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的最初教坛

我的最初教坛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这一辈子与祖国的教育事业结下不解之缘,从1951年学生时代起,到退休后的2000年,整整延续了半个世纪,而“扬中夜校”便是我的最初教坛。我只得依依不舍的离开了热爱的扬中夜校,随原班同学进入新的环境,继续最后一年学业,成为水利战线上的一员。

我的最初教坛——扬中夜校

1953届/朱崇阶

我这一辈子与祖国的教育事业结下不解之缘,从1951年学生时代起,到退休后的2000年,整整延续了半个世纪,而“扬中夜校”便是我的最初教坛。

1951年春季,我就读于江苏省扬州中学水利科一年级。当时学校为了帮助广大市民提高文化水平,适应国家建设需要,成立了社会教育委员会,创办了“扬中夜校”,招收市区失学青年、工人、店员和家庭妇女等入学,从扫盲班到高小毕业班,有多个层次。为了解决师资问题,在全校高中部学生中招聘自愿义务教员。我自幼就对教师职业满怀憧憬,加上当时中央号召全国人民学习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觉得自己应为社会与群众做点有益的事情,于是满怀信心地报了名。不几天就接到“聘书”,不满17岁的我当上了“教师”。

第一学期校部安排我教小学三年级语文,上第一堂课时,我在数十双渴求知识的热情目光中走上讲台,紧张的心情促使我立即面向黑板,拿起粉笔写下了自己的名字,接着说:“我是本校高一年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帮助大家学习文化,请多提意见。”讲课中,始终不敢面对学员,几乎不自觉地仿照了“三板先生”物理老师的有趣动作——眼睛看着天花板、地板和黑板!教学效果自然不尽如人意。但在学员们的关心下,我终于很快与他们打成一片,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第二学期改教六年级语文,起初有点顾虑,生怕毕业班要升学,自己难以胜任。但工作需要是不能讨价还价的,只得硬着头皮接受下来。经过一年的努力,全班同学终于取得毕业文凭,其中一些失学青年升入初等师范学校或普通初中学习,年龄大的,或有职业的,则升入夜校新办的初中班继续坚持业余学习。

在一年半的课余业务教学中,我克服了不少困难:首先,自己所学专业的课业繁重,每天要用一定的时间复习和做作业,再抽时间进行备课和批改学生作业;其次住处距学校较远,步行需半小时,为节省往返时间和精力,就不回家吃晚饭而买点食品充饥。家人劝我不要过于紧张和劳累,我总是说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很愉快,一点也不觉得苦。

1952年秋,扬州的教育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创办了苏北农学院、苏北师范专科学校和扬州工业学校,而我所在的扬州中学的工科(当时已分为水利、土木、机械电机4个专业)也随院系调整迁入工业学校。水利科升高三的两个班则作为首届领头班级办学。夜校领导曾希望我留下继续任教并转为专职教师,这也是我所期盼的。但当时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即将实施,中专学生是不能随便转学或退学的。我只得依依不舍的离开了热爱的扬中夜校,随原班同学进入新的环境,继续最后一年学业,成为水利战线上的一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