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牢记“滴水穿石”的教诲

牢记“滴水穿石”的教诲

时间:2022-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竺可桢,中国著名的科学家和爱国教育家,当代著名的科学家、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人,为国“求是”的气象事业的开拓者。1890年3月7日,竺可桢出生在浙江绍兴东门外的东关镇,父亲给他起名为兆熊,小名阿熊。后来他又听取一位私塾先生的意见,为儿子取名为可桢。从此以后,“滴水穿石”的教诲,就成了竺可桢一生的座右铭。

●人物光影

竺可桢(1890—1974),中国著名的科学家和爱国教育家,当代著名的科学家、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人,为国“求是”的气象事业的开拓者。又名绍荣,字藕舫,浙江绍兴市人。主要著作有:《测候须知》、《气象学名词中外对照表》、《气象电码》、《中国之雨量》、《中国之温度》。

竺可桢既是一位知识渊博的科学家,又是一位颇有建树的教育家。他对气象、物候、地理、自然科学史等学科都做过精深的研究,并且取得了卓著的成就。

1890年3月7日,竺可桢出生在浙江绍兴东门外的东关镇,父亲给他起名为兆熊,小名阿熊。后来他又听取一位私塾先生的意见,为儿子取名为可桢。为什么取这个学名呢?这是因为“桢”字的意思有两层:一是坚实的木头,二是古时候筑土墙立的柱子称作桢干。“可桢就是将来可以成为国家栋梁的意思”。父亲望子成龙,把希望寄托在了竺可桢的身上。

竺可桢长到一岁半,父亲就用方块纸写字教他识字。一天,父亲要外出办事,临走前对竺可桢说:“阿熊,今天我有事,不能教你认字了,放你一天假,好吗?”不料正在母亲怀里吃奶的竺可桢,硬是缠着要父亲教他认了字再走。这样,到竺可桢满3周岁的时候,他已经能够认识许多单字,还能够背诵好几首唐诗呢!

竺可桢5岁进学堂,7岁开始写作文。大哥可材比他大14岁,是乡里的秀才先生,也是可桢的老师。兄弟两个白天晚上都在一起,一个教得认真,一个学得勤快,可桢也就一天比一天有所长进。一天晚上,哥哥教弟弟写文章。可桢写了一遍,自己觉得不理想,又重新再写一遍,直到认为满意了才放下了笔。当他们上床睡觉时,大公鸡已经“喔喔”地啼叫了。嫂子埋怨可材,不该对弟弟要求这么严格,要是让他这样熬夜,累坏了身体怎么办?哥哥解释说:“是他写了一遍又一遍,一个句子造得不合适就不肯睡觉,哪里是我逼他熬夜呀!”

竺可桢不仅爱学习,还爱用脑子思考问题。他的家乡雨水特别多,屋沟里老是流水,落在石板上发出“滴滴嗒嗒”的响声。竺可桢蹲在门口,“一、二、三、四、五……”地默默数着水滴。数着数着,他好像发现了奇迹,眼睛盯住石板出了神:这石板上有着一个个小坑,水滴正好滴在石坑里,嘿,可真巧了!再看看另外一块石板,情况也一样。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于是,他立即跑去向母亲请教。母亲贤良识礼,对子女既严格又慈爱。听了儿子的问话,她十分高兴,便耐心地向儿子解释说:“阿熊啊,这就叫‘滴水穿石’呀!别看一滴一滴的雨水没有什么厉害的,但是天长日久,石板就被滴出小坑了。读书、办事,也是这个道理,只有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竺可桢眼睛一眨不眨地听着母亲的话语,字字句句都烙在了他的脑子里。从此以后,“滴水穿石”的教诲,就成了竺可桢一生的座右铭。而且,他果然没有辜负父亲的殷切期望,最后终于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之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