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研究魏书生,走进新课程

研究魏书生,走进新课程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魏书生老师独特的教学方法,曾经给了千百万教育工作者以震撼心灵的感染与启迪,令人佩服无比;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也曾使我们心悦诚服、浮想联翩。因此,当我们走进新课程时,就应该有魏书生老师这样的精神储备,才能有可能让新课程真正发挥出“新”的异彩来。魏书生的确做出了卓越的成就,成了名人,然而或许又正是因为成就卓著的名人效应,又使得一些人在魏书生面前望而生畏,迈不开步子或不敢迈步。

研究魏书生,走进新课程

——重读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

王 晓

魏书生老师独特的教学方法,曾经给了千百万教育工作者以震撼心灵的感染与启迪,令人佩服无比;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也曾使我们心悦诚服、浮想联翩。是啊,一位普普通通的教育工作者,用他自己坚实的脚步与晶莹的汗珠,生动地描述了人民教育事业的恢弘、神圣、伟大、壮丽。而今,当新课程已疾步向我们走来,急需我们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去适应这场革命性的教学实践活动时,更使我们觉得魏书生老师当年教育教学观念的前瞻性,此时,当我们再次打开他的《班主任工作漫谈》,就会发现,本书中有许多问题与新课程理念是那样的贴近,尤其是要做好当今的班主任工作,就更应该从这本书中去汲取有机的营养。

一、学习魏书生就要研究魏书生

魏书生为什么能在普普通通的教学岗位上做出如此令千万人敬仰的成就,为什么能把令人望而生“畏”的班主任工作做得如此令人叹为观止,他做好这些工作的方法又为什么会如此精当合理而色彩纷呈,这不能不是我们探究的一个首要问题。所以我觉得,学习魏书生,首先要从透彻地了解他的工作实践,深入地分析研究他的思维与思想方法上入手,才能真正有所收益,有所前进,有所发展。

拿班主任工作来讲,用魏书生自己的话讲:“我属于愿意当班主任的那类老师,我总觉得,做教师不当班主任,那真是失去了增长自己能力的机会,吃了大亏!”这普普通通实实在在的话,绝非高调,绝非造作,因为确实谁都不想真吃亏。问题在于我们怎样认识这个“亏”,魏书生则把眼光盯在了“增长自己的能力上”,这就是高人一等的认识角度,是站在人生价值高度的认识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过程。仅仅从这一句话上,我们不仅看到了他的思想方法,更看到了他的胸怀、人品、追求。虽然他与我们是站在同样一个讲台上,但他的立足点高,真正有那种“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改革家的事业心与气魄。教师的工作,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这句话我们也曾无数次地听到过,或许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下也曾为这句话而激动过,但在大部分的时间与空间中,又何曾不认为这仅仅是一句艺术化的台词呢?而魏书生却是真正把这句话分解落实了。他站在班主任的岗位上,纵观的却是学生的“人生筋骨的成长”,“人生意志品质的形成”,“人生喜怒哀乐感情的最丰富”,“人生智力才能的发展”,“人生的变化万千”,“一个人今后命运的决定”,一句话,他是为学生的终生发展着眼的。所以,他才会把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看作是“带领学生跨向理想彼岸的一座长长的桥”;看成是“载着学生越过江河湖海奔向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高山、平原、乡村、城镇的一条挺长的船”;看成是“一个大家庭”,“一个小社会”;才会把自己的事业看作是一个“在学生广阔的心灵世界中播种耕耘的职业”;也才能以极宽广的胸怀、极充沛的经历、极火热的激情、极执著的追求,去乐观的进行艰苦的创造性地实践与开拓,去“为前进寻找条件而不为后退拼凑理由”。

试想,有如此丰富的思想“厚积”,怎会不发出灿烂多姿的人生色彩呢?这如此烈焰熊熊的进取意志,又怎能是所谓辛苦、劳累、麻烦、委屈的羁绊,所能阻挡得了的呢?因此,当我们走进新课程时,就应该有魏书生老师这样的精神储备,才能有可能让新课程真正发挥出“新”的异彩来。

二、学习魏书生关键要在改变自我上下工夫

魏书生的确做出了卓越的成就,成了名人,然而或许又正是因为成就卓著的名人效应,又使得一些人在魏书生面前望而生畏,迈不开步子或不敢迈步。甚至有的同志哀叹道:“人家魏书生是处在什么环境中?重点中学,学生素质好,哪像我们(工矿、农村)学校,“土八路”怎能与“正规军”相比。其实这正如魏书生同志谈的,是一种不能改变自我或不愿改变自我的表现。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名人之所以是名人,就是因为我们是跪着看人家的”,这句话形象地道出了我们中的一些同志甘居现状,不思进取的心理现实。细想一下魏书生的今天,盘锦实验中学的今天,是一朝一夕的工夫得来的吗?是客观条件环境的自然改观吗?他们不也同样是从当初那远不如我们今天的基础上,靠踏踏实实的劳作得来的吗?魏书生有一句很好的话“要为前进寻找条件,不为后退拼凑理由”,这就恰恰涵盖了他自己的成就与盘锦实验中学的今天的成长发展历程。可见,一个教师,一个学校,要想有所成就,有所飞跃,就必须敢于改变自我。当然,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不轻松。这个改变自我,涉及认识观念、意志品质、思想方法、工作方法,甚至是生活习惯、起居常规、与衣着情态,或许会有脱胎换骨的艰辛,但这毕竟是成功就的基石,是包括魏书生在内的任何一个成功的个人与团体的体验。魏书生能做得很好的事情,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或不敢去试一试,做一做呢?而今,时代已经为我们展示了新的天地与环境,我们就决不该仍沉浸在那封闭狭窄的“平静”的小圈子里,只有走出这个小圈子,刻苦地从改变自己做起,使之适应改革的新环境,才能创造出新课程美好的新明天。

三、学习魏书生要学真工夫,不可东施效颦

魏书生老师以自己脚踏实地的教学实践,创造性地摸索出了一条具有自己独特风格且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这是他努力改变自我的成功结果,的确是令人耳目一新的成就。我们作为魏书生的同行,学习借鉴他的一些具体措施与做法,对改变我们自己与改进我们的工作,其受益是匪浅的。但是无论任何一种好的方法,都有着他之所以能够有效的背景条件,有着他的合理性赖以展示的环境、过程与科学依据,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魏老师的工作方法上,要认真地研究分析了解魏老师工作与教学方法的全过程,找到找准他这些工作方法的真正有理性与科学性,结合我们的实际,像魏老师那样去创造性地开展我们的工作。否则,就会陷入断章取义,抓了芝麻、丢了西瓜的盲目中去,也使我们自己落到无所适从的境地。例如,有些同志听说魏老师不给同学改作文,魏老师让学生自己讲课。于是也就不给同学改作文,不进课堂上课。这其实是对魏老师工作方法的歪曲、亵渎,是极不严肃认真的失职行为。这些同志管中窥豹,只看到了魏老师不亲自“改”或不亲自“上”,没有深入分析认识其原因、背景和科学性,更抛开了魏老师为此而付出的培养学生独立、自主、探索能力的大量基础工作这个前提,只是机械地去模仿。如同只看到了第三个饼子能吃饱人而不顾前两个饼子的坚实铺垫作用,这样的学法,其本身就是一种极不负责的态度,也是根本学不到魏老师真功夫的。所以,学习魏书生老师,首先要抱定一种虔诚认真的负责态度,对自己,对别人,对事业都要有一种责任感。一句话,要用魏书生的敬业精神去学魏书生的工作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工作落到实处,才能使我们真正走进新课程,否则,那只能是东施效颦。

四、学习魏书生,要联系实际创造性地工作

我们学习魏老师,主要是学他的敬业精神、育人方法。这是因为我们的事业是动态的,我们的教育对象又是活的,这里就有个联系实际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固然好,但若不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那也是一纸空文。毛泽东的了不起之处,就在于他把这个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了,创造性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这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方针,才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否则,若硬是机械的走以“夺取中心城市”来辐射全国的别人走过的程式化的老路,那我们可能不会有今天。小平同志若不大胆的提出改革开放,改计划经济为商品经济,那我们则也不会有今天的发展。所以,我觉得,我们学习魏书生,是朝着为书生的方向走,而绝不等于踩着魏书生的脚印走。譬如魏书生带领他的学生坚持常年练习气功,要求他的学生做桌罩。我们应该看到这是他旨在培养同学们健康、整洁、文明的集体划一的意识,而不一定非要不顾实际情况的去机械模仿、照抄。应该像魏书生一样,做一个这方面的有心人,针对本校、本班学生地域等条件,去寻求一种或几种适合自己情况的方法与形式来达到同样的目的,甚至可以创造出更好的方法与形式。而魏书生的成功之处,也正是在于他敢于变革,不仅在变革中升华了自己,也在变革中改变了环境。他自己正是遵循着“条条大陆通罗马”和“一个问题有一百种解法”的变革原则而从事改革实践的。所以,魏书生自己也在他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中这样讲:“我写的是一部记录自己怎么做的书,不是告诉人家怎么做的书”透过这句坦诚的肺腑之言,我想我们都一定会悟出这位著名教育家的宽广磊落胸怀与高远博大的希冀的。或许,我们谁都绝不可能成为第二个魏书生,但我们却有希望成为张书生,王书生,李书生,赵书生。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在自己所认准的这条路上做下去,像魏书生那样在这片“广阔的心灵世界去播种耕耘”,我们的事业就一定会光辉灿烂,魏书生,这颗傲然怒放的教苑之花,就一定会引来新课程改革万紫千红的明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