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第三届海峡两岸图书资讯研讨会在台南召开

第三届海峡两岸图书资讯研讨会在台南召开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陆地区组成11个人的代表团赴台参加会议。1月8日晚上,当香港国泰航空公司的港龙航班载着我们飞越台湾海峡,掠过已是万家灯火的高雄市上空的时候,台湾图书馆界近10位知名人士已提前赶至高雄小港机场,在等候迎接大陆同行们的到来。台湾地区图书馆界到会代表有240多人。1955年改名为成功大学,顾名思义,这是为纪念我国明清之际收复台湾的名将郑成功而命名的大学。其建筑、设施据说在台湾岛内中南部地区是第一流的。

走近宝岛——我看台湾的图书馆

2001年1月,第三届“海峡两岸图书资讯研讨会”在台湾成功大学举行。大陆地区组成11个人的代表团赴台参加会议。1月8日晚上,当香港国泰航空公司的港龙航班载着我们飞越台湾海峡,掠过已是万家灯火的高雄市上空的时候,台湾图书馆界近10位知名人士已提前赶至高雄小港机场,在等候迎接大陆同行们的到来。

一、海峡两岸图书资讯研讨会

海峡两岸图书资讯研讨会,缘于1993年,是年12月,台湾“中华图书资讯馆际合作协会”因台湾地区各界科技研究人员对于大陆地区基础科学与应用科技资讯交流发展的需要,派代表访问大陆,同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建立合作关系,开启两岸图书资讯交流通道。为有效推动两岸信息交流,中国科技情报学会和台湾“中华图书资讯馆际合作协会”于1996年签订了“海峡两岸科技信息(资讯)交流备忘录”,两岸依整体信息环境发展需要选定主题,轮替举办图书资讯研讨会,并进行期刊交换、期刊全文复印等科技信息交流活动。

为促进两岸信息专业课题研讨和经验切磋,在双方共识前提下,两岸自1998年起轮流举办研讨会。第一届研讨会以“海峡两岸网际网络资源应用”为主题,已于1998年3月在台召开;第二届研讨会以“网络化中文资讯资源开发与应用”为主题,于1999年9月在上海召开;第三届研讨会以“海峡两岸资料库/数据库与资讯/信息服务交流与合作”为主题,在台南举行。台湾“中华图书资讯馆际合作协会”顾问王振鹄教授,孟宪钰教授,黄肇松社长,协会理事会庄芳荣理事长,徐小凤秘书长,台湾“中国图书馆学会”理事长黄世雄教授,以及胡欧兰、吴明德、黄鸿珠、顾敏、林文睿、谢清俊、宋玉、陈昭珍、陈亚宁、宋建成、赖鼎铭、杨明宗、程良雄等图书资讯界著名人士参加会议。台湾地区图书馆界到会代表有240多人。

1月9日,位于台南市大学路1号的成功大学校区彩旗飘扬,第三届海峡两岸图书资讯研讨会在这里召开。从校区大门到召开会议的场所——格致厅的道路两旁,鲜亮的黄底蓝字印着“海峡两岸图书资讯研讨会”字样的竖写短幅旗帜飘扬,一直引导与会者走入会议大厅。大会开幕式由庄芳荣理事长主持。成功大学翁校长致欢迎词,大陆参会代表团团长梁战平教授致词。简短的开幕式结束后即投入大会发言和研讨的议程。成功大学为这次会议提供良好、周到的服务保障,据说,该校图书馆为便于参加会议人员识别他们的员工以找他们帮助,特地为全馆职员定做好男、女各统一样式的“馆服”,因此,在会场内外,校内校外,这些着“馆服”的成大同行确实帮助参会代表解决了不少咨询问题。

研讨会依不同时段、场次,安排的子课题有:关于两岸中文资讯系统之交流与服务,关于两岸工商、产业、学术资料库/数据库之交流与应用,关于中文资讯/信息交流的相关标准及其他。两岸有20余位专家学者作了大会报告和发言,每人发言后,均安排参会人员提问或参加讨论的环节,报告人可答辩或进一步发表相关意见。20余位作大会发言者报告的内容有:关于我国西部地区信息资源建设与海峡两岸合作开发信息资源可行性探讨,关于炎黄子孙携手共建中华网与信息库的探讨,关于政府研究资讯系统之建构与应用,知识经济时代将硕士论文典藏数位化与资源共建共享,中山大学学位论文全文系统,中文数位化医学资源之利用与建置,加强宏观协调,促进网络化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变馆藏为国藏的新举措,内地和台港澳图书馆虚拟联合目录,视障资讯网的建立,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网络文献服务系统,基于互联网的联合联机编目系统,中国数字化图书馆的进展,两岸数据库的交流与合作,分散式组织中整合资讯服务系统之应用,资讯科学与学术研究,台湾地区网路电子期刊发展状况及使用议题探讨,以XML技术设计诠释元资料格式(metadata)电子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之理论与实际,Unicode与文字资讯系统,新闻内容的标志——XML之应用,建立知识组织与管理的概念架构,数位媒体在图书馆之应用,下一代因特网信息服务LASP——网络信息综合集成服务,新经济形势下科技信息机构的发展方向探讨等。

两岸图书资讯研讨会洋溢着浓厚的图书馆学信息学学术气氛,与会代表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求同存异,寻求共识,两岸学人也同说交流与融合的愿望。血浓于水的同胞亲情溢于言表。台湾“中华图书资讯馆际合作协会”海峡两岸资讯交流委员会主任委员胡欧兰教授在主持大会闭幕式上动情地说,海峡两岸本是同根,台湾一定会同祖国大陆走到一起,实现中华民族的统一。

二、成功大学图书馆

走近宝岛,我们参观访问的第一所实体图书馆就是成功大学图书馆。

创建于1931年的成功大学,前身是台南高等工业学校,后曾改制为台湾工学院。1955年改名为成功大学,顾名思义,这是为纪念我国明清之际收复台湾的名将郑成功而命名的大学。成功大学图书馆于1931年建馆,现有位于胜利校区的总馆和位于成功校区的新总馆,另设有医学院图书分馆、文学院图书分馆、管理学院图书分馆。

该馆有文献资源154万9千多册(件),其中中外文图书86万余册。期刊合订本24万3千多册,非书资料44万4千多件,有现期期刊5千5百余种。另有资料库1百余种。1984年起,成功大学图书馆开始规划图书出纳系统的自动化作业。1985年3月以AppleⅡ先行作业,1986年1月,利用T1990/10来处理图书出纳系统。接着,采编、馆际合作、期刊管理、经费预算控制等自动化系统相继完成。1990年转换TANDEN CLX610,1991年7月书目栏全面转换为国际标准格式UMARC,1992年将主机UPGRADE提升至TANDEN CLX840。成大图书馆利用自动化系统的升级,积极开展信息服务,并着力引进电子期刊,参加资源共享联盟。整合网络与馆藏资源,以提供快速的信息检索服务。

除了三个分馆外,总馆设置采编组、典藏组、期刊组、阅览组、系统资讯组等五个部门。2001年3月,落成于该校成功校区的新的总馆馆舍启用。成大新馆馆舍面积近3万平方米。其建筑、设施据说在台湾岛内中南部地区是第一流的。新馆设计的理念为:图书馆在空间配置的设计上,因顾及四周景观和建筑物的协调性,利用地基的特性,将四周之活动节点引入并融合在绿色广场中,而采用地上五层、地下三层的建筑设计。因而使各活动互相呼应,创造具有穿透感之图书馆建筑,尊重并重建校园中轴线。

图书馆业务运作,较为有特色的是,成大图书馆同岛内中南部地区的中山大学、中正大学图书馆三馆间的馆际合作的成效和成大图书馆的“图书馆利用”教育的实施成绩。

关于成大等三馆间的馆际合作方式,可总结归纳为七种,分别为:合作发展馆藏,合作开展期刊管理与服务,合作编目,合作流通,开展合作参考及资讯服务,联合进行人员训练与交流,合作开展推广服务。其中在发展馆藏方面,包括合作采访、典藏、维护与复印、合作引进资料库及资讯系统;在期刊管理方面,包括编制纸本期刊及电子期刊联合目录,成立期刊馆藏协调中心,复制报刊,提供期刊目次服务,提供期刊全文服务,建立期刊论文索引摘要资料库;在合作编目方面,包括建立文献著录标准格式及作业规范,合作编目建档,分工建立专题文献索引书目档,编制书目索引资料库之联合目录;在合作流通方面,包括馆际互借,资料传递及复印,互惠阅览;在合作参考及资讯服务方面,有建立有关参考问题之资料库,提供咨询服务,发展及建立资讯检索,建立合作转介制度,搜索网络信息资源,解决馆员及读者问题;在人员训练与交流方面,有举办演讲、座谈会、研讨会,举办短期研习班,建立短期馆员交流计划;在合作推广服务方面,有推广图书馆利用,利用媒体实施图书馆服务行销,编印出版品,出版品交换赠送,合作办理巡回服务等。

图书馆利用教育,在台湾通常称作资讯素养课程教育。成功大学开设资讯素养课程有教学计划,有专职和兼职教师,并配备电脑,网络化设备的专用教室。校内系、所的教师和学生在需要图书馆帮助开讲资料库检索课程时,可通过网络,在线上预约。授课的内容包括,光碟数据库检索,网络数据库利用,参考书目的使用,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技术报告、期刊论文、图书资料的检索等。成功大学图书馆除了提供一般的资源利用讲解课程,另外配合学校通识教育课程,开设相关的公共课程,以一个学期的课程计划,协助各系所学生培养资讯需求分析,资讯搜寻以及资讯运用等几个方面的能力。其目的,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具有终身学习查考资料所需要的基本工具与方法。资讯素养课程内容主要分为资讯需求分析、图书馆资讯服务、馆藏资源的利用、参考资料、电子资料库以及网络资源利用等六个单元。每一单元配合课程内容以课堂讲授、操作展示、实际演练等方式进行,每一单元分别以课堂练习、课间作业等方式以加强学生学习成效。

资讯素养教育的概念自1970年在台湾被提出,台湾大学、台湾清华大学、交通大学、中兴大学等多所学校均已开设相关的课程,文、理、工、管及医学院的学生选修这类课程。图书馆所实施的这一通识课程在资讯搜寻工具运用方面对学生的信息搜寻有相当程度的帮助。在访问中,我同该校的罗思嘉讲师作了交流,认为成大这一课程仍需加强资讯内容评估的教育,还要着力于对学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运用信息能力的训练。

三、台中图书馆

在成功大学举行的海峡两岸图书资讯研讨会及成大图书馆的参观活动结束后,台湾“中华图书资讯馆际合作协会”副秘书长郑宝梅博士、协会接待组的唐申蓉小姐、成功大学图书馆的王元兴主任、李建英主任等同车陪同大陆11位参加会议的同仁去台中和台北参观访问。不到两个小时的车程,已到达位于台中市精武路上的台中图书馆。

建立于1923年的台中图书馆,现为宝岛上著名的公共图书馆之一,除办理图书馆各项业务外,并负有辅导岛内各级公私立公共图书馆业务发展的责任。该馆现行组织,由馆长综理馆务,下置秘书、研究员、副研究员;分设四组(采编、阅览典藏、推广辅导、出版咨询)、三中心(视听教育、科学教育、教育资料)、一分馆(黎明分馆)及资讯小组、政风室、人事室、会计室,办理图书资讯、推广、辅导及参考服务,每年预算约新台币1亿4千万元。该馆职员编制有97人,另约聘雇员7人,技工和工友14人,共计118人。馆舍面积共15 803平方米。

该馆馆藏总量有60万册,年进书量3万余册,非书资料3千6百多件。年借阅人数165万人次,年借阅量为225万册次。台中图书馆利用本馆自动化系统及互联网络系统,开展图书编目和读者服务工作。

台中图书馆举办的业务活动中较为有影响的项目,有开办“空中图书馆”节目,亲子科学研习和阅读活动,岛内公共图书馆馆藏特色访查与乡镇馆的辅导等。

所谓“空中图书馆”的开办,指的是台中图书馆为培养民众读书风气,自1992年起,联同岛内的中国广播公司合作制播“空中图书馆”广播节目。节目内容分为“名人看书”、“书讯网络”、“如何运用图书馆”及“全台馆讯”四个单元,每周日晚上固定的时间内全频道播出,此外,台中图书馆又与另外两家广播电台合作,共同宣导图书馆利用教育及各项活动讯息;所谓亲子科学研习和阅读活动,系指该馆在寒、暑假或一般的周六、周日组织的在亲子互动中学科学知识、亲子读书会活动,如“知性之旅”、“小小天文通”,亲子网络研习营,大手牵小手,走向大自然、展读大自然等活动;对于岛内公共图书馆馆藏特色查访,系由台中图书馆拟订,寄交岛内各级公共图书馆435馆的问卷调查。回收后研究评估,提供公共图书馆参考;对岛内365所乡镇图书馆进行辅导和访视。编印《图书馆日历手册》、《书苑》季刊,《书评》双月刊等书刊资料,举办图书馆人员专业研习班,组建公共图书馆馆际合作系统,开发、建设岛内公共图书馆网上共用数据库并开展连锁服务等等。台中图书馆馆长程良雄先生如数家珍般地向我们介绍他们所做的这些特色工作时,又兴致勃勃带领访客们去观看该馆面向小读者及其家长们推广的“生活礼仪”示范教学场地。教学场地摆设有家庭中接待客人的餐桌、座位、配有图片、录像视听器材等。对于小读者乃至成人的礼仪行为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四、台北的图书馆

同台湾的中、南部地区相比较,台北的图书馆分布密度要大一些。这里不仅有大型公共图书馆,而且有多所大学图书馆,台湾大学图书馆、台湾师范大学图书馆、科技大学图书馆、台北大学图书馆、东吴大学图书馆、溪江大学图书馆等都分布在台北市区或台北县的区域范围。在台北,我们参观访问了“中央图书馆台湾分馆”、“国家图书馆”、台湾科学技术资料中心、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馆等。

我们在台北所看到的图书馆中,普遍地采用了新的信息技术手段,从事图书馆业务的运作,服务于读者。计算机和网络化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的采编、流通、信息服务等领域。“国图”的全球资讯网,网址为http://www.ncl.edu.tw,服务对象是入馆读者或馆外自备有网络连线终端用户,查检免费使用。上网的有图书馆目录查询、台湾图书资讯网络系统、期刊资讯网、古籍文献资讯网、博硕士论文资讯网、汉学研究中心资讯网,以及收录台湾地区有声出版业者向图书馆书号中心登记取得ISRC的ISRC查询系统等。该馆的远距离图书服务系统,服务对象限入馆读者或馆外自备储值卡者,检索免费,传递文献每页新台币3元。这个系统收录文献篇目包括期刊、文学艺术等。上网即可查询台湾地区出版的文献资料,并可获得文献全文影像。该馆的电子版中文数据库、外文数据库,收集有电子图书、期刊、考试题库等各类光碟,提供读者查询使用。台湾科学技术资料中心工作重点为:科技政策研究分析及资讯提供,台湾地区的数据库建置及资讯资源整合,台湾以外地区资讯资源引进及提供,扩散产业创新信息,网上全文提供服务。“中央图书馆”台湾分馆的自动化系统,构建有联合书目资料库,参加合作编目共享。为推行读者的网络使用教育,该馆的“网络教育区”多次举办展示活动,办理网页制作研习培训,开讲资讯系统之教育训练课程。

台北“国图”典藏的1万2千余部、12万5千余册的中文善本书,有历代写本、汉代简牍、金石拓片、名贤手札墨迹及年画,宋版、明版图书,有“黄跋本”近千种。1949年以前从南京搬运去台的这批典籍,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台北“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馆也收藏有清代以前的历代刊本、活字本、名家批校本、旧抄本,其中有文渊阁“四库全书”,擒藻堂“四库荟要”,天禄琳琅、武英殿刻本、方志、内阁大库、山阴沈仲涛氏研易楼藏书,杨守敬氏观海楼藏书等。该馆的“中国图书发展史”特展区,以编年展陈的方式,详细地介绍了我国图书自上古陶文、甲骨文、金文、简牍、帛书、纸写本、印本等。举办这一特展区的目的,诚如该馆说明中所称的:“期使观众能够获致进出五千年中国图书发展‘时光隧道’之感,进而认识先民在知识、文化传承上的重要成就。”

参考文献

[1]第三届海峡两岸图书资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中华图书资讯馆际合作协会,2001.1

[2]《南京图书馆志》编写组.南京图书馆志.南京:南京出版社,1996.9

[3]http://www.ptl.edu.tw

《江苏图书馆学报》,2001年第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