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超导的多用性

超导的多用性

时间:2022-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过反复实验和检验,“超导电性”现象终于被发现了。这一发现导致了超导物理学的诞生。由于低温物理学上的重大突破和成功地液化了氦气,卡麦林·翁纳斯获得了191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卡麦林·翁纳斯是第一个因为超导理论的研究而获此殊荣的科学家。零电阻效应是超导态的两个基本性质之一。超导的研究与应用,将在21世纪为人们展现更加绚丽辉煌的前景。

19世纪末,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当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某种金属、合金、化合物的电阻会突然消失,成为一点儿电阻也没有的理想导体,这就是超导状态。具有这种特性的物质,就称为超导体。荷兰物理学家卡麦林·翁纳斯,首先在实验中发现了这种现象。

卡麦林·翁纳斯于1853年9月21日生于荷兰格罗宁根,早年在家乡念书,20岁获得博士学位,从1882年起,担任荷兰莱顿大学的物理学教授和实验室主任。

1908年,卡麦林·翁纳斯和他的学生成功地液化了氦气,并达到当时地球上所能达到的最低温度-4.2K。1911年,卡麦林·翁纳斯和他的学生们选择了最容易提纯的水银作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各种低温实验。当温度降低到绝对温标-4.2K,也就是-269℃的时候,电阻突然奇怪地消失了!经过反复实验和检验,“超导电性”现象终于被发现了。这一发现导致了超导物理学的诞生。由于低温物理学上的重大突破和成功地液化了氦气,卡麦林·翁纳斯获得了191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卡麦林·翁纳斯是第一个因为超导理论的研究而获此殊荣的科学家。

卡麦林·翁纳斯还发现,如对物质加上足够强的磁场,即使在可以实现超导的温度下,超导现象也会消失。在紧靠绝对零度处,超导现象还具有其他一些特性。一种液态氦(氦II)的特性与所有其他物质的特性截然不同。于是,又一个超低温的全新领域被开辟出来。现代计算机可以利用超小型开关,使大量的电路装进一个很小的空间内。这些开关在超导状态下工作,因而必须在液态氦内冷却。

零电阻效应是超导态的两个基本性质之一。电阻的消失叫做零电阻性。所谓“电阻消失”,只是说电阻小于仪表的最小可测电阻。也许有人会产生疑问,如果仪表的灵敏度进一步提高,会不会测出电阻呢?用“持久电流”实验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回路没有电阻,自然就没有电能的损耗。一旦在回路中激励起电流,不需要任何电源向回路补充能量,电流可以持续地存在下去。有人曾在超导材料做成的环中把电流维持两年半之久而毫无衰减。由此可以判定,电阻率的上限为10—23欧姆厘米,还不到最纯的铜的剩余电阻率的百万亿分之一。

超导态的另一个基本性质是抗磁性,又称迈斯纳效应,即在磁场中一个超导体只要处于超导态,则它内部产生的磁化强度与外磁场完全抵消,从而内部的磁感应强度为零。也就是说,磁力线完全被排斥在超导体外面。

利用超导体的抗磁性可以实现磁悬浮。把一块磁铁放在超导盘上,由于超导盘把磁感应线排斥出去,超导盘跟磁铁之间有排斥力,结果磁铁悬浮在超导盘的上方。这种超导悬浮在工程技术中是可以大大利用的,超导悬浮列车就是例证。让列车悬浮起来,与轨道脱离接触,这样列车在运行时的阻力降低很多,沿轨道“飞行”的速度可达500公里/小时。高温超导体发现以后,超导态可以在液氮温区(零下169摄氏度以上)出现,超导悬浮的装置更为简单,成本也大为降低。我国上海就建有这种磁悬浮列车。

超导研究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其成果已在科研、医疗、交通、通信、军事、电力和能源等领域得到了应用,但这还只是序幕。超导的研究与应用,将在21世纪为人们展现更加绚丽辉煌的前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