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兴趣到习惯

从兴趣到习惯

时间:2022-02-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活动式评价能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形成,并为教师及时掌握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提供了信息来源,帮助教师及时引导和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为了检验课外阅读效果,教师应把促进课外阅读的这些竞赛纳入整个课外阅读活动计划之中。要想改变这一现象,必须从阅读内容的选择上做起,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书,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

从兴趣到习惯

课外阅读是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提出了具体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可见阅读的重要性。

就小学低年级而言,激发阅读兴趣是十分重要的。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方法很多:

一、营造书香教室,吸引学生阅读

在班级设置图书角,教室内的墙报设计一些读书的名言,营造一个书香浓浓的读书环境,让学生每天都浸润在书香之中,自然而然地萌动读书的需求。

二、设置悬念,引发情感体验

孩子的天性是富于幻想,优美的童话故事一旦进住心中,将幻化出神奇的力量和无穷的魅力。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述、声情并茂的摹演,一下子就把他们吸引住了,把他们带进超越时空的神奇境界自由翱翔,从而好奇心、求知欲油然而生。教师应是讲故事的高手,说书的能人,腹中有倒不完“名段”。当瑰丽的情节与精彩的语言不断触摸儿童的听觉,阅读的欲望已悄然萌发,产生一种不读不快的念头,最后达到非读不可的地步。

三、家长与孩子共读,教师与学生共读

只有热爱读书的家长才能培养出热爱读书的孩子,只有热爱读书的老师才能培养出热爱读书的学生。教师要与学生共读一本书,师生之间有了交流的话题,会极大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应该给孩子树立一个热爱读书、勤于读书的榜样,以学校的书香氛围,以陶醉于读书的专注神情熏染学生,引导学生进入读书的境界。

教师更应重视家校间联系,建议家长在家里营造读书的气氛,家里要有足够数量的儿童读物,在孩子手能所及的地方放置注音配图小书,随兴翻阅,轻声指读,端起一本书静静地打发时光。父母与其规定孩子每天花多少时间看书,不如关心孩子们所看故事的情节发展,让孩子告诉你故事讲到哪儿,这样可以培养孩子阅读的成就感。教师应充分利用与家长接触的时间交流心得,利用家长会的时机“传经”,教师与家长在不同时空里“穿针引线”,阅读定能成为孩子心爱的朋友。

四、学会积累,鼓励运用

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学会积累,享受积累之乐。在写作中学会运用,体会运用之快。给学生下发摘抄本,引导学生进行分类摘抄在阅读中觉得有用的东西,比如典型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和肖像描写,名人名言,好的诗词、谚语等。每节课前利用两分钟的时间进行名句好段赏析。鼓励学生将收集到的好词佳句运用到写作当中。并定期对学生积累情况进行检查,多表扬,多鼓励,重引导,少指责。当学生看着自己整理摘抄本,优美的作文,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就会感受到读书的好处。

五、巧用评价、大显身手

教师布置了课外阅读作业,学生读没读,读了多少,有没有收获,便一概不知。为了促其阅读,不得不通过读书卡、读书笔记等形式来检验,以此为评价学生阅读的一种手段。课外阅读的评价,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更好地读书,但评价时只关注结果,将阅读“功利化”。对学生来说,其阅读的出发点主要是满足自己的兴趣需要,追求自己的乐趣,不是为了完成某一个任务去读书。读书的心得是在熏陶渐染中获取的,强烈的功利式的评价会使学生失去阅读兴趣。教师要想让学生更好地阅读课外书籍,兴趣高涨,养成习惯。就先应拨动学生的心弦,诱发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抓住学生的好胜心,引导学生乐于阅读。把评价运用到实质,把评价权给学生。如我们可以进行课外知识大检测,课外阅读擂台赛等检验手段,由每个学生参与出题,最后由教师将其汇总,进行检测和评价。把对学生的评价权放到学生手里。

活动式评价能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形成,并为教师及时掌握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提供了信息来源,帮助教师及时引导和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这种评价形式极大地促进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收到评价的最佳效果。让孩子在掌声与笑声中日渐钟情于书籍,以书为友,逐步达到养成阅读习惯的目的。

六、开展活动,保持阅读风气

为了把班上课外阅读风气持续下去,发扬下去,教师要经常围绕课外阅读开展一些为学生喜爱的活动。如:故事会、佳作欣赏会、好书推荐会、新闻发布会等。“新闻发布会”,即收听广播、收看电视,是一种特殊的阅读方式。为了培养学生从小关心国家大事,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要求学生定时收听或收看新闻半小时左右,并作记录。利用每天的晨会时间让学生说新闻,谈感受。

说起活动,孩子们最喜爱的就是竞赛了。速读赛、朗诵赛、经典背诵大赛都学生喜欢的竞赛。为了检验课外阅读效果,教师应把促进课外阅读的这些竞赛纳入整个课外阅读活动计划之中。当然竞赛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在于强化课外阅读,以培养学生较强的阅读能力。因此,无论是开展哪种形式的竞赛,都要事先放手让学生进行竞赛准备,促使他们在“读”中增进知识,提高能力。

七、还学生选择读物的权利

大部分学生喜欢一些读起来较为轻松的,富于想象的读物,比如《笑猫日记》《非常班级》《查理九世》等,但老师和家长往往都嫌这些书文学味不浓,而要求看一些所谓的经典名著。他们希望学生去体会书里人物的高尚情操、品味书里的优美语句、学习文章精妙的构思……

标的错位造成内容的错位。当我们将阅读目标定位在能力和思想的提高时,儿童的阅读就失去了本来的面目。推荐一些经典书籍是值得提倡的,问题是对课外阅读内容进行集权式的控制,有些老师和家长硬性规定阅读内容,唯恐学生受到污染,严防学生离经叛道,这种主导行为,剥夺了学生自主选择书籍的权利,自然也失去的兴趣。要想改变这一现象,必须从阅读内容的选择上做起,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书,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

语文之塔不是一砖一瓦建的,没有日积月累就不会形成深厚的语文功底。吉姆·崔利斯说得好:“你读得越多,理解力越好;理解力好,就越喜欢读,就读得越多。你读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聪明。”我们要想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里遨游,养成一个好习惯是必不可少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