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师班主任工作的任务

中师班主任工作的任务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六是培养中师生从事小学班主任工作的能力等。抓好中师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需要,是保证学校教学和各项工作正常运行的需要,也是保证中师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所以,教育中师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是中师德育的重要任务。这一特点要求中师班主任既要重视影响学生思想形成的外因,又要重视学生思想形成的主观内因。

第二节 中师班主任工作的任务

班级是学校行政工作的基层单位,教育方针的贯彻执行,学校工作计划的实施,都是通过班级来实现的。班主任则是班级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中师班主任工作的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热情关怀和爱护学生,负责做好本班学生的德育工作,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努力使本班形成一个遵守纪律,团结向上,勤奋学习,朝气蓬勃的集体,使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二是经常与科任教师联系,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学好各门功课,并培养中师生的自学能力,使之不仅自己学会,而且将来还能会教。三是:关心学生生活和身体健康,加强学生的生活管理,组织指导本班学生适应中师生住宿生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以便能很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和未来的工作。四是认真组织和指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使所学知识与实践结合,增强社会实践能力。五是指导班级团支部工作,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作用。六是培养中师生从事小学班主任工作的能力等。

一、抓好中师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抓好中师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需要,是保证学校教学和各项工作正常运行的需要,也是保证中师生健康成长的需要。班主任要想抓好中师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仅要明确中师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而且还要掌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规律。

(一)中师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学校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的根本任务。”《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又强调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德育总体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确定不同学龄阶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方面,要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为了适应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依据德育的根本任务,结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和中师的特点,中师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是:

1.培养中师生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科学的理论是学生政治方向、道德品质和世界观的基础,坚持真理,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离不开正确理论的指导。面对市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及多元化的价值标准。如果没有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学生很可能会方向不明,是非不清,所以对师范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是中师德育的基本主题。

2.培养中师生具有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政治方向是学生思想品德的核心,它制约着学生的思想和追求。在变幻的国际环境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必须教育中师生理解我国为什么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同时,教育他们学会应该怎样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自己,锻炼自己,发展自己。

3.培养中师生高尚的道德品质。道德品质是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在行动上所表现出来的某种稳固的特征。它主要是在社会道德舆论的熏陶下和学校家庭道德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要教育师范生懂得,做未来合格的小学教师,必须为人师表,必须学会调整人际关系及为人处事,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个人修养。

4.培养中师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总的根本的看法,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是最科学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也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世界观和人生观有着密切联系,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即人为什么活着,他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人生,人怎样活着才有价值等等。为了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地对待人生,就必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所以,教育中师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是中师德育的重要任务。

5.培养中师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使之知法懂法,守法护法,以及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能够自觉地讲法传法。

(二)掌握思想品德教育的规律

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就是教育者根据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者的知、情、意、行这几方面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影响,逐步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的过程,这个过程具有它自己的特点。如果中师班主任能够深刻地认识和理解这些特点,并自觉地运用它来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就事与愿违。

1.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教育者培养学生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过程。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心理结构,这四个结构因素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要充分关照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在理论灌输中要晓之以理,在情感陶冶中要动之以情,在意志锻炼中要持之以恒,在行为实践中要导之以行,并根据中师生年龄特点,寻求思想品德教育的多种开端,避免思想教育的盲目性、教条性和形式主义。

2.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教育者引导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接受教育影响的过程,这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学生思想品德在社会活动和交往中形成,并在社会活动和交往中表现,因此,中师班主任应该关心中师生的活动和交往,并引导和组织他们积极参加诸如军训、青年志愿者活动、走访革命老前辈等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与社会接触的机会,使他们在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中,提高思想觉悟,增强品德修养。

3.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教育者促进学生思想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德育过程的影响是外部影响,要真正被学生接受并转化为学生的思想品德,需要经过一个内化过程,也就是学生思想矛盾斗争的过程。这一特点要求中师班主任既要重视影响学生思想形成的外因,又要重视学生思想形成的主观内因。既要强化正面教育的外部影响,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从学生原有发展水平出发,提出新的德育要求,激起内部矛盾运动,积极促进学生思想矛盾的转化。

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不断提高的过程。这是因为,成长中的中师生思想是不成熟的,不稳定的,同时,社会影响也是复杂的、广泛的。所以,中师班主任必须树立长远观念,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分析现实的复杂性,掌握学生思想的矛盾性,从而认识到思想品德教育的艰巨性,并在教育过程中采取具体有效的措施,反复抓、抓反复,进行耐心细致的工作,使学生思想品德不断提高。

二、教育中师生勤奋努力学习

学生在学校的基本任务是学习,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指导好学生的学习。

(一)班主任对学生的学习要具有高度的责任

班主任对学生的学习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把爱心直接体现在对学生学习的关心和帮助上。因为学习的整体水平是衡量一个班级优势的重要“硬件”,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又都直接影响到班级的整体水平。能否抓好学生的学习,也是对班主任工作能力的一种考验。

目前,中师班主任对指导中师生的学习还存在着不正确的看法,即认为班主任只是做学生思想工作和负责班级管理的,学生的学习是任课教师的责任。这一看法是片面的,首先,思想品德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关系到能否把学生培养成“四有”新人的一项战略任务。把德育放在首位,反映了党和国家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视,抓好班级德育,班主任责无旁贷。但是,对班主任来说,德育与学习是其工作的两个方面,两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忽视学生的学习,是班主任工作不到位的表现。其次,任课教师抓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局限性,客观地说,他只对所任课程负责,具有单一性。而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要对全班全体学生全面负责的,而指导学生学习是其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重视指导学生学习的班主任是不称职的班主任,是缺乏责任感,没有事业心的班主任。因此,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高度责任感的班主任,其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度重视学生的学习,对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了如指掌;二是班级有学习奋斗目标、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案和激励措施;三是有提高后进生学习成绩的办法,并亲自指导、辅导;四是与任课教师联系密切,联手抓学生的学习;五是对学生要求严格,对迟到、早退、不遵守课堂纪律的现象能及时制止;六是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和学习方法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班主任应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

学习指导主要是指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创造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指导学生有效地从事学习。中师班主任对中师生进行学习指导,具有两方面意义:一是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教会学生学习。二是通过学习指导,使中师生学到了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有利于将来工作时指导小学生学习。指导学生学习,班主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对中师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学习目的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它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暂时或长期的激励作用。一个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就能保持学习积极性,就能自觉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1)教育中师生把个人学习与祖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大理想结合起来。我们正处于世界范围的科技革命和经济竞争时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教师培养出一大批勇于创新,具有开拓能力的人才,而小学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教育,基础打不好,就无法培养高质量高素质人才。因此我们要教育中师生勤奋学习,将来做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搞好基础教育。

(2)从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出发,教育中师生勤奋学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它是教师必备的高贵品质,也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社会知识在不断地丰富和更新,学生的求知欲在不断地增强,为了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为了满足学生不断发展的求知欲望,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吸取新知识的营养。因此,中师班主任必须教育中师生在学习中永不满足现状,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好学上进,勤于进取

(3)从未来小学教师的文化素质要求出发,教育中师生必须勤奋努力学习。小学教师担负着全面塑造儿童心灵的任务,他们的工作具有多方面性和复杂性。这就决定了小学教师在文化素质方面的特殊要求,即具有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和才能。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仅仅精通某一学科的专门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凡是小学的主要学科,凡是涉及小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一切方面,作为教师都要熟悉,都要掌握。可见,小学教师的文化素质具有“通才”的特点,而不是通常人们所说的仅仅精通一门专业的“专才”。因此班主任必须教育中师生勤奋学习,拓宽知识面

(4)从未来的教育对象出发,教育中师生勤奋学习。小学生的年龄大约在7—13岁之间,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小学生对什么事情都很感兴趣,经常向老师提出“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远古到未来,从宏观到微观,无所不想知道。教师对他们求知欲的满足,能不断激发他们新的求知欲,能促进其努力学习。因此要教育中师生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用自己丰富的知识,正确的教诲去引导小学生。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指导学生科学而合理地安排时间。首先,班主任应该帮助学生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率。要求学生学什么,就专学什么,一心不能二用。其次,指导学生做时间的主人,安排学习时间时,必须统筹兼顾,要综合考虑所有课程,不可偏科。甚至对各门功课的各个学习环节,都应考虑到,根据学科特点,合理利用时问。比如:早晨头脑清醒,可以学习英语;晚自习大脑已经疲乏,可以练练书法

(2)指导学生科学用脑。

据脑科专家研究,人的大脑是一个大约由149亿个神经细胞组成的复杂结构,它可以接受几百万种信息,相当于可以贮存一千万亿个信息单位的巨型电子计算机。指导中师生科学用脑,班主任要做到三点:首先要指导中师生加强营养,保证大脑丰富的物质供应;其次指导中师生遵循大脑活动规律,注意脑休息,避免过分疲劳;再次,充分开发右半脑,增进左右两半脑的协调,提高智力活动的效率。

(3)指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

加强课外阅读,不仅能扩大知识视野,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品德修养,发展良好个性,丰富精神世界。加强中师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主要做法有三:一是指导学生读有益的书,取良去莠;二是教给读书方法,做到“专”、“深”、“恒”;三是培养中师生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三、关心中师生身心健康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人不仅有生理活动,还有心理活动。一个健康人的标志有两点:一是身体健康,没有疾病,二是心理健康,心情愉快,心态平稳。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中师班主任关心中师生的身心健康,不仅有利于师范生目前的学习和进步,也起到了示范作用,为中师生毕业后关心小学生身心健康提供了榜样。

(一)关心中师生的身体健康

健康的身体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物质基础,毛泽东主席在《体育研究》一文中曾就此明确指出:“体育之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者,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舍也。”那么,中师班主任如何关心中师生身体健康呢?

1.关心中师生的生活,培养中师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心中师生的生活,要从培养中师生适应住校生活抓起。刚入学的中师生对住校生活很不适应,不论是作息时间,还是生活节奏,以及集体生活方式,他们都找不到感觉。

首先,班主任要教育学生严格遵守作息时问,按时上课、就餐、睡觉,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有规律的生活,是保证健康的重要条件。

其次,班主任要指导中师生学会过集体住宿生活。从衣物、行李的叠放,起居要注意的问题,到排队就餐,上课学习等,都要悉心指导到位,使其会照顾自己。

2.教育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良好健康的身体是生活好、学习的保障,对于住校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要想有一个好身体,除了生活有规律外,还必须坚持锻炼身体。首先,班主任要教育中师生明确锻炼身体的重要性,懂得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使其有锻炼身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要培养中师生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如坚持晨练,饭后散步,课余玩玩篮球、排球、羽毛球等。再次,要有意识地在班级开展体育锻炼活动。特别要抓住学校举行体操表演、越野赛、运动会等机会,组织学生加强训练。这样,既能磨练学生的意志,又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也有助于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3.培养中师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中师生绝大部分都住校,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其身体健康十分重要。首先,班主任要组织中师生学习卫生常识和生理卫生知识,从生理上懂得怎样才算讲究卫生,懂得讲究卫生的重要性。例如常换洗内衣、被褥,勤洗澡,不吃生冷或不洁的食物,某季节常流行什么疾病,腹泻、感冒等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常识等,都应当通过班会或请校医讲座的方式让学生知道。其次,教育中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不随手乱扔果皮纸屑等。再次,教育中师生科学用脑、用眼,以保持旺盛精力。

(二)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作用。一个人精神乐观,心情舒畅,他的工作学习效率就高,反之就低。心理健康对人的身体健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人们常说“心宽体胖,”、“怒伤肝,忧伤肺”,就是这个道理。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呢?

1.教师应具备健全的人格。教师的人格是学校教育环境中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最具影响力的因素。教师的人格主要表现在兴趣、情感、意志、能力等诸方面。因此,教师的兴趣应该是积极而广泛的,特别是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对所授学科和教学方法有非常浓厚的兴趣。教师的情感应该是热情而稳定的,主要体现在“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上,有关心爱护学生的满腔热情,有浓厚而健康的道德情感和审美情感,特别是对事业的执着和对学生的爱。教师的意志应该是坚定的,果断沉着,自制,有耐心,有毅力。教师的能力应该是多方面的,特别是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做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有健全的人格。

2.教师要教育学生开阔胸怀,放眼世界,不以一己之利是图。一个人,心中有大事,就不容易被身边琐事所苦恼。教育中师生眼观四海之水,耳听九洲风雨,“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心系天下兴亡,关注民生疾苦,在规划自己的前途和设定目标时,要与国家的前途和人类的命运结合起来,从报效祖国,立志干一番大事出发,努力学习,不断进取。整天忙于学习、工作,生活就充实,就会保持健康的心态。

3.鼓励中师生主动与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人保持愉悦的心境,可以增强人的自信心,它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师班主任要教育中师生学会人际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一要真诚待人,二要平等待人,三要互帮互助,四要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4.中师班主任应该培养中师生正确认识现实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教会他们正确处理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出现的矛盾,使他们掌握转移注意力和摆脱挫折的技巧,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不过度表现和压抑自己的兴奋和忧伤。不在逆境中垂头丧气和一蹶不振,不在顺境时趾高气扬,忘乎所以。

5.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青春发育阶段的生理、心理变化,尊重男女学生之间的正常交往和正当友谊,尊重情感,讲清道理,帮助他们渡过“萌动期”。

6.教师要及时与家长、社会协调配合,全面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以便有效地开展工作。

四、指导中师生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

中师班主任要关心学生的课余生活,指导学生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培养学生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综合素质。

(一)课外活动及意义

课外活动是学校在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之外,对学生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课外活动不仅限于学校组织,还可以由校外教育机构组织和实施。课外活动是中师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

大力开展课外活动是落实《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建立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新的教学体制的重要内容;是学校培养人才,促进人才成长的基本途径之一;是教育改革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国民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国外大量资料表明,在学校里,人才成长的主要途径有三条:一是课堂教学的引导,二是课外科普、传记、文学读物的启迪,三是课外科技文体、社会活动的培养。其后两个途径都属于课外活动范畴。因此班主任要组织和指导好课外活动。

例如,通过参加物理化学趣味实验小组、科技制作小组、电教维修小组、标本制作小组等课外活动,使中师生有机会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样,他们不仅可以更好的掌握课内所学知识,并在实践中实现认识上的飞跃,还可以拓宽知识领域,开阔眼界,提高获得知识、驾驭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和手脑并用的能力,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小学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再比如,通过参加声乐、舞蹈、小乐队、篮球、排球、书法等兴趣小组活动,往往能把学生的某种禀赋、爱好、特长和才能充分地展露出来,有利于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和发展特长,有利因材施教。爱因斯坦曾说过:“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实践证明,学校开展的各种课外活动,激发与发展了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他们对自己发生兴趣的内容,越学越爱学,既勤于钻研,又轻松愉快。中师生健康而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对其将来从事小学教育是十分有利的,它会给小学生积极影响。

课外活动也可以丰富中师生的精神生活,有利于搞好“和谐”教育,提高教育效果。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学生丰富的精神生活对于实现“和谐”教育具有巨大意义,而课外各个领域的活动对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实现“和谐”教育具有重要的不可取代的作用。他打了个比方,把教师执行教育大纲、搞好课内教学比作“选种”,把学生的精神生活比作“土地”,优良的“种子”必须播种在耕耘过的“土地”上,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充实的精神生活上,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课外活动正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途径,使学生在社会、集体、大自然、科技、体育、艺术诸种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情绪体验,激发求知欲,满足自我发展的要求,使学生身心愉快,充满自信,积极奋进。

(二)社会实践活动及意义

社会实践活动是指课堂教学以外,面向社会组织的各种有意义的,健康的思想教育活动、技能教育活动和社会服务性活动等。它的主要形式有参观、访问、调查、社会公益服务等。

社会实践活动沟通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使学生既能应用所学知识为社会服务,又能通过社会实践补充丰富和巩固书本知识。

社会实践也是学生接触、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新天地、大课堂。学生在社会生活的亲身感知、体验、接触和了解广大人民群众对教师的期望和要求中,找到差距和不足,能更好地塑造自己的教师形象。

(三)对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指导

班主任要想有效地指导中师生参加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特长,接触社会,增长才干,应做好以下工作:

1.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全面了解学生是班主任的基本要求,也是做好学生工作的前提条件,更是指导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必不可少的因素。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班主任才能更好地发挥指导作用。比如:长于形象思维的学生可以指导参加课外文学小组,擅长抽象思维的学生可以参加各种数、理、化课外活动,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让他参加技术小组,体育有特长的学生让他参加课外足球、篮球、排球、田径队等,音乐有特长的可以参加声乐、舞蹈、琴法、器乐等小组活动。

2.沟通协调,增强合力

班主任要及时与指导教师沟通,了解学生在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的表现及思想状况。发现问题认真分析解决,耐心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对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班主任要和指导教师一道做好学生的改进工作。例如:某学生在班级很少讲话,但是如果遇到他感兴趣的话题,他就能滔滔不绝地说一气。对于这样的学生,班主任应及时与活动指导教师联系,在活动中注重锻炼该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积极支持、坚持发展

班主任应该是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组织者和支持者。即使条件再好,内容再精彩的活动,如果班主任不支持或对参加活动的学生流露出不太热情的眼光,都会直接影响学生参加活动的情绪。因此,班主任教师对参加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认识要高,态度要积极,全方位予以鼓励和支持。班主任支持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主要表现有三:一是亲自精心设计组织;二是积极为开展活动的指导教师创造条件,提供方便,协助工作;三是调动骨干力量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组织活动。而对中师班主任来说,让学生自己组织开展活动尤为重要,因为这样可以更好地锻炼中师生,有利于他们将来当小学教师时,指导小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

五、指导班级团支部工作

共青团工作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团组织是团结教育青少年学生的核心,是党联系青少年学生的纽带,在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中,担负着艰巨的任务。班级团支部是共青团在中师的最基层组织,是班集体的中坚力量。因此,指导班级团支部工作也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中师团支部建立在教学行政班上,它的主要任务是:在党组织和上级团组织的领导下,带领团员、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关心团员、青年,维护他们的权益,搞好支部的组织建设。

共青团工作是学校全部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团的性质、任务决定了它是班集体的核心力量之一,是班级中各项活动的积极支持者和参加者。建设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开展班级的各项工作,组织学生勤奋学习,培养和发展中师生从事小学教育的能力,都必须充分发挥班级团支部的作用。班主任在工作中既要依靠班级团支部,同时也要尽力帮助和指导团支部开展工作。具体做法如下:

(一)帮助团支部制订工作计划

班主任在制定班级工作计划时要考虑到团支部的活动,同时还要帮助团支部制订好工作计划,使团的工作要求与整个班级工作一致,统一步调,以便在工作中密切配合。

(二)帮助团支部实现工作计划

班主任要与学校团委书记取得联系,了解学校团的工作计划,明确本班团支部工作的任务和要求,帮助他们更好地以学习为中心来开展工作。同时要经常将本班团支部的情况向团委书记反映,使他能更好地领导团支部工作。班主任要定期召开本班团支部和班委会的联席会议,共同研究班级工作。另外,班主任应经常关心和参加团的活动,因为通过参加活动,才能全面了解班级团支部的情况,才能有针对性指导他们工作。团的活动应由团支部成员自己组织,班主任不要代替,但应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能够选择恰当的主题,科学地安排活动。在团支部开展工作中,班主任要主动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并努力协调有关领导和任课教师,支持团支部工作,保证团支部工作计划圆满完成。

(三)帮助团干部提高思想认识和工作能力

班主任要帮助团干部提高思想认识和工作能力,特别是低年级团干部,更应对他们进行具体的帮助和培养。在研究班级工作时,要吸收团干部参加。对他们的要求,要从实际出发,不应过急过高。最重要的是培养团干部的独立工作能力,这方面班主任要有耐心,要细致,要肯下功夫,不怕麻烦。

(四)充分发挥团支部的作用

中师生大多数是共青团员,其中有一大部分是入学时突击入团的。因此,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团支部的作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共青团工作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明确共青团任务,指导和支持团组织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理想、共产主义道德情操和集体主义教育。另外,班主任还应积极帮助团支部在班上建立党章学习小组,组织中师生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教育学生积极靠近党组织。建议积极要求进步、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提交入党申请,从更高层次上培养教育他们。

六、培养中师生从事小学班主任工作的能力

现在的中师生是未来的小学教师,而他们当中绝大部分要担任小学班主任工作。因此,中师班主任必须在中师生就读期间,就致力于培养他们从事小学班主任工作的能力。

(一)从事小学班主任工作应具备的能力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人才成长的奠基工程。作为小学班主任,其能力应该是多方面的,最基本的有以下几种:

1.组织能力。组织能力是班主任在管理班级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统帅”才能。小学班主任的组织能力是当好班主任的重要条件,是完成教育工作任务的直接因素。组织能力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能合理组建班级组织机构,创建班集体,二是能制定一系列班级规范,使组织制度化、规范化;三是能组织开展多种活动。

2.口语表达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是小学班主任最基本的能力。班主任口语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主导作用的发挥,直接影响教育效果和班主任在班级中的威信。小学班主任教师的口语表达应该准确、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召力。他应该是一名语言艺术家,能根据不同语境正确选择语汇和表达方式。他具有开好班会的语言艺术,即兴演讲的语言艺术,个别谈话的语言艺术,表扬或批评的语言艺术。等等。

3.敏锐精细的观察力。观察力是人们认识事物、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是有效组织教育活动的先决条件。班主任对学生语言和行为敏锐精细的观察,可以洞悉学生的心灵世界。了解学生的个性,可以及时发现班级或某个学生的新动向,新情况,有利于及时有效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扬善于初始,防患于未然。

4.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方式接触,从而在心理上和行为上发生互相影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实现信息的交流和行为上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教育活动本身就是人际交往活动。通过人际交往可以协调和改善教师同各方面的关系,从而达到交流信息,沟通情感、获得支持、提高工作效益的目的。在人际交往方面,班主任应具备以下几种能力:一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能力;二是建立友善互助的同事关系的能力;三是协调家长与社会共同教育学生的能力。

5.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对工作中偶然发生的情况能迅速而准确地判断,正确而机智的处理,从而取得良好效果的能力。教育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教育对象是具有复杂心理活动的学生,随时都可能发生难以预料又必须及时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对偶发事件及时做出正确判断。进行果断处理,保证教育工作的正常进行。教育机智是教师的一种重要的特殊能力。这种能力与教师的智力、个性品质、教育经验和技能技巧,以及对学生深刻了解的程度有关。有教育机智的主要表现是:猝然临之而不惊不乱,能迅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抓住主要矛盾及矛盾主要方面,当机立断,迅速而灵活地加以处理。

6.创造能力。教师的劳动具有创造性。教育对象的复杂性、教育方法的灵活性、突发事件的偶然性等,都要求教师有随机应变,不拘泥于原来模式的既定程序,机智地采取措施,进行创造性劳动的能力。教师的劳动决不是单纯传播和简单重复前人的劳动成果,而是在传播知识技能的劳动过程中,孕育着教育,进行着创造。教育工作不能因循守旧,只有把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当前需要相结合,并另僻新径,工作才能有成效。班主任工作的创造能力既表现在思想教育工作方面,也可表现在培养“尖子”或后进生的转化方面。

7.教育科研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就是以教育理论为指导去研究教育现象,探索新的未知规律,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正确地回答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并提出有效解决措施的能力。对于小学班主任来说,必须具有研究和改进小学思想教育工作的能力。

(二)培养中师生从事小学班主任工作的能力

1.教育中师生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质。“风之积也不厚,其浮大翼也无力”,教师必须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多方面的能力,才能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特别是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剧增,不努力学习,就无法适应工作需要。因此,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是教师职业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所以,中师班主任必须致力于中师生正确学习目的、正确学习方法、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培养,使之努力学习,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

2.在班级管理上实行班级干部轮换制。中师班级干部担负着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任务,但每个班级的干部数量是有限的,为了让每个同学都有锻炼的机会,可施实班级干部轮换制。实行干部轮换制必须精心设计,有周密计划,有具体的运作程序,同时必须从每个学生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安排恰当的职务。在运作过程中,班主任必须全方位介入。指导到位。班级干部轮换制有助于中师生了解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需求,实现角色兑换,体会管理的甘苦。有助于中师生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决策能力的培养。

3.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的能力是在活动中表现,也是在活动中培养和发展的。中师班主任要善于利用各种活动培养中师生当小学班主任的能力。在小学教育中。组织小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小学班主任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师班主任要从中师生现状和未来需要出发,指导学生积极开展各种活动。每项活动,都要求中师生自己设计,自己组织,事后要进行认真的总结。活动过程中,班主任重在指导、点拨、提示,绝不包办。在活动中,班主任除了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外,还应培养学生角色置换意识,让每个参加活动的学生都是带着“假如我是组织者,我会怎么做”这样的问题去参加活动,以体验组织者的责任感和义务感。中师班主任特别应有意识地组织中师生开展一些模拟小学生活动的活动。诸如小学生队会,主题班会等。

4.教育中师生把握机会,锻炼自己。在班集体中,并不是每个同学都有锻炼机会的,教师一要尽量创造条件。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锻炼自己;二要鼓励学生敢出头,积极表现自己,争取更多的机会组织各种活动。

5.中师班主任要率先垂范,通过自己班主任工作的实际表现,给中师生以示范,使其学有榜样。中师班主任工作与小学班主任工作有许多共同点,诸如言传身教、诲人不倦、尊重和爱护学生,耐心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避免晕轮效应,平等对待学生等,都是各级各类班主任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中师班主任在组织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应增强示范意识,让学生从自己身上学到怎样组织活动,怎样做学生思想工作,怎样规范自己的言行,等等。

6.努力创造条件,让中师生深入小学,见习、实习小学班主任工作。“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需躬行。”实践出真知,长才干。中师班主任要通过班校挂钩的形式,与小学保持密切联系,让中师生有更多的机会深入小学,了解小学生,了解小学班主任工作情况,学做小学班主任。特别要利用好学校统一安排的见习、实习,让中师生实际参与小学班主任工作,在实践中提高做班主任工作的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