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悟人生·铸师魂·育新人

悟人生·铸师魂·育新人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素质教育”这一话题从最初提出到实施至今已很有些年月了。好在今天,这篇东西并不要我来论“素质教育”,否则真不知如何论下去。从一个普通青年教师,成长为教学成熟、经验丰富的中学英语特级教师。我之所以成为教师,绝非本意。教师这个职业是教育人的职业,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坚实教师的文化功底,必须得到高度重视。

悟人生·铸师魂·育新人——我与素质教育

载2002.2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局《特级教师话教育改革》

“素质教育”这一话题从最初提出到实施至今已很有些年月了。按说不该再提“什么是素质教育”这样幼稚的问题了。但不知是我孤陋寡闻,还是麻木不仁的缘故,对此总是雾里看花,不得要领。要能找到一个合理的、确切的、科学的概括还真的不容易。面对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时风,真是感慨万千。好在今天,这篇东西并不要我来论“素质教育”,否则真不知如何论下去。

我还是结合自己三十余年的教学实践从立身处世到如何当教师、教学生谈起吧。

(一)

我是文革前毕业的末代大学生。那时离校时连毕业文凭都没有(还是几年后补发的)。匆匆安排到江苏徐州农村劳动锻炼,接受再教育。刚跨入七十年代的徐海大地,还一片混乱。我在武斗的枪声中走出徐州火车站,又迅速地下到了农村。那是一块无法形容的贫瘠土地,大概比查文红老师在安徽魏庙小学所工作的地方还要穷得多。劳动锻炼两年之后分配到一个用土墙围起来的极其简陋的公社中学教英语,一干就是五年。但说来大家可能不信,我至今对那个烧饭用牛粪,照明用煤油,山芋当主食,出门尽是山的地方依然留恋万分。为什么?因为就是在那几年里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撼,得到了净化。当地老乡虽因贫穷而愚昧落后,甚至有点彪悍,但心地善良,勤劳朴实,豪爽大度。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我领悟到与人为善,勤奋刻苦是做人的本分;脚踏实地,求真务实是生活的准则;逆境拼搏,求新创新是改变生活,重写人生的唯一途径。正是这艰苦的环境,考验了我的毅力,磨炼了我的意志,奠定了我日后几十年的人生轨迹。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说,艰苦和磨难是激励人、锻炼人和教育人的好老师。

之后,我调回了自己的家乡无锡,在一所城乡结合,有近百年历史的著名农村中学工作了二十多年。这学校因其历史悠久,而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教育传统,也因其历史悠久,众多治学严谨,学识渊博的教育界前辈保持下来的良好教风使我得益无穷。开始时,学校刚从文革浩劫中过来,一切百废待兴。我与我的领导、同事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从恢复县重点中学到重新确认为省重点中学,最后一跃成为省内为数不多的国家级重点中学之一。学校面积从原来的不足五十亩,扩大到现有的一百五十余亩。委实是一所教学设施齐全,教学理念领先,教学管理科学,充满了现代气息的中国农村一流学校展现在眼前。我作为创业者之一,曾为此感到自豪和满意。在这里我洒下了自己辛勤的汗水,也创造了自己事业的辉煌,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年华。从一个普通青年教师,成长为教学成熟、经验丰富的中学英语特级教师。这时候,我的感悟很多。但就人生而言,我切身体验到,人是应该有点精神的。这精神就是事业心和责任心。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为这种精神唱赞歌。面对落后和困难光有抱怨和牢骚能把落后改变,把困难克服吗?面对机遇和挑战能缩手缩脚,不敢应战,眼睁睁看着发展机遇擦肩而过吗?显然都是不行的。我很欣赏这样一句话:有作为才能有地位,有地位才有更大作为。无论对一个单位还是对个人来说,这句话都很有哲理。

(二)

我之所以成为教师,绝非本意。我的大学生活是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前称上海外国语学院)度过的。那不是一所培养师资,尤其不是培养中学教师的高等学府。但在三十多年前,大学毕业后能当上中学教师已是万幸了。说起来,又得感谢我初为人师时的那所公社中学。是在那里,我看到了一个老师的责任和价值。那里的学生大都是山区农民的子女,其贫寒的家境无时不在影响着读书的情绪和学习效果。经常有学生中途辍学,原因是家里拿不出钱供子女读书。每每上门家访,我常被那不忍目睹的窘境难过得落泪。我想,这些孩子如果不读书,日后岂不是同自己的祖辈、父辈一样,一生在穷乡僻壤中自生自灭,永无出头之日?当他们叫我一声费老师时,我真的感到了一种责任,于是我一个又一个把他们动员回校,尽我所能教他们当时并不吃香的基础英语A、B、C。我这样说,并不是想与查文红老师的崇高品质比高低。而是在那种特定的环境下,潜意识中的一种朴素情怀使然。我想在座的任何一位老师,当你身历其境时,都会这样做的。这就是我对做老师的第一认识——爱生。不管什么样的学生,无论贫富,不分成绩好坏,只要是你任教的都得一视同仁。经过你的教育,一年、两年或三年之后,都在原有基础上有进步、有提高,你这才对得起“教师”这个称号。

爱生和敬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热爱学生必然也必须热爱自己的岗位

我一生工作过的几所中学都有我打心眼里敬佩的老师。我敬佩的是他们始终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在平凡中找到生活的乐趣。有不少都是一辈子在一所学校任教,“从一而终”,无怨无悔。他们因此而成了学校的脊梁和学校传统的代表。在他们身上大都体现了一种职业就是事业,事业高于一切的美德。一所学校多一些这样的教师就是多一份财富,多一份底蕴。学校不同于别的单位,它不能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否则就形不成传统,形不成教学特色。因为传统和特色是要靠积淀和积累的。

因此,我想爱生和敬业是作为教师必备的两大基本素质。

另外,说到教师素质,现在人们谈得比较多的或者认识比较一致的是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有扎实的教学功底,有过硬的驾驭课堂教学的本领,能熟练运用现代教学媒体,要不断更新知识体系,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会学生以本领等等。这些,无疑都很重要,不可或缺。但我感到好像还缺少点什么。想来想去,还有两样不能忽视。

一是文化底蕴。现在教育第一线的老师,年纪六十岁以上的不多了。像我这样五十六、七的,细说起来,年轻时大都没有受过严格而完整的高等教育,我们这一代是大学毕业生中的处理品。后来是工农兵大学生有一批,再往后是恢复高考后一批大龄大学生,再后来渐趋正常。但读师范的,不是我说话刻薄,大都是对报考理工医农感到希望渺茫,把握不大的那部分中不溜秋的人。师范专业所读的内容对文化素养要求不高,对汉语水平也重视不够(中文、新闻等专业除外),参加工作后更无暇顾及这方面的修养了。于是,我发觉老师的板书不规范了,错别字多了,学生评语公式化了,小结、论文不合格了,重视了多媒体教学后,连钢笔书法也渐渐退化了。我认为这不是好现象,而是一个危险的征兆。教师这个职业是教育人的职业,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如果老师说的话,写的文章都语病百出,不合逻辑或者功底浅薄,那学生会怎么想呢?因此,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坚实教师的文化功底,必须得到高度重视。说到底这是一个发扬民族文化传统,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大问题,不知各位是否有此同感?

二是要淡泊名利,少一些功利。说不要或没有名利,那是假话,但对此要把握一个度,这就是做人的准则。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是对物欲的一种说法。不要歪门邪道,处心积虑地为财而忙碌,做财富的奴隶,而要活得洒脱些,超脱些。同样,在人与人之间,学科之间,校际之间的正常竞争,要多些公平,多一些大度,豁达,多看人家的长处、优点,多看自己的缺点、不足,那样才会有自己的提高,有大家的提高。这些老话,似乎听起来恍如隔世,遥远得很,但我感到现在仍然适用。否则,我们有时真的感到很累,很彷徨也很无奈。

这些就是我要谈的教师的素质。可以说,教师的素质基本上决定着学生的素质,决定着学校素质教育的质量。

(三)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教师的工作主阵地在课堂。在教学中,我一向信奉学重于教,生重于师,用重于书的观点。在教学风格上,我选择多向化信息沟通模式,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充分利用各种现代教学媒体,提高教学信息传递的质量,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落脚点和最终归宿。

在课堂教学的学生参与问题上,我更多地重视学生教学过程中的实质性参与(即理性思考后的参与),避免或减少表象性参与(即一窝蜂式的热闹)。尤其高中学生,其思维方式与能力趋向于成人化,要让他们多一些观察思考的余地。真正地评价一堂课的好坏,一看课堂教学的容量、节奏,二看学生大脑思维的活跃程度及最终效果,三看课堂教学师生的思维方式是否体现了从表象——实质——结论——深层思考的渐进模式。

我是教外语的并长期在农村中学任教,但这并没有使我拘泥于某种固定的教学程式而一成不变。早在1993年我就提出在重视必修课的同时,必须加强选修课的学习,后来又加上要有环境活动课的内容。我曾组织我的学生到各所在乡镇用英语向同班来自其他乡镇的同学介绍自己乡镇的人文景观,最后每位同学写一篇“无锡在我眼中”的英文作文,然后汇集成册。即使到杭州旅游,我也与历史老师一起,由他起草杭州各景点历史出典的中文材料说明,我把它们译成英文后发给学生,让他们一边观景一边用英文交谈。我还曾组织班上的学生上英文公开课,邀请各自的家长和原来的初中英语老师来观摩听课。还让他们到南京、杭州等外国语学校交流英语学习经验,与来访的德国、日本、丹麦、澳大利亚等国中学生自行开展双向活动。这在农村,能这样做,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我的目的,就是让他们跳出教室这个小天地,走向生活,走进社会这个大课堂。让他们自主学习,做学习的主人,学出积极性,学出效果来。因此我在1995年写的一篇《对英语“大课堂”教学原则的认识和实践》文章被华东师范大学《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杂志录用发表,我的大课堂教学观由此形成。

随着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化,我认识到,语言运用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因此从宏观来说,要有教师、学生和语言交流环境在时间、空间上的整体协同;从课堂教学的微观来说,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和参与人物是纵横交错,互为因果的;从课程设置上有必修课、选修课和环境活动课。因此就整体而言,英语教学应该是一个立体式教学。在这动态式立体教学结构中,我始终遵循低起点,小步子,严要求,多反复,勤反馈的教学原则,其间进行的一切有效活动都在这个框架下有序开展。实践表明,这一思想是正确的,方法是可行的,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很明显。具体成果就不展开叙述了。

来上海工作三年,学校安排外语学科分层教学,总的来说还是有成果的。由于主观和客观方面的一些原因,还须在认真总结之后,才能给个确切的说法。但我总的感觉是,任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的问世,都有它的可取之处,也有它的不完善的地方,在决定是否使用前要对各种条件进行充分论证,在使用中要放手大胆,不轻言改变,使用后要有科学总结。

这就是我对人生的感悟、对当教师的认识和对学生的态度。老师们,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是培养人、塑造人的事,是塑造整个一代人的宏大工程,来不得半点马虎。如果把我们的工作比作一架钢琴的话,那么我们每位教师就是键盘上的一个琴键,都有它的地位和作用。也同时都是一位钢琴师,可以弹奏娓娓动听的小夜曲,也可以弹奏出威武雄壮的钢琴协奏曲,但只有一流的钢琴家才能演奏出久盛不衰的一流不朽名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