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注意学习方法,事半功倍

注意学习方法,事半功倍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常常看到,很多孩子学习也很刻苦、认真,可是成绩却差强人意,或者很不尽如人意。这些孩子,学得苦,学得累,学习于他们而言,真可谓是“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不赞成学习一定就是“苦”的说法。跋涉的过程,肯定艰辛,有苦在其中,但收获的乐同样令人沉醉。此一种乐,是一种超越现实苦乐的高峰体验,虽九死而不悔!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得当,则事倍功半,勤苦难成。学习好方法的另一个法门,应该是专注。

北师大肖川教授在《补一补方法论的课》一文中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最重要的知识是方法论的知识,最重要的技能是思维的技能。”我深以为然:学习,实际上就是要讲究方法和学会思考。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孩子寻找和总结学习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积极有效地思维(思考)。很多孩子学习困难的根源在于没有方法,不会思考,只会机械地记书本知识和老师所讲。这样,是永远学不好的。

在我十多年的教育经历中,我亦常常困惑:同一个班级,为什么同一个老师教,孩子的成绩却有高下、优劣之分?经过思索,我以为抛却孩子自身的智力等因素不谈,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孩子的学习方法有问题。

找到一种正确而有效的学习方法,很多时候比学习知识本身更有用。当然,孩子知识的不断构建,也会使孩子的学习方法不断完善和更新,或者说,本身就在不断地构建好的学习方法。

我常常看到,很多孩子学习也很刻苦、认真,可是成绩却差强人意,或者很不尽如人意。诚然,我们不以分数成败论英雄,但不可否认,分数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反映了孩子的学习状况和效率。这些孩子,学得苦,学得累,学习于他们而言,真可谓是“学海无涯苦作舟”。

当学习成了套在孩子身上的一把沉重的枷锁,学习对孩子而言,没有获得任何的快乐,更不会成为生命成长的需要。被动的学习,不管是对孩子,还是对家长而言,都是一种精神上的折磨。当学习成了孩子眼里束缚他们的桎梏,那么,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基本上也就宣告了失败。

失败是成功之母,此话不假,但是,成功更是成功之父。如果我们的孩子在学习中能经常体会和感受到学习带给自己的成功和快乐,那么,学习成功带给孩子的自信,就会让孩子找寻到学习的乐趣。当学习成为一种乐趣,学习就会成为孩子真正的内心需要。当学习成为孩子成长和内心的真正需要,孩子学习就会越来越有动力,也会越来越爱学习,越来越会学习。

我不赞成学习一定就是“苦”的说法。跋涉的过程,肯定艰辛,有苦在其中,但收获的乐同样令人沉醉。此一种乐,是一种超越现实苦乐的高峰体验,虽九死而不悔!

快乐而较为轻松的学习,一定是找到了好的学习方法。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得当,则事倍功半,勤苦难成。

同一个班,我惊讶地发现,智力上没有什么差别的孩子,在学习上表现出来的优劣之分往往是学习习惯和方法的优劣之分。你会发现,成绩优异的同学,课堂总是那么的专注。每一个知识点都会引起他们深深的思考,碰撞和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成绩糟糕的孩子,课堂总是那么三心二意、漫不经心。每一个知识点,在孩子的脑海基本没有留下什么印象,浮光掠影地听课和学习,结果可想而知。

在我十多年的教育经历和课堂教学中,常常发现学习困难孩子的一个显著问题就是课堂不够专注,不会倾听。有用的知识信息没有经过思维的加工,没有印在脑海,课堂于孩子来说,就是一堂呆板的呆坐,正所谓“身在曹营心在汉”。

在课堂上,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是倾听。倾听是一种美德,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的课堂上。倾听,会让我们不断地接受信息,加工和反馈信息,此时,我们的思维也得以飞速地运转。信息,是我们思维的材料,没有这个材料,我们的思维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思维活动就无法得以开展。外界信息是我们思维的燃料!思维碰撞的火花必将激起人类智慧的燎原火势。

倾听习惯的培养,学校教育肯定该重视和着力培养,但我亦认为,倾听习惯的培养,更在于孩子学前教育的培养和在家庭教育中的培育。今天的学校教育,更多的是在于知识的传授,而少于能力、习惯的培养和训练。教育的功利和浮躁,使我们不能很好地停下来,耐心地等待孩子的成长。很多时候,学校更关注的是分数。分数,当教育沦为分数的奴隶,那么,真正的教育就显得支离破碎,“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就是一句空话。

好孩子是家庭教育培育出来的!好妈妈、好爸爸胜过好老师!虽然这话让我们的学校教育显得有些难堪,但是,无疑它在很大程度上彰显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因此,要想孩子学习顺利,我以为,在家庭教育中,应该重视孩子倾听习惯的培养。倾听习惯的培养,应该让孩子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地养成。让孩子在听父母、别人讲话的时候,能够尽量做到耐着性子听下去。不仅如此,为了更好地达到倾听习惯的培养,父母给孩子讲过的话,可以让孩子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以检测孩子倾听的效率。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让孩子听一些优秀的儿童故事有声读物,让孩子在有声的语言世界里阅读,既积累了语言,又培养了倾听的习惯,促进了孩子思维能力的发展。唯有听的效率的提高,才为思维的积极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当家庭教育为孩子培养了较好的倾听习惯,孩子课堂的倾听就为知识的获得提供了一种较为可靠的保障。这既是一种学习习惯,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

学习好方法的另一个法门,应该是专注。所谓专注,并不是让孩子成为知识简单的复印机、留声机或者传声筒。这样的专注,只会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其学习效率会大打折扣。真正的专注,一定是积极地运用自己的思维参与。如果说专注是学习的法门的话,那么,积极运用思维的理解,将是这一法门的核心。是的,我们学习,获得知识所遵循的第一条路径就是深入地理解。

今天的学校教育,孩子学习效率低下的一个原因是知识的学习只是机械地训练和死记硬背,而较少理解运用。任何知识,如果只凭机械地记忆,留下的印记将是短暂而浅层的,唯有深入理解,才会让知识永驻脑海。因此,我们应该教育和引导孩子力求对基本的概念、基本原理弄懂,弄通,找到知识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和因果关系。如此,学习才是找到了通往求知大门的一条康庄大道。当我们把孩子困在书山题海之中时,我们家长更应该做的是,如何帮助孩子理解知识,找到联系,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唯有如此学习,才是省时高效的,这样的学习才会真正成为孩子成长的需要,真正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地发展。

唯有经过理解后的知识,才能真正地进入一个人的记忆。即使由于时间的流逝而显得模糊,但一经梳理,它又会鲜明而深刻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勤学好问,力求弄懂,唯有如此,才不会让孩子成为知识的容器,才不会让知识成为压垮孩子的重负。

要使知识真正地成为孩子活的知识,学以致用显得尤为重要。“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理解知识,只是孩子思维的结果,真正活的知识,一定是和生活完成了完美的链接。让孩子学以致用,用所学知识去认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用所学知识去不断地获取新的知识。如此,知识将会为孩子的成长不断地提供源泉活水。知识,将成为滋养孩子生命成长的不竭动力。

今天的学校教育,大多完成的是知识的传授,而对知识运用,知识与生活的链接甚少着力。如果我们的知识与生活脱节,那么我们给予孩子构建的精神的大厦,将是一个虚无缥缈的躯壳。今天的教育,如果还是沿着这条路走下去,那么学习对孩子而言,将无甚兴趣和快乐,只是完成家长、老师、社会、国家强加的意志而已,谈何发展孩子的天性、潜能?

家庭教育,在这些方面当有所为!很多时候,我认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比,其重要性一点不比学校教育差,甚至有些时候,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超过学校教育。这对我们家长的文化素质、教育素养,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当我们面对孩子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是教育者,家长亦不例外。在孩子学习路上,应该有我们家长的呵护和陪伴,以及价值的引领。对孩子学习方法的指引,也不例外。

学无定法,但学必有章可循。

每一个孩子,家长应该努力引导,让孩子去探寻适合自己的科学,以及合理的学习方法!当学习无章可循之时,学习犹如蓬生的乱麻,聚集的散沙,无法提纲挈领、纲举目张。当我们条分缕析,当我们运用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学习于我们的孩子,自能在混沌迷茫、灯火阑珊之中找到前行的方向,自有一番澄澈、明晰、条理的万千气象。

和孩子一起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他们就找到了一条通往知识殿堂之路。

论语》上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举一隅不与三隅反,则不复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些传统的教育观点,亦是一些很好的学习方法。温习旧知识,就知识进行深刻而深入的理解体察,巩固旧知而探寻新知,就一个知识的牵引,去了解、学习更多的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高效的学习。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被动接受,不盲目认定,充分运用自己理性的思考,批判地接受,不迷信,不盲从。充分运用主观能动,学习,于我们,于我们的孩子,定会精进不已,才会真正地获得活的、属于自己的知识。

中国有句俗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学习之时,圈点勾画,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记下知识的要点精要,我们就能提纲挈领,于浩瀚书海之中找到闪耀的灯塔。

浩瀚的知识海洋,需要一艘通往彼岸的航船。这一条航船,应该是以良好的学习方法为龙骨,以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甲板,以良好的学习兴趣为吹动的风帆,驶向生命成长的彼岸。

愿我们的孩子,都能在家长的指引下,找到属于自己的好的学习方法,获得终身学习和成长的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