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芝诺悖论与量子力学

芝诺悖论与量子力学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量子力学是描述微观世界如何运作的理论。事实上,量子力学是整个科学领域当中最有力、最重要、也最基础的一套数学构想。量子力学能够精确预测并解释物质各个组成部分的行为,而且准确度极佳。米斯拉与苏达桑的论文题目《量子论中的芝诺悖论》系源自飞矢不动悖论。平心而论,尽管结论尚有争议,对于多数量子物理学家而言,它已经不再是个悖论。侦测量子芝诺效应的实验正是由他的研究团队负责设计与执行。
芝诺悖论与量子力学_悖论破解科学

量子力学是描述微观世界如何运作的理论。此处所指的微观世界并非透过显微镜才看得到的微小世界,而是远小于这个尺度的分子、原子,与构成它们的次原子粒子(亦即电子、质子与中子)。事实上,量子力学是整个科学领域当中最有力、最重要、也最基础的一套数学构想。其非凡之处出自于两个看似对立的理由(其实这件事本身就几乎是个悖论!):一方面它是我们理解这个世界如何运作的基础,而且也是过去半个世纪以来推动绝大多数科技发展的核心理论;在另一方面,却没有人真正理解它的意义。

我必须在一开始就特别强调,量子力学的数学理论本身既不诡异也不矛盾。相反地,它严谨美妙并且符合逻辑,是一个能够完美描述自然界物理现象的理论架构。没有它,我们将无法了解现代化学的基本原理,甚至电子学或材料科学;我们将不会发明硅芯片或雷射;电视机、计算机、微波炉、 CD 与DVD 播放器、移动电话等也不会出现,更别提许多其他在科技时代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习以为常的产品。

量子力学能够精确预测并解释物质各个组成部分的行为,而且准确度极佳。它使我们几乎彻底且精准地理解次原子世界如何运作,也让我们理解各种不同的粒子如何进行交互作用,构成周遭的世界,而我们也是其中的一部分。毕竟我们是数以兆计原子的组合,这些原子在量子定律的规范下,以极为复杂的方式组织起来。

这些奇怪的数学规则在1920年代被发现,结果显示它们与主宰我们熟悉的日常世界的物理定律大相径庭。在本书末尾关于薛定谔的猫的章节里,我将会探讨其中某些规则有多么古怪。现阶段,我想将焦点放在量子世界一个特别诡异的性质,也就是当一个原子任其自行演变,或不断受到“观测”时,两者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将会十分不同。所谓“观测”,指的是不断刺探原子的状态,像我们戳打敲击某个未知物品一样。我们至今仍未完全了解量子世界的这个特性,一部分是因为我们近来才逐渐明白如何正确地进行“观测”。这个课题被称为“量测问题”,至今仍然是热门的研究主题。

量子世界受到概率左右,在这个世界里没有任何现象与日常所见吻合。如果将一个放射性原子孤立起来,它将放出一个粒子,但我们却无法预测何时会发生,只能订出一个半衰期,也就是一大群同类的原子其中半数产生放射性衰变所需的时间。原子数目愈多,测得的半衰期就愈精确,但我们永远无法预测样品中下一个衰变的原子是哪个。这很像描述丢掷铜板结果的统计学。我们知道如果反复丢掷同一个硬币,那么其中半数的结果将出现正面,另外半数则出现反面。丢掷愈多次,就愈接近统计所预测的结果。可我们永远无法预测下一次丢掷会出现正面或反面。

量子世界的概率性本质,并非由于量子力学本身只是个不完备或近似的理论,而是因为原子自己也不知道衰变这种随机事件何时会发生。这是“非决定论”(indeterminism,即不可预测性)的一个典型范例。米斯拉与苏达桑发表在《数学物理期刊》的论文描述以下惊人状况:当一个放射性原子持续受到严密的观测时,它将永远不会衰变!这个想法可用一句古谚总结:“盯着水壶水不沸。”据我所知,这句话出自于维多利亚时期作家伊丽莎白·盖斯凯尔1848年的小说《玛丽·巴顿》,不过这类古谚通常能追溯至更久远之前。芝诺的飞矢不动悖论,以及前述瞬间快照无法让我们决定物体是否在动的事实里,都可以找到这句古谚的意涵。

这实际上是怎么发生的,而且为什么会这样?上述盯着水壶的古谚,显然不过是一则关于耐性的格言罢了,告诉我们:盯着水壶并不能使水早点煮沸。然而,米斯拉与苏达桑似乎指出,当对象换成原子时,盯着它们确实会改变其行为表现。更有甚者,这种对物质的干扰是无法避免的——“看”这个动作将会无可避免地改变被观测对象的状态。

这个想法直指量子力学的核心:微观世界被描述成一个模糊而幽幻的存在,当它不受外在干扰时,各种古怪的事情不断频繁地发生(第九章会再度探讨这个概念),我们却完全无法得知这些怪事怎么发生。一个独处时会自发性地放出一颗粒子的原子,受到刺探时却羞于进行相同的动作,故我们永远无法目睹此一过程。原子彷佛被赋予某种意识一样—尽管这想法很疯狂。量子世界就是个疯狂的世界。量子论其中一位创建者是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他于1920年在哥本哈根创立了一个研究机构,吸引了当时最伟大的几位物理天才前来,包括维尔纳·海森堡、沃尔夫冈·泡利、以及埃尔温·薛定谔等人,这些人试图解开自然界最小的建构单元之谜。玻尔的名言之一说道:“如果你不为量子力学的结果感到震惊,就表示你没弄懂它。”

米斯拉与苏达桑的论文题目《量子论中的芝诺悖论》系源自飞矢不动悖论。平心而论,尽管结论尚有争议,对于多数量子物理学家而言,它已经不再是个悖论。现今的文献多半称它为“量子芝诺效应”,已知的应用范畴也远大于两位学者在论文中所提到的。量子物理学家们将会很乐意向读者解释这个效应出于“其波函数恒定地崩陷在原子初始未衰变的状态”。各位应该猜得到这些人嘴里会吐出这种令人无法理解的火星语吧?!(我也是“这些人”其中之一无误。)我并不打算在此针对这点作进一步的澄清,以免读者真的被弄得晕头转向。

由于量子物理学家努力想了解原子对于周遭环境的反应,近来发现量子芝诺效应其实无所不在。其中一个重大进展来自于科罗拉多州的美国国家标准技术局(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实验室之一)。在1990年的著名实验中,他们确认量子芝诺效应的存在。这个实验在恰如其名的“时间与频率部门”进行,该部门因为设下最精确的时间度量标准而闻名于世。他们的科学家最近建造出有史以来最精准的原子钟,准确到每35亿年误差不超过一秒钟,将近地球的年龄!

其中一位建造这个精确到不可思议的时钟的物理学家名叫韦恩·义塔诺。侦测量子芝诺效应的实验正是由他的研究团队负责设计与执行。这个实验将几千个原子捕捉在一个磁场内,然后用经过精密计算的雷射光冲击,迫使它们“供出”自己的秘密。研究人员发现量子芝诺效应的明确证据:在持续的观测下,这些原子表现出与原本预期完全不同的行为。

故事还有一个最后的转折:近来我们已经找到相反效应的证据,即所谓的“反芝诺效应”,也就是一直盯着水壶可以让它早点煮沸的量子版本。虽然当中有很多想法还停留在猜想阶段,不过这类研究将会是21世纪科学领域里影响最深远、可能也最重要的核心基础,例如建造量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运用某些量子世界的古怪行为,以便更有效率地进行运算。

我不确定埃利亚的芝诺对于他的悖论再度复活会做出什么样的评论,或是如何看待他的名字在2500年后被用于一个令人啧啧称奇的物理现象上。在这种情况下,此一悖论无关乎逻辑,却与大自然在微观原子尺度下更神奇的力量息息相关,而我们正要开始了解这些特性。

芝诺悖论引领我们从物理学初生之时进入21世纪最尖端的物理观念。本书中的其他悖论都是在这两个时间点之间诞生的。为了要解开它们,我们必须要前往宇宙所及最遥远之处,并探索空间与时间的本质。敬请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