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位“站在山顶上,能看到全局”的人

一位“站在山顶上,能看到全局”的人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谷超豪,1926年6月出生。谷老亲昵地称这三个互相交叉的学科为“金三角”,并为了国家的需要一次又一次地改变自己的研究方向。由此,谷老成为中国古典微分几何学研究的中坚力量。此时,身为复旦大学副教授的谷老,已是国内古典微分几何学派的中坚。于是,到了莫斯科大学之后,除了完成规定课程,谷老开始有意识地学习偏微分方程,听了一些与高速飞行器密切相关的流体力学课程。

谷超豪,1926年6月出生。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1953年起在复旦大学任教。1959年获苏联莫斯科大学物理数学科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三等奖、国家科学技术奖。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上海市首届科技功臣”、“上海市教育功臣”等荣誉称号。是第三、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常委。

口述人洪家兴院士为谷超豪的学生。

口述:洪家兴

采访:戴 茜 苏金发

整理:刘 叶

时间:2010年1月25日

地点:复旦大学

谷超豪教授从事数学研究活动已60余年,从微分几何到偏微分方程,再从偏微分方程到数学物理,始终为我国数学事业的发展和进步鞠躬尽瘁。他在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齐性黎曼空间、无限维变换拟群、双曲型和混合型偏微分方程、规范场理论、调和映照和孤立子理论等方面取得了系统、重要的研究成果。特别是他首次提出了高维、高阶混合型方程的系统理论,在超音速绕流的数学问题、规范场的数学结构、波映照和高维时空的孤立子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谷老虽然不善言辞,但他是一位胸怀数学之博大精深的科学家,还是一位思想自由驰骋的浪漫诗人,更是一个把对党的事业的忠诚落实到科研教学工作中的人。2009年,谷教授获得了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国家科学技术奖”,但他把这荣誉都归结为“国家需要”。确实,谷老就是把自己一生都同党的事业、祖国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谷老始终坚持对党的坚定信仰,对党的事业的执著,出色地完成了各项政治工作、社会工作,更在学术工作上,尤其是应用数学和理论数学两个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稚年知国恨,挥笔欲请缨

“人言数无味,我道味无穷。良师多启发,珍本富精蕴。解题岂一法,寻思求百通。幸得桑梓教,终生为动容。”这是1991年温州中学90周年校庆时,谷老为母校作的一首诗。从这首饱含深情的诗中,可以充分看出谷老对数学深深的热爱以及他从中获取的无限快乐。谷老出生在浙江温州。他对数学的喜爱源于小学三年级除法中循环小数的魅力。从此他就与数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少年时期的谷老因为拥有数学而生活得简单又充实,但这种快乐随着1937年日寇侵华而被彻底打破。日寇的种种罪行,使谷老深切地体会到了屈辱和愤慨。当他读到孙中山先生的“青少年要立志做大事,不可立志做大官”时,认为除了像孙中山先生那样以国家兴亡为己任是大事外,用科学知识来改造世界也是大事。从那时起,他就下决心要为国家和民族的事业而奋斗终生。他阅读进步书籍,加入学校的进步组织,写文章、贴标语,积极参与抗日宣传。从此,为了国家和民族的需要,谷老一身兼具学者和革命者这两种身份。谷老在回忆青少年时感慨万分:“在搞地下工作的时候,我就不想数学;在钻研数学的时候,就不想地下工作。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能有精力平衡好两者。”

谷超豪在进行教学

1943年,谷老考入浙江大学数学系。大学三年级时,他遇到了仰慕已久的苏步青教授。苏步青是我国近代数学的主要奠基人,微分几何学派的开山鼻祖。他那种条理清楚、推理严谨、图文并茂的讲授方式让谷老终生难忘。在浙大求学期间,谷超豪还同时选修了著名数学家陈建功的复变函数、物理系的量子力学、相对论和理论物理等课程。这样的经历,为他以后在数学研究中的传承与超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凭着数学上的天赋和执著,他很快就成为苏先生的得意弟子。他当时就立下了要用科学来解救自己国家的宏愿。解放前夕,他第一次搁下手中的数学,成为了一名地下党员。为了挽留杭州城内的科学家,他和同志们一起成功策反了国民党国防部雷达研究所,为新中国雷达事业的开创保存了一批工程技术人员,更为解放后人民空军第一支雷达部队的组建打下了基础。几十年后,谷老写了两句诗来表达了自己年少时的这段经历:“稚年知国恨,挥笔欲请缨。”

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责任

谷老在应用数学和理论数学这两个领域都做出了突出贡献,不仅在国内学术界享有盛名,在国际上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他的主要研究成果分布在三大研究领域——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和数学物理。按照通俗理解,微分几何,在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中有着广泛应用。偏微分方程的来源就是应用与需要,比如流体力学、量子力学都有自己的偏微分方程。数学物理就是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上的问题,材料特性、电磁学、等离子物理、非线性光学,都会用到。谷老亲昵地称这三个互相交叉的学科为“金三角”,并为了国家的需要一次又一次地改变自己的研究方向。

谷老的成就在学术界和教育界都是有口皆碑的。尤其在科研上,他更是以独特、深入、多变而闻名。他是50年代初被派去前苏联留学的学者中在数学领域拿到博士学位的三人之一,并且在莫斯科大学的校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他被破格授予物理数学科学的博士学位。由此,谷老成为中国古典微分几何学研究的中坚力量。在谷老出国前一年,国家制定了第一个十年科学规划纲要。当时,我国在计算数学、概率论、偏微分方程等方面都比较薄弱。这份纲要提出,要在这些领域有所突破。此时,身为复旦大学副教授的谷老,已是国内古典微分几何学派的中坚。看到这一消息,向来以国家需要为己任的他,自然地想要承担起这个使命。同时,苏联人造卫星上天也给了他很大的触动。于是,到了莫斯科大学之后,除了完成规定课程,谷老开始有意识地学习偏微分方程,听了一些与高速飞行器密切相关的流体力学课程。从偏微分方程的角度切入,恰能解决空气动力学中许多困难但重要的数学问题。由此,谷老开始从微分几何转入偏微分方程领域。对一名科学家来说,转变方向是件很困难的事。谷老已经是微分几何方面的领军者,在这个方面做出成绩是轻车熟路的事。但是,他面对的是一个未知的领域,他并不知道自己将会取得什么样的成果。可是祖国的需要就是他前进的方向,他将自己开拓的方向交给了李大潜院士。这成为他以后科研生涯中的一个特点,就是开拓好一个方向后就交给学生,自己再去开拓一个新的方向。用李大潜院士的话来说,一般导师发现一个方向就如同发现一个金矿,可以在金矿里面发掘许多成果,可以发表文章。但是要把这个金矿交给学生,自己再重开一个金矿,除了智力过人、学术眼光敏锐之外,更要有宽广的胸怀和气度。谷老就是这样催促我们不断奋进,他自己的科研团队也不断地从一个台阶攀上另一个台阶。70年代,根据国家需要,谷老再一次转换方向,主攻数学物理。这一次,他和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共同研究规范场理论,并再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结束合作后,杨振宁称他的研究为:“好像站在山顶上,能看到全局。”

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谷老在革命工作中的出色表现,国家委以一系列行政工作,例如出任中国科技大学校长、复旦大学副校长等职。他对中科大的科研与教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任期内,他顶着外界压力,坚持建设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如今,这两个实验室已成为该校的品牌。由于行政事务十分繁重,酷爱数学的他不得不把相当大的一部分精力投入到行政工作中去。有人问他,会不会后悔接下这么多任务?他说:如果我把所有精力都投入科学研究,肯定比现在做得好。但是我不后悔,这是历史赋予我的责任,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责任。正是凭着对党的忠诚,对党的事业的强烈责任感,促使谷老坚持不懈地、出色地完成了国家赋予他的各项工作,无论是政治上的还是学术上的。

最大的心愿,就是再培养出几位新的数学优秀人才

半个多世纪来,谷老一直辛勤耕耘在教育工作的第一线,他长期为本科生讲授数学基础课,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学识传授给年轻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水平的数学人才。他一直以自己高尚的情操为人师表、立德树人、言传身教,帮助青年学子成长成才。师道永恒,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的演绎。2007年3月,由于骨折,谷老坐在上海华东医院某病房病榻上,认真地听着两名关门弟子的博士生答辩报告,还不时提出问题,与学生交流。答辩进行了整整一下午。护士不得不走进来打断他们,催促谷老要好好休息。谷老甘为人梯,献身基础研究,几十年来为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培养出一大批高级数学人才和一支教学科研队伍。他带出来的学生中已经有3位院士,分别是李大潜、我和穆穆;受他指导的学生中,还有7位院士和大批高级数学人才;他直接指导的博士生中,有两篇论文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谷老是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中,培养的学生后来成为两院院士人数最多的人。

谷老对数学始终保有激情。他在76岁的时候,还独立发表了三篇文章。他已发表过的130篇论文中,有100篇都是他独立发表的。这和如今学术界的风气不一样。他十分尊重学生的学术成果,对于在自己参与的学术论文中署名,始终十分慎重。除非是他做了非常实质性的工作,否则坚决不肯署名。在签名的问题上,他明确对我们说:“你要签名,就要对文章负责任。你要有本质性的贡献,没有本质性的贡献就不能签名。”这一点是斩钉截铁的,也是他和我们讲的规范中最严格的一条。谷老说:“如果我没有实质性贡献,那我是绝对不能签这个名。我作为老师,必须有义务帮学生改文章。改三遍到四遍都可能,有些章节重新帮他写都有可能。但是如果这个贡献不是我的,我绝对不能签名。我帮他改是因为我是老师,我有责任帮他改。”

在获得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接受采访时,谷老这样描述自己的情感:这是国家对科学的重视,对基层科学的重视。我感觉到这个奖,是给全体优秀科学家的。他还对年轻人提出殷切希望:年轻人应该更加踏实、勤奋和具有创造性,多学一点数学和物理,为日后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看出在谷老心中,对科学事业的追求胜过一切。他对年轻一代的成长寄予了深切的期望。谷先生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能和夫人一起,再培养出几位新的优秀的数学人才。

链 接

“谷超豪星”

以我国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谷超豪命名的小行星“谷超豪星”命名仪式于2009年10月21日在复旦大学举行……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于2009年8月6日批准,这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谷超豪星”,作为对这位著名数学家的褒奖……在“谷超豪星”命名仪式上,谷超豪院士在致感谢辞时还兴致勃勃地讲述了自己从小就对天象观察和天体运动规律研究学习的兴趣。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时,他根据报纸上公布的资料,判断报上登的卫星经过上海上空的时刻不准确。结果人造卫星经过上海天空的时间,印证了谷超豪的准确判断,让学生们深感惊讶。谷先生以此勉励青年学生:“学习一定要打好基础,学习中要严格要求自己”,“不仅要学好数学,更要学会如何用数学来解决实际问题”。

——姜泓冰:《浩瀚宇宙新添“谷超豪星” 以我著名数学家命名》,2009年10月21日人民网科技频道

采访札记

学生眼中的谷超豪

谷超豪教授是一个很特别的人,他给我的感觉是不善言辞,但他胸中却蕴涵着数学界的风云变幻。通过采访他的学生洪家兴院士,使我对谷老了解得更深入了。作为老一辈的科学家,他为有志于从事科研的年轻一代树立了一个典范,他知识渊博、高瞻远瞩、锲而不舍、不断进取、永不言败。更重要的是,他学风十分严谨,这与当今学术界的浮躁之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谷老平易近人,生活简朴,关爱学生,经常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和问题。2006年,谷老将任温州大学的校长期间的140万元薪资全部捐给了温州大学,用于为贫寒学子设立奖学金。他还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国家发生自然灾害时,积极号召大家为灾区人民捐献财物。60多年来,谷老一直以自己高尚的情操,为人师表、立德树人。正是这样一批科研领域的优秀共产党员,为新中国各行各业的发展,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们为有这样的科学家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我们为有这样的优秀共产党员而感到由衷的敬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