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孔子的节俭思想体现在哪些方面

孔子的节俭思想体现在哪些方面

时间:2022-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提到孔子的得意门生,很多人会立刻想到颜回,因为颜回是得到孔子极高赞誉的弟子之一。温、良、恭、俭、让是孔子提倡的美德,可见孔子对节俭的重视程度。我们可以把孔子的节俭思想分成两个层面,按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顺序,我们先来看他在个人生活层面的阐述。最终石崇因奢靡遭忌,招来满门抄斩的大祸。孔子提倡的节俭,远非物质上的俭朴就够了,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份素心,无所贪求,如此一来,上可保国安民,下可修身明道。

提到孔子的得意门生,很多人会立刻想到颜回,因为颜回是得到孔子极高赞誉的弟子之一。在《论语·雍也》中,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意思是说:贤德啊,颜回!吃一小筐饭,喝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房中,别人都难以忍受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从中我们不仅能看出颜回的安贫乐道,还能看出孔子对这种朴素节俭生活的赞许。温、良、恭、俭、让是孔子提倡的美德,可见孔子对节俭的重视程度。

我们可以把孔子的节俭思想分成两个层面,按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顺序,我们先来看他在个人生活层面的阐述。

仲由是个直率、可爱的学生,经常会对老师发问质疑,而孔子最欣赏他的一点就是:“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意思是说,穿着破旧的丝棉袍子,与穿着狐貉裘皮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认为是羞耻的,大概只有仲由吧。

南宋词人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曾作过一副对联:“居无求安食求饱,富不润屋德润身。”这句话源自《论语·学而》中的“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李格非一生安贫乐道,但是却不完全赞成《论语》中居无求安、食无求饱和《礼记》中富润屋、德润身的观点,对它们略加增删,便成就了这副对联。其实,这也正是一代文人的高标。

在古代,与其说文人骨子里有多清高,倒不如说是他们有着安于清贫的内心坚守,以俭朴来拒绝那些声色犬马、花天酒地的诱惑,从而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以沉潜之心致力于对天地大道的追问与探索。在《论语·里仁》中,孔子更进一步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意思是说,一个读书人既然专心追求真理,却以自己穿得不好、吃得不好为耻辱,那便不值得和他讨论真理了。

说完个人生活的俭朴,我们再来看看国家治理这一层面。封建社会的礼法是有严格的等级之分的,但孔子在提倡礼的同时,也有着自己的分寸:“礼,与其奢也,宁俭。”意思是说,与其由于礼的原因而铺张浪费,搞出奢华的排场,倒不如节俭一些,省得劳民伤财。正因为如此,他才说出“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的话来。

当时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控制着鲁国政权,权势逼人,尤其是季孙氏位高权重,气焰嚣张,骄奢跋扈,甚至发展到赶走鲁君的地步。季孙氏即季孙意如,他不仅不把国君放在眼里,甚至自比天子。以当时宫廷的舞乐队来说,按制度是:天子八佾(八人为一行,叫一佾;八佾是八八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卿、大夫四佾,即季孙氏只能用四佾,鲁昭公应用六佾,周朝天子可用八佾。可是季孙氏却故意凌驾于规矩之上,偏要设置六十四人的大型舞乐队。所以,孔子在谈到季孙氏时,就愤怒地说:“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对于那些僭越礼法职权而奢靡敛财的人,孔子是深恶痛绝的,他说:“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意思是说,奢侈了就会越礼,节俭了就会寒酸。与其越礼,宁可寒酸。骄奢淫逸的后果,就是生出桀骜不驯之心,往往为作乱之始,这也正是历代统治者对那些富可敌国的权臣或商人多生疑忌之心的原因。就拿西晋时的石崇来说,他曾经与晋武帝的舅父王恺攀比奢靡,王恺也不得不甘拜下风。最终石崇因奢靡遭忌,招来满门抄斩的大祸。

孔子提倡的节俭,远非物质上的俭朴就够了,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份素心,无所贪求,如此一来,上可保国安民,下可修身明道。这可谓是人生之大境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