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有效教学的方法选择

有效教学的方法选择

时间:2022-02-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讨论学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对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讨论中提出自己的意见、见解,通过交流,达到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评价的目的,并以此来解决学习问题,培养思维能力。自主学习是学生依照学习目标,有计划地独立开展学习,并及时调整和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自主调整学习进程的一种主动建构性的学习。自主学习指导有两个功能:首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其次,有助于学习策略与行为的迁移。

第二节 有效教学的方法选择

一、对话教学

对话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师生之间的对话,共同探讨、分析、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正如克林伯格认为的: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泛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标志。

1.对话教学的实质。

(1)对话教学是民主平等的教学。民主平等是第一法则,对话的双方地位是对等的,从知的角度,只有先知后知;在情的角度,人格是独立的。它强调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都需要得到对方的理解和尊重。

(2)对话教学是沟通、合作的教学。沟通与合作是对话教学的生态条件,而分歧则正是达成共同的必要前提。

(3)对话教学是互动的、交往的教学。对话是进行思想交流,探索问题的思维过程,思维结构碰撞的教学活动。没有思想互动就没有交锋,也就擦不出思想的火花。

(4)对话教学是创造、生成的教学。自己的知识被他人的视点所唤醒,从而产生新的思想,不同见解因而促成新的意义的创造。

(5)对话教学是以人为目的的教学。对话教学看似以问题为核心,但其实它是以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能力、表达能力、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为目标的活动。

2.对话教学的功能。

(1)诱发学生参与教学。

(2)提供练习和反馈学习机会。

(3)启发学生的思维。

(4)促进学生由课堂学习转向验证结论的迁移。

3.有效提问的九条建议。

(1)预先设计好提示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并进行指导的关键问题。

(2)问题的措词必须清晰、明确。

(3)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

(4)要有逻辑地、递进式地提问题。

(5)设计的问题要有水平区分度。

(6)问题要紧跟学生的反馈。

(7)回答问题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8)采用能调动更多学生参与积极性的问题和方法。

(9)鼓励学生提问。

二、讨论教学

讨论学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对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讨论中提出自己的意见、见解,通过交流,达到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评价的目的,并以此来解决学习问题,培养思维能力。

1.讨论前的准备工作。

(1)事先提示主题并依关键性问题提出讨论提纲,要求学生在此前提下写出自己的意见。

为了使讨论更有效,可以先分组讨论,形成小组共识。

(2)讨论是有目的、有组织的谈话活动,教师要负责掌控时间、进程,有序分配发言时间和机会确保不偏离主题,并及时引导各方意见,使各种问题得以交错进行讨论并整合意见。

(3)讨论以获得更广泛更具包容性的意见为目的,探讨更多的问题,不能追求获得更深入的概念或解决高深的问题。

教师是使讨论更加深入的引导者、鞭策者。

2.讨论教学的作用。

(1)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学生更深入了解课程实质,培养积极求知的兴趣与态度。

(2)培养学生的判断、批评和思辨的能力,并养成质疑、思辨的习惯。

(3)培养互助合作、民主团结的精神,包容他人、检讨自己、修正自己的偏见,重建自己观点的风格。

(4)培养学生查阅、引用、运用资料支撑自己观点,在思辨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通过运用图片、实物等直观感生材料,多媒体音画图像,动漫材料将教学内容的背景、内容直观展示出来,营造一种视、听、说于一体的教学环境来进行教学的方法。

情景教学法的作用:

1.情景教学法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逻辑关系、演绎变化过程,使抽象的思维过程变化为直观感性的方式。

2.有利于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使认识从感性提升到理性层面。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可以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上的引导作用。

四、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学生依照学习目标,有计划地独立开展学习,并及时调整和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自主调整学习进程的一种主动建构性的学习。

1.对自主学习模式的三点思考。

(1)找到自主学习的切入点,让学生学会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教育本身就应该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产生新问题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常引导启发学生发问。尽管学生最初的提问可能不尽如人意,显得肤浅、幼稚,但是教师一定要给予适当的肯定,鼓励学生敢提问题,爱提问题,以此为荣。同时教师还要给予方法上的指导,如:对不懂的词句提问,对不明白的现象提问……使学生的提问水平逐步提高,让学生不仅爱问,而且善问。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由学生提出,也要由学生解决。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暂时的困难也是非常正常的,教师不用急着替学生解决问题,而应注重疏、引、拨,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和激励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好奇心是一种天生的和强有力的动机因素。”作为教师应当鼓励、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创造融洽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大胆“质疑问难”“追根问底”和“别出心裁”地思考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有的问题学生一次就能解决,有的则要经过一番探究才能解决,因此,语文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探究能力的培养。如教学《最后一课》的过程中,要解决“作者为什么不把韩麦尔写成一个‘高大’的‘战斗英雄’ ,把小弗郎士写成一个‘少年英雄’ ,而让他们都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现?”探究这个问题时,一定要先分析韩麦尔先生与小弗朗士的形象。教师可点拨:正因为普通,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才能够成为千千万万法国人的代表,他们那朴素、热烈、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才能被理解成是所有法国大众所具有的,才能使这篇小说表现出整个法兰西民族的共同心声。

(3)拓展自主学习的范围。

新课改下的新教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因而可以把学生的学习辐射到其生活的各个方面,引导学生从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实践,做到课内外有机结合。如思想品德课上讲到环保,可以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调查环境污染的情况,以增强环保意识;再如“三·八”妇女节到了,建议学生们给妈妈送件礼物或做件有意义的事……以此来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扩展他们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自主的探究者,在探究未知领域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总之,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本着“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思想为指导,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群体学习的作用,充分体现课堂的自主性、开放性、拓展性。教师要让学生自主探究,为他们动手、动脑、动口提供足够的素材、时间和空间,为他们的个性发展和相互之间的交流提供多样的机会,让学生多种感官并用,积极探究,自主发展。

2.自主性学习的指导功能。

自主学习指导有两个功能:首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其次,有助于学习策略与行为的迁移。当学生按自己的学习计划有序地、独立地开展学习,并及时评价和调整自己的学习进程时,自主学习就已发生,如在课堂上学习独立阅读或练习,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首先为自己确定学习目标,然后监视,调节与控制目标和情境特征,引导和约束认知的动机与行动。

3.自主学习中的教师角色与传统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对比。

img15

img16

4.自主学习的管理策略。

(1)首先必须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

(2)使学生了解自身所具备的学习条件和学习机会。

(3)使学生具备发现问题,寻找原因的能力,有良好的沟通欲望。

(4)引导学生依据自身情况调整学习方法和学习进程。

(5)指导学生审视学习的结果,学会验证学习的结论。

(6)引导学生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学习的过程与结论。

(7)在自主学习的同时与同学开展讨论和交流。

五、合作学习

1.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

合作学习有小组成就分配法,共同学习法和小组调查法三种。但不管哪种共同学习,都必须把握合作学习的核心:共同参与。因此,合作学习的五项要素是:积极的相互依赖;面对面的互动;个人责任;人际交往和参与小组活动的技能;小组合作。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在《新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一文中提出,合作学习要具备以下要素:积极承担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要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2.合作学习指导的功能与表现形式。

第一,对于学生的学习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第二,有助于学生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

第三,增强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与社会责任感。3.三种合作学习法的异同比较。

img17

img18

4.影响合作学习的主要原因有:

(1)异质构成:考虑规模、成员构成、活动时间、成员的角色以及提供什么样的激励等。

(2)教学目标与学习内容的性质、互动、互助、协同、整合、求新、辨析、评判、表现。

(3)合作技能的熟练程度。

(4)物质的外在环境的安排。

5.合作学习的指导策略。

(1)教学之前,明确目标,准备教学材料。

(2)课堂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做好有效的组织工作。

①告知学生具体的学习目标以及有效的组织工作;

②决定小组规模;

③分配小组;

④合理安排教室空间。

(3)教师要适时监督与介入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

①学生对任务不清楚时,教师需要解释;

②发生内部争吵时及时制止,并提供辩论与倾听的技巧;

③合作偏离主题时,采取合适的补救的方法。

6.学生的合作学习对教师智慧的挑战。

在笔者过去曾经尝试过的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一些相类似的问题:

一是合作学习因为缺乏共同的兴趣点,难以达成一致的合作成果;

二是由于学习组合内部的分歧,缺乏信任,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三是由于学生对内容的背景缺乏了解或相关资料缺乏,造成难以把握学习内容;

四是学习的组织者缺乏组织能力,或因个性差异的因素,造成学生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开展不起来;

五是学习小组较多,教师难以掌握学习的局面;

六是教师对学习内容的把握度存在问题,或因引导不合理,难以达到学习效果。

合作学习如何克服存在的六个问题,笔者认为,教师的教学智慧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一是优化学习小组的组合。教师必须对学习者(学生)的个性特征、学习兴趣和能力、组织能力、学科的基础有充分的了解。其目的是要在合作学习的小组人员之中,找到一个学习的组织者,在小组内部发生分歧甚至冲突时,该组织者能及时化解矛盾;其次组内人员在个性和学科知识背景上能达成互补;有的思维敏锐,能及时发现问题,抓住本质;有的知识积累丰富,能及时补充学习资料;有的发言踊跃,能活跃组内气氛。明确的分工和合作,优化组内人员的构成,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基础。在这个基础问题上,老师必须下工夫

二是创造足够的学习空间。教师在组织开展合作学习之前,首先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发现交流的问题,寻找合作的空间。要引导学生学习,教师首先要在学习内容上下足功夫,充分考虑交给学习的问题,如果太难,合作开展不起来,太容易,又容易流于形式。关键的一点是必须交给学生学习的策略,提示关键点、联结点,同时又留给足够的学习空间。

三是激发思维,注重创新。在预设学习空间之前,教师要提供给学生一定的兴奋点,使学生的学习能激发兴趣,更重要的是要掌控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各个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情况其实是不同的,为此,教师应该成为各小组之间的桥梁,及时发现各小组的学习“火花”,帮助各小组之间实现“资源”的共享,加强学习小组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一文时,教师引导各小组之间讨论,画出作者观赏荷塘月色的观察点及行走路线,有的小组能很快抓住问题的实质,有的小组迟迟找不到切入点,教师可以把其他小组的“发现”提供给没有找到切入点的小组,供其参考,帮助他们攻克难关。

四是排除障碍,引导深化。教师在掌控各小组学习进展情况时,尤其要重视帮助学习小组破解困局。例如,在语文课上教学苏轼的《赤壁赋》时,我们发现各小组都被同一个问题所困扰:为什么“苏子”与“客”所表达的人生态度如此迥异?他们有不同的人生态度,“道不同,不相为谋”是苏轼一贯的处世原则,但苏子与客为何最后却能“相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发现问题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分析苏轼当时所处的人生境况,剖析他所经历的坎坷遭遇,最后大家方才豁然开朗,这苏子与客其实是苏轼内心矛盾的双方,领悟到这点,就能体会到作者的观点,同时又领会了文章的巧妙构思,可谓一举多得,同学们都感觉受益匪浅。

总之,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是学习的引导者,各小组的连接者,迷局的破解者,还是学习深入的引导者。

六、探究性学习

1.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和特征。

探究性学习的主要方式包括:学、思、疑、问、探。基于这五种方式,探究性学习有以下五个基本特征:

(1)提出问题。问题的提出来源于学习者、教师、教科书、网络等其他资源,教师对引导学生识别问题起关键作用,如何将从各种渠道发现的材料汇聚起来,进行筛选、挖掘,对比分析,从中找出“为什么”,从而将学生导向科学探究之中,这些,教师的作用非常重要。

(2)收集数据或材料。收集数据或材料来源于根据实证材料进行探究,其来源包括:①观察,即对事物特征的描述;②测量(定),如温度、时间、距离;③实验中的物理、化学变化,生物反射;④教师、教学资料、网络获得的实证材料。

(3)形成解释。学生在实证的基础上,根据逻辑关系和推理,找到事件的因果关系,采用归类、分析、推论、预测、批判性思维等方式,对实证材料进行分析,探究其生成原因。形成解释是一个旧知识与新知识连接起来,超越旧知,形成新知的过程。而解释和准确性是不确定的,有时甚至不是单纯的对或错,科学的评判非常重要。它与运用的旧知、推理判断的过程是否正确,以及表达的准确性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4)评价结果。评价结果是评价实证材料能否证明所提出的解释,解释是否足以回答问题,实证材料与解释材料联系起来的推理是否存在偏见与缺点。

(5)检验结果。检验结果是对问题、步骤、证据提出的解释和对解释评价进行明确清晰的描述。

2.探究性学习的功能。

(1)有助于帮助学生保持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

(2)培养学生提出分析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帮助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3.探究性学习的指导策略。

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使学生改变单一的学习方式,如让学生体验讨论类活动(头脑风暴)、应用类活动(互联网检索)、设计类活动(编制问卷、访谈)、报告类活动(表演、多媒体演示)等,鼓励学生走上思辨、畅想、感悟的探究之路。

不管你是人文学科课程的教师,还是自然科学课程的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活动前,你应该根据任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基于学生的发展水平,精心设计探究活动的指导计划,为学生准备适当的研究材料。如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还是你设计问题情境由学生来选择问题;让学生独立探究,还是小组合作探究;学生的探究是实验验证还是开放性探索等问题,你都应该进行预设。

学生实施探究学习,教师要对他们的选题、具体的探究活动进行适时指导,引导学生亲历探究过程,为学生的自主活动提供机会和空间,切不可“越俎代庖”,代为探究,更不要以“讲授探究”代替“亲历探究”。

当学生的探究活动结束时,教师还需要花更多的心思来组织学生的反思和交流,并对学生个人和小组的各种表现进行点评,激励学生的后续探究。

4.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智慧的呈现。

探究性学习是以研究的认知方式和心理过程进行学习,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究,探究的核心是问题,通过解决问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习能力,提高探求知识的水平。

在探究性学习的五个步骤中,教师的教学智慧主要体现在提出问题、形成解释和评价结果阶段。

在提出问题阶段,问题的提出来源于学习者、教师、教科书,网络及其他资源,教师的作用对引导学生识别问题起关键作用,如何将从各种渠道发现的材料汇聚起来,进行筛选、挖掘、对比分析,从中找出“为什么”,从而把学生导向科学探究之中,这一点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例如高中地理中《人口的迁移》一章,对人口迁移的原因及结果这一问题,学生的探究就必须依赖教师的正确引导。对于生活在农村的学生来说,父母外出打工的多,对“谋生”这一原因比较有切身体会,但对人口向城市迁移的结果不甚了解。而城市孩子对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结果体会较多,对迁移的原因就较不了解。在这一点上,就需要教师的适当引导,要求教师给所教授的学生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最可行的是提供农村和城市生活中农民生活的鲜活的个案,这样就可以更充分地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在形成解释和评价结果的过程中,许多学生往往会因为自己生活的个别体验,或受周围生活人群的舆论影响而产生偏见,从而得出不公正、不正确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把握三个原则:

(1)不要急于对学生的求证解释作出草率的对或错的判断,应该留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进行分析探讨。

(2)给学生提供一些与解释相反的实证材料,引导学生重新审视、思考自己的结论和推理过程。

(3)对推理过程的合理性提出适当的建议,并提供相类似的求证实例,引导学生从求证方法上得到正确结论。例如上面提到的人口迁移的问题,许多城市学生对农村人口因个人素质和生活习俗给城市文明带来的影响过分关注,甚至夸大其负面作用,教师就应该从正面的积极的意义上去多做引导,提供鲜活的实证材料。例如奥运会鸟巢的建设者们辛勤劳动的事例等,从正面进行引导,使其以正确的态度得出正确的判断和结论。

探究性学习中教师的智慧,重点在于掌握学生探究的进程,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认识的偏见,引导学生以正确的认识和态度来探求正确的结论。

七、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国家课程,每个教师都有机会去执教。研究性学习课程通常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而具体的实施一般要经历五个阶段:确定课题、制订计划、搜集资料、总结整理和交流评价。针对这五个阶段,教师可以采取下列指导策略:

1.引导学生确定课题。我们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创设情境、捕捉时机等方式引导学生确定研究的范围和主题,并让学生知道他们所选择的课题必须是可研究的、适合自己的、源于生活的。

2.指导学生制订计划。我们以实例示范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制订计划的具体过程与注意点,如研究计划要明确研究的目标、资料搜集的方法、研究步骤、人员分工、预期研究结果的呈现方式等,并要及时了解学生制订计划的进展情况,对主动请求帮助的学生或学生小组进行专门的辅导。

3.在学生进行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应该让他们知道执行计划和分工合作的重要性,并为他们顺利开展调查、实验、实地观察等活动提供智力支持和安全保障,如针对学生研究的不同需要,可以为研究小组调度相应的学科教师和安排校外专业人士来辅导。

4.当学生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整理时,学生要整理、分析所搜集的资料,不断验证自己对研究问题的假设,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认识和见解。我们需要向他们提供资料整理与分析的方法指导以及成果呈现方式的建议。

5.学生之间的交流评价,非常重要。我们要组织好,不仅要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来发表小组的研究成果,与其他小组交流与分享,而且要引导学生把成果的分享过程看作发现自我、欣赏他人的过程,而不是带有功利目的的个人表现。当然,在成果分享后,我们的工作还没有完全结束,还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并组织学生通过研讨、写作等方式反思自己的研究历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