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会有目的的记忆

学会有目的的记忆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所学习的知识,也有一部分是通过无意记忆获得的。在学习中,我们为了掌握系统的、巩固的知识,单靠无意记忆是不行的,还必须靠有意记忆。有意记忆事先要有预定的目的,并且需要做出一定的意志努力。有意记忆的关键之处是有明确的目的性。

学会有目的的记忆

案例

心理学家臧可夫以成人为被试者,要求甲组尽可能完全地记住课文,对乙组则不提识记的任务。读完课文后,让他们回忆课文中的句子。结果,甲组被试者平均记住了12.5个句子,乙组只记住了8.7个句子。甲组记忆效果明显地比乙组好。在另一项实验中,心理学家彼德逊让两组被试者在有无识记目的两种条件下,学习16个单词,结果有目的组当时记住14个,两天后还能记住9个;而无目的组当时只记住10个,两天后只记住6个。

分析

不仅有无识记目的会影响识记的效果,而且想记到什么程度,想记多长时间,即识记的具体目的不同,对识记效果也有明显不同的影响。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明了这一点。在实验中,让学生识记两段难易程度相同的材料,并事先向学生宣布,第一段材料在学完后的第二天要测验,第二段材料在学完后的一周后进行测验。这样,学生在记第一段材料时只考虑在短期内(2天)记住就可以了,而在记第二段材料时,必须考虑到要在较长时间(一周)都记住,有了长久的识记目的。实际上,两段材料都在两周后进行了测验,结果学生对第二段材料的记忆效果远比第一段的记忆效果要好。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一些事情会在无意之中,自然而然地印记在头脑中。比如,看电影时,对于电影中的某些情景,我们久久不能忘怀,这是一种无意记忆的表现。这种记忆事先没有明确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上的努力。能引起无意记忆的,常常是一些生动有趣、能吸引我们注意、激发我们的情感的事物,或者是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有重大意义的事情。我们所学习的知识,也有一部分是通过无意记忆获得的。但是,无意记忆带有偶然性、片断性。在学习中,我们为了掌握系统的、巩固的知识,单靠无意记忆是不行的,还必须靠有意记忆。有意记忆事先要有预定的目的,并且需要做出一定的意志努力。比如,我们为了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来解答问题,去记住许多的公式、定理、定律;为了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去记住有关的历史年代和历史人物;为了更好地理解某一文学作品,去背诵一段课文或一首诗;为了学好外语,每天去背单词等等,都必须调动有意记忆。

有意记忆的关键之处是有明确的目的性。通过前面的实验,我们可以发现,识记的目的越明确,记忆的效率就越高,这是有意识记的一条最重要的规律。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意图是所有记忆和忘却的基础。人们所记忆的事物,应该是自己想要记忆的事物;所忘却的事物,应该是自己想要忘却的事物。”

心理学研究表明,目的明确所以会提高记忆效果,是因为有了明确的记忆目标,可以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指向目标,并可以凭借语词信号向自己提出要求:“我一定要记住它!”这样,在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就会形成一个优势兴奋中心,在那里容易形成暂时神经联系,并使之持久地巩固下来。如果记忆目的不明确,那么,注意力随时有可能被分散、被转移,不能形成稳定的优势兴奋中心,记忆效果自然就差了。此外,一旦有了明确的目的,我们在记忆中,就会运用我们坚强的意志,去克服记忆活动中的种种困难,使之成为记忆活动的助推器和加油站。

为了贯彻目的明确会增强记忆效果这一重要规律,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给自己提出精确记忆的明确目的。

我们有些同学平时读书学习,完全没有记忆的目的,只是凭兴趣,随随便便去阅读,当时脑子里还有些印象,等过了一段时间,读过的内容在脑子里已是一片空白。前面介绍的实验中也可以看到,同一篇课文,提出明确记忆的目的,与不提记忆要求,单纯阅读相比,记忆的句子数量明显要多。因此,我们在学习中,为了提高记忆的效果,首先应当给自己提出尽可能精确记忆的明确目的。

2.给自己提出长期记忆的目的。

许多同学在记忆知识时,是有目的的。比如,为了应付老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在课前匆匆忙忙去记,老师提问时,恰好刚能回答上,可是过后常常忘得一干二净。更多的同学为应付考试而记忆,考试前一两天突击记忆,考试时也能勉强过关,考试过后也很快忘却。凡此种种,都是一种在学习上不负责任的“短期行为”,应力求避免。我们应该从真正掌握知识出发,努力要求自己将所学知识长久地记住,那么,我们记忆的效果通常会更持久。当然,也并非学习的任何内容都要求长久地记住。我们可以根据知识的重要性程度、知识的类型,来确定记多久或记到什么程度。只要我们运用这个规律,在记忆过程中,能够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认清记忆的不同任务,那么就可以增强记忆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