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班超立志通西域

班超立志通西域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班超的家庭环境,给他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学习条件。为了对付匈奴,光武帝刘秀一方面派军常驻边境,随时抗击匈奴;另一方面,组织一批能人志士,认真分析匈奴和西域的形势,希望能从根本上找出安定边境的策略。由于他多立战功,迫使西域各国主动与汉朝和好,班超被加封为定远侯。

班超,字仲升,出生于公元32年,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外交家和军事家。他曾代理司马职务,随窦固出击匈奴,后又出使西域各国,因功绩卓著,拜为司马。和帝年间,封定远侯,官至太尉。

班超出生于一个世代书香家庭,他的父亲班彪是个很有学问的人,生前准备续写《史记》,已有《后传》六十五篇;他的哥哥班固也是个史学家,在父亲去世后,完成了《汉书》的写作。他的妹妹班昭也是著名的才女、神童,本书另有她的故事,不再赘述。

班超的家庭环境,给他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学习条件。他在父亲、哥哥、妹妹的熏陶下,养成了喜欢读书的习惯。他在妹妹的影响下,喜欢读《诗经》;在哥哥的带动下,喜欢读《论语》;但是父亲见他生得壮实强健,是员战将的材料,便引导他读《孙子兵法》;然而他自己,却喜欢研读《春秋》。所以,当他长到十一二岁的时候,就已是“有口辩而涉猎书传”了。

从东汉建武六年开始,匈奴由弱转强,到建武二十年,几乎年年侵扰东汉边境,使得边陲百姓流亡,经济萧条。朝廷为保卫边陲,不得不连年和匈奴作战。匈奴战术灵活,汉军一击,它就退去,汉军一撤,它又卷土重来,使得朝廷大伤脑筋。

为了对付匈奴,光武帝刘秀一方面派军常驻边境,随时抗击匈奴;另一方面,组织一批能人志士,认真分析匈奴和西域的形势,希望能从根本上找出安定边境的策略。班彪和班固都是当时有名望的学者,当然也不例外。他们找来历朝有关匈奴和西域的大量文件和书籍,认真分析匈奴、西域的历史,详细研究它们在各个时期和中原的关系,为朝廷提出了不少关于解决匈奴和西域问题的对策。在这过程中,年只十三四岁的班超,也千方百计地参与了研究。有一次,在他翻阅历史资料时,忽然看到了西汉张骞和傅介子通西域的光辉业绩,很是敬佩,情不自禁地叹道:“好男儿就该有此大志!”

班彪听后,惊问道:“超儿,你看到什么了,竟使你如此动情?”

班超说:“等我长大后,一定要像张骞和傅介子一样,出使西域,立功封侯。”

班固不同意,说:“不好好读你的经书,怎么也参与起大人的事来了?”

班彪说:“固儿,你错了。超儿年纪虽小,能有这种志向,也很好么!班氏家族历来以文著称,如能再出一员战将,岂不更好?我早说过,超儿像个战将的材料!”

班超见父亲同意自己的见解,心中十分高兴。从此,便把学习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对西域问题的研究上。

后来,班彪病逝,班固被调往京城任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之迁入洛阳。

班固每年只有一百石谷子的俸禄,要养活全家是很困难的。班固见弟弟年龄也不小了,为了养家糊口,便给他找了个抄书的活干。开始,他抄得还满有劲,时间一久,不但感到枯燥无味,而且累得头晕眼花。终于有一天,他抄着抄着,突然拍案而起,投笔于地,高声说道:“男子汉大丈夫,不去边境建功立业,成天在笔墨中谋生,真是没出息。”

当时,同事们听了他的感叹,没有不嘲笑他的。但这事被奉车都尉窦固听说了,很是重视,便任命他为假司马(在军中代理司马),让他和郭恂一道出使西域各国。由于他多立战功,迫使西域各国主动与汉朝和好,班超被加封为定远侯。

于是,“投笔从戎”便成了一段佳话,后又演变成一个成语流传下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