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模拟测试题四

模拟测试题四

时间:2022-02-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故在绘画上,中国画重神韵,西洋画重形似。故中国画中的男子,相貌奇古,身首不称。女子则蛾眉樱唇,削肩细腰。但这非但无妨,却是中国画的妙处。中国画欲求印象的强烈,故扩张人物的特点,使男子增雄伟,女子增纤丽,而充分表现其性格,故不用写实法而用象征法,不求 形似,而求神似。中国画重传神,故必删除琐碎而特写其主题,以求印象的强明。上述五条,是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异点。故为艺术研究,西洋画不及中国画的精深。

模拟测试题四

一、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东西洋文化,根本不同,故艺术的表现亦异。大概东洋艺术重主观,西洋艺术重客观。东洋艺术为诗的,西洋艺术为剧的。故在绘画上,中国画重神韵,西洋画重形似。两者比较起来,有下列的五个异点:

①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线条大都不是物象所原有的,是画家用以代表两物象的境界的。例如中国画中,描一条蛋形线表示人的脸孔,其实人脸孔的周围并无此线,此线是脸与背景的界线。又如画一曲尺形线表示人的鼻头,其实鼻头上也并无此线,此线是鼻与脸的界线。又如山水、花卉等,实物上都没有线,而画家盛用线条。山水中的线条特名为“皴法”,人物中的线条特名为“衣褶”,都是艰深的研究功夫。西洋画就不然,只有各物的界,界上并不描线,所以西洋画很像实物,而中国画不像实物,一望而知其为画。盖中国书画同源,作画同写字一样,随意挥洒,披露胸怀。十九世纪末,西洋人看见中国画中线条的飞舞,非常赞慕,便模仿起来,即成为“后期印象派”。但后期印象派以前的西洋画,都是线条不显著的。

②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极注重透视法。透视法,就是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物。西洋画力求肖似真物,故非常讲究透视法。试看西洋画中的市街,房屋,家具,器物等,形体都很正确,竟同真物一样。若是描走廊的光景,竟可在数寸的地方表出数丈的距离来。若是描正面的(站在铁路中央眺望的)铁路,竟可在数寸的地方表出数里的距离来。中国画就不然,不欢喜画市街,房屋,家具,器物等立体相很显著的东西,而欢喜写云,山,树,瀑布等远望如天然平面物的东西。偶然描房屋器物,亦不讲究透视法,而任意表现。例如画庭院深深的光景,则曲廊洞房,尽行表出,好似飞到半空中时所望见的;且又不是一时间所见,却是飞来飞去,飞上飞下,几次所看见的。故中国画的手卷,山水连绵数丈,好像火车中所见的。中国画的立幅,山水重重叠叠,好像是飞机中所看见的。因为中国人作画同作诗一样,想到哪里,画到哪里,不能受透视法的拘束,所以中国画中有时透视法会弄错。但这弄错并无大碍,我们不可用西洋画的法则来批评中国画。

③东洋人物画不讲解剖学,西洋人物画很重解剖学。解剖学,就是人体骨骼筋肉的表现形状的研究。西洋人作人物画,必先研究解剖学。这解剖学英名曰anatomy for art students,即艺术解剖学。其所以异于生理解剖学者,生理解剖学讲人体各部的构造与作用,艺术解剖学则专讲表现形状。但也须记诵骨骼筋肉的名称及其形状的种种变态,是一种艰苦的学问。但西洋画家必须学习。因为西洋画注重写实,必须描得同真的人体一样。但中国人物画家从来不需要这种学问。中国人画人物,目的只在表出人物的姿态的特点,却不讲人物各部的尺寸与比例。故中国画中的男子,相貌奇古,身首不称。女子则蛾眉樱唇,削肩细腰。倘把这些人物的衣服脱掉,其形可怕。但这非但无妨,却是中国画的妙处。中国画欲求印象的强烈,故扩张人物的特点,使男子增雄伟,女子增纤丽,而充分表现其性格,故不用写实法而用象征法,不求 形似,而求神似。

④中国画不重背景,西洋画很重背景。中国画不重背景,例如写梅花,一枝悬挂空中,四周都是白纸。写人物,一个人悬挂空中,好像驾云一般。故中国画的画纸,留出空白余地甚多。很长的一条纸,下方描一株菜或一块石头,就成为一张立幅。西洋画就不然,凡物必有背景,例如果物,其背景为桌子。人物,其背景为室内或野外。故画面全部填涂,不留空白。中国画与西洋画这点差别,也是由于写实与传神的不同而生。西洋画重写实,故必描背景。中国画重传神,故必删除琐碎而特写其主题,以求印象的强明。

⑤东洋画题材以自然为主,西洋画题材以人物为主。中国画在汉以前,也以人物为主要题材,但到了唐代,山水画独立。一直到今日,山水常为中国画的正格。西洋自希腊时代起,一直以人物为主要题材。中世纪的宗教画,大都以群众为题材。例如《最后的审判》、《死之胜利》等,一幅画中人物不计其数。直到十九世纪,方始有独立的风景画。风景画独立之后,人物画也并不让位,裸体画在今日仍为西洋画的主要题材。

上述五条,是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异点。由此可知中国画趣味高远,西洋画趣味平易。故为艺术研究,西洋画不及中国画的精深。为民众欣赏,中国画不及西洋画的普通。

1.作者认为东西方绘画的不同,根本在于_______

2.文章用“中国画盛用线条”来概括①的中国画线条特色。依照这样的表达,那么,对④可以表达为  (  )

 A.中国画重留白 B.中国画重传神

 C.中国画重主题 D.中国画重印象

3.说“不注重透视法”画中国画的原因,主要是  (  )

 A.飞到半空中时所望见的 B.飞来飞去,飞上飞下,几次所看见的

 C.火车中所见的 D.想到哪里,画到哪里

4.“我们不可用西洋画的法则来批评中国画”中的“批评”一词,现在的意思是  (  )

 A.指责 B.批判 C.评论 D.鉴赏

5.“写人物,一个人悬挂空中,好像驾云一般”中“写”即“画”,作这样判断的最有可能的根据,从文中看,是______________

6.“倘把这些人物的衣服脱掉,其形可怕。但这非但无妨,却是中国画的妙处”,这样说是否矛盾?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科学诗歌这两个迥然相异的领域,是有着不少共通之处的。诗和科学上的公式、定律,都是从纷繁复杂的社会、自然现象中凝练出来,体现了高度的智慧性和美的简洁性。朱光潜先生曾说过:“诗比别类文学较严谨、较纯粹、较精微。”这与科学理论能“从尽可能少的假设和公理出发,用最简洁的形式,概括尽可能多的经验事实”十分相似。所以说:“数就是美。”数学的方程、公式,自然科学的定律、理论,实际上就是用数字和公式等写成的诗,是真正的科学诗。

所以,诗和科学都体现了简洁美这个特征,能在简单的形式中蕴涵极为丰富的内容。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寥寥四句,却领人进入诗中意境,遥望山高云深,人迹杳渺,感觉十分真切,这和我们面对着如E=MC2这样一 座能概括整个自然界质能关系的科学雄峰一样,在惊叹其巨大而宽阔的包涵性和普适性时,不由地感到一种简洁和深远相结合的美。

弗兰西斯·培根说的“诗歌使人巧慧”是很有道理的。翻开唐诗、宋词,这种例子几乎比比皆是。如王湾的《江南意》:“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三十个字,诗人就在这幅江春破晓图中,生动地描述了潮汐运动、昼夜交替、春冬更新的自然规律。又如杜审言的《早春游望》:“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把早春的景物和气候描写得十分细腻动人,刻画了这些景色和物候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是一篇很有科学性的早春物候篇。

诗歌具有深刻的哲理性。许多千古流传的名句,隽永深刻,意味无穷。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等,生动形象地道出了万物代谢、有生有灭、沧桑变迁、古今流转的自然哲理。而我们知道,科学也充满了哲理,许多科学家也同时是哲学家。诗歌中这些带有哲理的闪光语言,常能启发科学研究的思路,在人们观察自然现象时,起到启迪智慧的作用。正如英国物理学家弗里曼·古森所说:“诗歌不仅仅是智力上的娱乐品。自古以来,诗歌一直是人们从自己不能言喻的内心深处吸取某种智慧的最好力量。”

至于诗歌的想象力对于科学工作者的帮助,则更值得一说了。歌德说过:“只有通过艺术,尤其是通过诗,想象力才能得到调节。”诗歌的想象力主要借助于感性的形象,但同时也会包含了理性的思考、比较、预见,有时还闪现出富有天才的思想。如李贺在《梦天》中,描写自己梦中邀游天上,回首俯瞰地上的海陆,只见“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这四句诗的前两句,体现了地球变迁和时间的相对性,后两句则酷似从今天的宇宙飞船上遥看地球,和从高空卫星上拍摄下来的照片十分相似,使我们不能不赞叹生活于一千多年前的诗人所具有的高度想象力。

诗人是非常善于横向思维的。将这种横向思维和人们常用的纵向思维结合起来,就可以扩大思维的范围,获得更多的发现。尤其是现代科学发展到今天,继续向纵深突破需要花费更艰巨的努力和等待时机,进行学科间的横向转移,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于我国西北、东北大庆油田的发现有过重要贡献,又是含油气盆地理论的倡导人的朱夏院士,在踏遍青山、笑傲江湖地质勘探过程中,创作了上千首诗,有“地质诗人”之称。“红岩百丈英雄岭,捻指油砂自在香。似挽流光酬寂寞,格孜湖水拥斜阳”。诗人把探油工作的辛苦、劳顿,以及一旦发现油矿资源时的兴奋喜悦之情,描述得如此真切、动人。

从朱夏的诗,不禁使人想起了汉代天文学家张衡的《二京赋》。据说五、七言诗的创始和汉赋的转变都有张衡的贡献。郭沫若曾在张衡墓碑上题词:“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上亦罕见。”可见,善诗赋兼通文理,是中国科学家的优秀传统。世界上其他国家这样的情况也不少见。古希腊的卢克莱修,用长诗《物性论》来阐释原子论;古希腊的哲理诗中,许多都含有“论自然”的内容。在爱因斯坦的书信里,直到晚年,都可以找到一些诗句,使人读来能感受到一种独特的情趣。麦克斯韦也同时具备诗歌和数学的才能,十几岁时,他同时获得过爱丁堡中学数学和诗歌比赛的第一名。直到他在科学上成名以后,他写的诗还一直被人们朗诵和欣赏。

物理学家玻尔说过:“当越来越大的程度上放弃逻辑分析,允许弹奏全部的感情之弦的时候,诗、画和音乐就包含着沟通一些极端方式的可能性。”这正是这位大物理学家的肺腑之言。

7.科学和诗歌的许多“共通之处”表现在______________。

8.下列材料在文中并非印证同一观点的是  (  )

 A.E=MC2

 B.弗兰西斯·培根说的“诗歌使人巧慧”

 C.弗里曼·古森所说:“诗歌一直是人们从自己不能言喻的内心深处吸取某种智慧的最好力量。”

 D.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9.“可见,善诗赋兼通文理,是中国科学家的优秀传统”的推断依据在文章中有(不少于三例,逐一陈说):

 A.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章所引唐代诗人王湾《江南意》、杜审言《早春游望》(又名《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诗,都略去了诗末的两句。试两两匹配下列诗句,并判断经过匹配后的诗句分别属于哪首诗的末两句,简约陈说匹配、判断的理由。

 A.乡书何处达 B.归雁洛阳边 C.忽闻歌古调 D.归思欲沾巾

匹配与归属: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4句)

 A._______,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人烟寒橘柚,_______(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C._______,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

 D.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E.未老莫还乡,_______(韦庄《菩萨蛮》)

 F._______,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

(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和今人分析唐诗的一段言论,回答问题。

唐诗一首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注,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盛唐之音在诗歌上的顶峰当然应推李白,无论从内容或形式,都如此。因为这里不只是一般的青春、边塞、江山、美景,而是笑傲王侯,蔑视世俗,不满现实,指斥人生,饮酒赋诗,纵情欢乐……深刻地反映了那整个一代初露头角的知识分子的情感、要求和向往:他们要求突破各种传统约束羁勒;他们渴望建功立业,猎取功名富贵,进入社会上层;他们抱负满怀,纵情欢乐,傲岸不驯,恣意反抗。而所有这些,又恰恰只有当他们这个阶级走上坡路,整个社会处于欣欣向荣并无束缚的历史时期才可能存在……盛唐艺术在这里奏出了最强音。痛快淋漓,天才极致,似乎没有任何约束,似乎毫无规范可循,一切都是冲可而出,随意创造,却都是这样的美妙奇异、层出不穷和不可思议……李白的天才作品确已达到了中国古代浪漫文学交响音诗的极峰。然而这个极峰,与文学上许多浪漫主义峰巅一样,它只是一个相当短促的时期,很快就转入另一个比较持续的现实典范阶段,那就是以杜甫为“诗圣”的另一种盛唐,其实那已不是盛唐之音了。

李泽厚《美的历程》)

12.请根据有关唐诗知识分析判断上述一首唐诗的作者是李白还是杜甫,并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为什么说“诗圣”杜甫已不是盛唐之音?请参照上文来回答。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楚有养狙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必部分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什一以自奉。或不给,则加鞭吹箠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

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寤。其夕,相与伺狙公之寝,破栅、毁柙,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郁离子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

1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必部分 众狙于庭(  )  (2)使老狙率以之 山中(  )

(3)言未既 (  )      (4)一旦有开 之(  )

15.“群狙皆畏苦之”应该译为(  )

 A.猴子们都害怕那苦差役 B.猴子们又怕又辛苦

 C.猴子们都怕艰苦的劳动 D.猴子们都又怕又怨恨他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这一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  )

 A.猴子天性顽劣,不可以与人同甘共苦

 B.统治阶级不劳而获、贪得无厌

 C.猴子不通人性,人对此不可认识不足

  D.压榨人民的人必然遭到人民的反抗

(五)阅读《鸟说》,回答问题。

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有声关关然者,即而视之,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巢大如盏,精密完固,细草盘结而成。鸟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掬,色明洁,娟皎可爱,不知其何鸟也。雏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每得食,辄栖于屋上,不即下。主人戏以手撼其巢,则下瞰而鸣,小撼之小鸣,大撼之即大鸣,手下,鸣乃已。他日,余从外来,见巢堕于地,觅二鸟及(鸟蛋),无有,问之,则某氏僮奴取以去。嗟乎!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鸣好也,奚不深山之适而茂林之栖,乃托身非所,见辱于人奴以死,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

18.《鸟说》的“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如学过的《_____》,这种文体的特点是_____

19.作者笔下的“鸟”十分可爱。试写出鸟“可爱”之要点并例证(不少于三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章用“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一句作结语,

(1)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修辞手法看,这句话是否属于反语?结合文章作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写作

2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只狐狸很想过河去吃葡萄园里甘美的葡萄。可是,如果直接淌过河去,肯定会弄湿美丽的尾巴;从上游的木桥过河,还得走很长很长的路;到河水干涸的时候再过去,又会误了葡萄成熟的季节。

它在河边踌躇徘徊、苦苦思索着。

就在这个时候,枪声响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