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寻找敬爱的周宗复老师

寻找敬爱的周宗复老师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的班主任周宗复老师就是那些热血青年的典型代表。1955年小学毕业以后就再没有见到周宗复老师。2001年我和何志莲终于有了一次去杭州疗养的机会,于是下定决心找到敬爱的周宗复老师。我们站在疗养院门口,没有想到年近七旬的周老师竟是骑自行车来的,周老师还是那么的爽朗、那么的朝气、那么的可亲。当我们把终于找到了40多年没见的周老师的喜讯告诉北京的小学同学时,他们都非常兴奋,说我们完成了一个“伟大的”任务。

1955届学生 薛龙强

作者简介

薛龙强,籍贯陕西韩城,1941年9月出生于陕西延安,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1949—1955年东北第一育才完全小学校学生。1955—1961年辽宁省实验中学学生;1961—1966年西安军事电讯工程学院学生。大学毕业后先后在七机部、航天部691厂、空军工程学院、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任职。2000年退休。

儿时育才小学那神秘的防空洞和它上面的小山,那宽大的操场,那明亮的教室和舒服的宿舍,那儿童节时的欢快笑声,那在圣诞树旁拿到礼物的兴奋,那换发新衣服的喜悦,那孩子们互相追逐打闹嬉戏的场面以及和我们朝夕相处和蔼可亲的老师和阿姨们的身影总是不断地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

育才学校的老师和阿姨对我们关怀得无微不至是现在的孩子不可能体会到的。阿姨和老师和蔼可亲,从不训斥我们,倒是有些调皮捣蛋的孩子有时把她们气哭,这在今天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为什么呢?因为来这里工作的老师和阿姨都是怀着巨大的革命热忱投身到对革命后代的抚育培养中,她们中的很多人中学毕业本可以考高等学校,但她们却选择了来当这帮调皮儿童的“孩子王”。

我们的班主任周宗复老师就是那些热血青年的典型代表。她比我们大不了太多,但她犹如大姐姐像妈妈一样呵护着我们。她们以学校为家,从早到晚和我们形影不离。记得一年冬天周老师的脚冻伤得很重,裂了口子流了很多血,但周老师仍旧坚持上课并依然带我们进行课外活动。还记得我们经常围坐在周宗复老师身旁入神地听她讲故事。特别是有一年,因猩红热我们班被隔离在顶楼,整天下不了楼真把人憋死了。周老师每天都给我们念长篇小说,每当到课外活动大家都早早地在自己位置上坐好,盼着周宗复老师拿着那本大厚书早点进来,听故事的时候又希望时间过得慢一点。长篇小说《卓娅和舒拉》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那时听完的。老师关爱我们的故事很多很多……

1955年小学毕业以后就再没有见到周宗复老师。1961年高中毕业我到西安上军校以后听说:周宗复老师上了辽宁省俄语专科学校,毕业后到杭州大学俄语教研室任教。我试着按听说的地址给周老师去了信,并很快得到了回信,我高兴极了。从照片看,老师还是那样年轻。后来由于“文革”的动乱和周老师失了去联系。几十年过去了,咱们丙班的好多同学每次在北京聚会的时候总是在问:周宗复老师您现在在哪里?老师您身体好吗?您的学生都一直在惦念着您。

2001年我和何志莲(原名孔莲,育才1955届丙班)终于有了一次去杭州疗养的机会,于是下定决心找到敬爱的周宗复老师。按着过去的记忆,先找杭州大学,一打听才知杭州大学早就不在了,又听说杭州大学归到浙江大学,因为时间太久了,杭州大学俄语教研室归到浙大的什么部门却没有多少人知晓。还是找老一点的人问吧,于是向传达室说明我们都60岁了却要从西安来杭州找儿时老师的缘由,他听了很感动并表示尽力帮忙向老教工打听,打听到周老师早已离开浙大到旅游学校去了。我们想:老师只要在杭州就一定能找到,于是我们又向杭州市旅游学校打听(心想周老师可别从旅游学校再调走),然而旅游学校很快就告诉了周老师家里的电话(原来周老师退休前是他们的校长),我们高兴极了!

我们马上给周宗复老师打电话。老师听说是我们,非常高兴。在电话里周老师的声音仍然是那么和蔼;说杭州你们不熟悉,还是我到你们这儿来吧!

我们站在疗养院门口,没有想到年近七旬的周老师竟是骑自行车来的,周老师还是那么的爽朗、那么的朝气、那么的可亲。我们在疗养院的桂花树下手拉手仿佛又回到了育才小学,那高兴劲儿就甭提了。后来又找到了在杭州工作的同班同学王思强,我们四个人坐在风景如画的西湖边,回忆起当年在育才许许多多美好的往事。当我们把终于找到了40多年没见的周老师的喜讯告诉北京的小学同学时,他们都非常兴奋,说我们完成了一个“伟大的”任务。于是,就计划邀请周老师来北京和她的学生相聚,这个愿望终于在2002年实现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