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利和灌溉设备

水利和灌溉设备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用人力或畜力的水车称为龙骨水车,利用水流冲动来提水的水车称为筒车。筒车,这种灌溉工具约产生于隋唐时代,有千年以上历史,是当时我国先进的灌溉工具。这种桔槔目前依然在埃及、印度和其他一些国家使用。辘轳则是中国最常见的、从井中取水的工具。这种筒车配合水流可以使低水高送,不用人畜之力,不仅功效更大,同时也节约了宝贵的人力。

在五谷之中,水稻格外需要防旱。稻田的土壤可分为沙土、黏土、瘦土、肥土等,各地情况有所不同。有的稻田缺水三天就会干裂,也有的半个月后才干燥。如果连续多天不下雨,就要靠人力引水灌溉防旱。靠近河边的农家使用筒车,在水边筑个水坝来阻挡水流,使水流经筒车的下方,冲激筒车的水轮而带动其旋转,将水引入筒内,一筒筒地倒进引水槽,流进田里。这样日夜不停地引水,即使要灌溉一百亩地也没问题(不需用水时,只要用木栓将水轮卡住,让水轮无法转动就行了)。

牛车和水车

牛车又称为牛转翻车。本身用木板做槽,槽中架设行道板一条,安置大小轮轴。在行道板上下,安置龙骨链,在龙骨板叶上端的横轴上装一个竖齿轮,旁边立一根大立轴,轴的中部装上一个大的卧齿轮,让卧齿轮和竖齿轮的轮齿相互衔接,立轴上装一根大横杆,让牲畜拉动横杆传动两个轮齿带动龙骨链刮水板,将水带起,灌溉农田。图中的水车已拥有了相当复杂的机械传动结构。

欧洲的水车

全世界各地的水车几乎都由相同的原理建造,在造福农业的同时,也成为了十分典型和优美的乡村景观。这座位于法国乡村的水车已有上百年历史了。

古代水车是转轮提水机械的统称,按动力可分为人力、畜力、水力和风力水车,因为动力装置不同而形制也各不相同。用人力或畜力的水车称为龙骨水车,利用水流冲动来提水的水车称为筒车。东汉及三国时均有发明水车的记载,指的是龙骨水车,筒车是唐代才发明的,随后便开始推广应用。

在湖泊或是池塘里,水不会自发流动,有的农家就用牛力带动转盘,带动水车引水,也可以由几个人共同踩踏水车引水。水车的车身部分长的约有二丈,短的大约一丈,内部用龙骨拴住一串串木板,木板划动让水流逆转,流进田里。一个人花一天的时间踩水车大约可以灌溉五亩田,如果用牛拉,因为它的力气较大,大概可以灌溉十亩田。

在较浅的水池和小水沟里没办法安置大型水车,就只能用仅几尺长的拔车。农民用两手握住摇杆迅速转动,一个人一整天也只能灌溉两亩田。

在江苏扬州一带,稻农一般要制作几片风帆,用风力来带动水车,没有风力,水车就不会转动。这种水车是用来抽水的,用于把田里的积水排掉,这样才方便种植。这种水车主要是用来排水而不是引水,因此并不能抗旱。换用桔槔或是辘轳来排水的话,功效更低。

风力水车是翻车的一种,它以自然风力为动力提水,是农业继续利用畜力、水力之后又一重大进步。风力水车最早产生于东部沿海地区,从明代才开始逐步推广应用。

拔车 拔车又称手摇龙骨水车或手摇翻车,发明于明代,是在手摇翻车基础上改进的小型手摇水车。相对于手摇翻车而言,结构简单,轻便灵活,只需一人戽水,而且一人就可扛走,近水低田最为适用。

筒车和高转筒车

筒车,这种灌溉工具约产生于隋唐时代,有千年以上历史,是当时我国先进的灌溉工具。靠水流冲击转轮,轮上的筒就川流不息地依次汲水灌注到岸上的田地里。直至今日,云、桂、川、甘、陕、粤等地仍在广泛使用。高转筒车的原理与筒车类似,通过两个轮子和一个传输装置,在地势较陡峻而无法开水塘的地方,能使低处的水被提到较高的田地里去。

桔槔和辘轳

桔槔是我国古代提水的器具,始创于春秋时期。它利用杠杆的原理,在一根竖立的架子上加上一根细长的杠杆,当中是支点,末端悬挂一个重物,前端悬挂水桶。农民把水桶放入水中并打满水以后,由于杠杆末端的重力作用,便能轻易把水提拉至所需的高度。这种桔槔目前依然在埃及、印度和其他一些国家使用。辘轳则是中国最常见的、从井中取水的工具。

唐宋时期,水车的发展在轮与轴的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能利用水力为动力,出现了所谓的“筒车”。在水流很急的岸旁打下两个硬桩,做一个大轮,将大轮下半部浸在水里,木板上斜系一个个竹筒,在凑近轮上水筒的位置设有水槽。当木板受水流冲击时,轮子转动,水筒中灌满水,转过轮顶时,筒口向下倾斜,水恰好倒入水槽里,并沿水槽流向田间。这种筒车配合水流可以使低水高送,不用人畜之力,不仅功效更大,同时也节约了宝贵的人力。南宋文人张孝祥在《题能仁院壁诗》中大加赞叹:“转此大法轮,救汝旱岁苦。”可见这种水车对农事帮助之大。

到元明时期,轮轴的发展更加进步。一架水车不仅有一组齿轮,有些可多至三组,而且出现了“水转翻车”、“牛转翻车”或“驴转翻车”,可以依风向及地势不同交互使用。轮轴的发展使翻车的利用更加便利。翻车自东汉三国时被发明以来,一直停滞在依靠人力驱动运转。而现在,利用水力和兽力为驱动,终于将人力从翻车的脚踏板上解放出来。同时,因转轴、竖轮、卧轮等的发展,使原先只用水力驱动的筒车,即使在水量较不丰沛的地方,也能利用兽力,而对农业的水利发展有所贡献。另外,“高转筒车”的出现,使地势较陡峻而无法开水塘的地方,也能低水高送。这是中国水车发展的第三阶段。元、明之后,中国水车的发展便再没有多少特殊的成就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