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阅读功利化

□阅读功利化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调查发现,学习辅导资料占据了中学生70%左右的阅读市场,也就是说,中学生平时阅读的主要是课本与资料。35岁的韦斯林之前已获很多大奖,她把自己视为“带头学习者”,而课堂是超越教室四壁的。她把自己的讲桌置于教室后面的一个角落,认为这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哲学的一个外在表现。韦斯林所在的约翰斯通高中有1300名学生,她教10~12年级的英语课程,她给二年级学生开设自主阅读课程,她坚信学生养成热爱读书与终身学习

□阅读功利化

【案例】

有调查发现,学习辅导资料占据了中学生70%左右的阅读市场,也就是说,中学生平时阅读的主要是课本与资料。至于课外阅读,大约有30%的学生呈现出一种零阅读的状态,而大部分学生的课外阅读主要还是为了升学而阅读一些优秀作文、哲理小说、小小说等,试图为自己的写作找到范例和捷径。在一定意义上,中学生的阅读行为成了一种典型的生存式阅读。

【反思】

校园本该是读书的最佳场所,可是,在琅琅书声渐行渐远的今天,在鲜活文本日益枯燥的当下,校园读书行为逐渐被异化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婢女”,各种名目的训练试题和标准答案如一把冰冷的解剖刀,将经典文化无情地肢解开来。在高考指挥棒的引导下,经典文化遭遇严重的水土流失,功利化阅读大行其道。

社会层面来看,一位出版界的前辈曾感叹,现在人们的阅读早已不像过去那样为了从书本中寻求修养、趣味、智慧乃至信仰,而更多的是为了满足一些实用目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当前的图书市场充斥的都是各种关于实用、励志等价值取向单一、内容浅薄、形式雷同的图书,这是功利化阅读的一种折射,也是滋生功利化阅读的温床。

从教育的功能看,教师本应成为学生阅读最好的引领者,但现实却并不乐观。有人曾走访部分重点示范学校的图书馆,发现这些图书馆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藏书虽丰,杂志虽多,可借阅的老师并不多,大约只占30%左右,而且他们所借的多半也是休闲类图书,大部分教师主要阅读的是教材、教辅资料和学生练习册。教师的阅读逐渐变成一种职业行为,缺乏专业发展式的阅读和生命成长式的阅读。老师们感叹不读书的教师不一定不如爱读书的教师教得好。读书多的教师不一定能取得好的工作业绩,读书少的教师也能够获得优异的工作成绩。这让许多老师产生了这样一种误解:做教师的不一定非要读书,不读书也不会影响自己的职业前途。例如某校一位特级教师,可谓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讲起文学作品常常是纵横驰骋、文采飞扬,并能从哲学、美学的高度来解读文本,可学生们一直不喜欢这位老师,因为他很少讲到高考的考点,许多信息与考试无关,被学生们误认为“浪费时间”。许多教师在读大学时曾养成的读书习惯,也被学校教学给消磨了。每天都是备课、出卷子、改卷子、上讲台,周而复始。读书被认为是业余时间做的事,而教师似乎是所有职业中最没业余时间的职业,读书自然就成了“多余”的事。

从学生层面来看,在当前的考试制度下,一些喜爱读书的学生,其高考成绩不一定理想;相反另外一些学生,整日只顾埋头于各类高考复习资料当中,遨游于备考的题海之中,最终高考成绩却能十分出色。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反差,让中学生在课外阅读前犹豫不决。一位中学生坦诚地说:“考试考的我们要看,考试可能会考的我们也要看,考试不考的,我们想看也没时间看。”但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进行的“实用阅读”,终究不可能使学生写出精彩的作文,感受文学的魅力,获得精神的滋养。为了应试而进行的“填鸭式”阅读其实是最没效果的,能进入学生的头脑也未必能进入他们的心灵。阅读不仅包括“知性教育”,还包括“德行教育”。费尔巴哈说过: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人的生命往往是通过他所阅读的书籍表现出来的,我们所“吃”的书籍越多,所“吃”的书籍越好,其生命的内涵就越丰富、品位就越高。假如人不吃什么“东西”,那么他的生命也就枯萎了。

从家长层面来看,一切必须围绕提高学生成绩这个中心,家长只关注眼前的考试成绩,而无暇顾及日后发展。一位家长说,有时候会逼着孩子抄作文、背作文,要求孩子每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都作摘录或写读书笔记,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外阅读,作文并没有明显长进,孩子还特别不耐烦。在家长的压力下,孩子们貌似的确看了不少书,动了不少笔,但收效甚微。对他们来说,阅读更多的是在应付家长,这种带有明显目的性和任务性的阅读使得孩子们打心里就排斥阅读,试问他们又如何能够集中精力、获得提升呢?但事实上,从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中也可以看出,作文题目已经不仅仅是纯语文的命题,已经转变到伦理道德及价值判断的层面上来,不是简单的应付式阅读所能提高的。作为教师和家长,是不是该让孩子花一些时间去读一点书、读一点好书?是不是该去掉一些功利心,不要给孩子的课外阅读带上太多的成人色彩,把课外阅读的自主权真正还给孩子,让孩子可以自由地选择阅读书目、阅读形式?是不是可以为孩子营造宽松愉悦的读书氛围,关注孩子的阅读习惯,与孩子进行阅读交流?只有广泛而深刻的阅读,才可以为孩子的一生带来信心、力量、勇气以及永不枯竭的灵感。

“我们千万不能将年轻人视为等着灌装的空瓶,而应将他们视为亟待点燃的蜡烛。”罗伯特·H·夏福尔说,每个学生都拥有学习的能力和获得同等教育的权利,我们应该将学生视为曾经的、现如今的以及今后可能成为的阅读者而加以重视。我们应该助力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课堂本质上应该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是带头学习者;文学研究的工作应该是提出问题,并满足于不是所有时候都有答案;应该挑战学生并给予其权利从不同的批判视角阅读文学;文学的最佳教学方式,是建立起阅读者与文学之间的关联;我们应该教我们的学生如何学,而非仅仅学什么。学生应该感受多样化的文本,体会那些难忘的读物带给我们的安慰,那些来自不同文化与民族的作品带给我们的挑战,那些来自不同时代、具有不同风格的作品带给我们的影响。学生应该体验文学的各个支流,并认识到它们对每个人的个性化的和集体的影响。这样的语文课堂,这样的教学,这样的阅读才是真正的阅读。

当来自爱荷华州的高中英语教师萨拉·布朗·韦斯林荣获美国全国年度教师时,美国总统奥巴马亲自出席了颁奖典礼。在颁奖仪式上,奥巴马描述韦斯林是一位充满激情和创造力的教师,尤其称赞她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方式。因为在韦斯林的课堂上,“没有无益的讨论,没有无意义的作业,没有一天是无聊的”。35岁的韦斯林之前已获很多大奖,她把自己视为“带头学习者”,而课堂是超越教室四壁的。她把自己的讲桌置于教室后面的一个角落,认为这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哲学的一个外在表现。韦斯林所在的约翰斯通高中有1300名学生,她教10~12年级的英语课程,她给二年级学生开设自主阅读课程,她坚信学生养成热爱读书与终身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她认为,让学生正确选择适合他们的读物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她把每节课的前5~10分钟用于“个人选择阅读”。每季(9周)学生应该至少读1本书,且上交该书的3篇读书笔记。开设AP(大学先修课程)文学与写作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发展批判性阅读与写作,以及跟分析、调查与文学批评相关的思维技能。学生将获得有效表达文学分析所需的关键技能与术语。在这门课上,学生经常会被要求“超越”文本,去进行被作品引发的探究与研究。该课程还将通过一种严格的写作训练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技能,以及有效表达他们的文学研究的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