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改变中国人不如人的看法

改变中国人不如人的看法

时间:2022-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个国家如果能有学者获得诺贝尔奖,无疑标志着该技术所涉及到的行业领域在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令人遗憾的是,在诺贝尔奖的百年历史中,全世界已有三十多个国家的科学家获奖,但在获奖的几百名科学家中,却没有我们本土的科学家。中国人能不能获奖?中国距离诺贝尔奖还有多远?这点证明了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差。

杨振宁是极富科学感觉和数学天赋的天才型物理学家。他的伟大贡献,不仅在于1957年他和李政道合作推翻了爱因斯坦的“宇宙守恒定律”,提出“宇宙不守恒理论”从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而且在于他是“继爱因斯坦、狄拉克之后,为20世纪物理科学家树立风格的一代大师”,“是本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也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精彩人物”。

●名人名言

我一生最大的贡献也许不是得诺贝尔奖,而是帮助中国人改变了一个看法,不如人的看法。

●场景链接

2005年1月26日,CCTV《面对面》栏目的王志先生来清华园访问杨振宁。

王志:杨先生,您说过您一生最大的贡献也许不是得诺贝尔奖,而是帮助中国人改变了一个看法,不如人的看法。很多年前你就开始这么说。但是我们很想知道,这是面对中国人讲的一种客气话呢,还是真心的就这样认为。

杨振宁:我当然是真心这样觉得,不过我想比你刚才所讲的还要有更深一层的考虑。你如果看20世纪初年、19世纪末年的文献,你就会了解到,20世纪初年中国的科学是多么落后。那个时候中国念过初等微积分的人,恐怕不到10个人。所以你可以想象到20世纪初年,在那样落后的情形之下,一些中国的,尤其是知识分子,有多么大的自卑感。1957年李政道和我得到诺贝尔奖,为什么当时全世界的华人都非常高兴呢?我想了一下这个,所以就讲了刚才你所讲的那一句话,是我认为我最重要的贡献,是帮助中国人改变了自己觉得不如外国人这个心理。

●精彩解读

杨先生的话激发了国人的志气。客观地说,我国的历朝历代中,有不少朝代都有一个大约一百年左右的全盛期。如汉景帝、汉文帝时的文景之治,唐朝贞观之治,明成祖以后三宝太监下西洋的壮举,又如清代的康乾盛世,经济文化全面发展,曾是全世界国力最强大的国家。只是近代,特别是近一百多年来,由于战乱和动荡,我们落后了,与西方先进国家相比,出现了一个较大差距,一些人也相应出现了“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的自卑心态。实际上,科技与经济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了自信心。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中国人民有信心在较短的时期内缩小和赶上西方先进国家的水平。在这种背景下,领悟杨振宁先生表述“最大贡献”的心境,确实可以感受到他“恨铁不成钢”热爱祖国的拳拳之心,能够得以增强民族自信心,振奋精神,努力把中国的名字向前排些,再向前排些。他证明了国人的能力。每年10月,全球各地的人们总要把目光投向北欧的瑞典和挪威,关注从这里诞生的诺贝尔大奖。一个国家如果能有学者获得诺贝尔奖,无疑标志着该技术所涉及到的行业领域在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令人遗憾的是,在诺贝尔奖的百年历史中,全世界已有三十多个国家的科学家获奖,但在获奖的几百名科学家中,却没有我们本土的科学家。中国人能不能获奖?中国距离诺贝尔奖还有多远?这些“情结”自然时刻困扰在国人心头。杨振宁的“最大贡献”在于,华人在国际近代科学上有建立不朽功绩者,是自杨振宁开始的。从1957年到1998年,共有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和崔琦等6人,先后获得4次诺贝尔物理奖和1次诺贝尔化学奖。这点证明了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差。杨振宁先生预言,诺贝尔奖离中国不远了。他反映了国人的精神。爱国,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核心,是国人安身立命、继往开来的基点。科技无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界。杨先生自认的“最大贡献”,说到底,是实现了他的爱国热忱和民族自豪。杨先生关于“最大贡献”的观点,满腔热忱地呼吁国人:面对21世纪人类社会的科技挑战,应在爱国的前提下,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人文素质,以自强、自信、自主的精神应对挑战,战胜困难,激励意志,勇往直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