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次三经】

【北次三经】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北方第三列山系之首座山,叫做太行山。北方第三列山系的首座山太行山,即今天山西河北之间的太行山脉。经中虽以“太行之山”为名,但所记的四十六山并非都在今天的太行山沿线上。太行山往东北二百里,是龙侯山。汪本的羽尖与尾部均为黑色。杨慎也在《山海经补注》中说,这类飞鼠在云南姚安蒙化也有,他本人就亲眼见过;飞鼠的肉可以食用,皮还能治疗难产。再往东三百里,是阳山。

太行山 alt alt

北方第三列山系之首座山,叫做太行山。太行山很长,其首端叫归山,山上蕴藏着丰富的金属矿物和各色美玉,山下也蕴藏着珍贵的碧玉。山中栖息着一种野兽,形状像普通的羚羊,头上却有四只角,还长着马一样的尾巴和鸡一样的爪子,名称是alt(huī)。它不光样貌奇异,而且能够轻易翻越高山险峰,最奇特之处是它还善于旋转起舞;它发出的叫声就如同在呼唤自己的名字。山中还生活有一种禽鸟,其形状和普通喜鹊相似,但却长着白身子、红尾巴,腹部还长着六只脚,名称是alt(bēn),这种鸟十分警觉,它啼叫起来也像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山海经考据

alt


太行山——太行山脉

北方第三列山系的首座山太行山,即今天山西河北之间的太行山脉。经中虽以“太行之山”为名,但所记的四十六山并非都在今天的太行山沿线上。太行山为古名,据记载,南起河南济源县,北达京郊昌平县,绵延八百里。其首山归山的所在位置,有三种说法,一说在大乐岭,其山高1855米;清朝毕沅主张归山在河南省辉县西北;而还有种说法认为在山西省永济县西南的雷首山。


■《山海经》珍贵古版插图类比

alt 《禽虫典》本的alt样子像鹊,探头翘尾,一副机警的样子。而汪本的alt体态圆胖,六足交错,正张嘴鸣叫。

alt

→清 汪绂图本

alt

→清 《禽虫典》

龙侯山 alt

太行山往东北二百里,是龙侯山。山上山石遍布,不生长花草树木,但蕴藏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各色美玉。決決(jué jué)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黄河。水中有很多人鱼,形状像一般的alt(tí)鱼,长有四只脚,发出的声音像婴儿哭啼,吃了它的肉人就不会患上疯癫病。这里的alt鱼,实际上就是现在的大鲵,也就是俗称的娃娃鱼,是一种两栖类动物,西山第一列山系的竹山上面的人鱼也就是这种鱼。相传东汉末年,在武陵山区澧水源头,四周都是悬崖峭壁,没有人烟。一位五十来岁的文人老先生携妻子为逃避战乱来到这里,身体虚弱又饥寒交迫,走投无路正准备投渊自尽时却发现水中有一群长有四条腿,叫声酷似婴儿啼哭的鱼。这位老者就钓了几尾煮来充饥,其肉鲜味美。老者吃了后精神焕发,苍白的头发不久变黑了,脱落的牙齿又长了出来,视物观象直通鬼神,身体也日渐强壮。他妻子也年轻了许多,就好像枯木逢春。一直无后的他们在这之后生下了八个孩子,个个健康强壮、聪明伶俐。这时蜀中道士张道陵(道教的创始人)寻药来此,遇到了这位老者,向他讨了一碗汤喝。喝完后张道陵顿觉身体变轻,一道霞光闪过,眼前出现了两尾鱼头尾交替的场面,感到十分惊讶,便问老者原由。老者介绍了自己的离奇经历。道士听完后便到深渊一探究竟,顿时领悟到阴阳变化的玄机,创建了太极图,并把这种鱼取名为鲵,意思就是送儿的鱼。从此这种鱼就叫大鲵了。人鱼最大的特征就是鱼以足行,并由此衍生出美人鱼之类的神奇故事来。鲵鱼在远古时代,可能是一部分族群崇拜的动物,从后世出土的一些画有人鱼形象的陶器看,新石器时代,居住在西北高原一带的原始先民就可能以鲵鱼为图腾。而今天,鲵鱼属于受保护的珍稀动物,在我国华北、华中、华南和西南等多个省区都有发现。

alt


琴高乘鲤图

明 立轴 绢本 设色 纵164.2厘米 横95.6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鲤鱼这种今天仍非常普通的鱼,从一开始就被赋予了神话色彩——如“鲤鱼跳龙门”,同形态怪异的娃娃鱼一样,成了仙家之物。得道成仙的琴高正骑在鲤鱼背上,回身抱拳,向众弟子辞别,这位仙人就要消失在渺茫的江水之中。

alt


吴王青铜器

春秋 高35厘米 口径57厘米

青铜是人类历史上一项伟大的发明,它是红铜和锡、铝的合金,也是金属冶炼史上最早的合金。中国早在六七千年就发现并使用青铜,将其铸造成各种器皿。这件盛水或冰的器具,是吴王光嫁女于蔡的陪嫁品。吴王光,即吴王阖闾。他曾在砚石山上建筑馆娃宫,宫内饰有大量金银和珠玉。


马成山 天马 altalt

龙侯山再往东北二百里,是马成山。山上遍布着带有纹理的美石,其背阴的北坡还蕴藏着丰富的金属矿物和各色美玉。山里栖息着一种神兽,形状像普通的白狗却长着黑色的脑袋,它还长有翅膀,一看见人就腾空飞起,其名字就叫天马,它叫起来犹如在呼唤自己的名字。天马是我国古人喜欢的一种神兽,传说它在天上名叫勾陈,在地下就名叫天马,其形象经常出现在各种装饰器物中。文人所用的“天马行空”之语,可能指的就是这类神兽。天马也是骏马的名字,《史记·大宛列传》中记载,汉武帝曾得到一匹非常好的乌孙马,名叫“天马”。它体格强壮,日行千里,赶得上大宛的汗血宝马了。后来,汉武帝将那匹乌孙马改名为“西极”,而叫大宛马为“天马”。另外,马成山里还生长着一种禽鸟,其体形像普通的乌鸦,却长着白色的脑袋和青色的身子,脚爪是黄色的,名字叫altalt(qū jū),它的名字也就是它的叫声,吃了它的肉人就不会觉得饥饿,还可以医治老年健忘症。

■《山海经》珍贵古版插图类比

altalt 《禽虫典》本的altalt为一只白首黑羽的大鸟。《尔雅音图》中,一只altalt停落在树枝上,另一altalt飞近,二鸟相视而鸣。汪本的altalt羽尖与尾部均为黑色。

alt

→清 汪绂图本

alt

→清 《禽虫典》

alt

→清 《尔雅音图》


咸山 器酸

马成山再往东北七十里,是咸山。山上有美玉,山下则盛产铜,山上覆盖着茂密森林,森林中的树以松柏为主,草以紫草最多。条菅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西南奔涌而去,注入长泽。泽中出产一种叫器酸的东西,这种器酸三年才能收成一次,吃了它就能治愈人的疯癫病。


天池山 飞鼠

咸山再往东北二百里,是天池山。山上山石裸露,没有覆盖花草树木,但遍布着一种带有花纹的美石。山中生活着一种野兽,其形状像兔子,却长着老鼠的头,它背上长着很长的毛,平时收敛,要飞的时候就将毛扬起,借助这背上的毛飞行,飞的时候仰面朝上,它的名字是飞鼠。据说明天启三年十月时,凤县出现很多大鼠,它们长着肉翅而没有脚,黄黑色毛,尾巴毛皮丰满好像貂,能够飞着吃粮食,当地人怀疑就是这类飞鼠。杨慎也在《山海经补注》中说,这类飞鼠在云南姚安蒙化也有,他本人就亲眼见过;飞鼠的肉可以食用,皮还能治疗难产。除此以外,渑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潜流到山下,水中有很多黄色垩土。

alt


天池山附近

明 蒋应镐图本

天池山中生活着名飞鼠的小兽。阳山上走着的牛形怪兽为领胡;山坡上站着自为雌雄的奇鸟名象蛇。留水由此山发源,水中的鱼首猪身怪鱼是alt父鱼。景山中,水边三足六目的怪鸟为酸与。发鸠山上,精卫鸟在天空展翅飞翔。泰戏山上回首张望的独角兽altalt

alt

【本图山川地理分布定位

alt

【本图人神怪兽分布定位】


■《山海经》珍贵古版插图类比

领胡 《尔雅音图》中的领胡为一健壮大牛,颈上肉团高起如斗。《禽虫典》本之领胡侧身站立,颈上肉团高高鼓起。汪本中,领胡为一头大黑牛,威武严肃。

alt

→清 汪绂图本

alt

→清 《尔雅音图》

alt

→清 《禽虫典》

阳山 领胡 象蛇 alt父鱼

再往东三百里,是阳山。山上布满了各色美玉,山下蕴藏着丰富的金铜。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牛,长着红色的尾巴,脖子上长有肉瘤,高高凸起,形状像斗一样,其名称是领胡。它发出的吼叫声就像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人吃了它的肉就能治愈癫狂症。据说这种牛能日行三百里,后世在很多地方都出现过。山中还生活着一种鸟,形状像雌性野鸡,而羽毛上有五彩斑斓的花纹,它一身兼有雄雌两种性器官,能自我繁殖而不需交配,名称是象蛇,它发出的叫声便是自身名称的读音。留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黄河。留水中生长着alt(xiàn)父鱼,其形状像普通的鲫鱼,长着鱼的头,而身子却像猪,人吃了它的肉就可以治愈呕吐。

alt


红蓝

古人很早就善于利用天然物品制成染料,山顶洞人时期就出现了染红的绳、兽牙等物品。又名红花、黄蓝的红蓝花也是染剂最常见的来源之一。它的花为管状,红色或橘红色,可以制成红色的染料。除此之外,它还是一种药材,有活血通经的效用。


贲闻山附近

阳山再往东三百五十里,是贲闻山。山上苍玉遍布,山下则盛产黄色垩土,还有许多可以用来做黑色染料的黑石脂。

贲闻山再往北一百里,是王屋山。山上岩石裸露,怪石嶙峋。alt(niǎn)水从这里发源,然后向西北流去,注入泰泽。王屋山就在今天河南省境内,传说中“愚公移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王屋山再往东北三百里,是教山。山上到处是各色美玉而没有普通石块。教水从这座山发源,向西流入黄河,教水是条时令河,到了冬季便干枯了,只有夏季汛期到来时才有少量流水,的确可以说是条干河。教水的河道中有两座小山,方圆各三百步,因为它们就像天神所发射的两颗弹丸,故名曰发丸山。发丸山虽小,但其上却蕴藏着金属矿物和各色美玉。


景山 酸与

教山再往南三百里,是景山。在景山山顶,向南可以远眺盐贩泽,向北可以远眺少泽。山上生长着茂密的草和altalt(shǔ yù),这里的草以秦椒为最多,其山背阴的北坡多出产赭石,而向阳的南坡则生产美玉。山里栖息着一种鸟,其形状像蛇,却长有两对翅膀、六只眼睛、三只脚,名字叫酸与,它啼叫起来就像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酸与是一种凶鸟,它在哪个地方出现,那里就会发生可怕的事情。据说吃了它的肉可以使人不醉。

■《山海经》珍贵古版插图类比

酸与 汪本的酸与样子像蛇,六目四翼三足,比较符合经文所记。吴本中,酸与为鸟形,与汪本中造型明显不同。

alt

→清 吴任臣康熙图本

alt

→清 汪绂图本

alt


长江名胜图

白甫 清 绢底 彩绘 纵25.2厘米 横1119厘米 北京图书馆藏

长江亦是华夏文明的源头之一,至今在它流经的地域上还可找到为数众多的古代遗址。而沿岸丰富的铜矿资源,成就了其中最为璀璨的、区别于黄河流域文明的青铜器文明。这幅地图以传统的山水画表现手法描绘了长江两岸的风光,图中各要素均采用透视符号表示。


孟门山一带

景山再往东南三百二十里,是孟门山。山上遍布着精美的苍玉,还蕴藏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山下则到处是黄色垩土,还有许多可以制作黑色染料的黑石脂。

孟门山再往东南三百二十里,是平山。平水从这座山的顶上发源,然后潜流到山下,水中有很多优质美玉。

平山再往东二百里,是京山。山上盛产美玉,生长着很多漆树,还有很多竹林,在这座山的南坡出产赤铜,山的北坡出产黑色磨刀石。高水从这座山发源,奔腾向南,最后注入黄河。

京山再往东二百里,是虫尾山。山上蕴藏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各色美玉,山下竹林密布,还出产很多青石碧玉。丹水从虫尾山发源,向南注入黄河;薄水也从这里发源,却向东南流淌,注入黄泽。


彭毗山 肥遗

虫尾山再往东三百里,是彭毗山。山上光秃秃的,没有花草树木,但蕴藏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各色美玉。山麓水源丰富,蚤林水从这里发源,向东南流入黄河;肥水也从这里发源,却向南流淌,最后注入床水,水中有很多叫做肥遗的蛇。此肥遗是太华山的六足四翼蛇还是浑夕山的一首两身蛇,不得而知。

alt


龙纹觥

商后期 长24.1厘米 山西石楼花庄出土

草木丛生的山中多半有蛇,太华山、浑夕山上都出产一种名叫肥遗的怪蛇。怪蛇是扭曲升腾的龙的原型,象征着强大的神秘力量,常被用来作为器皿上的饰物。这尊酒觥的首部为双角龙,龙口有齿,可作为注酒之用。

彭毗山再往东一百八十里,是小侯山。明漳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南流入黄泽。山中栖息着一种禽鸟,其形体很像一般的乌鸦,羽毛上却有白色斑纹,名称是鸪alt(gū xí),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的眼睛明亮而不昏花。

小侯山再往东三百七十里,是泰头山。共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南流入虖池(hū tuó)水。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各色美玉,山下布满了小竹丛。


轩辕山 黄鸟

泰头山再往东北二百里,是轩辕山。山上盛产铜,山下生长着茂密的竹林。山中栖息着一种禽鸟,其外形像一般的猫头鹰,却长着白色的脑袋,名字叫黄鸟,它鸣叫起来就好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人如果吃了它的肉,就不会产生妒嫉心。古人误以为这黄鸟就是黄莺,因此认为黄莺也可以治疗妒嫉心。传说梁武帝萧衍的皇后郗氏生性嫉妒,尤其对梁武帝的其他嫔妃嫉妒不已,梁武帝知道后曾让她信佛,还请高僧为她讲经,但她依然嫉妒如故。后来梁武帝又以黄莺作膳来给郗氏吃,就是希望黄莺能治愈她的嫉妒心,其结果当然是于事无补。后来郗氏三十岁就死了,死后化为蛇,还托梦梁武帝,向他忏悔。

alt


黄莺图

宋 团扇 绢本 设色 纵约25厘米 横约2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黄莺在很早之前就已存在,它圆润清脆的歌声让古人为之着迷,于是把它的鸣唱称为“莺歌”、“黄簧”,它美妙的歌声也被看做是对君王明治的赞誉。黄莺非常柔弱,刚捕获的野生黄莺,常会因胆怯而拒食,并渐渐体力衰竭而死。黄莺还被视为一种治疗嫉妒的奇鸟,梁武帝就曾以黄莺作膳来给他生性爱嫉妒的妻子郗氏吃。


谒戾山 丹林

轩辕山再往北二百里,是谒戾山。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松树和柏树,还蕴藏着丰富的金属矿物和各色美玉。沁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南流入黄河。在谒戾山的东面还有一片茂密的树林,叫做丹林。丹林水便从这里发源,向南流入黄河;婴侯水也从这里发源,却向北流淌,注入氾水。后来到了公元前202年,汉高祖登上皇帝位时,就是在氾水之阳。

alt


木之精华——柏

矿藏丰富的谒戾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柏树,古人称树木本是气化而生,根叶华实,坚脆美质。柏树的树形较为高大,果实如同小铃铛,散发着甘香的味道,服用后可使人耳聪目明,不饥不老。

谒戾山再往东三百里,是沮洳(rú)山。山上岩石裸露,不生长花草树木,但蕴藏有金属矿物和各色美玉。濝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南注入黄河。

沮洳山再往北三百里,是神囷(qún)山。山上有很多带有花纹的漂亮石头,山下则生长着许多白蛇,还有飞虫。黄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洹水。滏(fǔ)水也从神囷山发源,却向东流入欧水。


发鸠山 精卫

神囷山再往北二百里,是发鸠山。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柘树林。山中栖息着一种禽鸟,其形状像普通的乌鸦,但头部的羽毛上有花纹,还长着白色的嘴巴、红色的足爪,名字就叫精卫,它发出的叫声就是自己的名字。精卫鸟原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她到东海游玩,不慎淹死在东海里,死后她的灵魂就变成了精卫鸟。她悲愤自己年轻的生命被葬送海底,因此常常衔了西山的树枝石子,投到东海里去,想把大海填平。传说现在的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就是精卫填成的。后来民间传说,这种鸟就住在海边,和海燕结成配偶,生下的孩子,雌的像精卫,雄的像海燕。至今东海还有精卫誓水的地方,因为曾经淹死在那里,就发誓不再喝那里的水,所以,精卫又称为誓鸟、信鸟,古人认为它是一种有志气的禽鸟,并把它当做追求理想和毅力的化身。

alt


锋利的铜矛

战国 高28.3厘米 四川省彭州市博物馆藏

兵器在汉代之前都称刺兵,取其刺杀之意,为求刃部的尖锐锋利,就以磨刀石反复擦磨。《山海经》中少山东北的锡山即以盛产磨刀石闻名。这是两柄古矛,一锋两刃,刃口尖利,在矛尖根部饰有精美的蝉形花纹。


■《山海经》珍贵古版插图类比

精卫 胡本的精卫为一只长尾美丽的大鸟,寄托着人们无限的希望。《禽虫典》本的精卫造型采自胡本。汪本中,精卫身小尾短,显得桀骜执著。

alt

→明 胡文焕图本

alt

→清 《禽虫典》

alt

→清 汪绂图本

精卫的父亲炎帝就是神农氏,他是少典娶有娇氏而生的孩子,最早居住在姜水流域,后来向东发展,一直到中原地区。炎帝曾与黄帝在阪泉平大战,结果兵败,退避到南方,偏安一隅,做了南方的天帝。在炎帝时代,天上降下谷粟,炎帝把这些谷粟收集起来后种在地下,于是百果结实,五谷丰收,吃了这些果物的人从此长寿不死。因此,炎帝又叫神农。精卫栖息的这座发鸠山,还孕育了漳水,漳水向东流淌,最后注入黄河。


少山一带

发鸠山再往东北一百二十里,是少山。山上蕴藏有金属矿物和各色美玉,山下则蕴藏着铜。清漳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去,注入浊漳水。

少山再往东北二百里,是锡山。其山上遍布着各色美玉,山下则盛产磨刀石。牛首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去,注入滏水。

锡山再往北二百里,是景山。山中遍布着各种精美的玉石,质量上乘。景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南流淌,最后注入海泽。

景山再往北一百里,是题首山。这里也出产美玉,山上怪石嶙峋,但十分干燥,没有河流从这里发源。

题首山再往北一百里,是绣山。山上盛产美玉、青碧,山中森林茂密,生长的树木大多是栒(xún)树,而生长的草则以芍药、芎alt之类的香草为主。洧(wěi)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黄河,水中生长着很多鳠(hù)鱼和黾(mǐn)蛙。鳠鱼体态较细,呈灰褐色,头扁平,其背鳍、胸鳍相对有一硬刺,后缘有踞齿。黾蛙是青蛙的一种,形体同蛤蟆相似,但要小一些,皮肤青色。

alt


刘海戏蟾

明 刘俊 立轴 绢本 设色 纵139厘米 横98厘米 中国美术馆藏

蟾蜍是一种有着极高药用价值的动物,它虽然外表丑陋却有许多美丽的传说。相传月宫中有三条腿的蟾蜍,因此后人把月宫也叫蟾宫,后世中用“蟾宫折桂”来比喻考取进士。民间还流传刘海戏金蟾的神话故事:相传憨厚善良的刘海在仙人的指点下,获得一枚金光夺目的金钱;后来刘海就用这枚金钱戏出了井里的金蟾,从而得到了幸福。于是蟾又是幸福的象征。

松山一带

绣山再往北一百二十里,是松山。阳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北流入黄河。

松山再往北一百二十里,是敦与山,山上光秃秃的,没有生长花草树木,但蕴藏着丰富的金属矿物和各色美玉。溹(suǒ)水从敦与山的南麓发源,然后折向东流淌,注入泰陆水;泜(zhǐ)水从敦与山的北麓流出,也折向东流,但注入彭水;槐水也发源于这座山,然后向东注入泜泽。

alt

美玉之斧

红山文化 高17.5厘米 宽0.7厘米

自白马山向北的连绵山脉之中,绝大多数都盛产美玉,其色泽、质地却不尽相同。这枚玉斧是由岫岩玉所制,呈透明的碧绿色,光洁可爱,已失却了最早的石斧加工砍凿的作用,而演变为标志古代部落酋长身份的一种礼器。

敦与山再往北一百七十里,是柘山。其山南坡蕴藏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各色美玉,山北坡则蕴藏着丰富的铁。历聚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洧水。

柘山再往北三百里,是维龙山。山上盛产碧玉,山的南坡蕴藏有丰富的黄金,山的北坡着蕴藏着丰富的铁。肥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皋泽,水中有很多高耸的大石头。敞铁水也发源于这里,但向北流淌,最后注入大泽。

维龙山再往北一百八十里,是白马山,山的南坡遍布着石头和美玉,山的北坡则蕴藏有丰富的铁,还有丰富的赤铜。木马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北流入虖池水。

白马山再往北二百里,是空桑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山上气候寒冷,冬天夏天都有雪。空桑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虖池水。


泰戏山 altalt

空桑山再往北三百里,是泰戏山。山上寸草不生,十分荒凉,但蕴藏着丰富的金属物和各种玉石。山中生长着一种野兽,其长相怪异,外形像普通的羊,但却只长着一只角、一只眼睛,而且眼睛在耳朵的背后,名称是altalt(dòng dòng),它发出的叫声便是自身的名称。传说altalt是一种吉祥之兽,它出现的话当年就会获得丰收。但也有人说它是兆凶之兽,一出现皇宫中便会发生祸乱。虖池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溇(lóu)水。液女水发源于这座山的南麓,然后向南流入沁水。

■《山海经》珍贵古版插图类比

altalt 胡本的altalt样子像羊,独目生于耳后,身后还拖了条马尾。汪本中,altalt一只大眼长在脖子上,以示独眼生在耳后。

alt

→明 胡文焕图本

alt

→清 汪绂图本


石山周边

泰戏山再往北三百里,是石山。山中蕴藏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各色玉石。濩濩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虖池水;鲜于水也从这座山发源,但却向南流淌,注入虖池水。

石山再往北二百里,是童戎山。皋涂水从这座山发源,奔出山涧后,向东流入溇液水。

童戎山再往北三百里,是高是山。滋水发源于这座山,然后向南流入虖池水。山上草木茂盛,林中树木大多是棕树,草大多是条草。滱(kòu)水也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黄河。

高是山再往北三百里,是陆山。山中遍布各色晶莹的美玉。alt水从里山发源,奔腾向东,最后注入黄河。

陆山再往北二百里,是沂山。般水从这里发源,然后向东注入黄河。

沂山往北一百二十里,是燕山。山上出产很多的婴石,这是一种像玉一样但带有彩色条纹的漂亮石头。燕水发源于燕山,然后向东流入黄河。

燕山往北走五百里陆路,又走五百里水路,便到了饶山。这是一座石头山,山上寸草不生,但遍布着名贵的瑶、碧一类的美玉。山中的野兽以骆驼为主,而禽鸟则属鸺鹠(liú)鸟最多。历虢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黄河,水中有很多师鱼,这种鱼有剧毒,人吃了它的肉就会中毒而死。


乾山 獂

饶山再往北四百里,是座乾山。这也是一座石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其山向阳的南坡蕴藏着丰富的金属矿物和各色玉石,而背阴的北坡则蕴藏丰富的铁。山间干燥,没有水流从这里发源。山中生活着一种野兽,其外形很像普通的牛,却只长着三只脚,名称是獂(yuán),它的吼叫声就如同呼唤自己的名字。

■《山海经》珍贵古版插图类比

 毕本的獂,低垂的尾巴不太像牛尾。《禽虫典》中,獂双角奇长,坐于山坡之上。汪本的獂毛色深重,双角直立,牛眼圆睁。

alt

→清 汪绂图本

alt

→清 毕沅图本

alt

→清 《禽虫典》

alt


乾山周边

明 蒋应镐图本

乾山中生活着形似牛的三足兽是獂。伦山上貌似麋鹿的兽为罴。alt于毋逢山上盘绕身躯的蛇名大蛇。北方第三列山系的46座山,分别由3种不同神容的山神掌管,分别为彘身八足神、十四神和马身人面二十神。

alt

【本图山川地理分布定位】

alt

【本图人神怪兽分布定位】

乾山再往北五百里,是伦山。伦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黄河。山中栖息着一种野兽,其形状像麋鹿,而肛门却长在尾巴上面,它的名称是罴,又称罴九,它和像熊的罴不是同一种野兽。

伦山再往北五百里,是碣石山。绳水从这里发源,奔出山涧后向东流淌,注入黄河,水中有很多蒲夷鱼。这座山上遍布着晶莹剔透的玉石,山下则有很多美丽的青石碧玉。

碣石山再往北行五百里水路,便到了雁门山。这是一座石头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

雁门山再往北行四百里水路,便到了泰泽,泰泽烟波浩渺,在其中央还屹立着一座山。这座山叫做帝都山,方圆有一百里左右。帝都山虽然神奇,但山上却很荒凉,寸草不生,只是蕴藏有一些金属矿物和各种玉石。

alt


祭祀的礼器——提梁卣

西周早期 高24厘米 腹部15厘米 泾阳县博物馆藏

强烈而充满变化的自然之力令古人充满敬畏,于是他们想象出许多具有好恶取向的神灵加以祭祀,祈求能借献祭而获得平安。卣,是一种酒器,专用以盛放祭祀时使用的一种香酒,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时期。卣的形状通常是椭圆口,深腹,圈足,有盖和提梁,腹部或圆或椭圆或方形,也有做成怪兽食人状的。这件西周早期的卣形制复杂,纹饰繁绕,但又显得古朴大方,娟秀典雅。

alt

马身人面神

清 汪绂图本

此兽形神,马头上长着长长的人脸,管理太行山到少山的二十座山,故称马身人面廿神。

alt于毋逢山 大蛇

帝都山往北五百里,是alt于毋逢山。alt于毋逢山山体巍峨,站在山顶,向北可以望见鸡号山,从那里吹出强劲的大风,十分寒冷。向西可以望见幽都山,浴水就从那里奔涌而出。这座幽都山中还栖息着一种大蛇,红色的脑袋,白色的身子,长长的身子能够盘绕幽都山两周,它伸头吐舌,发出的声音如同牛叫,令人胆战心惊,它在哪个地方出现哪里就会有大旱灾。

alt


吃熟食的生活

十六国时期 纸本 设色 纵46.2厘米 横105厘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

对北方第三列山系山神的祭祀中,有两位山神要用熟食作祭品,反映出当时的人已经告别茹毛饮血的原始阶段,而过上了有火、吃熟食的定居生活。这幅描绘墓主人生前生活的图中,一女仆正忙碌于炉灶边,为主人备食;美味的食物旁有各种调味品。太阳下还画有树木、田地和农具。

alt

十神

清 汪绂图本

十神是陆山到无逢山十座山的山主,汪本中,此神除长有八条腿外,其他和猪头神基本无异。

北方第三列山系诸山神

总计北方第三列山系之首尾,自太行山起到无逢山止,一共四十六座山,共绵延一万二千三百五十里。其中有二十座山山神的形状都是马身人面,称为廿神,祭祀它们的礼仪是:把用做祭品的藻和茞之类的香草埋入地下。还有十四座山的山神有猪一样的身子却佩戴着玉制饰品。祭祀这些山神的礼仪是:用祀神的玉器礼祭,但不埋入地下。另外十座山的山神也都有猪一样的身子,但却长着八只脚和蛇一样的尾巴,祭祀这些山神的礼仪是:用一块玉璧礼祭,然后将其埋入地下。总共四十四个山神,都要用精选的米来祭祀,这些山神都只吃生食,不吃用火做熟的食物。四十六座山却只讲祭祀四十四位山神,是因为这四十四位山神是吃生食的,而另外两位太行山和高是山的山神是吃熟食的,需要单独祭祀。

以上就是北山经中北方诸山的概况,总共是八十七座山,蜿蜒长达二万三千二百三十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