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每人心中都有一座“牡丹亭”

每人心中都有一座“牡丹亭”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家媒体举办了《牡丹亭》续写征文活动,吸引了包括大中学生在内的许多读者参加。说到《牡丹亭》,不能不顺便提到白先勇。由他倾力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数年前曾经风靡一时,让无数人重新认识、领略到了那种散发古典魅力的传统文化之美。四百载狂风骤雨,吹不散一曲《牡丹亭》。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牡丹亭”。

6.每人心中都有一座“牡丹亭

一家媒体举办了《牡丹亭》续写征文活动,吸引了包括大中学生在内的许多读者参加。日前,优胜奖获得者远赴汤显祖故乡江西抚州以及艺术再现《牡丹亭》人文景观的赣州市大余牡丹亭公园,进行实地“走读”——无疑,他们也将由此穿越历史,走进那个温热而美好的古典世界。

这是一个阅读日益碎片化、文化的代谢速度日益加快的时代。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书立方”的创意凸显出了它的价值,通过对《牡丹亭》进行多样化、立体式的阅读,组织读者续写《牡丹亭》,有助于唤醒更多人对经典的关注与阅读,让传统经典在更多人内心得到安放。作为明代大剧作家汤显祖的扛鼎之作,《牡丹亭》与《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并称为“临川四梦”,早已根植于文化的民间记忆深处,这应当是选择它为切入口的“书立方”之所以受到读者热捧的原因之一。

说到《牡丹亭》,不能不顺便提到白先勇。由他倾力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数年前曾经风靡一时,让无数人重新认识、领略到了那种散发古典魅力的传统文化之美。白先勇曾经表示:“我不是在做一出戏,也不单是为了昆曲,我希望把民族文化的力量唤回来。”这,同样有必要成为我们对待优秀传统经典的态度。

四百载狂风骤雨,吹不散一曲《牡丹亭》。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牡丹亭”。在那个视优雅为罪恶、视教养为反动的扭曲年代,经典中的文化连同人性中的美好遭到了被铲除的命运。但是,文化的根还在,在人们的心底深处,哪怕在封闭的水泥地里,也总能从缝隙处顽强生长。这就是文化的力量。在这样一个崇尚速度的时代,我们需要向前一路疾行,但很多时候,也需要向后张望,在文化延续中重塑国民精神。也就是说,为了一个人以及一个民族的教养与气度,我们有必要恢复对经典阅读的敬意,让更多人学会与经典对话。

没错,经典不是沉睡的,历史文化不是平面的,如何让人们获得更多与经典互动的途径,如何让历史文化变得更加“立体”、更加生动起来,笔者期待这种“走读”能够引来一场文化想象力的蝴蝶效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