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能迁怒于别人

不能迁怒于别人

时间:2022-02-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孩子母亲的教子行为,在很多的中国家庭可以说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的。于是,在略微懂事的孩子面前,父母又错过了“责任教育”的好机会。因为家长从未告诉过孩子,自己的错误应该自己来承担而不是迁怒于他人或他物。犯了错误后应该自己去承担后果,不可随便迁怒于他人,不可推卸责任,不管你是一个哥哥、父亲、老板还是什么人,都不能把错误强加给别人,尤其是比你弱势的人。

不能迁怒于别人

刚刚上幼儿班的孩子正在沙发上跳来跳去,玩得很开心,妈妈提醒了几次,让他小心一些,可孩子就是不听,就在他学飞机做一个“俯冲”动作时,一下子碰到了沙发的扶手上,孩子大声哭了起来。闻声而来的妈妈问明情况,连忙哄道:“孩子不哭,孩子乖,沙发坏,打它。”然后把沙发重重拍了两下,孩子止住了哭声,也一起打“坏沙发”。

孩子母亲的教子行为,在很多的中国家庭可以说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的。虽然我们都知道,错误并不在那把沙发而在孩子自己,可是奶奶们、妈妈们觉得孩子受伤了,让他们止住哭声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从几十年前甚至几百年前,家长们就认定每当幼小的孩子与周围的世界发生矛盾时,就应该给孩子这种几乎没有道理的呵护,似乎从未有过任何疑义。

然而,这也许就是孩子接受到的最初的关于“责任”的教育。孩子在家长的教导下,把错误都归给了沙发,却不去找自己的原因,而倒霉的沙发不会讲话,只能背负着挨打的“坏沙发”的名声。家长们也由此错过了最初的、也是最适合培养孩子责任感的时机。

等到孩子上了小学,老师要求背下的课文他反反复复地背不下来,孩子又气又恼,爸爸妈妈又哄又劝,依然无奈于孩子的坏脾气,孩子气急了,把语文书使劲扔在地上,一边踩一边恶狠狠地说:“我让你要求背课文……”爸爸妈妈也跟着解气地说:“用力踩,消消气!”

似乎语文书有问题,因为书上写着“背诵”二字,导致“我”现在如此的痛苦。家长似乎也开始怀疑为什么老师一定要要求孩子背熟这篇这么长的课文呢?但是作为家长和学生谁有勇气去质问老师呢?可怜的语文书便成了发泄的对象。

在这一事件中,父母不仅不客观地分析事情,帮孩子找到背不下课文的原因,以及背下课文的方法,反而却和孩子一起犯同样低级的错误。于是,在略微懂事的孩子面前,父母又错过了“责任教育”的好机会。

等孩子上了初中,变得丢三落四,常把该拿回家的东西丢在学校或是把该带到学校的东西落在家里,于是就理直气壮地“惩罚”家长时常奔波在家与学校之间。如果您此时依然没能给孩子刻骨铭心的惩罚,就又错过了一次“责任教育”的机会。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责任感没有随之增加,脾气倒是越来越大,上了高中以后,自己受了批评、有了麻烦、心情不好时,见人就发火,爸爸妈妈有时也不免成为出气筒。直到这时家长们才想起对孩子说:“你心情不好,我又没惹你,你干吗朝我发火呀?”孩子没准脱口而出:“谁让你这会儿跟我说话呢,活该。”也许这话根本没有经过大脑,只是一种条件反射,但我们不得不痛心地说,这一切都是家长一手“教育”的结果。因为家长从未告诉过孩子,自己的错误应该自己来承担而不是迁怒于他人或他物。家长不因孩子的错误责罚他,不引导孩子去反省自己的错误,反而助长孩子“找替罪羊”的气焰,那么孩子的责任感从何而来呢?想想看,您在教育孩子时是否也存在类似的不妥之处呢?

也许这位妈妈的教育方式能给您一些启示:

一位美国妈妈在客厅里看书,她5岁的孩子汤姆在客厅走动,不小心被茶几碰倒,顿时大哭起来。那位美国妈妈听到儿子的哭声,既没有安慰儿子,也没有拍打茶几,而是蹲下身子,这样教育儿子说:汤姆,自己站起来。……走路会碰到茶几,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因为走得太快,二是走路的时候没有看到前面有什么东西,三是走路的时候脑子里在想着别的东西。你刚才被茶几碰倒,想一想是哪一种情况呢?

孩子想了片刻后,妈妈又郑重其事地说:儿子,你再重新走一遍!于是汤姆又走了一遍,结果这次没有碰到茶几。孩子乐了,妈妈也笑了。这样的做法才是正确的帮助孩子的方法。

还有些家长,在对待孩子犯的错误时能非常冷静客观地思考,但是自己生气或犯了错误的时候却经常拿孩子出气,这对孩子的伤害是非常大的。比如,有些家长喜欢打牌,每每输钱时心情自然不好,回家很可能因一点小事就对孩子大打出手。无辜的孩子不明所以,白白挨了打,不仅会影响亲情,还会给孩子这样的感觉:当自己有了怒气的时候就去找比自己弱的人(物)去泻火。在这种耳濡目染,亲身体会下,平时再好的教育也会大打折扣。要知道“身教”比“言传”更重要。

吉米坐在靠近门边的书桌前写作业,外面忽然起了很大的风,险些把他的作业本吹跑了。吉米不得不跑去关门,他狠狠地给了门一脚,半秒钟后,他听到爸爸压抑的叫喊声。

吉米吓呆了,他惊恐地看到,爸爸抖着手指痛苦的表情。原来,刚才爸爸把手放在门框上,吉米的那一脚,几乎把爸爸的手指夹断了。他以为,愤怒的爸爸一定会把他打一顿,一边哆哆嗦嗦地说着“爸爸对不起”,一边掉下了眼泪。可是爸爸并没有这么做,过了一会儿,爸爸平静下来了,很和善地对他说,“刚刚那一下的确让我痛得厉害,真想狠狠地打你一顿,但是,转念一想,你关门并没有错,是我的手放错了地方,错误在我,受惩罚的也应该是我,而不应该是你。我不能因为自己犯了错误就去惩罚我的孩子。”

心灵悟语

犯了错误后应该自己去承担后果,不可随便迁怒于他人,不可推卸责任,不管你是一个哥哥、父亲、老板还是什么人,都不能把错误强加给别人,尤其是比你弱势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