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点拨法使语文教学臻于科学而艺术的佳境

点拨法使语文教学臻于科学而艺术的佳境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蔡澄清中学语文点拨教学法》一书的隆重推出,全国蔡澄清点拨教学研讨会的成功召开,是中学语文界的一大幸事。因为,蔡澄清先生在继承传统的优秀教学论基础上创立的点拨法为新时期实现教学的科学化艺术化开辟了佳境,可喜,可贺!好的教材处理应当是既科学又艺术的,蔡先生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以求,从理论实践两方面,探索总结出来的“精采点,巧拨动”,便是科学而艺术的教材处理法。

点拨法使语文教学臻于科学而艺术的佳境———学习运用蔡澄清点拨教学法一得

肖家芸

《蔡澄清中学语文点拨教学法》(中央教科所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一书的隆重推出,全国蔡澄清点拨教学研讨会(张定远、顾黄初先生亲临)的成功召开,是中学语文界的一大幸事。因为,蔡澄清先生在继承传统的优秀教学论基础上创立的点拨法为新时期实现教学的科学化艺术化开辟了佳境,可喜,可贺!这里笔者仅以教材的处理为例,谈一点学习和实践的体会,以管中窥豹。

众所周知,教材处理的优劣是决定教学成败的首要环节。好的教材处理应当是既科学又艺术的,蔡先生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以求,从理论实践两方面,探索总结出来的“精采点,巧拨动”,便是科学而艺术的教材处理法。“精采点”要求教师在准备阶段必须吃透两头(材料与学生),既钻研教材备教法,又研究学生备学法,精心寻找教师———教材———学生三维联系的交合点作为最佳突破口,蔡先生形象地称之为“引爆点”。“引爆点”,或为课文的“文眼”,或为思维的“联系点”,或为疑难的“交错点”,等等。“引爆点”所在,往往也是学生的兴奋点(兴趣所在)和教材的关键点(文章的纲要或重难点)所在。这样,“引爆点”实际上是引发兴奋点和关键点的导线,拨动了引爆点,即可燃起兴奋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满腔热情,启开他们求知除惑最为敏捷的思维大门,培育最佳的学习心态和最优的课堂氛围;同时,开启了关键点,文章纲显目明,举其纲易于张其目,教者自如,学者轻松。反过来,学生兴奋了,抓住关键动起来了,又会感染教师,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创造灵感,促成课堂教学在三向合力下趋向最优化,此之为“巧拨动”,图示即:

如此牵一发而动全身且“游刃有余”的“精采”、“巧拨”,足见其科学性与艺术性。

蔡澄清先生“精采”“巧拨”的教材处理法,实际上落到一个“巧”字上。因为,文章奇佳者,多以巧见长,而文章的机巧是巧设的,且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机巧,要识破并利用其机巧需要精选巧取。为此,蔡先生的点拨教学法首先要求教师必须围绕教学目标,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个性,掘巧得巧,巧点巧拨。即以角度的巧妙,切入的新异,呈现出新颖不俗的教学设计,给学生创设一种急于求知的教学情境,提供一条引导他们走进课文活跃课堂的最佳入口。

img11

有的文章巧在文题,题目便是引爆点所在,可采用抓题挈纲法拨动全篇。如《改造我们的学习》,穷“为何改造”可带起前三部分的内容,究“如何改造”能拎起第四部分的内容。又如《病梅馆记》,标题的中心分为两个偏正短语,病梅与病梅馆。由题入手,只消三问便可带起全篇:与“病梅”相照应的具体内容在哪一段里?由此可带起第一段内容的化解;与“病梅馆”相对应的具体内容在哪些段里?由此可带起二三段内容的化解;“病梅”与“病梅馆”有什么联系?由此可引出对作文目的整体把握。

有的文章巧在开头,开头便是引爆点所在,可采用牵首引身法拨动全篇。如《荷塘月色》开头的“颇不宁静”与后文的寻求“宁静”形成一条鲜明的主线,抓住开头的文眼,可串起“小径漫步”、“荷塘凝望”等一系列精美的景物描写。如《琐忆》开头所引鲁迅的两句诗便是全文的总纲,抓“俯首甘为”可带起“初会鲁迅”和鲁迅爱护青年的四件小事;抓“横眉冷对”可引出“攀附阔佬”等讽刺国民党反动政府的三件小事。这样,全文一个中心、两面内容、七件小事的整体脉络便一目了然,易学难忘。

有的文章巧在中间,中间便是引爆点所在,可采用中心辐射法拨动全篇。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直接从二至七段切入,紧扣第二段中两个“对于”可让学生迅速地举纲张目,整体把握。然后围绕“科学家”与“思想家”,进行两面梳理,引导学生局部领悟。接着探究两个“发现”的一详一略和两个“对于”的总分逆承,进行重点突破,帮助学生深入感知。之后辐射首尾,让学生在认知与情感的互动之中自然而迅速地融化相关内容,真正感受马克思人格的伟大,达到省时高效教书育人的目的。

巧在高潮的,可驻足潮头,以观起落。如《范进中举》,从范进中举发疯切入,巧设悬念,吸引学生瞻前顾后破悬念,既能激趣,更能突出喜剧的特色和讽刺的意图。巧在结尾的,可操尾探身,逆向推求。如《一碗阳春面》,由成功后的吃面情景倒入成功前的奋斗艰辛,更能深悟“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哲理。巧在穿插的,可双线并举,互补强化。如包身工的悲惨遭遇与包身工制度的罪恶,一表(叙述)一里(说明),互相支持突出主题。在教《包身工》时,让学生对照双列,将感情材料与理性材料作互补理解,不失为深入学习的最佳处理。

有的文章巧在映衬,映衬关系便是引爆点所在,可采用以主带次法拨动全篇。如《故都的秋》,可以几分钟时间引导学生抓住三维联系的交点———文眼句(清、静、悲凉),明确文章的主体所在。然后丢下开头两段和末尾三段,着力于三至十段集中写景的主体部分,点拨学生观秋色,闻秋声,品秋味,力求穷其味,得其妙,通其技。之后再到首尾带动次要内容(映衬描写)的快速化解,既省时高效,又避免了深究次要内容造成的喧宾夺主之误。《猎户》、《明湖居听书》等,以主要人物分析完全可以带起次要人物,以避免面面俱到,平铺直叙的弊端。

有的文章某一点特别突出,突出的点便是引爆点所在,可采用以点带面法拨动全篇。《荷花淀》的景物、对话和细节都很精美,但相对而言,对话占的篇幅大,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骨肉,是构成作品意趣的血脉,是推动情节发展的枢纽,也是学生喜欢品味而又难以足味的兴奋点和重难点所在。景物和细节描写是为对话刻画人物服务的。以传神的对话品析为突破口,不仅可以激活课堂,而且能够带起环境、人物、情节等相关内容的自然化解,形成长课短教的特色。比如,领悟“话别”、“探夫”、“感想”三处对话写活了人物的同时,也自然带起了情节连贯了故事:“话别”引出“参军”,“探夫”引出“歼敌”,“感想”引出“壮大”。

巧在情节多变的,可引导学生抓“不变”驭“多变”,以化繁为简,准确而快捷地把握人物个性实质和文章主题。奥楚蔑洛夫(《变色龙》)对人对狗的态度反复多变,但他媚上欺下的走狗本质不变。执此“不变”,学生即可识别其作为沙皇忠实走狗的丑恶嘴脸,进而认识沙皇统治的腐败黑暗。巧在以微显著的,可引导学生抓“小”悟“大”,口子小,往往角度巧,易攻好破。诸如《在烈日和暴雨下》的七处写柳、《项链》中的七个“梦想”和四个“陶醉”、《群英会蒋干中计》中周瑜的“六笑”、《最后一次讲演》中的人称代词变换和《故乡》中有关闰土的14个省略号等等,都是见微知著,突破重点难点的引爆点。

蔡澄清先生“精采”、“巧拨”的教材处理法,还落在一个“活”字上。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优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程度,教者必须知己知彼,把握学生个性,从实际出发,取巧用巧。就教者而言,善于大处运筹者,可从整体突破;精于小处探隐者,可自局部瓦解。比如《背影》,可从整体“背影”的寓意切入,顺着点背影———引背影———写背影———哭背影———思背影的线索,各个击破,一气呵成,酣畅淋漓;也可以文中四处“泪水”的描写为视窗,循微探源,即可透视“泪水”所饱含的至爱深情,品悟文章感人的魂灵。就学者而言,基础好的就要适当提高要求,基础差的则应降低难度,这样才能各就其能,各得其所。以《绿》为例,基础较差的学生,可顺势切入,以文眼句“惊诧”为引爆点,顺着“惊诧———不禁惊诧”的主线,依次梳理解悟。基础好的同学,可以逆向推求,以“女儿绿”为引爆点,引导他们借助“十二三岁小姑娘”的特有情调展示艺术想象联想,进而品味梅雨潭绿的特有神韵,让他们在艺术再造之中,提高高层次的鉴赏能力。蔡先生特别注重“精采”、“巧拨”的多样性,始终勉励青年教师在教材突破上不拘一格,广泛借鉴,兼收并蓄,“一专多能”。由此可见,蔡澄清先生“精采”、“巧拨”的教材处理法,不是把人们引向投一次“机”,取一次“巧”,而是导入常教常新的真正理想的佳境。

总之,蔡澄清先生以“巧、活”为魂灵的教材处理法,是围绕教学目标,审视教材个性,教出特色,达到常教常新理想境界的有效手段;“精采”、“巧拨”的过程,实际上是教者致力于使自己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个性差异和认知规律,收到事半功倍的最佳教学效果的最有效途径。因而,蔡澄清先生点拨法的推广运用将使语文教学臻于科学而艺术的佳境。

(原载《语文教学通讯》1998年1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