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难忘康复室那些日子

难忘康复室那些日子

时间:2023-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医生们的悉心指导下,我们积极配合治疗,盼望着康复的日子早日来临。康复室的这段生活,在我记忆里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伙食。在那个困难年代,我们这些青年学子在扬州中学享受到的特殊待遇,感受到的亲人般的温暖,怎能不永记在心!在学校的亲切关怀和照顾下,康复室的绝大多数病友陆续恢复了健康,顺利参加了高考。

难忘康复室那些日子

1961届/张培元

扬州中学是我人生征途中的重要驿站,我在这里度过了三年美好的求学时光。离开母校五十一年了,品字楼里老师们各具特色的讲课情景,在树人堂内老师指导下做理化实验的场面,大操场上披着晚霞按“劳卫制”标准锻炼测试的影像,还不时在我的脑海中显现。在我的印象中,扬中的教育注重以学生为本,十分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学习生活张弛有度,不加压力;许多老师知识渊博,在讲台上从来不看讲稿,讲课生动流畅,深得同学们的敬慕和崇拜。

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最让我感恩母校的,还是在康复室度过的那些日子。

1960年秋季刚入学,学校组织进入高三年级的全体同学去苏北人民医院体检,结果有二十几名同学被检查患有肺结核,我也名列其中。当时的高中毕业生患有该病是不能参加高考的,因此得到体检通知后我几乎吓蒙了。班主任胡人恩师随即找我谈心,做思想和心理疏导工作,引导我正确处理治病与学习的关系,使我很快从惊恐中走出来,能泰然处之,树立起战胜疾病的坚强信心。

在学校的精心安排下,我们这些病友从原来的宿舍里搬出来,集中到康复室居住。康复室在树人堂北侧,有南北两大间房,比上下铺的学生宿舍宽敞得多,条件也好得多,有一间房里还放有乒乓球桌,以便于我们课间适当锻炼身体。病友们来自不同班级,在这里边养病边学习,大家逐渐熟悉起来,亲近起来,组成了一个团结和谐的集体,在康复室度过了一段温馨的时光和独特的生活。

慈祥可亲的张卓如校长为了让我们尽快恢复健康,亲自到康复室来看望鼓励我们,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作出特殊安排,并组织全校力量给我们无微不至的照顾,那时经历的许多事至今还深深铭记在我的心中。

高考在即,高三的学习无疑是紧张的。根据我们的特殊情况,学校特别为我们制订边休养边学习的制度,着眼于既要应对高考,又适当减轻课业负担。我们参加原班级主课的学习,副课与班级活动则请病假。记得那时我们到教室里听课要戴着口罩,听完主课后就回到康复室,显然我们这些病友成了班级的特殊学生。

“既来之,则安之,自己完全不用着急……”这是学校医生当时对我们讲得最多的一段话。校医穿着白大褂,经常走进康复室,为我们查看病情,确定治疗方案,开处方配药……我们这些病友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在医生们的悉心指导下,我们积极配合治疗,盼望着康复的日子早日来临。

康复室的这段生活,在我记忆里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伙食。学校对我们特别关爱,病友的饭菜与普通学生的不一样。1960年下半年,三年自然灾害衍生的大饥荒已经显现,粮食和副食品供应都相当紧缺。但我们不仅每月能照常吃到三十二斤大米,而且为了让我们尽快康复,学校还给我们增加营养。我记得,每天上午九时半课间休息时,食堂师傅总会将豆浆送到康复室,每周二午餐,食堂总要给我们添加一份荤菜,常常是红烧肉。后来知道,在三年困难时期,所有食物都实行配给制,而且配给数量极少,城镇每人一年只发二斤猪肉券。为了与人民共度时艰,当时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带头降低伙食标准,最喜欢吃红烧肉的毛主席当时也戒肉了。可想而知,在物质如此缺乏的形势下,学校为了我们的健康,想方设法保证我们的营养,这是何等的不易!何等的大爱!在那个困难年代,我们这些青年学子在扬州中学享受到的特殊待遇,感受到的亲人般的温暖,怎能不永记在心!

在学校的亲切关怀和照顾下,康复室的绝大多数病友陆续恢复了健康,顺利参加了高考。我记得,三个月后的首次复查,我的肺结核病就已痊愈,成为首批从康复室撤离的病友。在语文老师张福华恩师的指点下,我报考了文科,考入了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后又留校工作。我常想,如果那时扬州中学不提前组织我们体检,如果没有学校的精心安排和照顾,如果没有康复室的那段疗养生活,也许我就会和高考无缘,与大学无缘,也许我就会走上另外的路。可以肯定,那不会像现在我所走的路这么宽敞明亮。因此我对母校的感恩之情,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历久弥深。

时隔50年后,2010年10月,我到扬州办事,寄宿石塔宾馆,晚上十点多突然想去看看母校。沿着淮海路走到扬州中学门口,我不想惊动他人,默默地沿着学校围墙走了两个来回,透过栅栏看着学校熟悉的景物,回忆高中时代的那段难忘的生活,思潮涌动,感情难抑,回到宾馆提笔写到深夜,写成一首怀旧诗,现抄录如下,送给我亲爱的母校——扬州中学。

夜访母校

缓缓地沿着围墙走,

静静地停立在校门口,

独自从宾馆里悄悄走来,

寻找,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候。

树人堂的灯光殷殷招手,

多想再去上课,再去品字楼。

今生已驶过数不清的驿站,

这里,这里是我起航的码头。

图书馆前的紫藤路是否清香悠悠?

昔日迷恋的诗集可还在书架那头?

那个春季播种的梦想一生守望,

今夜,校园的月光依然那么温柔。

向老师问候,慈祥的笑容是否依旧?

还是那么清纯吗,当年的同窗学友?

校园里的微风轻抚我的脸颊,

晚风,像一杯浓烈的陈酒。

轻轻地沿着母校的围墙走,

久久地停立在熟悉的校门口,

寻找五十年前的青春往事,

怀旧,怀旧是今夜美丽的享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