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民公仆的楷模

人民公仆的楷模

时间:2022-02-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他的言行举止是公仆精神的集中表现。汽车开过一站又一站,随行人员和乘客们都劝总理下车回去休息,周恩来却执意不肯。周恩来心急如焚,他火速召集国务院有关部门和解放军总参谋部人员,对抗震救灾工作作了紧急部署。第二天,在余震未息的的情况下,周恩来乘直升飞机赶往灾区,慰问群众,指导抗震救灾工作。1963年6月19日,周恩来第二次视察大庆。1965年7月的一天,周恩来视察喀什棉纺厂后,刚刚回到住所。

1.人民公仆的楷模——周恩来

周恩来——一个伟大而亲切的名字,永远印刻在中国人民心中。北陲南疆,到处是他永恒的足迹,到处是他朗朗的笑声;平野高原,无处不有他挺拔的身影,无处不有他动人的故事。他对人民爱得那样诚,人民对他爱得那样深。他是中国人民最忠实的公仆。他的言行举止是公仆精神的集中表现。

坐着公共汽车在北京城转了大半圈

1954年的一天下午5点半,周恩来把秘书何谦、卫士赵行杰叫到跟前说:“群众反映现在北京市公共汽车拥挤得厉害,上下班要在路上浪费一两个小时。今天咱们去乘公共汽车,了解一下情况,你们不要告诉保卫部门。”说着,就披上大衣,出了国务院北门,来到北京图书馆汽车站。等了一会儿,汽车来了,周恩来等群众都上去了,才最后上了车。车上果然很挤,周恩来往里走了几步,手握住拉手,站在了车厢中间。汽车开动了,人们在拥挤中顾不得东张西望,一直走了两三分钟,站在周恩来对面的一个乘客才大声叫起来:“哎呀!这不是周总理吗?”“周总理?!”车厢里顿时活跃起来,有的乘客急忙站起来让座,更多的乘客则是拼命向总理的身边挤拢。见此情景,周恩来挥动着一只手臂,高声劝大家:“请坐,请坐!别挤,别挤!大家不要动。”乘客们一再恳求周总理坐下,他却坚决不肯。一个乘客凑上前来,紧紧握住周恩来的手说:“总理,您这么忙,怎么还来坐公共汽车?”周恩来笑了笑说:“我也来体验一下你们的生活嘛!”接着,周恩来就这样手拉扶手站在车厢中间和乘客们攀谈起来,问他们是哪个单位的,住在什么地方,每天上下班需要多少时间。有的乘客光顾和总理说话了,竟忘了下车;有的乘客挤不到周恩来跟前,仍不甘心地踮起脚跟往前凑;新上车的乘客争着向总理打招呼,下车的乘客流着眼泪跟总理告别。汽车开过一站又一站,随行人员和乘客们都劝总理下车回去休息,周恩来却执意不肯。后来,他又下了公共汽车,登上无轨电车,绕着北京城转了大半圈。

回来后,周恩来很快将有关领导找来,召开专门会议,讨论和制定解决公共汽车拥挤问题的具体措施。

周恩来真是和人民群众心连心哪。

亲临灾区

1966年3月8日凌晨,河北省邢台地区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强烈地震。周恩来心急如焚,他火速召集国务院有关部门和解放军总参谋部人员,对抗震救灾工作作了紧急部署。第二天,在余震未息的的情况下,周恩来乘直升飞机赶往灾区,慰问群众,指导抗震救灾工作。飞机在灾区上空盘旋,周恩来焦急地说:“你们不了解我的心情,我是来看灾区人民的,你们老是在天上转什么呀!”

当周恩来迎着呼啸的寒风踏上了抖动的大地时,人们激动地呼喊着:“啊,周总理来了!”他们兴奋地跑着迎向周恩来,激动的泪水滚滚落下。

周恩来毅然冒着余震的危险,穿过一道道断壁残垣,挨家挨户地查询、慰问。他关切地问:煮米有没有锅?烧柴有没有灶?吃饭有没有碗?走着走着,周恩来忽然看见一座倒塌了的屋门口站着一个小女孩,就赶紧走过去,把小姑娘抱起来,深情地问:“你爸爸妈妈呢?”听到小姑娘说爸爸妈妈都在后,周恩来才放心地把她放下来,抚摸着孩子的头,对村干部说:“孩子是革命的接班人,要很好地照顾。一定要带好娃娃!”

3月22日,邢台又发生一次强烈的地震后,4月1日,在六七级大风刮起的滚滚黄尘中,周恩来来到了宁晋县东汪公社临时医院,慰问邢台地震中的伤病员。他一个铺一个铺地察看,亲手摸摸铺得厚不厚,亲眼看看伤员伤势重不重。他来到骨盆严重挫伤的老贫农贺全胜身边,紧紧地握住他的手,轻轻撩起被子,仔细观察伤情,贺全胜流着热泪,激动地说:“总理呀,是解放军把我救出来的您整天为我们操劳国家大事,工作是那么忙,还亲自来看我们,这可叫我们怎么报答您的恩情啊!”周恩来听后亲切地说:“为人民服务应该,解放军是为人民服务,我也是为人民服务。”就这样,年近七旬的周恩来一连慰问了140多名伤病员,当他来到第三大队时,大家担心他过分劳累,让他老人家到棚子里休息,而他却和群众站在一起,商谈起抗震救灾的大计,他鼓励大家自力更生,度过难关,重建家园。在何家寨从早上5点到晚上9点,他忙得一口饭也没吃,口渴了,就端起农民群众吃饭、喝水用的粗瓷大碗喝几口泥沙水。当大家劝他吃点饭时,他总是说:“不忙,不忙。”并叮嘱身边的同志说:“群众受了灾,已经很困难,不要再给他们添麻烦。”晚上,周恩来拒绝了去城里用饭的邀请,和战士们一同吃了家常的烙饼和炒白菜。

这就是人民好总理,他时刻想到的是人民群众,他用那颗滚烫的心温暖了灾区人民。

“工人的手最干净”

握手,是周恩来接触群众、联系群众的直接方法,也是周恩来坚持群众路线的特殊表现形式。他同别人握手不像有的人,轻轻一握就松开,而是非常认真,非常有力。正是周恩来的这双手,把他和人民群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

1956年5月6日,周恩来到太原钢厂视察。当他来到高炉现场时,27岁的2号高炉值班工人史悠国,一身煤尘来不及拍打,满手油污来不及擦洗,周恩来热情的手已经伸到他的面前。史悠国低头看看自己的双手,一时有些不好意思。周恩来笑着说:“小伙子,没关系,没关系,来!”说着,便紧握住史悠国的手,和他亲切地交谈起来。

1963年6月19日,周恩来第二次视察大庆。他一下火车,就立即改乘大客车直奔1203钻井队的井场。抵达后,他第一个下车,热情地与钻井工人们握手。在人群中,周恩来一眼认出了一年前见过的李清明,便大步走过去,紧紧握着小李的手高兴地说:“李清明同志,你好!”接着又健步登上高高的钻台,把手伸向每个当班的工人。柴油司机见周总理向自己走来,正要找东西擦手,周恩来却一把抓住他的手,有力地握住说:“不用擦,你们很辛苦,整天和油泥打交道,这正是你们的光荣啊!”

一次,周总理在东北一钢铁厂视察时,迎面遇到一个满身污垢满手油污的轧钢工人。他微笑着迎上去,要同这个工人握手。这位工人一看着急了,赶忙张开双手往身上擦。周恩来抢上去,紧紧地握住了那双手。这位工人很不好意思,连忙说:“总理,我这手太脏!”周恩来立即说:“不,工人的手最干净!”

1965年7月的一天,周恩来视察喀什棉纺厂后,刚刚回到住所。这时,外边来了3个年轻棉纺工人,因为白天视察时他们正在坚守工作岗位,没能见到总理,感到很遗憾。下了班,他们结伴赶来,想见见总理。周恩来立即高兴地说:“好啊!快让他们进来!”说着并走到门口招呼工人们进屋坐下。3个青年中有个叫于淑华的,干完活没洗手就赶来了。她见周总理把手伸过来,赶忙在身上擦手。周总理却笑着说:“没关系,没关系。你们的手不脏。”于淑华紧张的心情立刻消失了。在接下来的交谈中,周恩来向他们问寒问暖,感动得3个工人直流泪。

在周恩来的心目中,没有什么能比劳动人民更崇高的了。他非常喜欢同劳动人民握手。正是通过他温暖而有力的握手,充分表达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无比热爱。

春蚕到死丝方尽

“为人民服务”,是周恩来同志一生始终不渝、身体力行的最高准则。他总是对身边工作人员说:为人民服务就是要像春蚕那样吐出最后一根丝。

1972年5月,周恩来被确诊患了膀胱癌。虽然没人告诉过他,但凭着经验和直觉,他很清楚自己患了不治之症,时间不多了。从此,他更加忘我地投入工作,他要“抓紧时间多干些工作”,完成这生命中的最后拼搏。

1973年6月上旬的一天,周恩来已30多个小时没合眼了。夜里1点多钟,秘书提醒他:“总理,还有14分钟。”他应了一声,说:“你们做准备,我刮个胡子。”原来,还有外事活动在等着他。此时,他的身体已很虚弱,从座椅上起身都非常吃力,他身体晃了晃才站稳,接着独自向卫生间走去。

因为周恩来一连工作到这么晚还没吃饭,卫士和秘书就去通知备饭和备车。一切准备就绪,周恩来还没露面。顿时,屋内外一片忙乱,大家都在询问:“总理呢?谁见总理了?”

这里,有人猛地想起:“哎呀,总理不是说要刮胡子吗?”

几个人赶紧到卫生间去找。一推门,只见周恩来左手拎着一条毛巾,右手握着沾满肥皂沫和胡子茬的刮脸刀,靠在镜子前睡着了。他的脸显得那么瘦削,那样疲倦。这几个同志看着疲惫的总理,止不住的泪水夺眶而出,可谁也没有动一动,他们知道总理太累了。让他歇一会吧,哪怕是一小会儿。突然,周恩来腿一打弯差点摔倒,卫士抢前一步扶住了他。

周恩来睁开双眼,吃了一惊,他连忙用毛巾擦去脸上的肥皂沫,揉着眼睛说:“糟糕,我怎么睡着了呢?”他匆匆看了一下手表,急忙向外走,嘴里不停地自责:“迟到了,迟到了,这次怪我。”

卫士赶上来说:“总理,吃碗面条吧,给您准备好了。”

周恩来叹息一声,小声说:“不吃了。你帮我想想法子,看能不能买两块咖啡糖?”

卫士赶紧出去找。他知道总理要咖啡糖是要用来提神的。他找来两块糖递给周恩来。

剥糖纸时,周恩来的手指颤抖着,差点把糖块掉到地上。他迅速把糖块塞进嘴里,在一边的卫士看了眼圈又红了。

这次外事活动,是与越南总理范文同会谈。由于越方不断提出各种要求,会谈进行得十分艰难。周恩来不停地喝茶,却总提不起极度疲惫的精神。他吩咐卫士:“给我送条湿毛巾。”

湿毛巾送来了,周恩来用力地在额头上和眼窝上擦拭和按摩。

没过十分钟,周恩来又向服务员暗示要毛巾,毛巾拿来后,周恩来小声嘱咐:“要热的,热一点。”

连续几次以后,服务员下来说:“总理要烫毛巾。”于是两名服务员就开始用滚开的水为周恩来涮毛巾。

周恩来边听范文同讲话,边用这热气灼人的毛巾按在眼窝、额头、脸颊上。

会谈从夜里两点开始,直到旭日东升才结束。周恩来在以顽强的毅力支撑着病体,一旁的服务员们看着心里非常明白。待会谈结束后,她们伤心地哭了。

周恩来的工作日历对他在身染重病后忘我工作有着最真实的记录:1974年1月1日至6月1日(从这天开始周恩来开始住进医院动手术),139天中,从起床到睡眠止,周恩来日工作12小时至14小时的有九天;日工作14小时至18小时的有74天;日工作超过18小时的有38天,日工作24小时的五天;连续工作近30小时的有一次。其余一些天的工作日历上,只记着休息、办公,没注明办公时间多久。

从这些日历的记载上,人们可以看到,在这139天中,76岁的周恩来抱病连续工作18至24小时之间的日子占31.6%。其中有些天是连续工作几乎没有间断的。比如,2月9日,周恩来工作了20小时,10日起床后一直工作到12日凌晨4点45分。3月6日,办公12小时后,体力不支,躺在床上批阅文件又达9个半小时。3月11日住进医院检查病情,15日下午出院回家,立即躺在床上看了4个小时文件。第二天工作了近18小时。还有5月6日,周恩来工作了18小时,只睡了40分钟就被叫醒去钓鱼台。之后,只休息了3个多小时,就一直工作到8日凌晨4点半。

这时候的周恩来,病情已相当严重,每天大量便血,多的时候达到上百毫升。

有一次,他出去开会,回到西花厅后,半天站不起身。最后,还是卫士把他扶出车。从下车地点到他的办公室只有30多米的路,可他自己已无法走完,只好由卫士架着他走。

他的身子软得直往下坠,不得不对卫士说:“我太疲乏,让我喘息一下。”喘息片刻之后,他说:“好了,我们走。”

卫士要扶他回卧室,他坚决不肯,挣扎着说:“到办公室”,“去办公室。”

卫士哭着说:“总理,求求你了,休息休息吧,恢复一下体力。”

周恩来一句一喘地说:“你叫我什么?总理。我是这个国家全体人民的总理啊,现在国家这个样子我不管谁管?我怎么休息得了啊?”

就这样,周恩来又回到办公桌前,在卫士帮助下套上袖套,在椅子上坐下来……

1974年6月1日,周恩来要去住院了。他整理好办公桌上的文件,摘下袖套,放在桌面上抚平……突然,他的眼圈红了,他迅速扭头避开人们的目光。

从此,周恩来不得不离开他工作了25年的西花厅,离开他的办公室,再也没有回来……

住院后,也就是从74年6月1日起,他动手术14次,同人谈话233次,会见外宾63次,参加会议40余次。

1976年1月8日上午9时57分,周恩来那颗为了人民而跳动的心脏停止了跳动。逝世前夕他对身边的医生说:“你去照顾其他同志吧,我这里没事了。”我们的好总理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想的仍是别人,心中唯独没有他自己。

永久的怀念

公元1976年1月8日,一代伟人,中华民族的骄傲——周恩来同志,因患癌症于北京逝世。这震惊世界的噩耗通过电波传出之后,整个人类的活动一时间似乎都停止了。留给人们的是无边的哀痛,难言的悲伤。

周恩来是新中国的首任总理。他把自己的一切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人民,献给了共产主义的壮丽事业。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共产党人,是一个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实公仆。

周总理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为了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利益,忘我地、不知疲倦地拼搏、奋斗和工作,是全世界公认的“一生以四分之三的时间每天从事18小时工作的人”。他日理万机、昼夜操劳,以精力充沛著称于世,被誉为“东方钢人”。即使在古稀之年、身患癌症之后,他依然满怀对党和对人民的耿耿忠心,夜以继日地投入工作。1974年3月26日,从下午3时起一直到第二天下午2时,周总理工作了整整23个小时!孰知此时的他已是76岁高龄,绝症缠身!

周总理的一生是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一生,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几十年如一日,始终保持着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本色:他吃饭不掉一粒米,不浪费一杯茶,吃过的菜汤也要倒上水喝掉;他的一套睡衣和睡裤,破了补,补了穿,穿了20多年;他是新中国的总理,代表着中国和共产党人的形象,而他的白色衬衣却是补丁连补丁,只有衣领和袖口始终保持着崭新的“风度”;周恩来似乎“会吃”,更会指导炊事员烧几样令外宾称赞的好菜,可是他日常的生活标准却极其严格,只有两菜一汤,而且多半是素菜,每周至少还要吃一次粗粮。

周总理是廉洁奉公的楷模,办事情向来公私分明。他因工作需要看戏、去公园,都是自己花钱买票;到外地视察参观,一律在食堂就餐,每次都嘱咐工作人员按规定标准交钱交粮票;他接见外宾途中绕道去理发,也要把绕道作为自己的私事交车费;向外国友人赠送礼品,凡是以他个人名义赠送,总是要掏自己的腰包,决不允许动用国家的一分钱;他指示工作人员到北京外语学院学生食堂补交5分钱饭费的事,更是在人民群众中传为佳话。

周恩来作为人民的总理,是那样地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他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和人民心心相印,树立了一代人民公仆的伟大风范。他长期身居高位,却那样地谦虚谨慎、虚怀若谷、光明磊落、襟怀坦荡,而从不居功自傲,是一个“从不希望为他自己树立纪念碑的人”,却由此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铸成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

周恩来,中国人民伟大而忠诚的儿子,离开了他深爱的祖国,离开了他挚爱的人民。他把自己的一生全部奉献给了为之奋斗的事业,也将自己的骨灰送还给了养育他的大地和江河!

斗转星移功不朽,千秋万代共瞻仰。

周恩来永远与大地同在,与江河共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