指出孩子的缺点错误,用亲切的语言和孩子说话,绝不大声呵斥。通常父母批评孩子时总是声色俱厉,如临大敌,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容易受到伤害。

第十七招 用低于平常说话的声音批评孩子

父母应以低于平常说话的声音批评孩子。“低而有力”的声音会引起孩子的注意,也容易使孩子注意倾听你说的话,这种低声的“冷处理”,往往比大声训斥的效果要好。孩子犯错误时如果家长大声训斥往往会给孩子惊吓,结果就是你所说的话孩子根本没听进去。如果家长用与平时说话不同的声音,即低沉有力的声音来批评孩子,可以引起孩子的注意,让他认真听你说的话,并且低沉有力的声音也可以表明家长认真的态度,让孩子意识到他所犯的错误。

心理学家对表达哪些事情该用怎样的声调进行了研究,发现处理同一件事情,不同的声调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大人批评孩子,用低声调孩子更容易接受。这是因为:

(1)低声调可以使人理智一些、情绪平和一些,也可使孩子抵触、逆反的心理防线有所松弛,有利于沟通。

(2)低声批评孩子,不仅可以集中孩子的听力,而且也可以先发制人,不让孩子使用高声调。生活中常看到大人高声责骂孩子,孩子反抗的声音也不低,双方情绪越来越激动,最后惹得大人一肚子气,孩子也不服气。

(3)低声调可以赶走愤怒。父母是孩子人生中任教时间最长的老师,大人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最大。遇事暴躁、不冷静、开口大声责骂的父母,肯定对孩子的性格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另外,建议家长跟孩子说话时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正确的语气和措辞

对许多父母来讲,控制自己不去批评孩子是很难的,因此,家长说话前请三思,运用恰当的语气和措辞,效果会很好。比如“我爱你,但是你的行为我不能接受”,这种话初听会觉得很生硬,但过一会儿,孩子很自然就会明白你的意思了。

2.把你期望孩子要做到的要求解释给他们听

比如带孩子逛超市,告诉他不要乱动商品,并警告如果违反后果将是什么。你要从头到尾贯彻到底,无需大声威胁。

3.不要使用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语言,尽量减少对孩子的批评

指正孩子的缺点错误,从分清是非界线上讲必须是严肃的,但家长必须尊重孩子,态度必须是认真的、亲和的。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应该坚持用柔和的目光和微笑面对要批评的孩子,诚恳亲和地对待孩子,绝不能用怒目瞪视孩子,也绝不采用讽刺、嘲笑、吓唬、拉、推等错误方式。

坚持用低声调教育,轻声指出孩子的缺点错误,用亲切的语言和孩子说话,绝不大声呵斥。轻拍孩子的身子或者搂着孩子肩膀指出孩子的缺点错误;或者用轻轻的动作纠正孩子错误行为。有时候和孩子个别交谈聊天,可让孩子坐在家长腿上。当孩子表示要改正缺点错误时,家长要主动伸出小手指和孩子的小手指拉个“勾”,或者相互击几个掌,再碰一碰额头等,这样效果会更好。尤其是对特别调皮、老是犯错误的孩子,家长更应有耐心。家长对孩子柔和性的言行和身体接触行为,是和孩子的“心灵接触”,使孩子渐渐感受到家长对他的关爱和信任,这样,有效地保护和增强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积极性,也使孩子更加容易接受家长的批评教育,能收到良好的成效。相反,用大声呵斥、急躁粗暴的态度对待孩子的缺点错误,都是无济于事的,即使有也只是短暂效应。

通常父母批评孩子时总是声色俱厉,如临大敌,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容易受到伤害。所以家长不如换一副表情,比如可以用凝重的表情、严肃的表情来显示家长对待孩子的错误的态度,语调也大可不必高八度,相反可以比平常的声音更低沉一些,缓慢地如谈心般地指出孩子的错误,并注意用眼睛一直看着孩子的眼睛。孩子会读懂你心中的期望。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小男孩抢了一个小女孩的电动车玩具,小女孩向小男孩要,小男孩不给,小女孩哭了。小男孩母亲微笑着走过来,轻轻地对小男孩说:“你过来一下。”说完起身走到一边。小男孩不太情愿地跟了过去,这位母亲脸上始终带着微笑轻声地跟小男孩交谈。开始小男孩还反驳,一会儿母亲在小男孩耳边又讲了几句,小男孩就不作声了。过了一会儿,小男孩低着头,拿着小车走到小女孩面前,把车还给小女孩,并认真地说了一声:“对不起!”

批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表扬一样,也是少不了的。如何批评孩子其实也是一门艺术。批评得恰当,能起到让孩子乐于接受并改正错误的效果,如果方法不恰当,则会伤害到孩子。且看下面两个批评的例子:

例一:小然在家里玩得忘乎所以,穿着鞋子在沙发上兴奋得跳来跳去。妈妈一见,刚擦干净的沙发就这样被糟蹋,气不打一处来,气呼呼地指着小然就是一顿批评:“给我下来!你总是穿着鞋子在沙发上跳来跳去!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你都不听,你总是这样不爱干净!”然后一脸愤怒,恨不得上去打孩子一顿。

孩子会怎么想的呢?“妈妈说我总是这样,那我就是这样的,反正我总是不爱干净,随便她怎么批评好了。”然后孩子一脸无所谓的表情,结果是下次错误照犯。

例二:同样的场景,另外一个妈妈,语气温和但态度严厉地问:“小麟,看看你有什么做得不对吗?”小麟马上意识到了,赶紧不好意思地从沙发上爬下来。妈妈不失时机地给予强化:“小麟是个聪明的孩子,不仅知道自己错了,而且马上改正了!妈妈相信你下次一定会脱了鞋子再上沙发的。”

如此处理,孩子的想法是什么呢?“我错了,不该穿着鞋子上沙发。我知道错误了,马上改正了,妈妈还表扬我了。妈妈相信我下次能脱了鞋子再上沙发,我一定能做到!”上面两个批评的例子,不难看出,哪个效果更好些。

家长在批评孩子的过程中可以掌握几个原则:

原则一:不论什么时候都不要丧失理智,批评就是批评,孩子接受的是批评这件事,不要让情绪占据了主导地位,否则,孩子记住的不是批评本身,而是你过激的反应。有时候冷静和镇定的力量反而更大。如果你总是大声呵斥,粗暴和激烈,长期下去,很容易让孩子没有自尊感。孩子有时候看似不接受批评,实际是不能接受家长那咄咄逼人的态度。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批评孩子放低声调,更能深入到孩子内心洞察孩子的犯错心理。从而更有效地进行批评教育,强化改错目的。

有的父母,一旦孩子犯了错误,就大喊大叫,对孩子来说是没有用的。相反,倒不如轻声细语地与他交谈。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信息的表达,语言占7%,声音占38%,表情占55%。教育孩子的内容再好,一“吼”也就吹了。其实,有理不在声高,为人父母不妨坐下来,以促膝谈心的方式,心平气和对孩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孩子是怕批评的,这是他们潜在的心理负担,一旦受到训斥,这种心理负担就会转化为心理压力,孩子怕惩罚,精神紧张、焦虑不安,加上自我保护的本能激起心理防御,以致不敢也不愿说出真情,这时,倘若父母用和蔼的态度,低缓的声调开导、说服,孩子的心理上将得到安慰,紧张得以松弛,情绪趋向平稳,父母的说教容易被接受。

孩子调皮捣蛋,屡屡闯祸,必然常遭严责,可以说孩子是在斥责声中长大的。在这类孩子的心目中,父母是不可亲近的人。情绪对立,造成对父母的要求,往往一概拒绝,即使被迫接受,也是阳奉阴违,有时甚至反其道而行之,故意挑起事端,闹恶作剧,借以报复、泄恨。

像大多数的父母一样,我们都希望自己的管教,可以使孩子下次再做同样事情的时候,会觉得这样做不对而不去做。甚至更奢望,他因为知道拽人家的头发是不对的而乖乖听话,并不是因为他心里惧怕再惹妈妈发怒而不去做。但大多数时候,今天父母制止了孩子的不良行为,似乎对明天还要阻止他做出更坏的举动没有什么帮助。父母在孩子闯祸的情况下,仍以低缓的声调心平气和地同孩子说话,进行说理教育,不仅体现能耐,还体现了涵养。这个事实本身就是一个好榜样,其力量足以震撼孩子,起而敬之,立志培养自己也成为“有教养的人”。

对话是亲人之间交换思想,增进了解最常用的方式。低缓声调的交谈,像讲悄悄话一样,容易引起孩子跟父母说话的兴趣,觉得父母尊重自己,所讲在理。这样,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才真正成为亲人。

降低批评的声调,心平气和地就事论事,不计前嫌,真情实意地帮助孩子纠正错误。这样,孩子的戒备心理将得以解除,转向接受教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