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过马路的小鸭带来的心灵颤动

过马路的小鸭带来的心灵颤动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标实验教材必修三“表达交流”部分设置的第一个专题是“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静心玩味很有意思,觉得和这次作文专题能深入浅出的联系起来,觉得提供给学生,在他们大笑之后很有挖掘的前景。至此,这个专题的设计与目标趋于明朗: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先,继而把抽象的书本理论变成生动的学习活动,将想、说、写和谐结合起来。

过马路的小鸭带来的心灵颤动

——“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作文教学案例

杨占西

案例前的考虑:激发学生兴趣

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标实验教材必修三“表达交流”部分设置的第一个专题是“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在研读了“话题探究”、“写法借鉴”、“写作练习”内容后,我很沮丧的感觉到,学生很可能对书本上陈旧的材料和乏味的道理难以产生多少兴趣。正好我在网络上看到一组貌似无厘头式的配图搞笑帖子,最初是某大学哲学系一个学生原创,后期不少网络写手不断演绎而广泛流传于网络论坛上。静心玩味很有意思,觉得和这次作文专题能深入浅出的联系起来,觉得提供给学生,在他们大笑之后很有挖掘的前景。至此,这个专题的设计与目标趋于明朗: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先,继而把抽象的书本理论变成生动的学习活动,将想、说、写和谐结合起来。2.千篇一律,千文一面是当前学生作文的普遍现象,怎样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构思立意,打开思路,拓宽主题,立意出新,是本节教学的又一目标。3.再深远些,冲击学生思维定势,以多角度构思立意训练开启创造闸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品质和能力。

案例描述:课堂的几个片段

一、情境创设

1.引入

投影仪展示图片,学生观察,对图片进行说明(学生描述过程及内容略)

img41

2.要求学生试着多角度评论这件事

(过程概述:学生思路不开阔,评论缺新意,典型的集体失语症表现)

3.投影仪展示:教师演绎了的网络BBS上的内容。

达尔文:小鸭不再栖居于水里而过马路,这是合理的进化方向。

爱因斯坦:究竟是鸭过马路,或是马路过鸭,取决于你的参考坐标。

拿破仑:不想过马路的小鸭不是好鸭。

柏拉图:为了追求更高的善。

马克斯:历史的必然性。

伊比鸠鲁:为了享乐。

阿姆斯特朗:对这只鸭来说只是一小步,对所有鸭来说却是一大步。

农夫山泉:马路那边的池塘里有更好的泉水注入。

钱钟书:马路这边的小鸭想冲过去,马路那边的小鸭想冲过来。

生物老师:肯定是鸭的内分泌出了问题。

数学老师:它们又证明了直线的距离比曲线短。

化学老师:禽流感病毒逼近,所以换环境。

(……课堂充满笑声,气氛活跃)

4.问题:你们猜猜,作为语文老师的我怎么想?

学生七嘴八舌跃跃欲试。

教师:“我自己的想法后面告诉大家,先听你们的看法,如果就此图片立意成文的话,可以从那些角度入手确立观点?

二、自主探究,自由发言

生1:鸭妈妈是个不负责任的妈妈。没走人行道。置孩子于危险之境。

师:观察了路面情况。角度与母爱有关……

生2:鸭妈妈是个好妈妈,锻炼孩子怎样从容面对危险,走过坎坷人生。

生3: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生4:这条路凶多吉少。

师: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这观点是否陈旧?

生:走自己的路,也要听听别人的说法!

师:大家感觉这观点怎样?

生:有新意了!

师:走自己的路,为什么要听别人的说法?

生:……(讨论中表现出辨正思考的因素)

生1:写母爱也未尝不可,就怕写不出新意。

生2:可以写怎样的母爱才是好的,对的。

师:什么叫好?什么是对?

生:真正的母爱能引导孩子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培养孩子挫败坎坷的品质……

师:现实中母爱的误区有观察思考吗?

生:……(学生联系自身,“声讨”现实生活中母爱的误区,教师引导)

生1:我注意到鸭妈妈自信甚至傲慢,浑然不知危险就在眼前。

师:他观察更仔细了。实际上,在网络上,贴图旁还有文字,大家来欣赏一下:

携儿带女路上过,车水马龙奈我何,世上多少纷扰事,身自不乱心如歌。

生:很有禅意

师:什么是禅意?

生:我记得一个故事:一个小和尚去菜场买菜,路过另一个寺庙门前,该寺庙有个小和尚出来,拦住了去路。

“你到哪里去?”小和尚问道。

“脚到哪里,我到哪里!”买菜的小和尚回答道。

禅意好像是率性而为,一切随缘的意思?

师:故事有意思,你认为的禅意是这样啊,你能否再想想,或者查资料后和大家再交流?禅意境界我也很向往……

师:大家目光都集中在小鸭身上,我们能不能从其他方面入手?你们看,图片上那人,那车,那路,那事件,请大家继续想像,或者联想到些什么?

生1:这司机蛮有爱心的。

生2:一个温馨的场景。我想到人和动物应该和谐共存。

生3:这个世界属于人类和所有动植物。

生4:这鸭子搁中国,早被车碾过去了。那是哪国家的?

师:美国马里兰州。你意思是在中国就不可能是这样的结果?为什么?

生3:在中国不好说。

师:为什么?你对国人有偏见吗?

生:这是国民素质的问题。社会文明程度的问题。

师:你意思是国人的素质以及我们社会文明程度不如图片上表现出来的?你要说服人得拿出证据啊?不过你的思考很深刻。如果真如你所说,我们国人该怎么办……现在大家再看这图片有什么感觉?

生:很有深意。小中见大。

生:即使不是中国,如果是救护车,救火车,执行紧急任务的警车,碾过去就碾过去,人毕竟是人嘛。人高贵,搁我就会冲过去。

师:你想到了特殊情形,特殊条件。你认为人的利益高于一切?大家怎么想?

生:人是万物之灵,当然一旦涉及到人的利益,其他可以不顾。

师:你觉得现实如此吗?一种批判社会的态度还是你的观点?

生:我想到人为了自己利益破坏环境的问题。

师:思路更开阔了,可写的范围拓展开了。就怕切入角度太大,就怕写不出新意。能不能大处着眼,小处入手?

生3:我想到眼下正在蔓延的禽流感。高速公路那边的大新乡正戒严呐。为了人的利益,成千上万的鸡被烧埋。可怜。

师:很好。能紧密联系现实。

生4:禽流感爆发,多少无辜的鸡被人杀戮啊,我要写《鸡的呐喊》。

师:为生命呐喊?很好的创意。

生5:我写动物园关在笼子里的猴子。揣摩其心态,矛头指向人类的虐待动物行为。

师:角度小了,组织材料方向具体了,建议你考虑一下表现手法,这文章值得期待。

生:我想起一个材料——有个民工的三轮车轧死了贵妇宠物狗,被主人呵斥要求给狗下跪以及厚葬的事。

师:你联想的事我也有了解。大家想想这事说明什么问题?

生1:人的尊严输给了狗的尊严。

生2:狗仗人势,是贫穷遭遇权势问题。

生3:准确说,是弱势群体面对金钱时候的可悲境遇。

生4:我在想,人格的尊严与金钱权势的关系。

生5:可以写人的不平等。

师:大家讨论越接近问题的本质了。你所说的不平等究竟指什么不平等?身份?地位?还是生命价值?人格的价值?这问题很有价值,请继续思考。

生6:我联想起山西沁源21名师生公路晨跑被撞身亡的事件。

师:嗯,沉重的话题,最近报刊网络都在关注。你想从哪个角度写?

生6:没想好……

生1:要我写,小角度的,就写奋不顾身推开学生而身亡的教师……

师:这是让教师们感到欣慰的角度。不过能写出新意吗?

生:2……要避开学校日常学习生活的材料,用些不常用的细节材料。

师:(点头)肯定能写出新意来。

生6:从社会批判的角度好像更好些。

生7:这角度太大了……

师:你能否把角度缩小一些?

生7:我想想……比如批判教育体制……比如批判政府部门……

师:大家觉得这角度怎样?

生1:还是太大……

生2:学生苦。起早贪黑的。活得很累。

生3:教育行政部门安排的作息制度不科学。

生4:那所学校连像样的操场也没有,地方政府不重视教育。可以考虑写写社会腐败的问题。

师:你考虑到了这些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很好的思考。

师:山西这件事令人痛心,引起了全社会反思。其影响深远。建议要以此为文的同学搜集一下报刊网络上的报道和评论引以为参考。

……

师:最初我问过大家,面对这副图片我的想法是什么,还记得吗?我的想法已经包含在你们的思考中了……并且,我最初的想法在大家的交流讨论中得到丰富,有很多感动(过渡到下一环节)。

三、师生共同总结

我们依托一张小小图片展开联想与想像的练习,展现了联想与想像在多角度立意与构思方面的作用。大家的潜力很大,思维活跃,不少闪亮的火花很激励人。我们来一块明确几个关键概念。联想思维是人们在头脑中把一事物与另一事物联系起来,将关于一事物的思想或表象,推移到另一事物上去的一种思维方法,并由此形成创造构想和方案。

对已有形象进行加工制作成为新的形象的过程,就叫想像。

多角度思考:人们在拍照时,都十分注意选择一个好的角度。拿拍摄人像来说,可以正面拍,可以侧面拍,可以俯拍,也可以仰拍……而选择一个配有背景的好角度,拍出人物某种神采,这对摄影者来说,至关重要。

——所谓多角度思考,是指从思维的各个层次和侧面对问题进行多方位、多因素、多变量的系统思考。

为什么要多角度思考?要看清一个事物,得从各种不同角度来看:看正面,还要看反面;看现象,还要看本质;看现在,还要看历史;看这种条件下的表现,还要看那种条件下的表现……等等,这样才能把一个事物看透,避免片面性。同样的道理,对一个事物或问题进行议论时,也应从各种不同角度进行议论,才能议论深透。

怎样多角度构思?

最佳写作角度注意两点:首先,角度要小。选择的角度太大,必然涉及面广,就容易面面俱到,泛泛而谈。角度小,集中一点,走笔成文,效果就好。其次,角度要新。避俗就新,即避开雷同的思路,求得新思路;推陈出新,即除去陈旧的形象,创造新颖的形象。

板书:选角度

自然界——有形物质无形事情……自身生活辐射——家庭、学校、社会阅读积累——古今中外

四学生分组交流,巩固前一环节成果

师:前面大家的思考与交流很热烈,那些针锋相对的观点很有价值。但由于时间关系,很多问题只是提出来没能达成共识,现在请同学们四人一组,就前面大家所谈的某些问题、某些观点,选取你感兴趣的一两个认真思考,相互交流一下,然后集体构思,补充修整,完成一篇作文提纲,小组指定好发言同学,准备全班交流。(学生小组交流,思考,动笔;教师巡视。10分钟后交流)

师:现在请大家停笔。谁愿意第一个发言,把你的写作思路拿出来让同学们分享?(过程略)

案例反思

新课标要求通过写作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我感觉切入问题很关键。怎样创设情景、怎样切入才能使学生放开手脚、抛开那些框框,用来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追求真情,是我们打破传统僵化模式、开创新局面首要考虑的问题。如此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写作热情,使学生进入我手写我心、表达真情实感的愉快的创作境界。

本节课的训练重点是多角度立意,谋求立意的深刻性、新颖性为近期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围绕这个中心,课堂教学设计了三个环节:创设情境,引导训练;依题发散,实施训练;构思作文,延伸训练。第二个环节设置为整节课的重心。

由此我在想,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要尽可能减少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与写作空间。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思考,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提倡相互交流的习惯,对自己的思路和文章进行反思,主动吸纳、辩证分析他人的意见,乐于展示和评价各自的写作成果。这样的作文练习才能触动学生心灵,才能对学生的知、情、意等方面的产生有益且深远的影响。

这节课我所追求的“语文味”很有体现,比较欣慰。课堂一定程度呈现出和谐的、动态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境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很大程度得以舒展,他们对材料的理解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在课内相互碰撞、相互交流,教师预计的价值取向与学生个性体验达到比较充分的统一。

本课参加完校优质课竞赛后,自治区教研室李老师进行了深入中肯的分析与评价,我认识到明显的不足有以下几点:

其一,借助图片,教师激发引导出学生很多问题、观点,让他们自己在课内讨论,尤其还会在课后去深入思考领悟,但引申到对人类自我中心问题的反思时,教师没有及时抓住时机展开讨论,进而引导学生审视自我,反省世界观,触动各自的人生观。非常遗憾。其二,思想品质以及人格方面的影响不错,但作文技巧方面的内容提示比较生硬,没能很好的糅合在学生讨论的环节里面。其三,文章生成的环节值得期待,却没有留出时间好好展示思维成果。仅仅展示交流的两组同学的作文提纲,没有所侧重的展开了进行集体讨论与修改,用来巩固前面的讨论成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